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四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四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四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四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四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页/共14页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福州市四校教学联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地理试卷(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A.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 B.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C.该行星距离太阳太远 D.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答案】1.C2.D【解析】【1题详解】根据题意,该类地行星绕昏暗恒星运转,距地球40光年,该距离超越了地月系、太阳系的范围,但没有超越银河系(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属于银河系,C正确,AB错误;没有位于河外星系,D错误。故选C。【2题详解】根据题中“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因此“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该类地行星的温度太高,行星温度高低主要和绕转恒星距离有关,所以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D正确,C错误;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诞生在海洋,因此陆地面积大小与生命是否存在关系不大,A错误;由材料可知,“水世界”类地行星拥有大气层,B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2)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3)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4)地球上有液态水。2018年2月2日,中加美等国的古生物学家在北京宣布,他们在一枚距今约一亿年的琥珀中发现了一只如蜂鸟般大小的、几乎完整的小鸟,但由于疏忽和自然风化,这个标本沿着冠状面剥蚀,因此被戏称为“煎饼鸟”,白垩纪末期该鸟与恐龙一道完全绝灭。下图为“煎饼鸟”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煎饼鸟”生存的地质年代和典型植物是()A.古生代蕨类植物 B.中生代裸子植物 C.中生代被子植物 D.新生代被子植物4.“煎饼鸟”生存时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 B.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C.是主要的成煤期 D.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答案】3.B4.C【解析】【3题详解】“据考证,该鸟类与恐龙一起灭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在中生代末期灭绝,可以推测,“煎饼鸟”生存在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进入到发展的鼎盛时期,故B正确。因此排除A、C、D,选择B。【4题详解】根据上题可得,“煎饼鸟”生存在中生代,地球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二叠纪末大灭绝,故A排除;在奥陶纪的浅海中,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故B排除;中生代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蕨类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故C正确;联合古陆在新生代最终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故D排除;因此排除A、B、D,选择C。【点睛】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1)时间变化:从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随着月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变化以及地球自转,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月相不同,升落时间不同。我国农历就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下图为2019年9月北京某校同学每日固定时刻观测到的月相变化示意图(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推测接下来的一周内该校同学在相同时刻可能观测到的月相及其方位是()A. B. C. D.6.下图所示意是经常见到的四种月相。在一个朔望月内,按月相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答案】5.A6.B【解析】【5题详解】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日地月三者之间相对位置的不断变化,我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范围不断变化产生的。结合图中的观测信息归纳可知,同一时刻观测月相,月球在天空出现的位置逐渐往东偏移,月球被照亮的部分出现在西侧而且被照亮的范围逐渐变大,由此推测,接下来的一周内在相同时刻观测到的月相的方位应继续往东移动,位于天空的偏东南方,被照亮的部分从月球的西侧继续往东侧变大,范围超过一半。A正确。故选A。【6题详解】月相变化过程是从右向左先是亮面面积增大,满月出现后,从右向左亮面逐渐缺失。新月是一弯向右凸的月牙儿,对应②。上弦月是右半边明亮,对应④。满月是圆月,对应③。残月是左半边明亮,对应①。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④③①,B对,ACD错。故选B。【点睛】月相的成因和变化示意2022年12月4日5时20分,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发生3.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A.莫霍面以下 B.Ⅱ圈层 C.Ⅲ圈层 D.Ⅳ圈层8.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I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 B.Ⅱ圈层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C.Ⅲ圈层空间分布连续但不规则 D.Ⅳ圈层全部为固态物质组成【答案】7.B8.C【解析】【7题详解】根据材料,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10千米,且发生在陆地上,陆地地壳的平均深度为33千米,所以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根据图中信息Ⅱ圈层为地壳,B正确;莫霍面以下为地幔,A错误。Ⅲ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C错误;Ⅳ圈层为外核,D错误。所以选B。【8题详解】I圈层是大气圈,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A错误。Ⅱ圈层是地壳,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B错误。Ⅲ圈层是水圈,空间分布连续但不规则,C正确。Ⅳ圈层是外核,全部为液态物质组成,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向上的长波辐射与大气向下的长波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净损失的长波辐射,其值越大,地面损失的热量越多。通常情况下,地面温度高于大气温度,地面有效辐射为正值。图为一科研小组利用设备记录的某地夏、冬季节某日晴天两种不同下垫面地面有效辐射日变化情况图,a、b代表沙漠或绿洲地区。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图左为夏季晴天绿洲和沙漠有效辐射日变化图,且a线代表绿洲B.图右为冬季晴天绿洲和沙漠有效辐射日变化图,且a线代表绿洲C.图左为夏季晴天绿洲和沙漠有效辐射日变化图,且b线代表绿洲D.图右为夏季晴天绿洲和沙漠有效辐射日变化图,且b线代表绿洲10.图左中该日8时()A.沙漠区大气层结构稳定 B.沙漠区大气对流运动最旺盛C.绿洲区大气层结构稳定 D.绿洲区大气对流运动最旺盛【答案】9.C10.C【解析】【9题详解】从图中坐标轴数值可以看出,图左地面有效辐射数值整体较大,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获得的热量多,地面有效辐射大,因此图左表示夏季,图右表示冬季,D错误;图左中a线数值较b大,夏季时沙漠的温度高,地面有效辐射量大,故判断a线代表沙漠,b线代表绿洲,AB错误,C正确。故选C。【10题详解】该日8时图左中虚线表示的绿洲区地面有效辐射值为0,根据材料可知,该数值表面地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相等,不会发生对流运动,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层结构稳定,C正确,D错误;该日8时图左中实线表示的沙漠区地面有效辐射为正值,表面地面温度高于大气温度,但是数值是一天中最低值,说明会发生对流运动但并不是最旺盛的时间段,AB错误。故选C。【点睛】由于绿洲的热容量比沙漠大,白天沙漠升温比绿洲快,沙漠气温高于绿洲,沙漠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绿洲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从而形成“绿洲风”;夜晚沙漠降温比绿洲快,沙漠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绿洲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从而形成“沙漠风”。“大气河”是指地球大气对流层中跨越中纬度地区的长条状水汽带,一般长数千千米,宽数百千米,南北半球均有分布。其水汽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沿冷锋的局地水汽辐合;二是从热带地区向极地输送的水汽。下图是垂直于某地“大气河”水汽运动方向的剖面图(图中等风速线的等值距为5m/s)。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M处的风速可能是()A.18m/s B.28m/s C.33m/s D.43m/s12.北半球“大气河”延伸方向是()A.西—东 B.西南—东北C.南—北 D.西北—东南【答案】11.A12.B【解析】11题详解】风力一般从近地面向高空增大,图中M处位于近地面;据图中信息可知M地为局地水汽辐合处(垂直方向水汽输送),近地面风力较小;结合图中等风速线的等值距为5m/s可以判断M处外面的等风速线应为20m/s,再结合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方法可判断M处风速为15~20m/s之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受中纬高空西风影响,“大气河”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主要位于中高纬度;在北半球多为西南—东北走向,在南半球则多为西北—东南走向,南北半球呈准对称分布,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在两条相邻等值线间有一闭合等值线,如果闭合等值线数值与两条中的大值相等,那么闭合等值线内的各点数值比大值还要大,其取值范围是闭合等值线的数值——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相邻线差值;反之,如果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两条中的小值相等,那么闭合等值线内的各点数值比小值还要小,其取值范围是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相邻线差值。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是城市水系统的重构。下图示意海绵城市建设区水转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与不透水下垫面相比,海绵城市水系统()A.大气水转化为土壤水减少 B.产生地表径流的时间滞后C.地表水转化为管网水增多 D.管网水转化为地下水增多14.海绵城市水系统对城市地理环境的作用主要是()A.减弱城市酸雨危害 B.减弱城市热岛效应C.减少城市洪涝灾害 D.减少城市污水水量【答案】13.B14.C【解析】【13题详解】海绵城市水系统,将大气水转化为土壤水增多,A错误。由于大量地表水下渗,地表径流减少,产生地表径流的时间滞后,B正确。结合材料可知,地表水转化为管网水减少,C错误。管网水转化为地下水减少,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海绵城市水系统对酸雨的缓解不大,A错误。海绵城市能增加水汽蒸发和蒸腾,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但不是海绵城市水系统对城市地理环境的主要作用,B错误。地表水减少,城市洪涝灾害减少,C正确。城市污水水量与生产生活有关,D错误。故选C。【点睛】海绵城市建设会对地表产流起到抑制作用,增加地表下渗,而对蒸散发、土壤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深层下渗起到调节作用,并非明显促进作用。读我国南海8月多年平均表层温度(℃)和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5.关于a图,说法正确的是()A.a图为盐度分布 B.珠江入海口的数值水平和垂直梯度均较小C.a图为温度分布 D.南沙群岛附近海域数值受潮汐影响大16.b图中,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数值比南海东南部低,原因可能是()A.临近大陆为迎风坡,降水多,径流稀释作用明显B.雨带长期徘徊在海峡附近,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C.纬度更高,太阳高度角更小,太阳辐射量更少D.西部海域附近海拔较低,无高山阻碍风的流动【答案】15.A16.C【解析】【15题详解】a图所标数值集中在31-34之间,且在珠江入海口位置出现等值线密集分布,在湄公河入海口处有凸向海洋的弯曲,说明河流径流对盐度稀释作用明显,判断为盐度分布图;b图所标数值集中在27-30之间,等值线在珠江口和湄公河口均无弯曲和密集分布,且等值线大致随纬度递增而下降,判断为海水温度分布,故A正确,C错误。珠江口由于淡水注入海洋,故盐度的水平梯度大,有河口锋的存在,垂直梯度也大,B错误;一般而言,潮汐不影响敞开海域的盐度分布,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由上题可知,b图为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故与盐度有关的表述A、B错误,且A、B两选项在表述事实上也是错误的,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为台湾山脉背风坡,降水较少;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纬度高于南海,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因此太阳辐射量小,温度低,C正确;8月盛行偏南风,台湾海峡会形成一定的狭管效应,但风速大不是影响海水温度的主因,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海水温度变化因素。纬度: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洋流:暖流流过海区温度比同纬度高,等温线向高温度弯曲,寒流反之;海陆分布:由于海水热容量大,陆地等温线1月份向南弯曲,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反之;季节:同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据《地球物理研究快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发现,2022年“1·15”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剧烈喷发,火山灰喷发高达2万米,冲向天空的火山灰和气体向大气平流层中喷射了大约1460亿千克的水。这些水可能会在平流层停留5年或更长时间,并侵蚀臭氧层。下图为大气垂直结构分层示意图。(1)指出图中表示大气平流层的字母,并简述平流层的特征。(2)说明此次火山灰喷发穿越的大气垂直层及大气气温的变化情况。(3)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其一旦被侵蚀破坏,会对地球生物生命产生巨大威胁。试作出合理解释。【答案】(1)B代表平流层。特征:分布在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存在臭氧层;大气上热下冷,以平流运动为主;水汽和杂质含量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2)火山灰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先经过对流层再至平流层;经过对流层时,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进入平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3)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会对地球生物造成伤害,导致疾病;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其一旦被破坏,地球生物将遭受强烈太阳紫外线的伤害。【解析】【分析】本题以大气垂直结构分层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分层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平流层是从对流层顶到约50公里高度的大气层,B代表平流层。平流层顶部的温度通常较低,而在平流层内部,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会逐渐升高。平流层中含有臭氧层,这一臭氧层对于吸收和阻挡紫外线辐射起到重要作用。平流层的大气运动一般呈现上层暖下层冷的特点,而其中的气流通常以水平方向的平流为主。与对流层相比,平流层中水汽和杂质的含量相对较少,几乎没有云雨的形成,因此平流层的空气干净纯净,能见度较好。小问2详解】根据上题论述,火山灰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由于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中最接近地表的一层,火山灰先经过对流层再至平流层;在对流层中,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在平流层内,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小问3详解】紫外线能够对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造成直接伤害,导致光合作用受阻、细胞突变甚至疾病的产生。臭氧层中的臭氧分子能够有效吸收紫外线,臭氧层对地球生物具有重要的作用,若臭氧层被破坏,地球生物会受到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的伤害,从而产生各种疾病和伤亡。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贯通南宁吴圩机场至大塘高速公路连接线的吴大高速公路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条采用光伏发电的高速公路,平均年发电量为126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电费75万元。下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及吴圩机场附近主要交通干线局部放大示意图。(1)说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把吴大高速公路选为省内第一条光伏高速公路的原因。(3)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试说明我国努力提高太阳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的原因。【答案】(1)分布规律:自南向北呈减少趋势(或自北向南呈增大趋势)。主要影响因素:纬度。(2)广西南部太阳辐射总量丰富,能满足光伏发电需求;位于省会地区附近,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能满足光伏高速公路建设对资金和技术的需求。(3)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安全,清洁,无污染;太阳能存在普遍,无地域限制,资源易得;使用太阳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应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能源短缺,可以缓解能源紧张,保障能源安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能的分布、利用。【详解】(1)据图可知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自南向北呈减少趋势。这主要是因为由南到北纬度越来越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所以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因此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2)本题考查影响能源利用的主要因素。据图可知,广西南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可以满足光伏发电对太阳能的需求;吴大高速公路位于省会西宁附近,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技术水平高,能满足光伏高速公路建设对资金和技术的需求。(3)本题考查太阳能的优点和利用价值。太阳能的优点包括为可再生资源;安全,清洁,无污染;分布普遍,无地域限制。对于我国来说,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同时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用清洁的太阳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应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等问题;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量日益增长,导致能源短缺,使用可再生的太阳能可以缓解能源紧张,保障能源安全。19.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拉萨本地蔬菜夏季供应量达到市场的80%,冬季供应量在48%左右。为了促进西藏大棚发展,山东寿光派出技术员到拉萨指导蔬菜种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b、c两地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2)寿光技术员到拉萨后感觉该地昼夜温差比较大,试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原因。(3)在蔬菜种植过程中,技术员教农民向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气体来促进蔬菜生长,试说明原因。【答案】(1)(2)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地面热量散失快,气温较低。(3)二氧化碳气体能够吸收地面辐射然后转换成大气逆辐射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提高大棚内的温度;有利于促进蔬菜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增加营养物质,促进蔬菜的生长。【解析】【分析】本题以拉萨大棚蔬菜种植为背景,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保温作用等相关内容的考查,考查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调用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b位于室内,近地面温度较高,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上空积聚,使上空空气密度增大,那里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周围地区的气压都高,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c位于室外,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在上空,气压高的b地向气压低的c地流动,在近地面,气压高的c地向气压低的b地流动,形成热力环流。如图所示:【小问2详解】寿光技术员到拉萨后感觉昼夜温差比较大,其原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晚上由于空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热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效果差,地面热量散失快,气温较低。因此,昼夜温差大。【小问3详解】在蔬菜种植过程中,技术员教农民向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气体来促进蔬菜生长,其原因是增加二氧化碳气体,使其浓度增大,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增加,能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同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也有利于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的产量。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叶绿素a是海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其浓度通常被用于表征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海流对浮游生物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在于海流播散和维持生物群的作用。长城湾属于半封闭型内湾,最大水深约为35m,夏季以西北风为主,表层海流受短时风况的影响显著,湾内中层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表层。下图示意长城湾夏季水体交换简易模式图。(1)说出夏季长城湾水体的水量收支状况。(2)描述夏季长城湾与麦克斯韦尔湾的海水交换状况,并分析长城湾内海流状况对湾内浮游生物的影响。(3)分析夏季湾内中层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高于表层的原因。【答案】(1)长城湾水体的水量收入来源主要包括麦克斯韦尔湾输入、陆地径流输入、降雨降雪输入、及浮冰融水输入;水量支出主要为表层输出、蒸发和下渗作用。(2)海水交换状况;夏季受到西北风的影响,表层水体从长城湾流出进入麦克斯韦尔湾;中层水体从麦克斯韦尔湾进入长城湾内。(长城湾底层水体缓慢地从长城湾内流向麦克斯韦尔湾。)影响:在风浪的作用下,表层海水很不稳定,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存和停留,造成长城湾中层和底层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高于表层。可以将其他海域的浮游植物种类引入长城湾,也可以将长城湾的浮游植物往湾外搬运,使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发生改变。各种海流交汇的海洋锋引起海水的辐散、辐聚和混合,这些过程控制着营养盐供应,进而对海水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产生影响。海流带来的水体扰动和沉积物再悬浮也能使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发生改变。(3)表层海水受到风力作用明显,在风浪的作用下,表层海水很不稳定,加快了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