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全面】_第1页
2020-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全面】_第2页
2020-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全面】_第3页
2020-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全面】_第4页
2020-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全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2020—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全面】(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A.商朝、秦朝、三国 B.隋朝、唐朝、元朝C.商朝、唐朝、明朝 D.秦朝、唐朝、十六国2、“朕选儒臣于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落(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建立刺史制度 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D.设立御史台3、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褫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A.杨坚 B.李世民 C.武则天 D.赵匡胤4、下面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工具。它们运用于()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交通5、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进步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7、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8、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 C.三国鼎立 D.和平共处9、宋元时期,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其根本原因是()A.政权并立,各民族文化交融 B.统治者纵情享乐的影响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D.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广泛流行10、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B.大力发展重工业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11、中国古代制瓷水平高超。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现象出现在()A.商朝B.西汉C.隋朝D.唐朝12、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A.开凿运河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靖康之变13、唐太宗曾问魏征什么是明君,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还经常劝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骄戒奢。唐太宗深以为然,常以征为镜。材料主要说明唐太宗()A.轻徭薄赋 B.虚心纳谏 C.减省刑法 D.注重文教14、对下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分封制基本瓦解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15、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A.行政事务 B.军事管理 C.监察事务 D.财政管理16、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A.人面鱼纹盆 B.司母戊鼎C.毛公鼎 D.兵马俑17、“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对哪种瓷器的赞美之词?()A.唐朝白瓷 B.唐三彩 C.唐朝青瓷 D.冰裂纹瓷器18、他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乱,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受到民众拥护,队伍发展迅速。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的农民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19、在“朝代接龙”的游戏中,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元—宋—唐 B.唐—元—宋C.唐—宋—元 D.宋—元—唐20、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A.宋朝重武轻文 B.宋朝重文轻武C.从军死伤几率大 D.从军收入低21、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22、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请问这一伟大工程的中心是()A.扬州 B.余杭 C.洛阳 D.邗沟23、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加强北宋军事力量 B.解决中央财政问题C.铲除地方割据势力 D.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24、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见,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25、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材料二:汉文帝说:“夫农,天下之本也。”汉景帝说:“农业是天下之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材料三: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汉书·食货志》译文(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2)材料二体现了汉初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措施?其实施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这一时期出现哪一盛世局面?(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短短几十年间,西汉社会状况发生这样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2)综合三则材料,可以得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3)结合所学,说说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3、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工具说进步)材料一(食物话变迁)材料二(住房见发展)材料三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周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的工具,分别由哪个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所使用?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2)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3)图三、图四所示的农作物,分别是由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4)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A2、C3、D4、A5、A6、A7、C8、B9、C10、B11、D12、B13、B14、A15、C16、B17、C18、C19、C20、B21、A22、C23、B24、B25、C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1)景象:西汉初年,天下刚刚安定,人民非常贫困。天子的车骑不能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2)重视农业发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统治。(3)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国家积累了大量钱粮。文景之治。(4)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重视“以德化民”,还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等。2、(1)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2)经济重心南移(从北方转移到南方)。(3)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加上自然条件的便利;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4)政局的稳定是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