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臣《竹隐畸士集》辨误_第1页
赵鼎臣《竹隐畸士集》辨误_第2页
赵鼎臣《竹隐畸士集》辨误_第3页
赵鼎臣《竹隐畸士集》辨误_第4页
赵鼎臣《竹隐畸士集》辨误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赵鼎臣《竹隐畸士集》辨误

岳振国1.2。(1.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100875;2.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41)《四库全书总目》赵鼎臣是北宋后期的一位文学家,所著《竹隐畸士集》今有二十卷传世。其当时颇负文名,诗人张纲《送赵承之出守邓州》赞谓:“蓬莱宫中老仙伯,一首诗堪万人敌。”17886韩驹《送赵承之祕监出守南阳》亦言:“我独依杖商声讴,此公人间第一流。”16595然而厥后寥落无闻。《四库全书总目·〈竹隐畸士集〉提要》曾钩稽其事,颇加揄扬:鼎臣字承之,卫城人。自号苇溪翁。元祐间进士。绍圣中登宏词科。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召为太府卿。其集见于《宋史·艺文志》者四十卷。陈振孙《书录解题》云:其孙纲立刊于复州,本百二十卷,刊至四十卷而代去,遂止。是在当时版行者已非完本。刘克庄《后村诗话》又云:《竹隐集》十一卷,多其旧自作,暮年诗无枣本。所记卷目多寡颇不合,疑克庄所称十一卷者,乃专指其诗而言也。鼎臣,《宋史》无传,其家世无可考。独集中有缴进其父元祐末所上河议奏状一首,今考《宋史·河渠志》:元祐、绍圣间,水官建议回河,独转运使赵偁不以为然,力主北流之议。疏凡数上,言皆切直。与鼎臣奏状相合,是鼎臣即偁之子,渊源有自。其后尝往来大名、真定间。与苏轼、王安石诸人交好,相与酬和,故所作具有门迳,能力追古人。刘克庄称其诗,谓才气飘逸,记问精博,警句巧对,殆天造地设,略不戟人喉舌,费人心目,推挹甚至。今克庄所摘诸句,已多佚其全篇。而即所存诸诗观之,工巧流丽,其才实未易及。克庄之言,故非溢美。至其杂文,刻意研练,古雅可观,亦非俭陋者所能望其项背。惜原集久经失传,谨就《永乐大典》各韵中蒐采汇辑,勒成二十卷。诸体具备,蔚然可观。虽未能齐轨苏黄,然比于唐庚、晁补之诸人,则不啻骖之有靳矣。1341四库馆臣对赵鼎臣的评价甚高,但是由于原集早佚,载籍无多,历代总集既缺收采,现代刊行的各种版本的文学史亦鲜有提及,致使其声名远逊于晁补之、唐庚,而其佳作亦未能借鉴利用。现就《四库全书总目·〈竹隐畸士集〉提要》中言赵鼎臣“与王安石、苏轼诸人交好,相与酬和”及其文学成就“虽未能齐轨苏黄,然比于唐庚、晁补之诸人,则不啻骖之有靳”的评论予以考辨和探究,并解析赵鼎臣名冠当时而后世却寥落无闻的原因。1关于赵鼎臣与苏过的交往《四库全书总目·〈竹隐畸士集〉提要》言赵鼎臣与王安石、苏轼诸人交好,相与酬和,故所作具有门径,能力追古人。然而赵鼎臣所著之《竹隐畸士集》中无一篇诗文言及王安石。再查王安石诗文集,其中亦无与赵鼎臣相唱和或言及赵鼎臣的作品。另外,赵鼎臣生于熙宁三年(1070年),而王安石卒于元祐元年(1086年),当王安石去世之时赵鼎臣不过十七岁。是时赵鼎臣也尚未登科,未入仕途,而王安石乃一代名相,二人不仅年龄相差甚大,且社会地位悬殊,《四库全书总目·〈竹隐畸士集〉提要》却言二人交好并相与酬和,有悖常理,四库馆臣当言之有误。至于赵鼎臣与苏轼的关系,《四库全书总目·〈竹隐畸士集〉提要》亦言赵鼎臣与苏轼交情笃厚,常诗文唱和,但苏轼的文集中并无相关记载;而在《竹隐畸士集》中也只存有两篇赵鼎臣写给苏轼的启文,即卷十《问候苏内翰启》和《上苏内翰端明启》,均表达对苏轼极为崇敬、仰慕之情。由此可知赵鼎臣与苏轼确有交往,但说二人相与酬唱,则目前尚无实据以证。反而是赵鼎臣与苏轼之子苏过情深意重,过从甚密。《竹隐畸士集》卷二有《发颖昌留别韩次律苏叔党》诗,卷六有《闻苏叔党至京客于高殿帅之馆而未尝相闻以诗戏之》诗,都体现了赵鼎臣与苏过之间深挚的情谊。苏过《斜川集》中,亦有卷四《次韵承之紫岩长句》《和赵承之竹隐轩诗》《送赵承之官满还朝》《次韵承之重九》《次韵承之乞鱼于保德》《次韵赵承之寄保德王粹公》《次韵赵承之数诗》《大雪日赵承之梁与可访贾子庄饮爽亭孙志康不得预故有诗怨之亦次韵和一首》《张几仲召还朝其幕府赵承之送行至漳水用杜子美诗为韵作诗十篇既还孙志康亦取其韵追送过方官并门因几仲之来遂得诸公相遇今幕府例罢不能无离索之意故亦用此韵以见意》和卷五《次韵赵承之留别》等多首与赵鼎臣赠答唱和之作。这些诗都作于苏过在太原任监税之时,时赵鼎臣在太原张几仲帅府贡职,二人诗文酬唱,相与甚欢。不过由于赵鼎臣原集已佚,他与苏过唱和之作多已不存,今仅能通过二人少数存诗了解大概情形。所以,由于苏轼为一代文宗,且赵鼎臣与苏轼之子苏过交好,赵鼎臣对苏轼自是甚为敬仰,但由于年龄、地位、学识等方面的差距,四库馆臣言二人如何感情深厚、诗文唱和,则于实情不符。2《说》《鸡马》四库馆臣以靳马和骖马之喻言赵鼎臣的文学成就高于晁补之,此评是否妥当,须细加推究较量。晁补之,生于宋皇祐五年(1053年),卒于宋大观四年(1110年),字无咎,宋济州钜野人。晁补之一生著述宏富,存世之作有《鸡肋集》七十卷以及《晁无咎词》六卷。《宋史·晁补之传》曰:“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章温润典缛,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四库全书总目·〈鸡肋集〉提要》言:“今观其集,古文波澜壮阔,与苏轼父子相驰骤,诸体诗俱风骨高骞,一往俊迈,并驾于张、秦之间,亦未知孰为先后。”1334晁补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诗、词、文兼擅,是北宋后期文坛上卓有成就的一位作家。如果对赵鼎臣与晁补之进行比较,单就词上来说,无论是词作的创作数量、艺术成就,还是在词史上的地位、影响,赵鼎臣都无法与晁补之相提并论。晁补之今存词17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与苏轼相颉颃,后世之人对其词交口赞誉,评价甚高,《四库全书总目·〈晁无咎词〉提要》就言:“其词神姿高秀,与轼实可肩随。”1810晁补之不仅是词坛圣手,世所共称,而且他在词学理论上也卓有建树,著有词论专著《骫骳说》二卷,可惜未能流传于世,朱弁《续骫骳说》中对此有所记载:“予居东里,或有示予晁无咎《骫骳说》二卷,其大概多论乐府歌词,皆近世人所无也。予不自揣,亦述所见闻以贻好事,名之曰续骫骳说。信笔而书,无有伦次,岂可彷佛前辈施诸尊俎,只可为掀髯捧腹之具。”而南宋祝穆《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卷二四《御览赐名》中也言:“元祐间晁无咎作《乐章评》云。”清代沈曾植的《菌阁琐谈》一书中言词话开始于晁无咎,对于晁补之的词论给予很高的评价。晁补之在为词上确实造诣精深,在北宋词坛自名一家。反观赵鼎臣,《全宋词》仅存其词一首,初见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为《念奴娇·送王长卿赴河间司录》:“旧游何处,记金汤形胜,蓬瀛佳丽。绿水芙蓉,元帅与宾僚,风流济济。万柳庭边,雅歌堂上,醉倒春风里。十年一梦,觉来烟水千里。惆怅送子重游,南楼依旧否,朱阑谁倚。要识当时,惟是有明月,曾陪珠履。量减杯中,雪添头上,甚矣吾衰矣。酒徒相问,为言憔悴如此。”此词作于政和四年(1114年)之后,赵鼎臣曾先后在李邦直、路宝文、张几仲等人帅府贡职10余年,故词中有“元帅与宾僚,风流济济”“十年一梦,觉来烟水千里”等语。张几仲府罢,赵鼎臣回京师史馆任职,其时为政和四年。词人追想当年之少年英气、风流倜傥,而今青发染霜,已是迟暮之年,悲年华老大而勋业无成,揽镜自顾,憔悴如斯,全词给人一种悲慨沉郁,哀怨凄凉之感。虽然此词写得情真意切,颇有骨力,但赵鼎臣终因词作数量太少,其在词上的成就和影响远逊于晁补之。晁补之的《鸡肋集》存表奏、杂文和史论近700篇,其文重实用,观教化,善为议论,纵横捭阖,清峻沉雄,如《上皇帝论北事书》和《上皇帝安南罪言》等文章,援据该博,雄辩滔滔,气势如宏,《七述》一文深为苏轼赞誉,《新城游北山记》也是千古名篇,人所推称。而赵鼎臣的文章也写得汪洋恣肆,大气磅礴,文集卷十二《州学私策问六首》及卷九《缴进河议奏状》等文,皆能大胆直言,抗流俗,排众议,直陈己见,言辞犀利,议论精辟;且敢于对圣人先哲及传统的封建教化大胆地提出质疑,甚至给予否定,如文集卷二十《读酷吏传》,就将传统的福祸观彻底否定。晁补之不仅能文,而且在艺术上也卓有成就,书画皆工,其《海陵集序》《汴都赋序》《书鲁直题高求扬清亭诗后》等题跋文都表达了他深刻、独到的文艺理论思想。赵鼎臣的题跋之作,亦有对文艺的识见,如《跋钱服道画》《跋犹子弃画》等跋文,但总体成就不及晁补之。晁补之有600余首诗作,酬赠应答、记事抒怀、咏史怀古、题图咏画,无所不有,其诗或清丽隽秀,或豪健苍劲,风格多样。而赵鼎臣的许多诗也写得工巧流丽,意境浑然,体现出诗人豪放奔逸的笔力和才情。如《送宋宏甫出守邠州》诗中的“秦山渭水笑谈里,剑阁峨嵋指顾间”。总体上看,赵鼎臣和晁补之的诗文可以说各有千秋,难分轩轾,二人作为北宋时期的名家,都为宋诗、宋文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3文学材料丰富,时代罪犯主要生活在诗的范畴之中唐庚(1071—1121),字子西,眉州丹陵人,宋元祐六年(1091年)进士,有《唐子西文集》二十四卷传世。《四库全书总目·〈竹隐畸士集〉提要》言赵鼎臣的文学成就高于唐庚,此评是否妥当,亦当细较之。唐庚今存诗200余首,就题材而言,多为赠答送别、咏物抒怀之作,反映社会现实内容、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作不多。细加较量,唐庚之诗不如赵鼎臣之诗,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赵鼎臣的诗作意境深远、浑厚,一些小诗则工巧流丽,如一幅幅水墨丹青;而唐庚诗却不如赵鼎臣诗那样灵动而有韵致。如同样写春,唐庚《春日》诗:“今日天涯又见春,于春事契合相亲。君看四十年来事,只有东君是故人。”而赵鼎臣《嘲春诗》则是:“天公是春父,后土是春母,风雨作春媒,桃李为春妇。桃李嫁春来几时,春工不肯使人知。昨夜小桃微破萼,漏泻春情春不觉。”其次,赵鼎臣诗豪放雄健,飘逸洒脱,笔下时时显露流动奔放的气势,而唐庚诗则平稳工整,缺乏赵鼎臣诗意气飞扬的气度。如唐庚《夜坐感怀》诗:“声断钟楼月,文书对坐时。破窗灯焰走,冻砚笔锋迟。名利发将鹤,风霜手欲龟。何当一蓑雨,披晓剪莼丝。”而赵鼎臣《不寐》诗:“秋光已向鬓毛催,寒色仍从枕簟来。天外角声风引去,日边归梦雨惊回。愁能醉客非关酒,老欲随人不待媒。拟放此身无着处,闲时只合且衔杯。”再如唐庚《悯雨》诗:“老楚能令畏垒丰,此身翻累越穷人。至今无奈曾孙稼,几度虚占少女风。兹事会须星有好,他时曾厌雨其濛。山中赖有茱粮足,不向诸侯托寓公。”而赵鼎臣《悯旱》诗:“陌上行人欲饮冰,当年四月未炎蒸,热因常侍虽无据,尘类元规自可憎,南亩望云心激烈,老巫当午气凭陵。故应此旱由风伯,讼汝于天岂不能。”再次,赵鼎臣诗中丰富的用典及精妙的比喻也是唐庚诗所不能及的。唐庚诗中“独木小舟轻似纸,一尊促席稳于床。”的比喻远逊于赵鼎臣诗中“应为亭边无锦绣,天公散水自成花”的意境浑然。唐庚《即事三首》诗中有“归心急似陇头水,华发多于岭上梅。”而赵鼎臣《元祐中先人将漕淮南与长乐林旦次中为僚其子硕儒肤与余旧游相好也后三十五年复见于京师道旧涕泪已而复遣其爱子薿见过仍辱赠诗叙畴昔之好次其韵答之》诗则是“更怜头里千茎雪,纵得春风不解融。”唐庚之文亦如赵鼎臣之文,表、论、铭、跋、记、传等诸体皆备,且文章立意新颖,议论英发,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如其《名治论》《祸福论》等文,观点新颖独到,不落陈词常调。唐庚和赵鼎臣都能对那些已经广为人所接受的常理大胆地提出质疑,表现了二人非凡的识见。二人之文都深得苏轼为文之道,叙事文章记叙、议论、抒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语言骈散间用,长短不拘,自由活泼。而政论文章又往往立意新警,翻空出奇,想落天外。善于思辩,逻辑严密,丝丝入扣,且笔力纵横恣肆,语言明白晓畅洗炼。赵文与唐文相较,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上看,实相与颉颃,难较短长,当在伯仲之间。赵鼎臣生前闻名遐迩,何以身后却又寥落无闻?细究其因,赵鼎臣辞世于南北宋之交,而在宋室南渡以后,抗敌御辱,收复失地成为时代的呼声,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成为文坛的主旋律,文人们将视角更多地投注在金戈铁马、复国雪耻的诗篇上;文人们多瞩目的是苏、黄这些文坛巨擘,因而赵鼎臣只能湮没在苏、黄眩人的光芒之下。同时,赵鼎臣《竹隐畸士集》一百二十卷也并没有完全刊行于世,在当时只付印了四十卷,而经过南宋战火的洗礼,及至传到明代时只剩下二十卷,幸存于《永乐大典》之中。宋人都无法睹其全貌,后代更是散佚残缺、不能成编,正如四库馆臣所言“其原集久经失传”。这大大影响了赵鼎臣作品的流传和影响,削弱了人们对他的关注和重视。此外,赵鼎臣个人的相关资料史书也多付之阙如,这也使得后人对其人知之甚少,增加了研究的难度,以至于其《竹隐畸士集》一直沉酣于古籍之中,鲜有人问津。四库馆臣在搜集整理古籍之时,对赵鼎臣的诗文艺术成就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但可惜之后亦未能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竹隐畸士集》依然是明珠蒙尘。当然,赵鼎臣在后世影响甚微也有其自身的原因。他的诗内容上多反映日常生活及个人的思想情感,而缺少对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关注,这无疑影响到了其诗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他的文也多为程式化的公文,有较高思想内容、艺术价值的文章相对来讲不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作品的流传。然而瑕不掩瑜,就赵鼎臣诗文的总体成就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