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平原治理_第1页
黄淮海平原治理_第2页
黄淮海平原治理_第3页
黄淮海平原治理_第4页
黄淮海平原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淮海平原治理(盐碱)黄淮海平原的地理概况黄淮海平原又称华北平原,从这个名称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该平原是由黄河、海河、淮河等多沙性河流冲积而成的。黄淮海平原沉积物巨厚,最大厚度可达5000米,小者也有1500米。黄淮海平原地势十分平坦,一般海拔不到50米。从山麓到海滨,可以分为山麓洪积冲积扇平原、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其排列大体呈半环带状,三部分的地表物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土壤、植被及农业发展情况都有明显的差别。山麓洪积冲积扇平原,主要分布在燕山和太行山麓,由许多大小不等的扇形地连接而成。其中以古黄河冲积扇规模最大,洪积冲积扇上地下水埋藏深度为4〜10米,矿化度小(<0.5克/升),水质好,水量富,排水良好,土壤不易盐碱化,而且养分高,较肥沃,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冲积平原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这里河流密度较大,并经过多次改道,形成众多古河床和古自然堤。自然堤成为平原上的缓丘,堤与堤之间形成洼地。冲积平原多为黏土沉积物质,地下水的矿化度较高,达2〜5克/升,且地下水位较高,夏季多积水,土壤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现象。滨海平原分布于沿海地带,包括渤海沿岸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地势极为低平,组成物质以黏土为主。由于受海水浸渍作用的影响,地下水矿化度高,可达20克/升左右,土壤为盐土,表层含盐量达1%〜3%,只能生长盐生和耐盐性强的植物。在沿海闭合洼地,土壤含盐量可高达100〜160克/升,只能生长盐藻等低等植物。针对中国黄河、淮河和海河三个流域内广大平原存在的干旱、内涝及土壤盐碱化的问题及其成因,所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在总结60年代初期黄淮海平原治水改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20多年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逐步形成了治理旱涝灾害和改良低产土壤的指导思想和技术体系。在东北、华北和其他平原地区,由于上述灾害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综合治理也有一定的推广意义。黄淮海平原土地资源概况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这里土地资源类型多、数量大,有利于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黄淮海平原的土地利用结构如下表所示。利用类型面积(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农业用地1928.9759.32耕地1825.4556.14宜农荒地103.523.18林业用地408.8512.57林业138.214.25宜林荒地270.648.32牧业用地260.798.02

草地205.94草地205.9417.53宜牧荒地54.851.69其他用地653.1220.09盐田15.530.48宜水产养殖地67.682.08城市居民点、道路及其他579.9117.53合计3251.73100.00从上表可知,黄淮海平原宜于耕作业、林业和牧业用地达2500多万公顷,大约占平原土地面积的80%,如果把盐田和宜水产养殖的面积加在一起,则可用于生产性用地的面积占其总面积的83%。但是除耕作业用地外,其他用地的利用率都不高,尚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如目前有林地(包括农田防护林、经济林和用材林)只有130多万公顷,林木覆盖率为4%略强一点,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然而,整个平原的林业发展潜力仍很大,有270多万公顷的宜林地可供造林,相当于现有林地的一倍。此外,在农田中发展林粮间作也有广阔的前景。旱涝碱灾害并存的条件黄淮海平原面积约35万km2,耕地约3亿亩,包括淮河以北、燕山以南,东至海滨,西至太行、伏牛山麓,高程约在100m以下的平原。黄淮海平原旱涝碱灾害形成的原因有自然和人为两种,但自然条件起主导作用。①由于该平原位于中国东部季风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从北到南,变化于500〜900mm之间,并不算少,但季节分布极不均匀,夏季6〜8月雨量占全年55〜75%,形成春旱、夏涝,秋后又旱和旱涝交错的农业气候特点。降雨年际变化很大。②地势低平,但中小地形复杂,岗、坡、洼起伏,天然排水条件很差。③浅层地下水矿化度较高,一般在1〜3g/L之间,滨海地区高达10〜20g/L,甚至超过30g/L。④深层地下水矿化度很低,多呈微碱性。土壤主要发育在黄河冲积层上,地下水动态对土壤发生演变有显著影响,遇旱易使表土积盐,若人为措施不当,如进行不适当的大水漫灌、平原蓄水及有灌无排等,将会加重内涝或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在气候、地形、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土壤中的盐分来源于岩石矿物风化,在随水运动的过程中,使土壤母质及地下水中都含有一定盐分。当水盐汇集于土体即产生积盐,水盐从土体中排出则发生脱盐。盐碱地的形成是土体积盐与脱盐相互作用的结果。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分布面积较广,在冲积平原上,盐碱地多呈斑块状分布,土壤盐分含量稍低,但表聚性强,干湿季节变化明显,盐分组成比较复杂,除氯化物、硫酸盐以外,局部还含有苏打。在滨海平原上的盐碱地,分布集中而连片,土壤含盐量较高,且表土与底土含盐量相差不大,盐分组成以氯化物为主。治理前的盐碱化土地综合治理的必要性黄淮海平原旱涝碱灾害并存,而且互相影响。气候干旱造成作物缺水,以至凋萎,并加剧土壤蒸发,促使表土积盐;土壤盐碱化又会增加细胞渗透压,造成作物生理干旱,即旱、碱交相为害,影响作物生长。夏秋积涝往往招致秋后地下水位升高,促使春季土壤返盐,即涝碱相随。1960年前后,为解除旱的威胁,大搞平原蓄水,大规模发展引黄灌溉,但忽视了排水;接着连年多雨,结果内涝成灾,盐碱化恶性发展。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平原北部连年少雨,涝灾很少出现,地下水位普遍下降,盐碱地面积随之大幅度缩减,但旱情又复严重。华北地区缺水严重,局部地区次生盐碱化威胁加重。这就说明在这种平原地区,单独解决旱、涝或碱的问题,不仅难以解决其中一种灾害,还有可能引起另一种灾害的加剧。因此,对旱涝碱问题必须全面考虑,统筹兼顾,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综合治理的目标与措施治理旱涝碱的关键在于控制地面径流与地下水位,调节土壤水盐状况,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目的在于发展农业生产,所以需要水利与农、林、牧业措施密切结合,既改良又利用,既治标又治本。同时,要适当调整作物布局,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因水种植、因土种植,合理利用水、土、气候及生物资源,以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改变农业低产面貌。禹城县北丘洼试验区重盐碱地的治理禹城县北丘洼试验区是1986年建立的,主要是为治理重盐碱荒地闯出一条新路。北丘洼重盐碱水盐运动有以下特点。(1) 春秋旱季土壤水分强烈蒸发,耕层土壤呈积盐趋势;夏季降水集中,耕层土壤呈脱盐趋势。(2) 土壤盐分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观测资料表明,1米土体的盐分主要聚集在40厘米以上的土层,其中表层5厘米内的含盐量占1米内含盐量的40%多。(3) 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与潜水地下水的离子组成基本一致。土壤盐分主要为氯化物一硫酸盐,地下咸水主要成分为硫酸盐一氯化物一镁钠质潜水。(4) 土壤盐分溶解度高,易迁移。(5)农田土壤盐分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具有不稳定性。根据北丘洼土壤盐分的分布变化特点,水盐运动调控的目标是:从空间上控制耕层土壤的强表聚过程,降低作物根区(1米土体)的含盐量,从时间上逐渐减轻干旱季节作物播种及苗期的强季节性积盐,加深脱盐土层深度,为作物种子萌发、出苗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具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把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作为一个统一体进行综合调节。(2) 利用北丘洼排灌系统配套、有充裕的地表淡水资源的条件,采用淡水灌溉淋盐、覆盖抑制蒸发、抽排浅层部分咸水等技术措施,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水盐运动进行调节,同时采用培肥、林网、良种等技术措施,逐步巩固水盐调节的效果。(3) 依据试验区土壤的含盐程度和治理难度,分三种类型:耕层含盐0.6%、治理难度大的重盐渍化荒地,采用浅群井抽咸水技术,抽咸补淡,对盐分进行垂直方向调节,加速耕层和作物根区土壤脱盐深度;耕层含盐0.4%左右的低产田和盐渍化荒地,采用淡水淋洗和覆盖抑盐技术措施,调节旱季耕层土壤的积盐过程和强度,保证春秋季节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耕层含盐量0.2%〜0.4%的中低产田,采用淡水淋洗、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加深脱盐土层深度。调节水盐运动的几种具体方法引淡淋盐淡水淋盐是改良盐碱地常用的技术措施之一。一次灌淡水或充足的降水,可使上层土壤中可溶性盐溶解,并随水分入渗,将盐分带入下层土壤(或潜水)。盐分被淋洗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土壤质地和土体结构类型,北丘洼重盐碱土多为粉砂壤,土体构型多为通体砂。试验表明,灌水淋洗一次,即可使0〜40厘米土壤平均含盐量由0.4%下降到0.1%,淋洗深度达1米以下。井灌井排井灌井排主要指利用浅群井抽咸强排强灌,使土体快速脱盐。群井包括浅井、集水管、连接管等部件,还有射流泵系统与之配合。其原理是射流泵在井点管内形成真空,有较大的抽气能力,能使地下水快速汇集到井点管内迅速排出。通过淡水强灌淋盐、浅群井强排,促使耕层土体脱盐,地下水逐渐淡化。农田覆盖农田覆盖可以有效地抑制蒸发和抑制地表返盐。在北丘洼试验区,采取的覆盖物多为光解地膜和作物秸秆。其中,作物秸秆成本低、简便,综合效益比较好。例如,春季覆盖主要用于第一年新开垦的重盐碱荒地。实验结果表明,耕层含盐量在0.6%的重盐碱荒地,经淋洗、覆盖后耕层含量稳定有效期可达3个月以上,与未进行覆盖的农田相对比,3个月后积盐率减少10%〜20%,耕层盐分含量在0.3%左右,棉花出苗和成活率为40%〜60%,对照地基本无苗。秋季覆盖是休闲地经耕翻淋洗后进行,供来年春播用,覆盖与不覆盖积盐率相差15%。农业生物技术措施包括林网、培肥、良种等,主要作用是巩固水盐调节效果,改良农田生态环境。统一规划,分区治理。在农业、水利和旱涝碱综合治理等区划基础上,结合流域规划、地区规划,以市、县为单位制定综合治理规划。在规划中,要确定治理的分区和分期,在不同分区和各个时期中,再确定治理的目标与具体措施。加强水管理,治水与用水并重,灌溉与排水并重,有条件地区可以适当蓄水、蓄泄兼施。黄淮海平原水源并不丰富,需要开源节流,推广节水型农业。引黄灌区要推广井渠结合灌溉,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改土培肥,防止土壤盐碱化。同时,有计划地开垦利用滨海盐碱荒地。效果和展望经过20多年的综合治理,截至1984年,黄淮海平原的灌溉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易涝面积约有70%得到初步治理,盐碱地面积约有一半得到改良利用。这个长期多灾低产地区,从1983年起,成为每年向国家提供100亿kg以上商品粮的产区。黄淮海平原幅员广大,条件各异,综合治理旱涝碱将是长期的任务。今后需要不断加强管理,巩固已有的治理效果;同时继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旱涝碱发生发展的规律和预测预报的方法,不断采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使综合治理工作系统化、现代化。效果和展望经过20多年的综合治理,截至1984年,黄淮海平原的灌溉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易涝面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