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十七城市的辐射功能(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综合通达性是指某一点到区域内所有点的空间阻隔,阻隔程度越低,通达性越好。城市潜能即城市的发展潜力,一般面积越大、人口越多、距离区域中心越近,城市潜能越大。下图为武汉城市圈各城市人口、交通网络及空间阻隔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武汉城市圈中()A.孝感比天门提供的服务种类要少B.咸宁比黄石的服务等级要高C.黄冈的服务范围最大D.鄂州比仙桃的服务功能要多2.下列城市间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A.孝感—鄂州 B.武汉—天门C.鄂州—咸宁 D.黄冈—孝感3.未来潜能最大的城市是()A.孝感 B.鄂州C.黄冈 D.黄石(2022·天津一模)都市圈的中心城市通过社会经济活动与周边城市形成紧密联系,并对这些城市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图1为长三角部分城市分布图,图2为部分城市受上海辐射强度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图1图24.由图可知,受上海辐射强度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 B.空间距离C.城市交通 D.资源配置5.宁波受上海辐射强度大于浙北的绍兴、舟山、慈溪三市,原因是宁波()A.水陆交通便利B.与上海产业结构相似C.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与上海历史文化不同(2023·泰州模拟)城市群由初级向高级演变,|q|值是评判城市群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准,|q|>1时,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较高,|q|<1时,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较弱;当|q|值变大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降低,当|q|值变小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提升。下图为城市群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当前长三角城市群属于()A.趋向集聚 B.集聚加速C.集聚衰减 D.趋向分散7.有关城市群发展阶段的说法,错误的是()A.趋向集聚阶段,中心城市自身的规模优势增强B.集聚加速阶段,中心城市对外辐射效应不明显C.集聚衰减阶段,地域内城市分工体系相当完善D.趋向分散阶段,外围城市的空间扩张速度加快下图为七大沿黄城市群依据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偏离增率分布的散点图,图中偏离度指实际数据与目标数据相差的绝对值所占目标数据的比重。读图,完成8~9题。8.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兰西城市群始终保持良好的产业结构优势②宁夏沿黄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优势依旧明显③太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优势逐渐凸显④呼包鄂榆城市群仍然保持良好的产业竞争力优势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9.2014年前后,太原城市群竞争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煤炭资源开采 B.基础设施完善C.南水北调实施 D.产业结构调整(2022·广州模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城市群成为未来城镇化的主要空间支撑形态。城市群的构建旨在通过区域协作,形成竞争合力。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小城镇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集聚阴影区”(发展水平滞后区)。有专家提出,小城镇可以通过借用邻近大城市因规模大具备的优势条件来发展自己,这种理论被称为“借用规模”。下图为苏锡常小城镇“集聚阴影区”分布图。据此完成10~12题。10.上海周边“集聚阴影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周边资源匮乏B.与上海间交通不便C.劳动力不足D.上海的虹吸作用11.“集聚阴影区”的出现()A.促进了区域一体化发展B.改变了中心城市的服务职能C.扩大了区域内部发展差距D.加大了中心城市对人口的推力12.消减“集聚阴影区”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区域实施多中心空间战略②科学定位小城镇功能③扩展城市用地规模④借用规模区域联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21年4月24—25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北宜昌举行,共谋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大计。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一道两廊三群”,即大力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现代产业走廊,发展沿江三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材料二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位置示意图。(1)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说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2)从生态优先的角度,简述建设绿色生态廊道的举措。(3)简述上海在带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上可采取的措施。三十七城市的辐射功能1.D2.A3.C解析:第1题,孝感比天门的城市等级高,提供的服务种类多;咸宁和黄石都是省辖市,城市级别一样,服务等级一样;武汉是省会,城市体系中武汉的服务范围最大;鄂州是省辖市,仙桃是县级市,鄂州比仙桃的城市等级高,服务功能要多。第2题,据材料可知,综合通达性是指一点到区域内所有点的空间阻隔,阻隔程度越低,通达性越好。据图可知,孝感和鄂州之间有武汉,孝感和鄂州之间空间阻隔是3+4=7,通达性好;武汉和天门之间的空间阻隔是6+2.5=8.5,鄂州和咸宁之间的空间阻隔是3+5=8,黄冈和孝感之间的空间阻隔是5.5+4=9.5。第3题,据材料可知,城市潜能即城市的发展潜力,一般面积越大、人口越多、距离区域中心越近,城市潜能越大。选项中所给的四个城市中,人口最多的城市是黄冈,面积最大的也是黄冈,距离区域的中心也比较近,因此未来潜能最大的城市是黄冈。4.B5.C解析:第4题,根据示意图可知,受上海辐射强度影响最强的是离上海最近的苏州,其次是无锡、南通、嘉兴、杭州等,从他们共同的特征看,影响强度大致与空间距离呈负相关,B正确;与海陆位置、城市交通、资源配置等因素关系不大。第5题,宁波与绍兴、舟山、慈溪距上海的距离差别不大,宁波受上海辐射强度明显大于其他几个地区,主要是宁波发展水平较高,受上海辐射影响较强,C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区水陆交通都便利,历史文化也相似,A、D错误;宁波承接上海产业,应该优势互补,协作发展,不是产业结构相似,B错误。6.C7.C解析:第6题,结合材料分析,当前长三角城市群上海的中心城市规模优势仍然很突出,即|q|>1,同时对其他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不断增强,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提升,|q|变小,因此当前长三角城市群属于集聚衰减阶段。第7题,结合材料并读图分析,趋向集聚阶段,|q|<1且呈增大的趋势,可知中心城市自身的规模优势增强,A正确;集聚加速阶段,|q|>1且呈增大的趋势,可知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降低,即中心城市对外辐射效益不明显,B正确;集聚衰减阶段,|q|>1且呈减小的趋势,可知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展协调度不断提升,但中心城市规模优势仍然很高,地域内城市分工体系有待完善,C错误,符合题意;趋向分散阶段,|q|<1且呈减小的趋势,说明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减弱,外围城市的空间扩张速度加快,D正确。8.C9.D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兰西城市群在两个时间段的结构偏离增率均为正值,说明其始终保持良好的产业结构优势,①对;宁夏沿黄城市群的结构偏离增率在2014-2018年为负值,说明其产业结构的优势不明显,②错;太原城市群的竞争力偏离增率在2009-2013年为负值,在2014-2018年为正值,说明其产业竞争力优势逐渐凸显,③对;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竞争力偏离增率在2009-2013年为正值,在2014-2018年为负值,说明其产业竞争力下降,④错。故选C。第9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14年后太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优势逐渐凸显,最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了产业竞争力的提高,D对。太原煤炭资源的开采并非2014年才开始的,A错;太原从城市发展到城市群阶段,基础设施一般都比较完善,其对短期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影响较小,B错;南水北调没有经过太原城市群,C错。10.D11.C12.B解析:第10题,苏锡常城市带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众多,距离上海市近,与上海市之间有便捷的交通,有优越的气候资源、较丰富的水资源及劳动力资源,A、B、C错误;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质量、就业环境等要优于苏锡常城市带,具有巨大吸引力,这种吸引会造成苏锡常城市带人口、资源等发展要素向上海流动,从而出现发展水平滞后的“集聚阴影区”,D正确。第11题,“集聚阴影区”发展水平滞后,加大了与区域内周边城市的差距,不利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A错误,C正确;“集聚阴影区”不会改变中心城市的服务职能,B错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集聚阴影区”,对其会产生拉力,D错误。第12题,“集聚阴影区”可以把握自身优势,科学定位,寻找发展机遇;通过交通线等的建设,加强与中心城市及周边区域联系,借用大城市规模优势,促进发展;区域发展可设置多中心发展战略,加大对“集聚阴影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①②④正确;扩展城市用地规模不能解决经济协同发展问题,无法消减“集聚阴影区”,③错误。13.解析:第(1)题,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可以从位置、交通、资源、劳动力和产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地理位置优越;临近水电基地,水能资源丰富;内河、铁路等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为重要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和原料供应充足;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廉价等。第(2)题,建设生态廊道的举措主要从生态保护措施和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存在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水污染、过度捕捞等问题,上游植树造林,保护植被,保持水土;关停沿线高污染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加强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治理水污染和违法捕捞;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民众环保意识等。第(3)题,上海在带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上可采取的措施主要从上海的区位条件和引领带动作用方面分析。发挥上海通江达海交通区位优势,促进东西部经贸往来;发挥科技优势,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促进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强化金融中心地位,扩大金融服务的辐射范围;合理规划城市,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为中东部地区发展探索经验,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答案:(1)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地理位置优越;水能资源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菲律宾进口药品管理办法
- 蒲城出入境管理办法电话
- 蚌埠低速电动车管理办法
- 行政复议棋牌室管理办法
- 西安市中考学籍管理办法
- 襄阳市区公租房管理办法
- 西秀区河道管理办法细则
- 许昌市建筑工程管理办法
- 证监会重磅投资管理办法
- 财务分布式管理暂行办法
- 手电钻使用安全培训
- 中国汽车行业ESG评价指南
- DB43T 876.5-2014 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5部分:灌溉排水
-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
- while循环 教学课件
- 市场营销人员劳动合同指南
- 佐剂库设计与高通量筛选中的研究
- DZ∕T 0033-2020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正式版)
-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感悟
- 营区物业服务营区物业服务保密措施
- 2023年春季内蒙古高一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卷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