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法规课件_第1页
建筑专业法规课件_第2页
建筑专业法规课件_第3页
建筑专业法规课件_第4页
建筑专业法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築專業法規建設法規的概念

建設法規是指由國家權力機關或其授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用於調整國家及有關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之間在建設活動中或建設行政管理活動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係的法律、法規的統稱。

建設行業的基本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1998.3.1.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1990.4.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03.9.1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2001.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1998.4.29.

《建設工程品質管理條例》

2001.1.30.

我國現行的標準規範體系

我國工程建設方面已有3600本以上的標準規範,構成了完整嚴密的標準規範體系。其中有國際標準(9%)、行業標準(67%)、地方標準(21%)及推薦性標準(3%),基本上實現了所有工程建設的各種活動都可以"有法可依"。與設計相關的行業標準

——對設計行為本身進行規範表述製圖類,如:《房屋建築製圖統一標準》

圖例類,如:《風景園林圖例圖示標準》模數類,如:《建築模數協調統一標準》術語類,如:《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準》設施類,如:《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技術類,如:《建築採光設計標準》

《住宅建築技術經濟評價標準》經濟類,如:《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與設計相關的主要規範

——對要設計的事物進行限定通則類

:《民用建築設計通則》、《建築設計防火規範》、《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範》、《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範》……專項類:《住宅設計規範》、《旅館建築設計規範》、《辦公建築設計規範》、《綜合醫院建築設計規範》、《托兒所、幼稚園建築設計規範》、《中小學校建築設計規範》、《商店建築設計規範》……常用規範《民用建築設計通則》《建築設計防火規範》《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範》《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房屋建築部分)《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

(規劃.建築)規範之間的關係《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與其它規範標準的關係:從現存設計規範標準體系的大約十五萬條技術規定中,挑選出重要的,對建築工程的安全、環保、健康、公益有重大影響的條款1500條,編制成工程建設強制性條文(房屋建築部分)。是設計的重要依據、設計審核的重點,同時還是嚴懲的依據,對設計單位而言,起碼是罰款10萬元以上,多至30萬元。。《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對常用的規範進行分類選錄,好用、好記、好理解,是一個便捷高效的設計輔助工具。比較側重於施工圖階段的具體技術措施。

國外的標準規範體系

國外的標準規範體制不盡相同,但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1、技術法規:由立法程式建立,作為法律強制執行。一經違反則嚴懲不貸,因為其已具有法律的地位。2、技術標準:由行業協會、學會組織編制,修訂和管理,不具有法律地位,因而不具備強制性質。自願參考採用,經常修訂和變更,以適應技術發展和變化的需要。3、企業標準:企業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制訂的標準。。其具有知識產權而成為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參予市場競爭的有力手段。由於技術先進及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其水準可能高於法規和標準。我國標準規範體系的發展

作為標準規範改革的第一步,從眾多的技術標準中篩選出了強制性條文強制執行並賦其以一定的法律性質。隨著改革的深入,《強制性條文》不可能一成不變,其遲早將通過一定的途徑而演變成《技術法規》。就如同國外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一樣,有關安全、環保、健康和公益的內容將構成未來的《技術法規》而由政府部門以法律形式強制執行。其餘技術性較強的內容將成為《技術標準》,當然其將不再具有法制的強制性質。鑒於我國目前標準規範數量巨大,繁瑣、重複、甚至矛盾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有必要對未來的技術標準體系作一定的調整,合併、協調、分工明確將方便規範標準的應用。有些過於繁瑣的內容本不屬於規範標準的範圍,應交由手冊指南解決。

《民用建築設計通則》

用詞說明

表示很嚴格,非這樣作不可的用詞:

正面詞採用“必須”;

反面詞採用“嚴禁”。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作的用詞:

正面詞採用“應”

反面詞採用“不應”或“不得”。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作的用詞:

正面詞採用“宜”或“可”;

反面詞採用“不宜”。民用建築分類按使用功能分類:居住建築、公共建築按地上層數或高度分類:

一、住宅建築按層數劃分為:1~3層為低層;4~6層為多層;7~9層為中高層;10層以上為高層。

二、除住宅之外的民用建築高度不大於24m者為多層建築;大於24m者為高層建築(不包括高度超過24m的單層公共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超過100m時,不論住宅或公共建築均為超高層。設計使用年限

民用建築的設計使用年限分四類:1類,設計使用年限5年,臨時性建築。2類,設計使用年限25年,易於替換結構構件的建築。3類,設計使用年限50年,普通建築和構築物。4類,設計使用年限100年,紀念性建築和特別重要的建築。我國的熱工設計分區嚴寒地區(Ⅰ、Ⅵ區):保溫、防凍、防積雪、防風沙、防冰雹。寒冷地區(Ⅱ、Ⅶ區):冬季保溫,部分地區兼顧夏季防熱;ⅡA區防熱、防潮、防暴風雨、防鹽霧。夏熱冬冷地區(Ⅲ區):防雨、防潮、防雷電;夏季防熱、遮陽、通風降溫;冬季兼顧防寒;ⅢA區防颱風、暴雨、鹽霧侵蝕。夏熱冬冷地區(Ⅳ區):防雨、防潮、防雷電;夏季防熱、遮陽、通風降溫;ⅣA區防颱風、暴雨、鹽霧侵蝕。溫和地區(Ⅴ區):防雨、通風建築與環境的關係建築基地應選擇在無地質災害或洪水淹沒等危險的安全地段。建築總體佈局應結合當地的自然與地理環境特徵,不應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建築物周圍應具有能獲得日照、天然採光、自然通風等衛生條件。對建築物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廢氣、廢水等應進行處理,並對雜訊、眩光等進行有效控制,不應引起公害。建築無障礙設施居住區級道路、公共綠地和公共服務設施應設置無障礙設施,並與城市道路無障礙設施連接。設置電梯的民用建築的公共交通部位應設置無障礙設施。殘疾人、老年人專用的建築物應設置無障礙設施。停車空間新建、擴建的居住區應就近設置停車場(庫)或將停車庫附建在住宅建築內。新建、擴建的公共建築應按建築面積或使用人數,在建築物內或同一基地內,或統籌建設的停車場(庫)內設置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位。無標定人數的建築

建築物除有固定座位等標明使用人數外,對無標定人數的建築應按有關設計規範或經調查分析確定合理的使用人數,並以此為基數計算安全出口的寬度。公共建築中如為多功能用途,各種場所有可能同時開放並使用同一出口時,在水準方向應按各部分使用人數疊加計算安全疏散出口的寬度,在垂直方向應按樓層使用人數最多一層計算安全疏散出口的寬度。TOBECONTINUED……《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範》

GBJ16-87

(2001年版)適用範圍

本規範適用於下列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工業與民用建築:一、

層及

層以下的住宅(包括底層設置商業服務網點的住宅)和建築高度不超過

的其他民用建築以及建築高度超過

的單層公共建築;二、單層、多層和高層工業建築;

三、

本規範不適用於炸藥廠(庫)、花炮廠(庫)、無窗廠房、人民防空工程、地下鐵道及其他地下非民用建築、煉油廠和石油化工廠的生產區。24M九九地下民用建築24M建築物的耐火等級

1、建築物的耐火等級分為

級。一般新建建築物多為

。2、鋼材的耐火極限僅為0.25小時,用於一、二級建築時,必須加保護層。3、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的耐火極限取決於

厚度。4、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構件的耐火極限僅為普通鋼筋混凝土構件的

左右。5、各種砌體牆與混凝土牆耐火性能很好,可作防火牆用。四一、二級保護層1/2民用建築防火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築防火分區間最大允許長度為150m,每層最大允許建築面積

㎡。但兒童活動場所不應設置在

層及

層以上或地下、半地下建築內。建築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每層最大允許建築面積可增加一倍。防火分區間應採用防火牆分隔,如有困難時,可採用防火卷簾和水幕分隔。上下層相連通時(走馬廊、自動扶梯開口等)應作為

防火分區計算防火分區的面積。地下、半地下建築內的防火分區間應採用防火牆分隔,每個防火分區的建築面積不應大於

㎡。

2500四四一個

500防火間距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築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於

,與三、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築之間的防火間距分別為7m和9m。兩座建築相鄰較高的一面為防火牆時,其防火間距

;相鄰較低的一面為防火牆,屋頂不設天窗且耐火極限不低於1小時,防火間距可不低於

m。6m不限3.5安全疏散(一)

公共建築和通廊式居住建築安全出口的數目不應少於

個,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設一個:1、一個房間的面積不超過

m2,且人數不超過50人時,可設一個門;位於走道盡端的房間(托幼除外)內由最遠一點到房門口的直線距離不超過

m,且人數不超過80人時,也可設一個向外開啟的門,但門的淨寬不應小於

m。2、單層公共建築(托兒所、幼稚園除外)如面積不超過

m2

,且人數不超過50人時,可設一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260141.4200安全疏散(二)

——設置一個疏散樓梯的條件1、二、三層的建築(醫療托幼除外),一、二級耐火,每層面積不超過

m2,二、三層人數之和不超過100人時,可設一個疏散樓梯。2、九層及九層以下,建築面積不超過

m2的塔式住宅,可設一個樓梯。3、九層及九層以下,每層建築面積不超過

m2、且每層人數不超過30人的單元式宿舍,可設一個樓梯。4、(高規)十八層及十八層以下,每層不超過8戶,建築面積不超過650m2

,且設有一座防煙樓梯間和消防電梯的塔式住宅。500500300安全疏散(三)超過

層的組合式單元住宅和宿舍,各單元的樓梯間均應通至平屋頂,如戶門採用乙級防火門時,可不通至屋頂。劇院、電影院、禮堂的觀眾廳安全出口的數目均不應少於兩個,且每個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數不應超過

人。容納人數超過2000人時,其超過2000人的部分,每個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數不應超過

人。體育館觀眾廳安全出口的數目不應小於

個,且每個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數不宜超過400~700人。

六250400兩安全疏散(四)——地下室地下、半地下建築內每個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數目不應少於

個。但面積不超過

m2

,且人數不超過10人時可設1個。當地下、半地下建築內有2個或2個以上防火分區相鄰佈置時,每個防火分區可利用防火牆上一個通向相鄰分區的防火門作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個防火分區必須有1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人數不超過30人且建築面積不大於500m2的地下、半地下建築,其垂直金屬梯可作為第二安全出口。地下室或半地下室與地上層不應共用樓梯間,當必須共用樓梯間時,應在首層與地下或半地下層的出入口處,設置耐火極限不低於2.00h的隔牆和乙級的防火門隔開,並應有明顯標誌。

250安全疏散(五)建築中的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應分散佈置。建築中相鄰2個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準距離不應小於

m。疏散樓梯間在各層的平面位置不應改變。公共建築的室內疏散樓梯宜設置樓梯間。醫院、療養院的病房樓,設有空氣調節系統的多層旅館和超過

層的其他公共建築的室內疏散樓梯均應設置封閉樓梯間(包括底層擴大封閉樓梯間)。5.0五安全疏散(六)——疏散距離雙向疏散時:托幼25m,醫療、學校35m,其他40m。袋形走道時:托幼、醫療20m,學校、,其他22m。開倘外廊時增加5m,設自動噴淋時加25%。非封閉樓梯間時:雙向疏散減5m,袋形走道減2m。樓梯間的首層應設置直接對外的出口,當層數不超過四層時,可將對外出口設置在離樓梯間不超過15m處。任何情況下,房間內最遠一點到房門的距離,不應超過袋形走道時規定的最大疏散距離。

安全疏散(七)——疏散寬度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其觀眾廳內的疏散走道寬度應按其通過人數每100人不小於0.6m計算,但最小淨寬度不應小於1.0m,邊走道不宜小於0.8m。樓梯門和走道的淨寬度按通過人數0.65m/100人(一、二級)計算。疏散走道和樓梯的最小寬度不應小於

m。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觀眾廳的入場門、太平門不應設置門檻,其寬度不應小於

m,緊靠門口

m內不應設置踏步。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的室外疏散小巷,其寬度不應小於

m。

1.11.401.403.00消防車道街區內的道路應考慮消防車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線間距不宜超過

m。當建築物的沿街部分長度超過

m或總長度超過220m時,均應設置穿過建築物的消防車道。沿街建築應設連通街道和內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樓梯間),其間距不宜超過

m。超過3000個座位的體育館、超過2000個座位的會堂和占地面積超過3000m2的展覽館等公共建築,宜設環形消防車道。建築物的封閉內院,如其短邊長度超過

m時,宜設有進入內院的消防車道。環形消防車道至少應有兩處與其他車道連通。盡頭式消防車道應設回車道或面積不小於

的回車場。供大型消防車使用的回車場面積不應小於

160150802412m×12m15m×15m建築構造(一)——防火牆耐火極限為

小時。應直接設置在基礎上或鋼筋混凝土的框架上。高出屋面不小於

m。防火牆上不應開門窗洞口,如必須開設時,應採用

級防火門窗,並應能自行關閉。建築物內的防火牆不應設在轉角處。如設在轉角附近,內轉角兩側上的門窗洞口之間最近的水準距離不應小於

m。緊靠防火牆兩側的門窗洞口之間最近的水準距離不應小於

m,如裝有耐火極限不低於0.9h的非燃燒體固定窗扇的採光窗(包括轉角牆上的窗洞),可不受距離的限制。40.4甲42TOBECONTINUED……全國民用建築工程

設計技術措施規劃篇基地總平面(一)小學校、幼稚園和住宅之間應有便利安全的人行系統,小學校、幼稚園大門不應開向城市交通幹道。其入口和城市道路之間應有

米以上的緩衝距離,以便於臨時停車及人員集散。臨街建築物的臺階、平臺、樓梯、窗井、地下建築、建築基礎、圍牆、工程地下管線及其它構築物不允許突出

。地下建築物距離用地紅線應不小於地下建築物深度的0.7倍,且不得小於

米。10道路紅線5基地總平面(二)

符合下述條件的建築突出物允許突出道路紅線上空:綜合技術經濟指標總用地面積應為用地紅線座標範圍內的用地面積。如總用地面積內含有代征城市道路用地、代征城市綠化帶用地或其他不可建設用地時,總用地應減去上述不可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以可規劃用地面積作為總用地面積計算各項技術指標。大型民用建築建設用地內廣場、居住區內入口及公共空間可計入道路用地,屬於環境綠化設計的鋪裝面積不計入道路用地面積。地上建築屋頂綠化面積、牆面垂直綠化面積不計入綠地面積。其他板式建築:主要朝向建築長度大於次要朝向建築長度

倍以上的建築。塔式建築:長高比小於

的建築。塔式建築的各朝向均為長邊。城市高壓走廊安全隔離帶內不得建任何建築物:

1、電壓等級500KV,安全隔離帶寬度>

米;

2、電壓等級35KV以下,安全隔離帶寬度>

米。215010豎向設計沿海或受洪水氾濫威脅的地區,場地設計標高,應高於設計洪水位標高

米;場地設計標高應高於場地周邊道路設計標高,且應比周邊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

米以上;一般平坦地區,0.3%<廣場坡度≤1%;停車場一般坡度為

;0.5~1.00.20.5%道路(一)基地內盡端道路大於

應設不小於12mX12m的回車場。基地出入口與城市道路連接時,應符合以下規定:1、與城市道路交接時,交角不宜小於

;2、距相鄰城市主幹道交叉口距離,自道路紅線交叉點起不小於

m,次幹道不小於

m;3、距地鐵出入口、人行橫道線、人行過街天橋、人行地道邊緣不小於

m;4、距公交站邊緣不小於

m;5、距學校、公園、兒童及殘疾人等使用的建築出入口不小於

m。35m75°8070301520道路(二)人員密集建築的基地應至少有

個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出入口,出入口處應進行

設計;人員密集建築的基地主要出入口應避免直對城市主要幹道交叉口;道路最小轉彎半徑視道路等級及通行車輛不同而定。小汽車最小轉彎半徑為

m,大型車(車長8~9m)最小轉彎半徑為

m;滿足消防車通行道路的最小轉彎半徑為

m。兩無障礙61012停車場(一)停車場(庫)出入口與城市人行過街天橋、地道、橋樑或隧道等引道口距離應大於

m。住宅區內採用道路一側停車時,停車帶寬度不小於2.5m,路面寬度不小於

m。停車場規模:少於

輛的停車場可設一個出入口(雙車道);

輛的停車場應設兩個出入口;大於300輛的停車場出入口應分開設置,兩個出入口之間的距離宜大於20m,其寬度不小於

m。

507.55050~3007停車場(二)機動車停車場用地面積均以小型車計算。停車場用地面積每個車位按

㎡計,摩托車每個車位按2.5~2.7㎡計;自行車每個車位按1.5~1.8㎡計。機動車停車庫用地面積每個車位按

㎡計。需設殘疾人停車位的停車場,應有明顯標誌;其位置應靠近建築物出入口;殘疾人停車位與相鄰車位之間應留有輪椅通道,其寬度≥

m。25~3030~401.2停車庫機動車停車庫出入口的坡道終點面向城市道路時,與道路紅線的距離不應小於

m;平行城市道路或與城市道路斜交時,應後退基地的出入口不小於

m。汽車庫地面出入口的寬度,小型車和微型車單向行駛時不宜小於

m,雙向行駛時不宜小於

m;大中型汽車單向行駛時不應小於

m,雙向行駛時不應小於

m。7.553.5657室外活動和運動場地居住區室外活動場地和運動場地應與城市道路有

m隔離帶,並為居民日常體育鍛煉提供方便,又不擾民。室外活動場地在入口處應進行

設計。室外運動場地佈置方向(以長軸為准)基本為

向,根據地理緯度和主導風向,可偏東不超過10°,偏西不超過15°。北緯16~2526~3536~4546~55北偏東00510北偏西15151055~10無障礙南北室外運動場地常用數據足球場:120m×90m;90m×45m籃球場:28m×16m(球場界外2m不得有障礙物)網球場:40m×20m;36m×18m羽毛球場:15m×8m門球場:20m×15m;25m×20m高爾夫球場:60ha(18洞)建築設計篇建築術語層高:上下兩層樓面或樓面與地面之間的垂直距離。挑廊:挑出建築物外牆的水準交通空間。簷廊:設置在建築物底層出簷下的水準交通空間。回廊:在建築物門廳、大廳內設置在二層或二層以上的回形走廊。架空走廊:建築物與建築物之間,在二層或二層以上專門為水準交通設置的走廊。騎樓:樓層部分跨在人行道上的臨街樓房。過街樓:有道路穿過建築空間的樓房。建築物通道:為道路穿過建築物而設置的建築空間。圍護結構:圍合建築空間四周的牆體、門、窗等。建築面積計算(一)單層建築物無論高度如何,均按一層建築物外牆勒腳以上結構週邊水平面積計算;單層建築物內如帶有部分樓層者,其樓層部分亦應計算建築面積。多層建築物首層應按其外牆勒腳以上結構週邊水平面積計算;二層及以上樓層應按其外牆結構週邊水平面積計算。層高在2.20m及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層高不足2.20m應計算1/2面積。當外牆為非垂直牆面向內傾斜時,按離地(樓)面以上2.2m處的外牆結構的週邊水準投影計算面積;若外牆向外傾斜超出底板外沿時,按底板投影計算面積。建築物外有圍護結構的門鬥、眺望間、觀望電梯間、陽臺、廚房、挑廊、走廊等均按其結構週邊水準投影面積計算。室內樓梯間、電梯井、管道井、附牆煙囪等均按建築物自然層計算建築面積。建築面積計算(二)建築物的陽臺(不論是凹陽臺、挑陽臺、封閉陽臺、不封閉陽臺)均應按其水準投影面積的1/2計算。雨篷結構的外邊線至外牆結構外邊線的寬度超過2.10m者,應按雨篷結構板的水準投影面積的1/2計算。(有柱與無柱計算方法一致)有永久性頂蓋無圍護結構的車棚、貨棚、月臺、加油站、收費站、場館看臺等,應按其頂蓋水準投影面積的1/2計算。利用坡屋頂內空間時淨高超過2.10m的部位應計算全面積;淨高在1.20m至2.10m的部位應計算1/2面積;淨高不足1.20m的部位不應計算面積。有永久性頂蓋的室外樓梯,應按建築物自然層的水準投影面積的1/2計算。下列專案不應計算面積:

建築物通道(騎樓、過街樓的底層)。建築物內的設備管道夾層。屋頂水箱、花架、涼棚、露臺、露天游泳池。建築物內的操作平臺、上料平臺、安裝箱和罐體的平臺。勒腳、附牆柱、垛、臺階、牆面抹灰、裝飾面、鑲貼塊料面層、裝飾性幕牆、空調室外機擱板(箱)、飄窗、構件、配件、寬度在2.10m及以內的雨篷以及與建築物內不相連通的裝飾性陽臺、挑廊。無永久性頂蓋的架空走廊、室外樓梯和用於檢修、消防等的室外鋼樓梯、爬梯。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獨立煙囪、煙道、地溝、油(水)罐、氣櫃、水塔、貯油(水)池、貯倉、棧橋、地下人防通道、地鐵隧道。建築高度平頂房屋按室

地面到簷口或女兒牆高度計算;坡頂房屋按室外地面到

的平均高度計算;屋頂上的水箱間、電梯機房、樓梯出口小間等占屋頂平面面積不超過

且高度不超過4m者,可不計入建築控制高度;如建築物處於航線控制高度以內的區域時,其高度應包括上述屋面突出物。外屋簷至屋脊1/4樓梯(一)人員疏散比較集中和疏散人員較多的樓梯不宜採用圍繞電梯佈置的方式。封閉樓梯間的封閉門不宜設在走道上,即不宜將走道的一段分割在封閉樓梯間內,以免影響走道通暢。每一梯段的踏步數,不應超過

級,亦不應少於

級。樓梯平臺淨寬不得小於梯段淨寬;直跑梯平臺不應小於

m;醫院主樓梯和疏散樓梯的平臺深度不宜小於

m1831.12樓梯(二)疏散樓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階梯,不應採用螺旋樓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兩級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大於10°,且每級離內側扶手中心

m處的踏步寬度超過

m時,可不受此限。0.250.22樓梯(三)樓梯板或梁下淨高不應低於2m;梯段淨高不應低於2.2m,且包括梯段前後延伸0.3m的範圍。臺階、坡道室內臺階步寬不宜小於

m,步高不宜大於0.15m,連續踏步數不應少於

級,當高差不足二級時,宜按坡道設置;室外臺階步寬宜為

m左右,高寬比不宜大於1:2.5。室內坡道坡度(高/長)不宜大於

;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於

;供少兒安全疏散的坡道及供輪椅使用的坡道坡度不應大於

。自行車坡道坡度不宜大於

,並應輔以梯步。0.3二0.351:81:101:121:5汽車庫坡道汽車庫內當車道縱向坡度大於10%時,坡道上下端均應設緩坡。電梯設置住宅

層及以上或最高住戶入口層樓面距室外地面高度超過

m時,應設置電梯;宿舍

層及以上或最高入口層樓面距室外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