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读文本伍员之死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谋略家。本为楚国人。性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周景王二十三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吴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入吴后,知公子光有大志,乃助其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国。阖闾死后,伍子胥继事吴王夫差。二十六年,吴、越夫椒之战,越惨败几于亡国,夫差急于图霸中原,欲允越求和之时,伍子胥预见到两国不能共存之势,又洞察勾践图谋东山再起之心,力谏不可养痈遗患,而应乘势灭越。夫差不纳,坐视越国自大。三十六年,及见夫差欲率大军攻齐,越王勾践率众朝贺,伍子胥再度劝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以除心腹之患,又遭夫差拒绝。知夫差昧于大势而不可谏,吴国必为越国所破灭,伍子胥为避祸而托子于齐国鲍氏,反遭太宰伯嚭诬陷,被逼自杀。死后仅十年,越灭吴,终应其言。春秋末期吴国兴亡,伍子胥举足轻重。其治国用兵,以务实为旨,远见卓识,谋略不凡。一、字音伯嚭(pǐ) 夫湫(jiǎo) 会稽(Kuài) 子胥(xū)劓殄(tiǎn) 俾无遗育(bǐ) 专愎(bì) 沮毁(jǔ)微伺之(sì) 鞅鞅(yànɡ) 鸱夷革(chī)二、通假字①无使易种于兹邑易,通“施(yì)”,延续,延长②乃属其子于齐鲍牧属,同“嘱”,嘱托,托付③详病不行详,通“佯”,假装④常鞅鞅怨望鞅,通“怏”,不满意⑤我顾不敢望也顾,通“固”,本来,实在是⑥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县,同“悬”,悬挂三、一词多义(1)微eq\b\lc\{(\a\vs4\al\co1(①且嚭使人微伺之副词,暗中,②微子之言动词,没有))(2)使eq\b\lc\{(\a\vs4\al\co1(①其使于齐也动词,出使,②且嚭使人微伺之动词,派,③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名词,使者))(3)用eq\b\lc\{(\a\vs4\al\co1(①用太宰嚭计动词,采用,②无所用之动词,使用))(4)为eq\b\lc\{(\a\vs4\al\co1(①夫差既立为王动词,做,②以伯嚭为太宰动词,担任,任命,③此人不死,必为吴患动词,成为,④日夜为言于吴王介词,替))(5)以eq\b\lc\{(\a\vs4\al\co1(①以伯嚭为太宰介词,把,②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动词,带领,率领,③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④遂威邹鲁之君以归连词,相当于“而”,⑤必树吾墓上以梓介词,把))(6)之eq\b\lc\{(\a\vs4\al\co1(①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助词,的,②吴王将许之代词,代越国,③今吴之有越,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而eq\b\lc\{(\a\vs4\al\co1(①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连词,表承接关系,②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连词,表转折,可是))(8)其eq\b\lc\{(\a\vs4\al\co1(①其后五年代词,那,②乃率其众以助吴代词,他的,③其爱信越殊甚代词,他))(9)于eq\b\lc\{(\a\vs4\al\co1(①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介词,在,②日夜为言于吴王介词,向,③乃属其子于齐鲍牧介词,给))(10)若eq\b\lc\{(\a\vs4\al\co1(①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连词,表假设,如果,②我令若父霸代词,你的))四、古今异义①越王为人能辛苦古义:经受艰苦困厄。今义:身心劳苦。②吾数谏王,王不用古义:不采用。今义:没有必要。③因辍谢,详病不行古义:不去。今义:不被允许。④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古义:有修养有品行的人。今义:年龄大辈分高的人。五、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乃兴师北伐齐名词作状语,向北②内不得名词作状语,在内③外倚诸侯名词作状语,在外④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2)动词的活用①使子胥于齐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出使②后必悔之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后悔(3)形容词的活用子胥耻其计谋不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①今王不灭省略句译文:如今大王不一举歼灭(他)。②日夜为言于吴王省略句译文:没日没夜地在吴王面前替(越国)说好话。③而子胥谏不用被动句译文:而伍子胥的劝谏没有被采纳。④今不见用被动句译文:现在不被采用。⑤败越于夫湫状语后置句译文:在夫湫战胜越国的部队。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伍员的政治眼光?[名师指津]从文中找出表现其政治预见性的事件。[我的理解](1)提醒吴王不与越讲和,要果断灭越;(2)阻止吴王不先伐越而伐齐的做法;(3)预示勾践将灭吴国。2.伍员悲剧发生的因素是什么?[名师指津]从吴王、小人等角度来思考。[我的理解](1)吴王的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不分忠奸;(2)小人的诋毁、挑拨。3.试分析、品味伍子胥进谏的语言。[名师指津]找出其进谏的语言、结合具体语境,揣摩其语言内容及特点。[我的理解]子胥三谏:第一次进谏,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平正刚直;第二次进谏: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语重心长,刻不容缓;第三次进谏:病在骨髓,无奈何也——冒死进谏,义无反顾。4.列举本文的艺术特色[名师指津]从人物刻画、叙事人称、对比手法等角度去分析。[我的理解](1)就人物刻画来说,作者饱蘸笔墨,略貌取神,重点突出了伍子胥的精神风貌。(2)采用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通过历史事件的展开,通过人物在其历史活动中的表现,体现了作者对主人公的赞誉和惋惜之情。(3)通过对比手法,用太宰伯嚭的丑恶形象,突出忠奸的天壤之别和矛盾冲突的不可调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和丰满。eq\f(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夫差继位吴王以后,任命伯嚭做太宰,训练士兵。二年后)eq\f(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攻打越国,在夫湫战胜越国的部队。越王勾践就带领残部)eq\f(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五千人在会稽山上屯驻,派大夫文种用重礼赠送太宰嚭请求讲和,)eq\f(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愿把整个国家交给吴国作吴国的臣妾。吴王准备答应越国的请求。)eq\f(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伍子胥劝谏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历尽艰辛。如今大王不一举歼)eq\f(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灭他,此后一定会后悔。”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而采用了)eq\f(太宰嚭计,与越平。,太宰嚭的计策,与越国讲和。)eq\f(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又过了五年,吴王听说齐景公死了,大臣们争权夺利,)eq\f(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新立的国君地位虚弱,就出动军队向北攻打齐国。伍子胥劝谏说:)eq\f(“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勾践吃饭不吃两样的味道,悲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这正是)eq\f(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想着将要用到他们的缘故呀。这个人不死,一定会成为吴国的祸患。)eq\f(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旁,就像人得了心腹疾病,大王不先铲除)eq\f(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越国却致力于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的吗?”吴王不听伍子胥)eq\f(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的规劝,攻打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军,于是威胁邹鲁的君主,)eq\f(以归。益疏子胥之谋。,随后,班师回国。自此,吴王就更加不听伍子胥的谋略了。)eq\f(其后四年,吴王将北伐齐。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此后四年,吴王准备北上攻打齐国。越王勾践采纳子贡的谋略,)eq\f(乃率其众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嚭。,率领他的军队帮助吴国作战,又把贵重的宝物进献给太宰嚭。)eq\f(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太宰嚭多次接受了越国的贿赂,就越来越喜欢并信任越国,)eq\f(日夜为言于吴王。吴王信用嚭,没日没夜地在吴王面前替越国说好话。吴王十分相信伯嚭,)eq\f(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并采纳他的计谋。伍子胥劝谏吴王说:“越国,是心腹大患,)eq\f(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现在相信那虚幻的言辞和欺诈的表现,又贪图伐齐的功利。)eq\f(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且《盘庚,攻克齐国,就好像占领了一块石田,没有丝毫用处。何况《盘庚)eq\f(之诰》曰:‘有颠越不恭,劓殄,之诰》上说:‘有态度悖乱不服从命令的,就要采用劓刑和死刑)eq\f(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消灭他们,使他们没有后代,不要让他们在这个地方上延续种族。’)eq\f(此商之所以兴。愿王释齐而先越;,这就是商朝兴盛的原因。希望大王放下齐国先攻打越国;)eq\f(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而吴王,如果不这样做,以后就是懊悔也来不及了。”但吴王不听伍子胥)eq\f(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的劝谏,却派他出使齐国。伍子胥临行前,对他儿子说:“我屡次)eq\f(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劝谏大王,大王不采纳我的意见,我现在看到了吴国灭亡的日子了。)eq\f(汝与吴俱亡,无益也。”乃属其子于,你与吴国一起灭亡,没有什么好处。”于是把他的儿子拜托给)eq\f(齐鲍牧,而还报吴。,齐国的鲍牧,自己回到吴国交差。)eq\f(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太宰嚭与伍子胥有嫌隙,就趁机毁谤伍子胥说:“子胥为人)eq\f(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倔强凶恶,没有情义,猜忌狠毒,他的怨恨恐怕会造成吴国的)eq\f(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大祸了。上次大王要攻打齐国,子胥认为不可以,大王终于发)eq\f(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兵而且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子胥因自己计谋没被采纳而感到)eq\f(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耻辱,反而产生了怨恨情绪。如今大王又要再次攻打齐国,)eq\f(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伍子胥又专断而自以为是地强行谏阻,败坏、毁谤大王的事业,)eq\f(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只希望吴国战败以显示自己计谋的正确。现在大王亲率大军,)eq\f(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动用全国的兵力来攻打齐国,而子胥的劝谏没被(大王)采纳,)eq\f(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就停止劝阻,假装有病,不随大王出征,大王不可不防备,)eq\f(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这时引起祸患很容易。况且我派人暗中观察他,他出使齐国时,)eq\f(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就把他的儿子拜托给齐国的鲍氏。作为臣子,在国内不称心满意,)eq\f(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就到国外依靠着诸侯,自认为是先王的谋士,因现在不被采用,)eq\f(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就不满意,产生怨恨。希望大王您早做打算”吴王说:“没有你)eq\f(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这番话,我也怀疑他了。”于是就派使臣把属镂宝剑赐给伍子胥,)eq\f(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说:“你用这把宝剑自尽吧。”伍子胥仰天叹息说:“唉!奸臣)eq\f(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伯嚭要惑乱(吴国)了,大王反而要来杀我。我使你的父亲成就)eq\f(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了霸业。在你还没有被立为太子时,公子们争立太子,)eq\f(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如果不是我冒死在先王面前为你争取,你差一点就当不成太子。)eq\f(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你被立为太子后,想要把吴国分一部分给我,我本来就不敢有)eq\f(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这种想法。然而,现在你竟听信谄媚小人的话来杀害长者。”)eq\f(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于是告诉他的门客说:“你们一定要在我的坟墓上种植梓树,)eq\f(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让它们长大能够做棺材;挖出我的眼睛悬挂在吴都城的东城)eq\f(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门上,来看越寇是如何灭掉吴国的。”说罢自刎而死。)eq\f(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吴王听说了伍子胥的话后,大为愤怒,就把伍子胥的尸身)eq\f(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装进皮革制成的口袋里,抛在江中。吴国人同情他,在江边给)eq\f(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他建立祠堂,因此,把这个地方叫做胥山。)对比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进行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在《伍员之死》一文中,作者用太宰伯嚭和伍子胥作对比,突出了太宰伯嚭的奸,伍子胥的忠。如文章中说:“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及反怨望。”再如伍子胥劝谏吴王不要攻打齐国,因为越才是吴的心腹大患“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作者用寥寥数语,使得伯嚭与伍子胥的形象跃然纸上。伍子胥原本楚人,世代为楚高官。因受小人构陷,其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先逃亡至郑,后又投靠于吴。后来,伍子胥与大军事家孙武共同辅佐吴王西破强楚,南服越人,北镇晋国,而使吴国称霸一时,伍子胥也由此博得著名军事家、谋略家的美名,在民间享有盛誉。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吴国老臣,于国有功的大军事家大谋略家,最后竟落得被吴王夫差赐剑自杀的境地,一生功名毁于一旦。[适用话题]“成功”“命运”等。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无使易种于兹邑B.乃属其子于齐鲍牧C.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D.益疏子胥之谋解析:选D。A.“易”通“施”,延长,延续;B.“属”通“嘱”,嘱托,托付;C.“鞅”通“怏”,不满意。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劓殄灭之 殄:绝灭B.吴人怜之 怜:同情C.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 习:熟悉D.必树吾墓上以梓 树:种植解析:选C。习:训练,操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汝与吴俱亡,无益也尽与韩信B.且欲有所用之也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C.益疏子胥之谋犹人之有腹心疾也D.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然今卒困于此解析:选D。A.和;给。B.将要;况且。C.助词,的;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都表转折。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越王为人能辛苦B.子胥以为不可C.此商之所以兴D.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解析:选B。A.古义:经受艰苦困厄;今义:身心劳苦。B.古今义相同,都是认为。C.古义:表原因,……的原因;今义:表结果。D.古义:亲自出征;今义:自己(做)。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 隙:嫌隙B.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 猜贼:猜忌,狠毒C.王卒伐之而有大功 卒:最终D.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沮:通“诅”,诅咒解析:选D。沮:诋毁。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eq\b\lc\{(\a\vs4\al\co1(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B.eq\b\lc\{(\a\vs4\al\co1(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eq\b\lc\{(\a\vs4\al\co1(因辍谢,详病不行,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D.eq\b\lc\{(\a\vs4\al\co1(且嚭使人微伺之,微子之言,吾亦疑之))解析:选B。A项,动词,进谗言,说坏话;名词,谗言。B项,意动用法,以……为耻。C项,“详”通“佯”,假装;了解。D项,暗中,悄悄地;没有。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吴国太宰嚭和伍子胥不和,为排除异己在吴王面前毁谤伍子胥,吴王听信谗言而大怒,派人杀了这一忠直老臣。B.伍子胥因自己的计谋屡屡不被吴王采纳而怏怏生怨,还将其子送到齐国以防不测。C.伍子胥是位忠直老臣,死前仍念念不忘国家,告诉门客,吴国将因太宰嚭反叛作乱而灭亡。D.伍子胥被害,不仅因太宰嚭的谗言,还因吴王也开始对他产生疑心,伍子胥死,吴国百姓在江边立“胥山”祠,表现出老百姓对伍子胥的同情和怀念。解析:选D。A项,让伍子胥自杀;B项,“因自己的计谋屡屡不被吴王采纳而怏怏生怨”的说法错;C项,“告诉门客,吴国将因太宰嚭反叛作乱而灭亡”的说法错。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译文:(2)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译文:答案:(1)因为伍子胥的劝谏没被大王采纳,就停止劝阻,假装有病,不随大王出征。(2)就把伍子胥的尸身装进皮革制的口袋里,把它抛在江中。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孝公既用卫鞅①,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②于孝公,诸侯毕贺。秦封之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③见商君,曰:“君之危若朝露,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于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去之魏,弗受,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史记·商君列传》节选)【注】①卫鞅:即商鞅,因受封商、於(wū)两地十五个都邑而故名。②胙(zuò):天子祭祀所余之肉;“致胙”,天子尊显诸侯的仪式。③赵良:秦国隐士。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而循礼者不足多 多:称赞,赞扬B.何不归十五都 归:回归,回到C.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 捐:捐献,献出D.弗受,遂内秦 内:通“纳”,接纳,收容解析:选A。B项,句中的“归”应为“归还”之意;C项,句中的“捐”应为“舍弃、抛弃”之意,“捐宾客”,意谓“去世”;D项,句中的“内”应为“送回”之意。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商鞅坚决变法的一组是()①反古者不可非②“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公子虔复犯约,劓之⑤宠秦国之教⑥劝秦王显岩穴之士A.①③⑤ B.②④⑥C.②③⑤ D.①②④解析:选D。③是实施新法;⑤是赵良认为商君过于热衷掌大权;⑥是赵良让商君多劝秦王招贤纳士。这些都与“坚决变法”无关。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公想变更法度,但又心存顾虑,商鞅援引古时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论证,坚定了孝公的决心,于是孝公下令变法。B.变法初期遇到来自上下两方面的阻力,但未能阻止商鞅。变法取得成功之后,先前反对变法的天子、诸侯、平民都改变了态度,对商鞅表示嘉许、祝贺、满意。C.商鞅变法得罪了很多权贵,赵良指明商鞅处境危险,孝公一死,祸即及身,劝他不要贪恋富贵、权势,而应弃爵归田,以避祸患。D.孝公死,太子即位,于是派人搜捕商鞅。商鞅被迫逃亡,但其所定之法反使自己陷入困境,没有办法他只好逃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解析:选B。文中没说天子、诸侯“反对变法”,且天子嘉许、诸侯祝贺的对象是孝公,而不是商鞅。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译文:(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译文:(3)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译文:答案:(1)所以商汤、周武不遵循古制而称王,夏桀、殷纣不革新旧礼却亡国。(2)新法令在百姓中推行了一周年,秦国百姓中到京师诉说新法令不方便的人可以用千来统计。(3)商鞅出逃到关下,准备住进一家客店。秦孝公起用卫鞅后,想采用他的建议变更法度,但又顾忌国人非议自己。卫鞅说:“治理国家不必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制。所以商汤、周武不遵循古制而称王,夏桀、殷纣不革新旧礼却亡国。背离古制的人不应该受到非议,而遵循旧礼行事的人也不值得称赞。”孝公说:“讲得好。”便任用卫鞅担任左庶长,终于制订出变法的条令。新法令在百姓中推行了一周年,秦国百姓中来到京师诉说新法令不方便的人可以用千来统计。正在这时,太子触犯了法令,卫鞅说:“新法令之所以得不到很好的推行,就是因为有来自上层的人在违犯它。”于是准备依法处治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对他施刑,于是就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还将太子的师傅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迅速地奉行新法令了。新法令施行了十年以后,秦国的百姓十分高兴,没有人去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山林里没有强盗和山贼,家家户户丰衣足食,乡镇和都市秩序井然。秦国百姓中一些当初说新法令不好的人又有前来称赞新法令好的。过了三年,秦国在咸阳建造修筑了城阙宫廷,就把国都从雍地迁到了咸阳。卫鞅把若干小的村落、市镇合并起来组建为县,设置县令、县丞来管理,一共设置了三十一个县。而后又挖开原有的田路疆界,建立新的田亩制度,来使赋税公平。新法实行了四年,公子虔又触犯了法令,被卫鞅处以割鼻之刑。五年后,秦国强盛起来,周天子赏赐祭祀过的肉给秦孝公,诸侯们也纷纷前来祝贺。秦王把商、於两地十五座城邑也封赏给卫鞅,称他为“商君”。商君担任秦相十年,秦国宗室的皇亲贵戚中有很多怨恨他的人。有位叫赵良的人来会见商君,提醒他说:“你现在的危险处境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那么你为何不归还秦王赏赐给你的十五座城邑,隐居到边远的地方去浇灌田园呢,你可以不时地劝告一下秦王要重用隐居山林的贤士,收养无依靠的老人,抚养无父兄的孤儿,推介有功劳的人,尊重有德行的人,这样你就可能得到一些平安,而你如果还要贪恋商、於封地的富庶,醉心秦国的教令,积聚百姓的怨恨,那么秦王一旦舍弃他的客卿(去世)不再当政了,秦国想要收捕你的人,难道还会少吗?你的败亡之期抬抬脚就会到来!”商君没有听从赵良的劝诫。五个月后秦孝公死了,太子即位。公子虔的党徒便告发商君想要谋反,朝廷于是派遣刑吏捕捉商君。商君出逃到关下,准备住进一家客店。客店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颁布的法令规定,凡留宿没有凭证的客人就是违法犯罪。”于是商君只好离开秦境去投奔魏国,可是魏国不愿接受他,就将商君又送回到秦国。商君重回秦国之后,就逃到了自己的封地商邑去了。四、语言表达13.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弘一法师是个怎样的人。(20字以内)弘一法师艺术成就斐然,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20世纪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早年的他积极践行儒家慷慨济世的理想,曾作《祖国歌》,发誓“度群生哪惜心肝剖”。中年之后,他苦心向佛,精研律学,将书法当做弘扬佛法的工具,成为中国佛教律宗第十一代世祖。答:解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认真分析该段文字,注意把握“弘一法师”的艺术成就特点和艺术发展轨迹。解答时注意关键词如“艺术成就斐然”“在多个领域开……之先河”“践行儒家理想”“苦心向佛”等。答案:弘一法师是一位多才多艺、由儒入佛的艺术大师。14.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文段中心,联系前后语句,在两处横线上各补出适当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陨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劳动合同范本简易版
- 2025建筑物资租赁合同(大连安建)
- 2025拆迁合作合同范本
- 课题申报参考:考虑多减排项目并行的港口作业设备绿色转型路径设计与激励机制研究
- 教育中的数字化互动与智能学习
- 心理健康课程在学生教育中的实施效果评估
- 2024年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系统项目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追溯系统在农产品质量监管中的重要作用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科技产品开发与应用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浙科版七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河北邯郸世纪建设投资集团招聘专业技术人才3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慈溪高一期末数学试卷
- 天津市武清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 《徐霞客传正版》课件
- 江西硅博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硅树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高端民用航空复材智能制造交付中心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 量子医学成像学行业研究报告
- DB22T 3268-2021 粮食收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规范
- 办事居间协议合同范例
- 正念减压疗法详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