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改革研究7100字(论文)】_第1页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改革研究7100字(论文)】_第2页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改革研究7100字(论文)】_第3页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改革研究7100字(论文)】_第4页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改革研究71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改革研究TOC\o"1-2"\h\u引言 2一、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概述 2(一)取保候审的概念 2(二)取保候审制度的担保 4(三)取保候审与相关制度的关系 5二、取保候审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6(一)使用基于适用的比例较低 6(二)自由裁量权过大 7(三)缺乏监督 7三、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路 8(一)取保候审决定权唯一 8(二)改变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 8(三)引用科技进行辅助监管 9四、结语 10参考文献 11摘要法律作为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其产生变革和发展必然是对经济基础的被动跟随,故法律同时具有人为能动意识上的滞后性和超前性,前者意味着法律变化的被动,下层经济作为基础形成上层的法,以一定种类社会现象的规避治理思路进行总结,形成针对性的法律,即先出现现象,后出现法律。取保候审制度则属于典型的法律滞后性的表达。随着实践的不断检验,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也显现出了使用基于适用的比例较低、自由裁决量过大、缺乏监督等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相关概念提出了取保候审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路,旨在促进我国法律的不断完善。关键词:取保候审;法律制度;实践;改革引言所谓“取保候审”,意思就是争取保释,等候庭审,庭审之后的判决结果将决定犯人是否要坐牢。因此取保候审和坐牢其实是两码事,没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取保候审制度属于典型的法律滞后性的表达。鉴于包括战争在内的历史发展原因,导致我国建国初始诸法待兴,在上个世纪的立法思路中,大多直接针对大陆法系国家进行系统的模仿,而非面对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既成的现象去总结性针对。后经历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法律的完善和填补工作相对落后。更新刑事诉讼法之前,原来的取保候审制度已沿用了几十年,导致了大量问题如立法而不用,管理混乱,责任分配不均,适格对象任意,执行难度大,规则不够详细等。且在立法上,既有了2018年的相关修改,但取保候审制度仍具有许多法的滞后性。学界法律界至今仍未停止对关于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的讨论,对该制度的优化与变革,在当下时期仍然是一个热门话题。笔者旨在以取保候审的历史发展以及当下关于取保候审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论,进行合理的思考和适度的前瞻,浅析取保候审制度可能存在的改革方向及思路。一、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概述取保候审制度是一项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诸多不同法律法规内,以分散的条文整体互文形成的一种制度。(一)取保候审的概念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一项在从侦查阶段开始到审判阶段之前都可以适用的一项自由度较大的刑事强制措施。决定权由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共有,执行权在公安机关,旨在令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针对其可能涉及的刑事案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付保证金,而免于可能存在的过度羁押等刑事强制措施。并承担在诉讼活动即取保候审期限内对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随传随到的义务,直到取保候审换成其他的刑事强制措施或者取保候审自身期限届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保证人应当分别遵守配合诉讼和监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义务。并在诉讼程序完结后,退还遵守取保候审规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其全部保证金或解除遵守取保候审规则的保证人其保证人义务。没收违反取保候审规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全部保证金并强制变更其刑事强制措施为逮捕或监视居住等,追究保证人的行为责任或财保责任。从理论上看,取保候审是一种优化诉讼活动进程节约羁押资源、减少高羁押率、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减少可能存在的无罪释放的人被羁押过久的制度性冤案可能的刑事诉讼制度。我国现存两种类型的取保候审[[]戴婧婧.取保候审保证金没收制度的理解与适用[J].2021(2015-2):126-128.]:一种是“权力型”取保候审。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规定,公检法三机关可以主动地依照其职权做出取保候审决定,另一种类型,就是“权利型”取保候审。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来申请变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受的刑事强制措施,如将羁押状态申请变更为取保候审,但仍属于申请,是否批准仍旧由公检法三个机关来决定。第二种权利型的取保候审,是对被取保候审进行申请的权利,重在申请而非执行,并不是使用取保受审该权利本身[[]戴婧婧.取保候审保证金没收制度的理解与适用[J].2021(2015-2):126-128.[]孙春雨,高悦.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能否重复适用取保候审[J].人民检察,2020(9):2.笔者看来,我国对普遍意义的取保候审概念虽然做出了定义但是模糊。取保候审的目的究竟是在于保障刑事诉讼中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让公检法对诉讼程序的递进更加有效,还是“未经审判不得定罪”原则的制度性保障,对“无罪”之人以公民对待,亦或者是对可能被判决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最大程度的削弱不必要的“羁押惩罚”,将法院判决的刑罚更纯粹地执行在监狱等机关而非看守所。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似乎不仅没有全面地对中国取保候审制度做出解释,甚至在两种类型的取保候审制度中悬殊的力量对比中,还使该制度蒙上一个相对较强的功利性和权力色彩。(二)取保候审制度的担保根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该在申请或者被决定取保候审时提供相应的担保。取保候审的担保分为财保和人保。因取保候审是五种刑事强制措施中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最自由、管束最少甚至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强制措施,故要从自由以外的另一方面暂时牺牲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部分权利才能对犯罪嫌疑人加以约束,以此约束其在取保候审期间能更好的服从约定的义务,不贸然远离当地公安机关可监管范围或不以其他行为阻碍威胁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财保即保险金,以一定的、能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经济上感受到压力的保险金作为担保,约束其行为,诸如在经济案中,保险金则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案金额的数倍,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提供取保候审后,产生的违反取保候审期间自身义务的行为,则没收其全部保证金,导致其经济损失远超过其已经涉案的需要赔偿的金额而得不偿失,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内心活动的经济衡量中,选择损失更小的一方,从而遵守取保候审期间的约定[[]李光懿.特殊人群取保候审适用问题探究——以云南特殊人群的贩毒状况为视角[J].2022(2).]。人保则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一个合格的担保人并经过担保人同意,形成担保。在取保候审期间,除了被取保人自身需要遵守相关约定之外,担保人也承担的对被取保人进行监督的义务,使其能更好的配合诉讼活动的进行。担保人或以其对被取保人的人身关系、或以其相对强大方便监管的社会能力对被取保人产生制约。值得一提的是,财保和担保只能择一选取。在刑事诉讼法中有关取保候审担保人的限制,明确担保人需要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即暗示着担保人在取保候审中的担保是有一部分为自身的经济担保,故在被取保人违反相关取保候审义务,阻碍诉讼活动进行时,被担保人要被处以一定的罚款,甚至在其他情况下要承担刑事责任[[]李光懿.特殊人群取保候审适用问题探究——以云南特殊人群的贩毒状况为视角[J].2022(2).[]朱瑞.取保候审保证人制度适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2(2):4.(三)取保候审与相关制度的关系1.取保候审和缓刑取保候审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缓刑规定在刑事实体法中,两者分属于不同诉讼程序的不同阶段,从性质上看,从性质上看,取保候审是一种程序性的强制措施,缓刑则是一种实质性的刑罚。此外,二者在立法规定、职能归属、适用标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保释与缓刑之间没有自然的因果关系。但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与缓刑在功能价值和适用对象上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导致二者关系的异化。然而,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高度的相关性在于取保候审类似缓刑,而羁押类似徒刑。这样的制度设计明显违背了罪责性相适应原则而在不在立法者的原有目的之内。在判决之前的高羁押率,和判决后的缓刑,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实际权益产生了重大挑战。可能使得一个最终判决缓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判决之前经过了长久的羁押[[][]周天京,张荣桂.审查起诉阶段重新取保候审的适用研究[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1(16):4.2.取保候审和保释虽然学术界对保释制度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对保释制度的理解离不开两个核心要素。另一方面,这种人身自由是有限的、有条件的,被保释人应当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或精神压力,以保证行为和自由受到限制的诉讼的顺利进行。在保释的分类上,国外通行的做法是根据审批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将保释分为权利保释和酌定保释。前者认为保释制度是被保释人的一项权利。后者认为保释是由法院自己决定的,而不是由法律强制执行的。在保释程序中,权利保释和酌定保释也有区别,在权力保释中,除非法律有另外的规定,只要符合条件法院就应该准许;在酌定保释中,法院拥有较大的权利酌情来决定谁可以保释[[][]周正.我国取保候审制度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20.3.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同样属于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强制措施。两者都是非羁押状态,区别在于行动的自由程度。取保候审主要依靠财产或他人的信用担保发挥作用,以换取被保险人的诉讼自由。如上所述,在强制措施制度中,取保候审后的人身自由强度最弱,即对申请人的“容忍度”最大。这种“宽容”适用于轻微犯罪、可控的社会风险,或者需要通过法律程序延长拘留时间。但是,被告必须有保证人或付款保证。取保候审有着悠久的历史。另外,在建国初期的历史环境中,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单位”。公有制和集团化使担保主体与监督主体趋于一致,导致居住与取保候审十分类似。因此,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他们甚至受到同样的法律约束。二、取保候审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使用基于适用的比例较低目前在我国刑事诉讼司法实践的五项强制措施为拘传、拘留、监视居住、取保候审、逮捕。本文认为,其中拘传、拘留和逮捕都是为了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最大程度上让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发挥作用,保护案件证据或受害人等,在一定时间内极大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生自由的刑事强制措施。三者在限制自由的程度上区别不大,时间上拘传最短,一般不超过24小时,拘留次之,一般不超过十五天,逮捕则一般不超过两个月。而在期限到达时,监视居住才成为前三者的补救性刑事强制措施,在看守所之外的一定范围内控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在能适用监视居住时,自由权更大,在公检法机关眼中最难以控制的取保候审难以得到优先适用。在日常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侦查活动一般是进行拘传接着拘留,或者直接拘留,然后收集证据跳过取保候审向检察院申请逮捕。(二)自由裁量权过大对于当前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可以取保候审的问题的适用上,三机关采用的是《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作了规定,但此规定中的“可能”和“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表述过于摇摆。在犯罪事实未决情况下,若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之一,公安机关以“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使用附加刑”、“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法”的理由来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取保候审,在决定时必然存在极大的任意性,无端增大的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另外,“采取取保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理由在实践中亦难以确定,在刑事诉讼法中,社会危险性往往指实施新的犯罪或者严重阻碍诉讼活动进行的行为,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何种程度、何种百分比上,可能再次实施犯罪[[][]刘辉.关于取保候审制度的研究[J].2020.(三)缺乏监督在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之后,有关对被取保人的监督仍是一个难以执行的问题,虽然已有的刑事诉讼法关于取保候审的规定,让被取保人在一定范围内活动,定期接受公检法的传唤。但被取保人生活在社会中,其自由仍然很大,公检法机关不可能时时刻刻监管被取保人。从实际操作上来看,检察院、法院工作繁茂且并没有多余的机关负责监督监察被取保人的动向,人手不足,且没有专业编制。被取保人基本上处于游离的放任状态,即使法律规定对被取保人的监管由公安机关指定派出所负责,相对的对于公安机关自行决定的取保候审,亦由公安机关指定的派出所负责。这就有了对于被取保人监管的人力基础。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法条规定当公安机关没有负责而导致被取保人在审判前脱逃或影响证据、影响其他案件当事人时,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既然没有法律规定对此监管的严格责任,那么从派出所的角度来说,放任被取保人不管不问是没有责任的、此时,如果被取保人主动接受取保候审时的义务,反而成为了被取保人自身的诚信而非法律的约束,这就让取保候审的监督作用成了一纸空谈[[][]曹普卿.细化适用取保候审规定的几点建议[J].2022(10).三、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路(一)取保候审决定权由法院集中行使笔者认为对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首先在取保候审的决定权上,应当将取保候审的决定权归于一个司法单位。公检法三机关中,最合适的是法院,将取保候审的决定权交给法院,实际上是对未经审判不得定罪原则的尊重,在法院审判之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无罪的,公安机关和检察院对案件的调查都局限在案件的事实上,至于在法律程度上如何,被告人可能被判处何种刑法,何种程度,被告人的危险性如何,审判时如何运用法律,相对公安机关和检察院,法院基于其自身的职能,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需要取保候审最为清楚,也可以为之负责,杜绝了个案中某最终缓刑或者无罪释放的当事人,实际上已经在羁押中受到法律惩罚的现象[[][]黄胜.取保候审保证金执行制度的问题与对策[J].公安研究,2021(12):6.(二)改变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取保候审现有的范围过于宽泛,可严可松,不光对是否取保产生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也为取保候审的决定单位法院产生了繁琐的工作量,在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上,笔者认为可以使用反选法,即考虑到最初公安机关、检察院拒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理由多是可能影响诉讼进程,那么直接对可能影响诉讼进程的情况加以界定,只要申请者在已界定的不可取保的范围之外,便应当对其取保候审。不可取保候审的情况典型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精神状况不稳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属于不针对特定人直接报复社会型犯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及团伙作案,经济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涉及案件标的尚未追回等[[][]朱耀文,林庆伟.关于贯彻执行新《刑事诉讼法》取保候审强制措施的思考[J].2022(2).(三)引用科技手段进行辅助监管2022年3月19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警方发布一起取保候审制度有关的奇葩案件,由于诈骗正被取保候审的嫌疑人,竟“靠关系”给自己办理假的死亡证明、火化证明和户口注销证明,然后以家人的名义,将“死亡材料”寄给法院,妄图规避审判服刑。此类案件正是取保候审人为了躲避审判而采取非法手段,因此,需要引用科技手段对取保候审人进行辅助监管。当下社会交通发达,人口流动频繁,若直接对被取保人设置人员进行监管,只会走上违反科学和经济学的歪路,且容易与另一项刑事强制措施监视居住混为一谈。有了审查取保候审阶段的第一重筛选,以及担保时对被取保人产生的第二重经济压力。考虑到被取保人在处于自由情况下出于投机心理为躲避审判后可能的实刑而逃往外地,仍需要设置第三重辅助监管。因为往往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流动较复杂,在手机相对普遍的情况下,一方面利用卫星定位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位置进行实时定位,在其突破日常生活区(而非原来的市区)时自动向当地派出所警报,另一方面,可以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利用其智能手机内为取保候审者设置软件,每日花少量时间拍摄面部视频,智能识别人脸并且对定位当前位置,确定被取保人在当地,弥补了卫星定位时被取保人丢弃手机逃跑的可能。四、结语在刑事诉讼法中,保障人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