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合浦九只岭东汉墓发掘简报
九座岭位于合浦县城南约四公里处,靠近南北(南宁至北海)二级道路西侧。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合浦汉墓群分布范围。此地原有九个较大的封土堆,当地百姓称之为“岭”,故名九只岭(图一)。2001年7月,为配合基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会同合浦县博物馆对其进行考古勘探,共发掘墓葬6座(图二),其中明代墓葬1座(M1),余为东汉墓(附表一)。现将东汉墓的发掘情况报告如下。一、明《汉墓》5座东汉墓中除M4a和M4b外,其余均残存封土。封土呈圆形土丘,高出地面约1~3米。墓葬有砖室墓和砖木合构墓两种,其中砖室墓4座、砖木合构墓1座。墓坑均为竖穴式,有些葬具和人骨已腐朽,部分墓葬的墓道因上有建筑物而未发掘。M2券顶砖室墓。有较大的封土堆,直径50米。平面呈中字形,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室组成。方向92度。墓道为斜坡式,宽1.8米。墓室全长7.68米,其中甬道长1.94、宽2.36米,与墓道间有三顺一丁砖砌的封门,厚0.43米。前室近方形,长2.3、宽2.92米;后室为长方形,长3.44,宽与甬道相同,后壁中部设一壁龛,单层券顶,深0.46、宽0.56、券顶高0.58米。墓壁均以双隅错缝结砌,甬道与前室底部都低于后室0.2米,墓底铺以人字形地砖。该墓被盗,随葬品除龛内放置的陶屋外,其余都被扰乱(图三)。M3穹窿顶、券顶砖室墓。现存封土堆直径25、高约1米。墓向178度。斜坡式墓道宽1.4米,坡度为15.5度,因被现代楼房所压,仅发掘其中的一小部分。墓室全长6.44米,分甬道、前室和后室三部分。甬道平面长方形,长1.16、宽2米,左右两侧附耳室,深0.88、宽0.98、券顶高0.86米。前室为穹窿顶,顶已塌,余为券顶,长2.18、宽2.84米,方砖铺地。后室长3.1、宽2米,底部比前室高出0.18米。封门为半球形弧线墙,墓门上砌额墙,额墙宽2.2、厚0.28、高0.38米。此墓被盗,盗洞在穹窿顶处。随葬器物散乱,前室的器物有瓷碗,陶灶、直领罐、釜等,多已残缺。后室仅在前端见1件陶仓(图四)。M4异穴夫妻合葬墓(两个墓穴分别编号为M4a和M4b)。均为券顶砖室墓。封土堆已无。墓向110度。两墓间有一宽1.26米的生土墙相隔,并有一方形砖砌短过道相通。过道宽0.26、高0.12米。两墓均为斜坡式墓道,宽1米。墓室分前、后两室,后室比前室高0.18米。M4a券顶已倒塌,前室长1.68、宽2.08米,后室长3、宽1.54米。M4b前室券顶比后室高0.28米,前室长1.82、宽1.94、底至券顶高度为2.02米,后室长3.08、宽1.42、底至券顶高1.52米。此墓已被盗,无随葬品(图五)。M5砖木合构墓,是这批墓葬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墓。封土堆宽32、高1.2米,分三层。墓道宽1.94、全长17.5米,分两段。第一段由封门砖前伸0.86米,与坑底平;第二段向上高出0.05米,起斜坡,坡度为24度。墓口与地面近平,为一长方形竖穴,全长6.8、宽2.9米。墓向135度。墓坑底分两级,前高后低,前窄后宽,前长1.5、宽2.56、深3.84米,似为甬道,但椁木直抵封门砖,故把其当墓室的一部分;后长5.3、宽2.9、3.9米。椁室内长6.08、宽2.1米,由顶盖、内外封门、左右后壁板与底板相互扣合,依坑形构筑成前后两级。前用封门砖代替木板,在封门砖向里1.64米处又用三层间隔0.3米的隔板再封一道,封门砖的两侧是厚2.2米的黑膏泥,用于加强棺室的密封。顶板和底板的宽度0.1米,厚度不明。棺内长2.42、宽1.12米,内不见板灰痕迹,应是一个棺。出土随葬品共92件、琉璃珠1380枚。陶器整齐排列在墓室一侧,后室的前部有一排8个陶罐;青铜器成行排列在棺前,从痕迹看,原有一个大木匣;漆器、装饰品、钱币、印章、铁剑等都放在棺内(图六;图版贰,1、2)。M6封土堆下有两座墓葬(两个墓穴分别编号为M6a和M6b)。封土堆直径50、残高2.5米,分三层,土层较结实,但无夯筑痕迹。两座墓相隔5米,墓向均为230度(图版叁,1~3)。M6a为穹窿顶砖圹墓,斜坡式墓道长约10、宽1.76米,分两段,一段由封门砖前伸0.6米,与坑底平;第二段向上起斜坡,坡度为20度。墓室全长7.88米,分前室和后室。前室长2.4、宽2.8~3.24米,前窄后宽,一边有转角。前室与封门间有一宽0.38米的沟槽,深度与封门底齐平。前室墓壁以双隅错缝结砌,底铺人字形地砖,穹窿顶已塌,仅存底部砌成弧形的起券砖。前室随葬品有陶器、漆器和铜壶,由于穹窿顶的倒塌,随葬品大多数都被挤压破碎。后室长5.48、宽3.22米,与前室间有高0.3米的双隅砖墙隔开,且比前室低0.16米。后室墓壁上部开口距地表1.56米为土壁,下为砖圹,两顺一丁双隅错缝结砌。墓底两边有地沟,宽0.16、深0.2米,伸入后壁。地砖错缝平铺。封门砖高3.48米,上部高1.6、宽0.3米,为斜人字形砌砖;中间四层为顺砌错缝砖;下部高1.88、宽0.44米,为平砖,内侧略有收分,外加砌一行横砖加固。后室随葬有铁器、铜钱、串饰、滑石器、玉器和部分陶器、铜器(图七)。M6b为券顶砖室墓,斜坡式墓道,长7.75米,坡度为26度。墓壁以双隅错缝结砌,双层券顶,墓室不分前后室,长4.25、宽1.5米。封门砖下段为一顺一丁,高出券顶的部分收分作额墙,中部用顺砖砌出半球形,周围用砖人字形斜砌塞满至平。墓底全铺人字形地砖。随葬品的摆放较乱,在水的浸泡下部分遗物发生了位移,较大的壶、罐靠后,首饰、铜镜等放在棺的位置,两片贝壳分置在墓室底部两端,相隔3.4米,经比对,是同一个贝壳的两半,其摆放似有意所为(图八)。二、出土的能力和残损的物物种此次发掘的5座汉墓中,除M5和M6a、M6b保存完好外,其余均在早年遭受过不同程度的盗扰,遗留下来的随葬品很少,甚至没有。出土器物共211件(组),绝大部分为M5和M6a、M6b所出,其中陶器127件、铜器57件(组)、铁器14件、滑石器3件,此外,还有金戒指、银戒指、银手镯、骨刀、玉璧、石砚、钱币、水晶珠、玛瑙珠、琥珀珠、琉璃珠等。相当多的器物残损,仅能修复其中大部分。铜、铁器锈蚀较严重,漆器均腐朽,只剩下镶嵌的金属物。(一)型铜带拱机构随葬品中陶器最多,以轮制为主,也有泥条盘筑法制成的。陶土大都经淘洗,胎质细腻、坚硬。器表多施青黄釉,釉层也多已剥落。器类主要有鼎、盒、壶、盆、罐、提筒、瓮、盂、卮、豆、釜、案、纺轮等生产、生活用具及屋、井、仓、灶等模型明器。盒1件(M6a:23)。带盖,盖顶平圆,边圈有等分的三乳丁,内为四蒂纹。盒呈扁圆球形,子母口,圈足。盖和器身有对称的三角形划纹。腹径14、通高11.2厘米(图一〇,左;图一一,8)。圈足壶14件。多成对出土,在肩与颈之间有一对半环耳,圈足与壶底相联处有一对称穿孔。可分为五型。A型:2件。灰白色硬陶。深盘形口,平唇,高领,束颈,溜肩,鼓腹,喇叭形圈足。口沿外侧有两道凹弦纹和一道突棱,颈部、肩部、腹部及圈足有凹弦纹。M5:40,口径15、最大腹径29.6、足径15.6、高39.3厘米(图九,1)。B型:7件。均施青黄釉。浅盘形口,尖唇,高领,束颈,溜肩,扁圆腹,喇叭形圈足。口沿外、颈、耳际及中腹均饰凹弦纹。分四式。I式:4件。盘口和圈足较大,半环耳宽且略上翘,扁折腹,圈足与腹连接处较高。饰弦纹。M5:39,灰白胎质,腹部以上施原始青黄釉,部分已脱落。口径18、最大腹径29.7、足径18.9、高39.3厘米(图九,2)。Ⅱ式:2件。侈口,细长颈,扁腹,喇叭形圈足略外撇。M6b:21,口径9.4、最大腹径18、足径12、高24.4厘米(图一一,20)。Ⅲ式:1件(M6b:23)。器形较前两式大,溜肩,扁腹。口径14.4、最大腹径25.2、足径15、高34.2厘米(图九,3)。C型:2件。灰白色胎质,腹以上、口沿及壶内底施青黄釉,领上部分釉已脱落。侈口,平唇,立领,斜肩,扁腹,喇叭形圈足。口沿与领相联处有一周突棱。领、肩、腹部及圈足各饰一道凹弦纹。M5:27,口径12.6、最大腹径22、足径12.8、高27.2厘米(图一一,1)。D型:2件。带盖,子母口。盖呈圆形或塔形隆起,有“凹”形钮。壶口微敛,长颈,鼓腹,圈足大而高,足与壶底交接处对穿双孔,与双耳上下垂直对称,以便穿绳。两边有一半环形耳,耳根两边各以竖向相对模贴铺首为座。另两边也饰一对铺首,铺首略呈方形,两耳直竖,圆眼,圆珠形鼻梁,下连圆环。颈、肩和腹部饰弦纹,颈、肩弦纹间饰复式三角形纹。M6a:37,口径15.3、最大腹径30、足径18.9、通高43.5厘米(图九,18)。E型:1件(M6a:18)。器形较小,带盖。盖隆起,中央为“凹”形钮。壶喇叭形圈足。口、颈、肩、腹饰弦纹,颈、肩弦纹间还饰复式三角形纹。口径8.2、最大腹径13.6、足径9.4、通高19.6厘米(图一一,9)。平底壶3件,分二型。A型:1件(M5:32)。灰白色硬陶。小盘口,短颈,溜肩,垂腹,平底。腹与颈部之间有三道凹弦纹。口径6.8、最大腹径20、底径14.8、高16.8厘米(图一一,18)。B型:2件。灰胎,腹部以上施原始青黄釉。盘口,束颈。M5:37,圆唇,溜肩,折腹,腹下斜内收,浅凹底。口与颈相联处有一道凹槽,肩、腹部饰凹弦纹。口径5.6、最大腹径12、底径7.2、高10.2厘米(图一一,13)。M5:35,平唇,斜肩,扁腹,腹部以下斜内收,浅凹底。口与颈相联处有一道凹槽,肩、腹部各有两道凹弦纹。口径7、最大腹径12.6、底径6.6、高9.5厘米(图一一,21)。小匏壶1件(M5:47)。胎质灰白。小口,颈部粗肥,肩部有两半圆形耳,腹圆鼓,喇叭形圈足,圈足间有两个圆孔。器身饰弦纹。口径2.6、最大腹径9.6、足径5.2、高9.1厘米。(图一一,22)。壶2件,M2中出土。1件在墓道的填土中出土,已残,器形不明。M2:3,灰白色硬陶。没有发现器盖。束颈,腹较扁鼓,中部有凸出的一条平边,腹部以下折收,圜底,三足向外撇。把手扁平,中空,向上斜伸,剖面呈五角形。腹径16.4、残高19厘米(图一一,28)。盆3件,分二型A型:1件(M5:23)。平唇微外折,腹壁上部垂直,下部内折,底内凹,矮圈足。器身饰弦纹。口径34.4、高7厘米(图一一,15)。B型:2件,M6a出土。器表施酱色陶衣。平唇,口微敛,深腹,腹壁上部近直,下部斜收,平底。上下腹间饰宽凹弦纹。M6a:84,口径27.6、高11.2厘米(图一一,30)。罐40件。除1件口沿残缺,不能辨明型式外,其余可分为六型。A型:21件。方唇,敞口。分三式。Ⅰ式:6件。盘形口,束颈,溜肩,扁圆腹下垂,平底。口沿与颈间有一道突棱,肩和腹部各有两道凹弦纹。M5:3,口径12.4、最大腹径20、底径15.6、高14.4厘米(图一一,19)。Ⅱ式:6件。鼓腹,侈口或盘形口。M6a:6,口径12、最大腹径23.2、底径16、高19.6厘米(图一一,26)。Ⅲ式:9件。束颈,斜肩,扁圆腹,最大径在腹中部,平底。M6a:9,口径13.2、最大腹径20、底径15.6、高14.4厘米(图一一,6)。B型:14件。平唇。分三式。Ⅰ式:8件。灰白色硬陶,施青黄釉或酱釉。盘形口,短束颈,溜肩,鼓腹,平底。肩、腹部有凹弦纹。M5:20,口径11.2、最大腹径19.2、底径11.2、高15厘米(图一一,10)。Ⅱ式:1件(M6a:24)。灰白色硬陶,施青黄釉。大口,腹部浑圆,平底,底径略大于口径。上腹饰一周凹弦纹。口径15.2、最大腹径23.2、底径17.6、高15.8厘米(图一一,25)。Ⅲ式:5件。大口,口径略小于底径,束颈,斜肩,扁圆腹,最大径在腹中部偏下,平底。M61b:22,口径13.2、最大腹径20、底径15.6、高14.4厘米(图一一,17)。C型:1件(M6b:14)。胎质坚硬,施均匀的青黄釉。斜平唇,短颈,扁圆腹,最大径在腹中部,平底。口径10.4、最大腹径16.8、底径11.6、高12.2厘米(图一一,29)。D型:1件(M6b:9)。平唇,直领,溜肩,扁圆腹,平底。肩部和腹部饰细线弦纹,腹部饰一道凹弦纹。口径8.8、最大腹径17.6、底径13.2、高12.8厘米(图一一,16)。E型:2件。大口,卷唇,鼓腹,平底。饰方格纹与几何戳印纹,间以一道凹弦纹。M5:33,口径12.4、最大腹径16.8、底径13.2、高13.6厘米(图一一,7)。F型:1件(M3:11)。青白釉。宽圆唇,敞口,束颈,溜肩,平底。残缺,不能复原。双系罐4件,分二型。A型:3件。带盖,盖顶有乳状钮,中穿小孔。罐小口,短颈,扁圆腹,腹上有双横耳,喇叭形圈足。M6a:19,口径6.4、腹径12.4、足径8.4、通高10.6厘米(图一一,14)。B型:1件(M6b:8)。盖面较A型隆起,盖钮及耳作半环形。罐颈略长,口略宽。口径8.4、腹径13.2、足径8.2、通高11.4厘米(图一一,23)。四系罐6件,分二型。A型:2件。M5出土。胎质灰白,坚硬。带盖,盖套入器唇中,顶有一半圆形钮。罐平唇,敛口,肩部有四个半圆形耳,腹部圆鼓。盖面、器身饰弦纹。M5:28,最大腹径27.8、通高26.8厘米(图九,10)。B型:4件。M6a出土。胎质灰白,坚硬。带盖,中央有“凹”字形钮。盖面外围饰鳞形刻划纹,内有一周弦纹。罐小直口,平唇,溜肩,四个半圆形耳,扁鼓腹,凹底。肩耳和腹部各饰一组弦纹。M6a:5,最大腹径24.8、通高21.2厘米(图一一,2)。直腹罐3件。另有器盖4件,因墓已被盗扰,出土时器身与器盖相离较远。胎质红白,较软。圆形器盖,正中有一“凹”字形立钮。器身如圆筒,底径大于口径。素面。M3:6,口径14.3、底径16、通高12.6厘米(图九,7)。提筒10件。M5和M6a各出5件,分二型。A型:7件。带盖。分三式。I式:5件。器盖顶部有一“凹”字形钮。器身束颈,平底,腹中部有两半圆形耳。器身及器盖表面施釉(部分已脱落),饰弦纹。M5:6,口径17.6、腹径15.6、底径16.4、通高23厘米(图一一,5)。Ⅱ式:1件(M6a:38)。盖面平,“凹”字形钮宽且矮。器身束腰。肩、耳和腹部各饰一组弦纹。口径15.6、底径18、通高22.2厘米(图九,14)。Ⅲ式:1件(M6a:39)。盖面呈半圆形隆起,有“凹”字形钮。器身直腹,耳际有一周弦纹。口径17.6、底径19.8、通高26.4厘米(图九,11)。B型:3件。子母口,直腹。M6a:33,盖面微隆,弦纹内有“凹”字形钮。器附两半圆形耳。口、腹、底径均为14、通高21.6厘米(图一一,4)。M6a:35,盖面平,“凹”字形钮较宽矮。盖面隶书“清米万石”字样。口、腹、底径均为13.4、通高21.2厘米(图一一,3)。瓮4件,分三型。A型:1件(M5:36)。灰色硬陶。侈口,斜平唇,深腹,平底。颈部以下饰斜方格纹及菱形戳印纹,近底部抹平,腹部中间饰凹弦纹。口径22.4、最大腹径31.2、底径24.8、高32.8厘米(图九,6)。B型:1件(M2:9)。墓道填土中所出。灰白色硬陶。尖唇,小口,鼓腹,平底,肩部等分有四个半环形耳。肩及腹部饰方格纹。口径16.5、腹径43.5、底径30.8、高40.2厘米(图九,12)。C型:2件。M6a出土。口沿略宽,器身较瘦,口径约等于或小于底径。颈部以下饰斜方格纹及方形戳印纹。M6a:40,施青黄釉,部分已脱落。口径20.1、底径18.3、高30.9厘米(图九,13)。盂7件,可分四型。A型:1件(M5:45)。灰白色硬陶。侈口,圆唇,短束颈,斜肩,垂腹,平底。口沿上有一道浅凹槽。口径6.4、最大腹径9、底径5.4、高5.7厘米(图九,4)。B型:1件(M5:34)。灰白色硬陶。盘口,平唇,短束颈,微斜肩,扁腹,平底。口沿与颈相联处有一周突棱和凹槽,肩与腹各有两道凹弦纹。口径9.4、最大腹径11.8、底径8.2、高7.6厘米(图九,16)。C型:1件(M5:46)。灰白色胎质,器腹以上施青黄釉。盘口,圆唇,短束颈,斜肩,扁腹,平底。口沿与颈相联处有一周突棱,肩部中间有一道凹弦纹。口径9.4、最大腹径12.4、底径7.6、高8厘米(图九,15)。D型:4件。M6a和M6b各出2件。侈口,圆唇,短束颈,斜肩,折腹,平底。M6a:68,口径5.8、最大腹径7、底径4、高4.2厘米(图一一,24)。卮1件(M2:7)。带盖,器盖顶部有一圆钮扣一环,子口合盖。器身呈直筒形,底附三短足,把手如方匝形,当中有一圆孔。盖及器身饰弦纹,盖、器身上半部及把手施釉。口径9、通高10.5厘米(图九,17)。豆1件(M3:1)。胎质灰白,硬陶。通体施青黄釉。敞口,尖唇,斜弧腹,喇叭形圈足。口径17.2、足径10.8、高9.6厘米(图九,8)。釜2件,器形较小,盗扰前应置于陶灶上。可分为二型。A型:1件(M3:2)。灰白色软陶。敞口,圆唇,束颈,鼓腹,圜底。口径7.6、腹径7、高6.2厘米(图九,5)。B型:1件(M2:6)。红色硬陶。敛口,圆唇,束颈,鼓腹,腹部以下折收,小平底。口径5.2、腹径7.2、底径3.2、高4.2厘米(图一一,27)。纺轮4件(M6a:63)。轮制。如算珠,中有穿孔。大小略有差别,中间最大轮径处有的尖,有的略方。M6a:63-1,高2.8、最大径3厘米;M6a:63-2,高2.4、最大径3厘米(图一一,11、12)。屋2件,可分二型。A型:M5:43,胎质灰白,软陶。为上下两层的“干栏”式建筑,两层可以分开。上层平面为横长方形,两坡瓦盖,悬山顶,门开在面墙的右侧,无窗。屋内左侧开有一个长方形穿孔,为厕所的坑穴。门前设四级楼梯以供上下。下层近方形,主屋在前面,后半围墙高起,墙头有瓦檐遮护,墙间开一长方形的窦洞,为饲养牲畜的圈栏。下层通底,无地板也无间隔。面阔28、进深31.4、通高24厘米(图一二,3)。B型:M2:2,灰胎,质硬。为“曲尺式”房屋,屋顶两正脊等高相交,前后坡面合角,瓦垄较宽。正门左侧墙角处有一窦洞,壁间划方格纹,正门右侧及侧门左侧的前檐下端皆为横列式窗框。正屋及侧屋后侧相对的两面用有瓦檐遮护的矮墙围绕成后院,后院与正屋及侧屋皆无门相通,只是正屋后檐下端有两个窗框与后院相通。后院的右墙有一窦洞,右墙及后墙皆为横列式窗框。面阔18.6、进深19.5、通高19.2厘米(图一二,7)。井3件,分三型。A型:1件(M5:2)。井栏为圆形,上小下大,中间附加一周突棱。地台较窄,上有四个方形柱础,无亭盖。井口径15.2、地台径23.2、井栏高15.8厘米(图一二,6)。B型:1件(M6a:30)。井栏为圆形,上小下大,中间附加一周突棱,上饰连续的复式三角形刻划纹。地台为方形,切去的四角上有圆形柱础,井亭盖残,可辨为四阿式,有瓦垄,正中有短脊。井口径14.4、地台宽25.2、井亭盖边长22.8、井栏高17.2厘米(图一二,8)。C型:1件(M2:5)。亭盖及器身施青釉。井栏圆形,上小下大,中间附加一周突棱,突棱下饰有两道弦纹。圆形地台,上有四础。井亭为四阿式,有瓦垄,正中有短脊。井口径11、地台宽21.4、井亭边长14.8、井栏高11.4厘米(图一〇,右;图一二,5)。仓3件。M3:8,胎质灰白,软陶。已残。出土时没有发现仓盖,其他结构不详。面阔34、进深18厘米。其余2件分二型。A型:1件(M5:42)。胎质灰红,硬陶。上盖为悬山顶,两坡瓦盖。仓内前部有横廊,仓底对称排列三对圆孔,可能是为抬高仓房而预留的插入木柱或陶支柱的圆孔,仓内与脊平行的顶部对称排列两对圆孔,可能是通气孔。横廊、仓室都设两门。面阔23.6、进深36、通高28.4厘米(图一二,1)。B型:1件(M6a:2)。横廊、仓室各设一门,廊前门两旁有直棱窗,走廊尽头两侧亦有方形气孔,瓦垄及屋脊粗大。面阔34.8、进深18.9、通高22.8厘米(图一二,2)。灶2件,分二型。A型:1件(M5:22)。灰白色硬陶。灶体呈长方形,平底,有额墙,烟突作龙首形,灶门长方形,地台较短,灶的后端较前端略宽且高。灶面开釜眼三个,前端置釜1件,后端及中间置釜、甑各1件。素面。长33、宽12.4、高19.6厘米(图一二,4)。B型:1件(M6a:31)。比M5:22稍长,前后同宽,龙首型烟突较低,位置在灶面和后墙的拐角处,在三个灶眼上各置1件釜。长40.5、宽12.5、高15厘米(图一二,9)。案2件。M2墓道填土中出土。胎质灰白,软陶。已残损破碎。案身与足可拆拼,案沿外折,案身连接足处有突棱,突棱上有四方形孔眼以置足,足为蹄形。折高1.5、案台厚1.2厘米。器盖6件。盖面隆起。M2:1,施青黄釉。顶部平,中央有半圆形钮。盖内有凸唇,以扣入器身内。中间饰弦纹一周。直径12.4厘米。瓦片1件(M6a:67)。灰白色胎,灰黑面,火候较低。背饰粗绳纹,里饰细布纹。出自地沟中,疑作垫用。(二)型装复合装置,仅有3件器类有鼎、壶、樽、盘、盆、碗、熏炉、灯、镜、带钩、印章、泡钉及漆器朽后留下的铜箍、溜金铜扣、铜耳等。鼎1件(M5:52)。带盖,盖上有环钮。鼎敛口,圆腹,中有一周突棱,圜底,三足向外撇,有环形附耳。口径15.6、最大腹径16.3、高17.5厘米(图一三,1;图版捌,2)。壶4件。M5和M6a各出2件。大都已被压变形。M6a:43,敞口,平唇,长颈,八角形圈足,器身肩部有一对铺首衔环。肩至腹部等距离饰三条宽带纹。口径10.8、圈足径16、高26.5厘米(图一三,2;图版捌,5)。提梁壶2件。M5:44,带盖,盖顶中央有一圆形乳丁。壶粗短颈,圈足,腹两边各有一铺首衔环,环套链索,上为璜形提梁,两端呈龙首形。盖面边沿附两横耳(耳中应扣有一圆环,环也套入链索中以系盖,现已缺失)。在铺首的上下端各饰一周弦纹。口径9.2、腹径14.6、圈足径11.6、通高22厘米(图一四,8;图版柒,4)。壶3件。M5:49,带盖,盖上有环形钮。壶为侈口,长颈,扁腹,圜底,三足,把手作扁菱形,中空。盖缘、口缘处有枢轴贯连,可启合,盖不会脱落。壶腹中部有一道凸出的平边。口径7、腹径10.5、通高15.6厘米(图一三,5)。长颈壶1件(M6a:58)。小口,扁圆腹,圈足。肩部饰两周宽带纹。口径5.2、最大腹径17.2、高26厘米(图一四,2;图版捌,4)。樽2件,可分二型。A型:1件(M5:56)。质较坚硬。器盖呈深绿色,器身则因氧化程度不同而呈深蓝色。盖似圆锥体,呈三重山形,顶部立一展翅凤鸟,子口合盖。器身为直腹,两侧有耳,下为三只兽形足。器物纹饰繁缛,盖顶尖端为四蕉叶纹,下面绕四山,第一重刻二龙一凤一异兽纹,第二重刻两对一龙一凤及二异兽纹,第三重划四条形态各异的龙纹。器腹上分布宽带纹三周,当中一周隔以凸弦纹,纹饰以宽带纹为间隔,分三层:上层纹饰以环钮为界,刻相互追逐的龙、凤及异兽纹;中间纹饰与上层内容相同,但动物表现的形态略有差异;最下层为连续的回字形纹,下为三角形图案,中间以弦纹相间。口径18.3、底径19.9、通高24.5厘米(图一三,10;图版柒,5)。B型:1件(M6a:56)。底部残缺,盖亦被压变形破碎。盖平圆,中部微隆起,正中有半环钮,扣圆环。盖面有宽带纹一周,三乳丁分布在其中。其余部分与M5:56相近。口径19.3、通高18.5厘米。盆4件,M5和M6a各出2件。分二型。A型:3件。敞口,折沿,器腹中部两边有铺首衔环,平底。器底凸出一圈,如矮圈足,圈上有三个乳丁,圈内有三道突棱,突棱一端与乳丁相连,一端在圈的圆心处交汇。M5:53,口径28.9、圈足径11.5、高6.5厘米(图一三,7)。B型:1件(M6a:51)。形同A型,上腹直,下腹斜收,底部无乳丁和突棱。口径33.5、高8.5厘米(图一三,6)。平底盘2件。M5:60,已残,只能辨别为敞口。M6b:5,敞口,折沿,浅腹,下部内收,平底。素面。口径14.8、高2.8厘米(图一四,3)。三足盘1件(M5:54)。敞口,折沿,浅腹,三蹄足。盘面上遍刻花纹,有的已锈蚀看不清楚,从盘沿到盘心由外到内依次为网状纹、弦纹、三角纹、弦纹、龙、凤及兽纹、弦纹、云雷纹、弦纹、四叶间兽面纹。盘底有一圈突匝,将盘底分为内外两圈,三足装于其上。内圈有三条突棱,一头与足相交,另一头则交汇于盘底的圆心。三只蹄形足上下各刻有三角形图案,中间则是兽面图案,足的最上端有一圆柱嵌入盘内。直径34、通高8.2厘米(图一三,9)。圜底杯2件。大小相同。侈口,鼓腹,圜底。腹中部有一周凸弦纹,器身的口沿及腰部饰弦纹,器底刻有四周弦纹。M5:51,口径7、腹径7.1、高5厘米(图一四,6;图版捌,3)。圈足杯1件(M5:90)。侈口,折沿,鼓腹,平底,假圈足。腹中部有一周凸弦纹。口径9、腹径7.8、高5.4厘米(图一四,5)。碗3件,均出自M6。M6a:52,直口,平底。器身中部饰一周凸弦纹。口径13、底径5.9、高7厘米。另一件已残碎。釜1件(M5:1)。较残。侈口,折沿,束颈,鼓腹,圜底。腹上有一道突弦纹,并附有两环形耳。腹径13、残高10.4厘米(图一四,9)。熏炉1件(M5:48)。由盖、炉身、底座三部分组成。炉盖呈圆锥体,顶有展翅凤鸟形钮,钮下有四个圆形气孔,孔径0.45厘米。盖面作重山形,上刻芭蕉叶图案,叶面上刻兽面纹,下刻两组相对的龙形图案,边沿有叶状纹。盖沿饰两周图案,上为连续的三角形纹,下为弦纹。盖与炉身用子母扣合,炉盖与炉腹各有一半圆形耳,中有一圆孔,以链索相连,已锈断。炉腹上部有一周凸弦纹,将炉腹的图案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一周菱形纹;下部上为六条同向的龙形图案,下为一周弦纹。底座下部为一中空的圆锥体,上部为一托起炉腹的铜柱,铜柱与锥体的顶部相连。另外,在中空的圆锥体内有一直径0.8厘米的铜柱,上接圆锥体的顶部,下似为底部的一个支座。底座刻有同向的四条龙形图案,托起炉腹的铜柱的中部有一周圆形突起。通高19.5厘米(图一三,4;图版柒,1)。灯2件,分二式。Ⅰ式:1件(M5:55)。圆灯盘,实心竹节形柄,喇叭形圈足,圈足略残。足径8.2、高17.4厘米(图一四,10;图版柒,2)。Ⅱ式:1件(M6a:48)。人形座铜灯,分灯盘、灯柱和灯座三段。灯盘圆形如浅盘,破裂,支钉及套管无存,口缘稍有残缺。直壁,平底,附三直足,柳叶形把。中段灯柱下为一高鼻座人,上为圆形龙首柱,龙嘴衔着的小圆柱插进灯盘下面的套管,使灯盘转动自如。底座制成三勇士各骑怪兽飞跃奔腾纹饰。盘径11、通高35.4厘米(图版柒,3)。铜镜5件。昭明镜2件。M5:78,圆形,圆钮,圆钮座,素宽缘。座外有一周凸弦纹及一周内向八连弧纹带,连弧间有简单的纹饰。其外两周短斜线纹之间有铭文:“内而清而以而昭而明而光而象夫日月不□”,字体比较方整。直径11厘米。出土时可看到该镜周围有漆片、朽木及丝织品残痕,应该是用丝织品将铜镜包裹后放入漆木盒中陪葬的(图一五,1)。M6a:62,铭文为“内而清而以而昭而明而光而夫而日而月而不而泄”。直径12厘米(图一五,2)。日光镜1件(M6b:19)。圆形,扁钮,圆钮座,素缘。饰三周短斜线纹带,内两周外一周,中间有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直径6.3厘米(图一六,2)。蟠螭镜1件(M5:65)。圆形,圆钮。只在局部有蟠螭纹。出土情况与M5:78相同,皆用丝织品将铜镜包裹后放入漆木盒中陪葬。直径19厘米。四乳四兽镜1件(M6b:70)。圆形,圆钮,四叶纹钮座,宽素缘。两周短斜线纹之间的纹饰为四乳与四兽相间。直径18.8厘米(图一六,1)。带钩1件(M6a:83)。体呈扁圆,钩作蛇首,圆形钮扣扁平。长10.1厘米(图一四,1)印1件(M6a:86)。方形,无钮,上贴金箔。印文为篆刻,但已难辨认。长、宽1.1、厚0.7厘米。箍1组(M5:82)。包括5件箍、1枚圆钮及2件盖环。箍上有漆印,已朽的漆器为筒状。直径8.4厘米。鎏金铜扣2组。M5:61,外径25、内径22、厚1.1、槽宽1.2厘米。M5:62,外径27、内径25、厚1.2、槽宽1.2厘米。耳6件。漆耳杯朽后留下,弧形。M6a:17,长10.8、中宽1.6厘米。泡钉12枚。除M6b出土1枚外,M5出土11枚,都为鎏金。可分为两种形制,一种为圆帽形,下有圆锥形钉,有8枚。直径约2.4厘米。另一种为十字型,有4枚。长宽皆为8厘米。发笄1件(M5:85)。出自M5棺的东北角。黄白色,一头略呈圆柱形,一头宽扁,似为发笄。长约12厘米。(三)大厚度m6a剑有削、剑等。削8件。多已残断,形制不明,M5有2件。M5:66,出土时置于铜镜上,环首,削身扁平。残长24厘米。M6a:82,柄扁条形,环首,刃部与柄齐,前端斜收成锋。长26.6、中宽1.8厘米(图一三,3)。剑2件。M5和M6a各出1件。M5:79,锈蚀残断,原有剑鞘套住,剑身尚存木鞘痕迹。剑身细长,剑格为青铜铸造。残长105厘米(图一三,11)。M6a:78,有玉剑璲,铜剑格把的一侧内凹处两面各有一片薄金箔,为镶嵌在木把上的饰物。长106厘米(图一三,8)。棺钉4枚。锈蚀。出自棺板灰的位置。一头大,有帽,一头尖,近似现代铁钉。长约7厘米。(四)串配的金饰件有铜钱、玉璧、玛瑙饰品等。铜钱539枚。其中M5出土184枚,80枚(M5:59)在铜器槽的一侧,另有18枚置于M5:51的铜杯内,均位于棺前。棺内一侧与水晶、琉璃串饰伴出的还有50枚,都是“大泉五十”。正方形穿。直径为2.5~2.7厘米(图一七,1),铁剑旁又有36枚“五铢”,与西汉末的三官五铢相似。M6a出土337枚,分置在棺内四角;M6b:16仅出18枚。这355枚,铜色略红,钱面光滑,轮、郭的宽度和厚薄均匀,从字的笔划看,似西汉宣帝“五铢”。直径约2.6厘米(图一七,2~4)。这些铜钱的边郭大都锋利,说明是入葬时尚未流通的新钱。玉璧3件。M5:77,玉质黄白色,质地较软,已残。出土时对折叠在一起。M6a:51和M5:64,玉质坚硬,呈青灰色。两面纹饰相同,内重花纹刻谷纹,外重花纹为四组双身龙纹,内重、外重花纹间隔一周短斜线划纹。M6a:51,直径24.8、孔径6.1、厚0.4厘米(图一八)。M5:64,直径18.9、厚0.5厘米(图一九;图版捌,1)。这3件玉璧摆放在死者头部。玛瑙耳铛1对(M6a:87)。橘红色,喇叭形,一端较大,一端略小,中心有纵穿孔。长2.1厘米。琉璃珠不计其他组合串饰,约有5200粒,部分已破碎,由于贯串的线已腐朽,出土时均散乱,原来串配样式已不得知。其中M5:76有1331粒,置于头部右侧;M6a:88有3869粒,置于死者胸部。蓝色,不透明,中间穿孔。形状有圆、扁圆、长圆形等。组合串饰5组,M5和M6a各两组,M6b出土1组,质地有金、水晶、玛瑙、琉璃珠和琥珀。第一组M5:67,摆放在头部的左侧,包括1件水晶,白色,六角长条形;玛瑙2件,红色,1件算珠形,1件橄榄形;琉璃珠20件,扁圆形,较小。第二组摆放在足部左侧,有M5:70、71、73、74,共30件。包括褐色、橘红色长橄榄形玛瑙饰8件,最长6.3厘米,最短1.3厘米。鸟形饰1件,孔横穿。白色水晶饰2件,1件为不规则四方形,器身上有磨槽,最长1.9、最宽1.3厘米,另1件为算珠形。浅蓝色水晶饰1件,扁壶形,高1、宽1.2厘米。紫水晶饰3件,1件为算珠形,横长1、直径1.4厘米;另2件为纽扣形,大的直径1.5、小的直径1.2厘米。琥珀饰4件,其中1件为珠形,饰有瓜楞纹,直径0.8厘米;1件为纽扣形,直径1.2厘米;1件为长橄榄形,长0.8厘米。另有1件圆形琥珀,穿孔,兼作印章,印文已模糊,仅辨出:“黄□□印”。高1.2、宽0.6厘米(图二〇,1)。玉石饰5件,1件为浅绿色圆珠形,直径0.7厘米;1件为算珠形,横长直径1.1厘米;1件为黄白色,扁壶形,造型与浅蓝色水晶饰相同,长1、宽0.8厘米;2件为纽扣形,1件为浅绿色,1件为黄白色,直径均为1.1厘米。长橄榄形金饰7件,其中6件长,1件短,长的为1.1厘米,短的为0.4厘米。另有琉璃珠32件。第三组M6a:81,12件。摆放在足部右侧,包括2件金花球,直径分别是1.5和0.5厘米。1件为扁圆形,刻细弦纹;1件为橄榄形镶嵌金花饰,长2厘米。大小不一的六角形水晶管饰4件。1件为扁壶形;2件橄榄形玛瑙,其中1件扁长,1件短圆;1件不规则形琥珀饰。第四组M6a:77,金花球5件,其中球形金串饰4件,长1.3厘米;算珠形金珠1件。蓝、白色水晶10件,有菱形、扁圆形及不规则方柱形。7件棕色、橘红色榄形玛瑙,2件圆形琥珀,4件橄榄形、扁圆形管饰。青色、蓝色、棕色琉璃珠37件,最大径1厘米。第五组M6b:13,琉璃珠约230颗,破碎较多。有蓝色、绿色和紫色,有圆、扁圆和长圆形,最小径0.2厘米。另有3件为球形琉璃饰;1件小金珠;3件玉珠;15件水晶饰,分白、红、棕三色,形状多如前述,仅有1件为片状,两边各有两个锯齿以栓绳。银手镯1件(M5:72)。圆形,残。直径8厘米。银戒指2件。与手镯伴出。环体扁圆。外径2.2、内径1.6厘米。金耳铛2件。M5:68和M5:69,位于棺右侧,大小相同,用薄金箔制成,通体似喇叭管形,细腰。长1.9厘米。金戒指3件,分二型。A型:2件。环体内平外凸,环面圆形,突起如一圆钮。M6a:74,直径为1.9厘米。M6b:11,直径为1.3厘米。B型:1件(M6a:73)。环体扁平,环面凸起,当中凹下成一圆窝,内镶嵌物已失。直径1.8厘米。琥珀印章M5:83,龟形钮,方印。印文为篆书刻的“黄昌私印”。宽1.3、高1.4厘米(图二〇,2;图二一,右)。滑石暖炉3件,分二式。Ⅰ式:1件(M5:58)。石质灰白色。长方形,短边的两侧各附一个长方形短耳,但两耳不对称,器底有四短足。素面。长22.9、宽17.5、高6.5厘米(图一四,7;图二一,左)。Ⅱ式:2件。无耳,器形小,长宽较为接近。M6b:3,灰黑色,是使用较长时间的痕迹。长12、宽10.6、高7厘米(图一四,4)。石黛砚2副。一副砚板(M6a:60)长13.3、宽6.1、厚0.4厘米;研石(M6a:59)作覆斗形,斗上有朱砂书写的“寿”字。边长3.1、厚1厘米。另一副附在M6a:62铜镜上,砚板残缺,厚0.2;研石呈圆形,厚0.6厘米。骨刀1件(M5:50)。已残。一面开刃。宽1.1~1.4厘米。竹算筹9根。为计算工具。置于铜长颈壶内,头朝下,尾变形弯曲。长约19.5厘米。《汉书·律历志》:“……用竹,径一分,长六寸……”。相当于今尺。直径0.23、长13.8厘米。蚌壳2件(M6b:7、M6b:18)。分置于墓室底部两端,是同一个贝壳的两半。长9.5厘米。鲍科贝壳在四系罐(M6a:5)内,共1.7千克。白色,经漂洗。长2.4~3.5厘米。三、盗次数对墓葬形制的影响这批墓葬除M5和M6外,均已被盗,被盗次数少则一次,多则七次,但从各个墓葬的形制和剩余的随葬品等方面情况来看,仍可看出明显的东汉时期的时代特征。(一)砖室墓3座明万里这次发掘的5座墓,属于中小型墓葬,平面形状有中字形、凸字形两种。从结构看,M5属砖木合构墓,余为砖室墓。砖木合构墓在两广地区是东汉前期出现的,是木椁墓向砖室墓过渡的一种形式。M2、M4a、M4b和M6b属直券顶砖室墓,在《广州汉墓》中列为Ⅳ型,与广州北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人防工程施工合作合同版B版
- 2025年度企业健康管理与职工福利合同3篇
- 2024年简约室内装潢协议
- 2024年标准企业车辆租赁合同模板一
- 2024年长途客运与货运联运合同3篇
- 企业信息安全5篇范例
- 2024年车位买卖与租赁的综合合同
- 2024薪资保密制度与员工职业发展及培训计划合同3篇
-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JavaEE编程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华南理工大学《机器人传感器及其信息融合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项目前期投标文件技术标
- 钢箱梁计算分析与案例详解
- 苯酚及酚类37张课件
- 2021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医联体医院)
- DB12T 693-2016 天津市文书类电子文件数据存储结构规范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其他费用和相关费用的规定
- 矿业煤矿企业NOSA安健环风险管理体系推行工作指南(2022版)
- 新项目开发商业计划书模板ppt
- 2021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能
- 林业标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收费依据及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