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大港八中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天津市大港八中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大港八中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采用规格为16中格(400小格,0.1mm3)的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培养液稀释了100倍,检测四角上中格的酵母菌数量分别为22、26、24、2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加样液前,要对计数室进行镜检,如有污物必须清洗B.滴加样液后应将盖玻片先斜靠再盖好,防止气泡产生C.此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约为4×108个mL,该实验无对照实验D.取样时避免吸到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晃动菌液2.下图①~⑥表示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及实验结果。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④和⑥的对照结果表明胚芽鞘弯曲生长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B.若在单侧光照射下进行该实验,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C.设置⑤和⑥两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D.该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3.以下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倍体生物经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四倍体与原来二倍体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D.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4.植物的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的调节,下图为某植物感知外界光照、温度等变化,通过调节激素的合成促进植物冬天休眠、夏天生长过程示意图。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A.长日照能促进过程②④,短日照能促进过程⑤⑥B.10℃有利于过程⑤⑥,30℃有利于过程②④C.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可影响植物体内基因组的表达D.长日照能促进①③⑤⑥,短日照能抑制①②③④5.一种捕食鱼类的芋螺在猎物靠近时,可将装满芋螺毒液的齿舌射到猎物身上,再将毒液注入,减慢猎物的运动速度并将其捕获。芋螺毒液中除了神经毒素外,还发现大量特化型胰岛素,其结构类似鱼胰岛素。据此分析不合理的是()A.芋螺毒液既影响鱼类的神经调节又影响鱼类的激素调节B.芋螺的神经毒素可能影响Na+、K+等离子在神经细胞上的跨膜运输C.芋螺神经毒素与鱼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功能D.芋螺毒液作用可能使鱼出现低血糖导致鱼类运动能力降低而被捕食6.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内环境稳态失调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当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衡时,酶促反应减慢D.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一定不患病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正常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图甲是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②③表示三类不同的信号分子。当内分泌腺作为神经调节中的效应器时,②代表____________。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分泌②,下丘脑能对性腺等内分泌腺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调节,请以雄激素的分泌为例,写出这种调节的具体过程:___________。(2)当内分泌腺分泌的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时,①代表的激素为____________。(3)由图乙可以看出,免疫细胞表面至少有____________种信号分子的受体。若图乙所示的免疫细胞为T淋巴细胞,则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为_________,该物质可以使接受过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8.(10分)图甲表示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A、B、C为突触。图乙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刺激图甲中的感受器,感到痛,痛觉的产生_________________(属于/不属于)反射。产生痛觉过程中相关的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_________(单向/双向)。(2)完成膝跳反射结构基础中决定兴奋传递方向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填文字)(3)如果刺激图甲中1处,动作为踢小腿,此时图中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是____(填字母)。(4)如果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因而引起肌内收缩,由此可见该神经递质能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_________(兴奋/抑制)。(5)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6)如果图乙中X是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细胞对水的吸收________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9.(10分)请据生态系统中甲、乙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部分。(2)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发现了能量流动的两个明显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图中a~e表示能量值,其中a表示乙所同化的能量。乙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填图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4)禁止秸秆燃烧,将秸秆做成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作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作肥料。建立上述生态农业模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雪乡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双峰国家森林公园,常年积雪可达8个月,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某科研小组对双峰林场内的一种森林害鼠——棕背平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防治。回答下列问题:(1)对棕背平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棕背平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__型。其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_____。(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4)双峰林场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____________,而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原因是群落中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食物和_______________。(5)据调查,近5万年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11.(15分)Ⅰ、当你遇到一只大狗或一条蛇时,会感到毛骨悚然,甚至打寒颤、出冷汗。在上述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你的呼吸变得____________________,心脏跳动____________________,支气管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你消化系统的各项功能将____________________,肝细胞中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加剧,因为皮肤毛细血管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及吓得脸色苍白;打寒颤使产热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汗腺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为散热做准备。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联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Ⅱ、垂体和下丘脑发生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现有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的TRH,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的TSH浓度来鉴别病变的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测定结果如下表。组别TSH浓度(mU/L)注射前注射后健康人930甲229乙12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甲发生病变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1、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滴加培养液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2、酵母菌个数计算:(1)16×25型的计数公式为:酵母细胞个数/1mL=10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100×100×10000×稀释倍数;(2)25×16型的计数公式为:酵母细胞个数/1mL=8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80×100×10000×稀释倍数。【详解】A、为了避免其他杂菌对酵母菌菌种数量计数的影响,加样液前,要对计数室进行镜检,如有污物必须清洗,A正确;B、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B错误;C、在16中格×25小格中计算,此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22+26+24+28)÷100]×25×16×104×100=4×108个/mL,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但是存在相互对照,C错误;D、取样前需将培养液轻轻摇匀,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D错误。故选A。2、D【解析】1、②中的琼脂块是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而⑤中的琼脂块是没有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对比可以看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生长。2、③④中含有胚芽鞘尖端产生物质的琼脂块放在了胚芽鞘的一侧,放琼脂块的一侧生长快;⑤⑥是对照组,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的影响。【详解】A、④和⑥实验结果表明胚芽鞘弯曲生长与琼脂块本身无关,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A正确;B、图中的胚芽鞘切去了尖端,不能感受光刺激,而琼脂块也不能感受光刺激,故该实验在单侧光照射下进行,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B正确;C、⑤⑥是对照组,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的影响,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C正确;D、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作用,琼脂块没有膜结构,不是主动运输,D错误。故选D。3、C【解析】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种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能交配,或者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后代,或后代不可育。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详解】A、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后代为三倍体,三倍体不可育,因此二倍体生物经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四倍体与原来二倍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错误;C、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C正确;D、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D错误;故选C。4、D【解析】分析题意,通过调节激素的合成促进植物冬天休眠、夏天生长,图中涉及3种激素,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赤霉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二者共同促进植物生长,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因此是一种生长抑制剂。【详解】ABD、夏季长日照、温度高,植物生长旺盛,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分泌增多,所以长日照、较高温度能促进过程②④,冬季短日照、气温低,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生长受到抑制,所以短日照、低温能促进过程⑤⑥,AB正确、D错误;C、温度、光照时间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可影响植物体内基因组的表达,进而引起激素种类和含量的变化,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C正确。故选D。5、C【解析】神经毒素对神经组织有毒性或破坏性,可以作为抗原。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芋螺向猎物注射芋螺毒液,减慢猎物的运动速度并将其捕获,可见芋螺毒素影响鱼类的神经调节;芋螺毒液中除了神经毒素外,还发现大量特化型胰岛素,其结构类似鱼胰岛素,可见芋螺毒素还影响鱼类的激素调节,A正确;B、芋螺向猎物注射芋螺毒液,减慢猎物的运动速度并将其捕获,可见芋螺毒液影响鱼类兴奋的传导,推知芋螺的神经毒素可能影响Na+、K+等离子在神经细胞上的跨膜运输,B正确;CD、芋螺毒液中发现大量特化型胰岛素,其结构类似鱼胰岛素,芋螺毒素能使鱼出现低血糖导致鱼类运动能力降低而被捕食,可见其胰岛素能发挥功能,C错误,D正确。故选C。6、B【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详解】A、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A错误;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调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正确;C、当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衡时,酶促反应不一定减慢,C错误;D、有些疾病不是由于内环境稳态破坏引起的,例如某些遗传病(红绿色盲),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神经递质②.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又促进睾丸分泌雄激素(2)甲状腺激素(3)①.两种②.细胞因子③.B淋巴④.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解析】1、分析甲图:图甲表示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和内环境的相互关系图。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密切协调,共同配合来实现的,其中①是激素、②是神经递质、③是免疫活性物质。2、分析乙图: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小问1详解】当内分泌腺作为神经调节的效应器时,信号分子②代表神经递质。下丘脑能对性腺等内分泌腺进行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又促进睾丸分泌雄激素。【小问2详解】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小问3详解】据图乙可知,通过血液运输的激素和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在免疫细胞表面均有受体,所以免疫细胞表面有两种信号分子的受体。T淋巴细胞可分泌淋巴因子,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能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1).不属于(2).单向(3).突触(4).C(5).抑制(6).脑干(7).增大【解析】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①是传入神经,②是传出神经。图乙中X的含量在平均含量水平上下波动。【详解】(1)如果刺激图甲中的感受器,感到痛,由于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因此痛觉的产生不属于反射。产生痛觉过程中相关的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完成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中决定兴奋传递方向的结构是突触。(3)根据题图,刺激图中1处,由于突触B能使下一神经元兴奋,所以伸肌收缩;而突触C抑制下一神经元兴奋,所以屈肌仍然处于舒张状态。由于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在突触A、B、C中,A、B使下一神经元兴奋,而C抑制下一神经元兴奋,因此踢小腿时,突触C的后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4)突触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化学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来完成的,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因而引起肌内收缩,则该神经递质可使肌肉处于舒张状态,即使突触后膜处于静息状态,故该神经递质能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5)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6)如果图乙中X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故c→d时段,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细胞对水的吸收增大。【点睛】本题知识点是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突触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图获取信息,明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突触之间传递的原理,并利用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9、(1)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②.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①.单向流动②.逐级递减(3)①.c②.a-b(4)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解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一般来说,在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2、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要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释放出来。3、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包括粪便量和处理消费者同化量,同化量又包括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量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又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量和被分解者利用的量。4、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例如,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如果把作物秸秆当燃料烧掉,人类就不能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如果将秸秆做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就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面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桑基鱼塘”也基本体现了这个原理。【小问1详解】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两大部分。【小问2详解】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发现了能量流动的两个明显的特点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以及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小问3详解】由于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所以乙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c即甲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同化量a中除了b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量,因此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a-b。【小问4详解】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例如,禁止秸秆燃烧,将秸秆做成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作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作肥料,就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面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点睛】本体结合图形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的概念以及特点等知识点,重点在于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理解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难度适中。10、(1).标志重捕法(2).J(3).λ-1(4).性别比例(5).垂直结构(6).栖息空间(7).变快(8).未发生改变【解析】据题文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种群、群落的结构及其演替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1)棕背平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2)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棕背平种群的增长曲线呈“J”型。在“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中,λ值表示该种群数量为前一年的倍数,而种群增长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可见,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λ-1。(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4)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可见,双峰林场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而群落中的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食物和栖息空间,因此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5)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导致近5万年以来,该地区森林逐渐演替为灌丛,而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这说明人类的过度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由于自然环境本身变得干燥,会使群落向荒漠化方向演替,所以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点睛】梳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的结构及其演替等相关知识,据此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1、①.交感神经②.加快③.加快④.扩张⑤.下降⑥.收缩⑦.增加⑧.加强⑨.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⑩.甲状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