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_第1页
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_第2页
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_第3页
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_第4页
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教材P26~28)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2.知道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2.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3.能够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手抄报,宣传抗震防灾的常识。科学态度目标1.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2.能基于证据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泡沫小盒、保鲜膜、泥土、水、小铲子、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展示本课首页的图片,图片呈现的是地震后公路的路面被破坏,出现了隆起、断裂等现象。2.提问:地震是怎样形成的?(预设:因为板块相互碰撞摩擦。)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预设:小地震时,身边的物品会微微颤动,大地震时,房屋可能会倒塌;地震发生时房屋会倒塌,地面上的物体会晃动,让人措手不及。)地震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预设:地震会让地球上的物体有微小的移动;地震会使地层构造发生变化,形成高原、海沟、裂谷、山脉。)3.揭题: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板书: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设计意图】路面的真实情景使学生对地震造成的影响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并由此提出本课聚焦的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的过渡。探索与研讨探索一:了解地震的成因1.交流:指导学生小组交流对地震成因的看法,有依据地猜测地震形成的内部原因。2.展示:全班展示交流,将学生提出的假设整理后记录在黑板上。3.出示:课件出示断开的泡沫小盒、保鲜膜、泥土、水、小铲子,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模拟实验方法。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教学提示:两半拼接的小盒代表地壳中的两个板块,铺在小盒中的泥代表岩层,拉开或挤压是模拟岩层受到的作用力。)【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成因、搜集证据、建构解释三个过程,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探索与研讨探索二: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1.提问:你们知道地震发生时有哪些现象吗?(预设:地震时,房屋在摇晃。)是从哪里了解到的?(预设:从电视或网络上了解到的。)地震会给地形地貌带来怎样的改变呢?(预设:地震会使地表出现塌陷;会引发泥石流。)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完成活动帮助卡。3.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探索与研讨4.小结:组成地球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板块边缘构成了地球表面的活动带,是火山、地震的高发地区。板块会相互碰撞、彼此分离,在这样的过程中,地壳或岩石圈会发生机械变形、变位,比如升降、漂移、褶皱、断裂等。5.交流:指导学生分享地震发生时自救与互救的方法。拓展与小结小结: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地震发生时,应尽可能迅速地撤离到空旷地带;来不及撤离时,可暂时躲在卫生间等小开间的墙角(蹲下,抱头或用枕头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撤离高层建筑物时不要乘坐电梯,不可选择跳窗逃生。板书与设计教学反思亲历地震的学生只是少数,只凭借教材上的几个事例和图片,还不能使学生对地震有较深刻的认识。所以在教学时,首先展示地震后的路面的图片,聚焦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的过渡,使他们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进入探究地震现象的学习活动中。然后按照“由内部原因到外部现象,再回归生活实际”的顺序进行3个探索活动:了解地震的成因;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搜集地震发生时自救及互救的相关知识并制成海报,回归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同时树立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最后,结合探索环节的相关活动进行研讨,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本课中获得的证据建构更加科学严谨的解释,帮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及了解到的真实情景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达成本课的各项教学目标。课后作业一、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的是()。解析:C2.一束()通过三棱镜照到白屏上,会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A.白光B.绿光C.红光解析:A3.光在水中是以()的形式传播的。A.直线B.曲线C.波浪线解析:A4.选择题。

(1)下列能证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是(

)。

A.光从太阳到地球大约需要8分钟B.白天能看到书上的字C.夜晚城市上空有很多光柱(2)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

)。

A.光速极快B.光的反射C.光沿直线传播(3)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三张卡纸上打洞的位置是(

)。

A.不同的B.相同的C.任意的(4)下列关于光的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光像射线一样向四面八方射出B.光是直直的向前照射的C.光是沿着曲线传播的(5)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应该做(

)实验。

A.1次B.2次C.多次(6)下列空管中,当我们用激光笔照射(

)的一端时,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

A.B.C.(7)光在水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A.直线B.曲线C.折线【答案】(1)C(2)C(3)B(4)C(5)C(6)A(7)A【解析】【解答】(1)选项A只能证明光的传播速度快。B选项只能证明光线有自己特殊照明功能。C选项可以证明光线沿直线传播。(2)因为光线总是沿直线传播,只要看到前方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3)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三张卡纸上打洞的位置是相同的。(4)光线总是沿直线传播的。(5)多次测量实验才能得出普遍规律。(6)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A选项才能看到光线,(7)光在水中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分析】本题考查有关光线的知识,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是沿直线传播的,是常考的知识点。5.物体影子的方向与(

)有关。A.

同一光源从不同的方位照射

B.

同一光源同一方位的不同距离照射【答案】A【解析】【解答】物体影子的方向与同一光源从不同的方位照射有关。【分析】本题考查影子方向与光源照射方向的关系。6.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长方形小木块,木块在墙上的影子(

)。A.

相同

B.

不同

C.

都不是【答案】B【解析】【解答】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长方形小木块,木块在墙上的影子大小、方向都不同。【分析】本题考查影子方向与光源照射方向的关系。7.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

)。A.

形状相同

B.

形状不同

C.

方向相同【答案】B【解析】【解答】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大小、形状、方向都不同。【分析】本题考查影子方向与光源照射方向的关系。8.当我们从光线较弱的环境下走到强光下时,眼睛的瞳孔会(

)。A.

放大

B.

缩小

C.

不变【答案】B【解析】【解答】人在弱光下,瞳孔会变大,在强光下,瞳孔会缩小,当人从弱光走到强光环境中时,瞳孔会从大变小。【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环境下,瞳孔的变化。9.下列不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A.

医生带的额镜

B.

灯罩内部白色的油漆

C.

皮影戏【答案】C【解析】【解答】皮影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分析】本题考查光反射的应用。10.下列物体中,反光性能最好的是(

)。A.

平面镜

B.

白色的墙

C.

水泥地面【答案】B【解析】【解答】白色的物体反光性能最强。【分析】本题考查反光性能强的颜色。11.树林中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光斑”是(

)。A.

树叶的影子

B.

太阳的像

C.

树叶间的空隙的像【答案】B【解析】【解答】太阳光沿直线传播,透过树叶之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分析】本题考查小孔成像原理。12.下面对物体产生影子的道理分析正确的是(

)。A.

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B.

光传播时,遇到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C.

A和B均正确【答案】A【解析】【解答】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分析】本题考查物体产生影子的原因。13.下列例子不能用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来解释的是(

)。A.

日食和月食

B.

影子的形成

C.

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答案】C【解析】【解答】日食、月食和影子的形成都是因为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分析】本题考查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现象。1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A.

长——短

B.

短——长

C.

长——短——长【答案】C【解析】【解答】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不断变化,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所以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长——短——长。【分析】本题考查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15.阳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