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纲考情素养实践及其特点2016·江苏卷T282014·江苏卷T31科学精神:通过对本考点的学习,能够对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进行判断和辨别,能够甄别出正确与错误,从而坚持真理,以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指导自己,能够运用正确的理论、观点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从而不断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018·江苏卷T272017·江苏卷T282015·江苏卷T27真理及其特性2014·江苏卷T3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2018·江苏卷T282014·江苏卷T37第1问疑点排查1.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2018·全国Ⅲ卷,22③)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2017·北京卷,28B)3.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2016·江苏卷,28④)4.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2015·福建卷,35②)5.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2014·山东卷,35D)提示1.×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受具体条件的制约。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3.×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4.×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5.×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就是真理,不包含谬误。核心考点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科学精神: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考向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018·江苏卷,27)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解析各种新型地图产品的出现及从事地图服务单位的变化,对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修订的要求,这体现了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实践的客观物质性,A与题意无关;题干中没有涉及把观念转变为现实,C与题意无关;题干强调的是实践推动认识发展,而不是认识指导实践,D不符合题意。答案B1.从主体、对象、直接现实性、桥梁四个方面把握实践的概念(1)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必须且只能是人的活动,但并非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既不是主观世界,也不是整个世界。(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4)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实践的特点特点理解侧重点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历史性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社会性,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联系三个特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提醒①盲目的实践是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②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理解反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②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将认识的来源等同于获得认识的途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提醒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②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科学精神)(2018·北京卷,25)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解析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最新技术,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这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入选。詹天佑创造设计的“人”字形铁路与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不是新旧事物的关系,A错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是尊重客观规律,C错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D错误。答案B名师点拨区分实践的基本特征:在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能动性;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或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历史性。2.(科学精神)(2018·天津卷,6)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解析霍金的“黑洞理论”没有得到验证,这是他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这说明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C符合题意。答案C3.(科学精神)(2019·苏州市上学期期中)某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储存、传输技术,开发智慧学习平台。智慧学习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中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在智慧学习平台上拥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终身学习。解析本题要求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终身学习。从材料可以看出,智慧学习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中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在智慧学习平台上拥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可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等方面,说明要大力推进终身学习的理由。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的发展导致新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继续学习深化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实践的发展,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需要我们继续学习以跟进实践的需要;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水平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推动实践的发展。易错点1混淆实践与意识的特点提醒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矫正训练1为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到目前为止,新一届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已达221项,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成效正在显现。这说明()①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③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④真理在实践中超越自身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是为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释放改革红利,这体现了①②。③错误;④与题意不符。答案A易错点2混淆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提醒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矫正训练2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A.失败是成功之母B.客观事物是复杂的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解析从画面上看到,这是用一条一边非常深,而一边非常浅的河来比喻股市复杂多变,一人站在水浅处说“水没多深”,这说明事物是十分复杂的,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选B。A与漫画没有关系;此人是在实践后获得的认识,但因为事物非常复杂,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获得正确认识,没有调查固然没有发言权,不全面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C不选;D的说法本身错误,因为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可以是亲身实践,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答案B核心考点二真理与认识过程科学精神: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一方面要勇于坚持真理;另一方面,要勇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考向一真理及其特征1.(2016·全国Ⅰ卷,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认识才具有真理性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发挥作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①错误;新型智库建设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要与时俱进,检验和发展真理,②③当选;真理是客观的,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只有一个,并非多数人认同的认识就是真理,④错误。答案C考向二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2.(2018·江苏卷,28)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解析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人没有机会接触克隆技术,他们并不了解中国克隆猕猴与美国克隆羊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手段,因此,他们认为中国克隆猕猴技术的突破性并不大,这说明主客观条件影响认识主体认识的正确性,C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客观条件和人们自身的知识积累影响了人们得出正确结论,没有涉及克隆技术要用于改造世界,A与题意无关;只要是真理就不会被推翻,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着,B不选;题干强调的是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D与题意无关。答案C考向三以主观题形式考查求索真理的认识过程3.(2016·全国Ⅲ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审题解题:自我解答: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1.真理及其特征(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特征特征理解要求客观性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②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①真理是客观的,要坚持真理②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①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发展真理②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求我们正确对待谬误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提醒真理的具体性是真理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强调纵向的变化。真理的条件性是相对于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来说的,强调横向的变化。(3)真理与谬误①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二者有着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②真理与谬误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提醒通过“三个统一”深刻把握真理①真理是客观性与条件性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在它所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内,它是正确的。②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一方面,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绝对的。另一方面,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当客观情况或实践发生变化,真理就可能变成谬误,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相对的。③真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真理的客观性主要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从形式上说是主观的,是主体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以观念的形式存在。2.认识过程含义原因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提醒在认识过程中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是“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二是“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1.(科学精神)(2019·徐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谬误越大,真理取得的胜利就越大。”这一名言说明()①真理和谬误没有明显的界限②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③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④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①错误,真理和谬误泾渭分明,有明显的界限;②错误,真理和谬误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谬误越大,真理取得的胜利就越大”,这表明了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④正确。答案D2.(政治认同、科学精神)(2018·苏锡常镇四市调研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定义()A.根源在人们对新时代社会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B.表明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C.体现了真理是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体现了认识是一个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的过程解析A错误,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定义根源在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化;B错误,认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认识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C错误,应该是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定义,表明认识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D符合题意。答案D3.(政治认同、科学精神)(2015·全国Ⅰ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范围是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考点指向: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其中侧重考查认识主体的不同,主体的差异性的不同,认识不同。要求学生给出理论,然后理论结合具体材料准确作答。答案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易错点1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提醒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二者有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矫正训练1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解析本题的题眼是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说明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体现了真理是不断发展的,故选C项。A项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人类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能够全面认识世界;D项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本身是正确的认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答案C易错点2对认识的发展过程理解有误提醒对认识的发展过程存在以下误区:(1)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所以人类没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2)认识具有反复性,所以人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3)单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整个人类的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4)认识过程是从认识到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的过程。(5)认识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翻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矫正训练2(2014·全国Ⅰ卷,22)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是因为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①②正确,故选A。③中“永无定论”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观点错误。真理具有相对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但真理又具有客观性,那些真理性的认识并没有被推翻,只能被超越,④观点错误。答案A时效热点34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美好生活1.环境保护税税目税额表(部分)税目计税单位税额北京制定具体适用税额大气污染物每污染当量1.2~12元12元水污染物每污染当量1.4~14元14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取代了实施近40年的排污收费制度,为环境保护税的征收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次环境保护税改革,以污染物排放量为计税依据,多排污多缴税,少排污少缴税,排污少的企业将得到减税优惠。排污费改税的做法()A.扩大行为税的征税范围,旨在增加北京地方财政收入B.有助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C.更好促进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D.是在运用市场调节手段,调动企业治污减排的积极性解析材料反映了我国通过经济手段而非市场调节,促进环境保护,故B项正确、D项错误。征收环境保护税旨在推动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而不是增加财政收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征税无关。故A、C两项不选。本题正确答案为B。答案B2.2018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强调严格考核问责。对工作不力、责任不实、污染严重、问题突出的地区,由生态环境部公开约谈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制定量化问责办法,对重点攻坚任务完成不到位或环境质量改善不到位的实施量化问责。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这一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保护生态环境②要遵循客观规律,严格按规律办事③承认人类社会物质性,学会尊重自然④站在人民立场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解析要承认自然界物质性,学会尊重自然,③不选;④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选;①②符合题意且正确。答案A3.某地在实践中对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进一步证实了()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映实践,实践的不断深化决定认识的不断完善,故①错误。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是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是一个反复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故②④正确。认识的发展离不开认识主体的努力,故③错误。答案C[2014·江苏卷,37(1)]材料一2013年,以“××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年化收益率一般为5.0%,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活期存款利率为0.35%。巨大的利差让网民用鼠标投票,开始了银行存款的“搬家”。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金融一方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一方面也受到审视和质疑。某普通民众:不用怎么打理,每天都有利息到帐,比存银行获得的利息多,感觉挺好的。某银行业从业人员:我们一方面要利用自身的地位和优势抵制“××宝”;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推出类似的产品。某财经评论员:互联网金融抬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干扰了货币市场秩序,且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应该取缔。材料二2013年8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组成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研究小组”成立,并赴上海、杭州等地对互联网金融业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与诉求,未来可能在国家明确互联网金融组织和业务法律地位、监管体制等问题上提供决策建议。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第一步:依据设问明方向第二步:细审材料调知识第三步:对接教材组答案(教材语言、时政术语、结合材料)答案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立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评价互联网金融的作用时,人们往往是站在各自的立场看问题,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②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互联网金融由于出现时间比较短,影响了人们对其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模板13实践、真理与认识发展的过程实践、真理与认识发展的过程是近年来各地高考的高频考点。试题多结合人们改造自然、社会改革和科学实验的重大成果等进行考查。常见设问方式:(1)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三步走”战略。(2)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对××××××的正确态度。(3)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的探索过程。常用答题语言:答题要素:实践的特征+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真理特点+认识过程(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2)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4)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5)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课时作业A组基础对点练考点一实践的概念、特点1.(2019·江苏省阜宁学情调研)人类无限的创造力以及更深层次的智慧,是人工智能所无法延伸出来的弧度。这里揭示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意识具有()A.直接现实性 B.社会历史性C.客观物质性 D.主动创造性解析人类无限的创造力以及更深层次的智慧,是人工智能所无法延伸出来的弧度。这里揭示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D正确;其他选项都是实践的特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答案D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目的2.(2018·苏锡常四市调研一)多年来,我们已经知道生物体都具有其内在的生物钟。但是它到底如何工作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三位美国科学家使用果蝇作为示范生物,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这说明()A.揭示生物钟奥秘是三位科学家科学实验的根本目的B.对生物钟运行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在不断地被推翻C.调控昼夜节律分子机制的揭示源于社会实践活动D.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的存在取决于科学家的发现解析三位美国科学家使用果蝇作为示范生物,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调控昼夜节律分子机制的揭示源于社会实践活动,C适合题意;科学实验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A错误;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B错误;科学家的发现取决于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的存在,D错误。答案C3.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他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下列与这句名言反映的哲理一致的有()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④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强调了改造世界(实践),③④体现了实践,符合题意;①强调的是运动,不选;②强调的是矛盾的特殊性,不符合题意。答案D4.网传,酷热天气时,打开暴晒小汽车一侧车门,将另一侧车门开关五次,可使车内温度下降数度。王先生试用此法,发现在中午时效果不明显,反复数十次开关车门后才有一定降温效果;在傍晚环境温度下降时使用,效果则较为明显。这表明()①只有自身实践得来的正确观点才具有指导意义②经过一次实践检验就能够发现网传观点的真伪③外部环境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态有重要影响④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材料中王先生通过亲自检验后发现此法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中使用有不一样的效果,体现了外部环境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影响,表明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③④当选;无论是通过亲身实践得到,还是通过学习等方式得到的,正确观点对实践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①错误;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其过程可能会受到多种未知因素的干扰,一定条件下的一次实践过程不一定能检验出认识的真伪,②错误。答案D考点三真理的客观性5.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解析肚子饿了就应该吃饭,不因认识的人不同而发生改变,这体现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是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A项正确。答案A考点四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真理和谬误6.(2019·江苏省滨海月考)下边漫画表明()A.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B.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C.人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影响D.追求真理是一个艰辛过程解析漫画中人们选择的不同在于“动听的”和“难听的”,这是一组主观感受的词,正是因为这样的主观感受,才会出现选择的不同。A表述错误,真理是客观的;B不合题意,这里不是强调真理和谬误的关系;C符合题意,人们选择动听的谎言的原因在于人们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D不合题意,这里没有强调去追求真理。答案C考点五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7.在一次重复前人的实验中,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黑色硬纸板和锡箔把阴极射线管严密地套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源后,他意外地发现前方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微弱的闪光。经过反复试验,他确信这是一种还未被认识的新射线,取名为“X射线”。今天,X射线广泛应用于常规透视检查。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①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②获得新的认识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③在反复实践中改变客观条件总会使人们发现新的认识④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发展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了认识发展,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③中的“总会”说法错误。答案C8.(2018·徐州市考前模拟)世界杰出女科学家、中科院张弥曼院士及其研究团队,运用化石还原技术研究了杨氏鱼的结构,认为古总鳍鱼是现代两栖类祖先的观点值得商榷。此后的泥盆纪、志留纪鱼化石考古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张弥曼院士质疑的合理性。这表明()①不直接参与实践而获得的间接经验是不可靠的②科学实验活动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追求和永恒的使命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张弥曼院士及其研究团队,运用化石还原技术研究了杨氏鱼的结构,认为古总鳍鱼是现代两栖类祖先的观点值得商榷。此后的泥盆纪、志留纪鱼化石考古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张弥曼院士质疑的合理性。这表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③④适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获得认识有两条途径:亲身实践、学习知识,①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是不科学的。答案DB组提能强化练9.(2019·江苏省姜堰测试二)狼曾经是令人憎恶和害怕的,人们主张把狼赶尽杀绝。但一些地方由于狼群消失,某些动物种群迅速繁衍,导致植被过度消耗,生态失衡,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现在,人们对狼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国家实施了“引狼入室”计划,以求保持生态平衡。这一事例说明()①不同认识主体的共识才是真理性认识②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纠正谬误、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④因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题目中,因为一些地方由于狼群消失,某些食草动物种群迅速繁衍,导致植被过度消耗,生态失衡,人类生存环境恶化;而现在又打算“引狼入室”以求保持生态平衡。这一事例说明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故②④入选。①错误,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③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答案C10.在辩论中我们往往需要为自己的论点寻找合适的论据支撑。下图为如何识别论据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路径选择。从哲学角度看()①识别真伪时应把握真理的客观性②识别对错时包含着人们的价值判断③了解客观实际不包含了解他人的情绪④审查论据的过程,是一个纯粹客观的过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审查论据的过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④不选;从图中内容可分析出,了解客观实际蕴含着第三方的情绪,③不选;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故识别真伪时应把握真理的客观性,①入选;价值判断有主体的差异性,识别对错时包含着人们的价值判断,②入选。答案A11.让实验鼠在嗅到樱花气味后身体通电,使之对樱花气味产生恐惧;而老鼠后代即便未被电流击中,亦会对樱花气味产生恐惧。科学家解释,恐惧记忆之所以被遗传,是因为后天因素改变了基因,使得存储在父代DNA中的遗传信息被遗传给子代。至于哪些后天因素会如何改变记忆模式并遗传给下一代,仍是未解之谜。这表明()①后天因素促使生物遗传基因信息发生根本改变②后天因素导致生物遗传基因的改变是有条件的③人类对生物遗传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④未解之谜是人类不断深化探索活动的根本动力A.①② B.①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财务知识培训课件下载
- 2024招标公司实习生项目运营管理实习报告书3篇
- 专业展厅租赁服务协议范本版B版
- 中国戏曲学院《中小学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3维建模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进口燕窝分销协议3篇
- `2024年专用`0fOc电力设施建设施工合同3篇
- 《电缆直埋技术》课件
- 读书活动在幼儿园的创新方式计划
- 双十一旅游购物攻略模板
- 2025年度爱读书学长定制化阅读计划合同2篇
- 2025年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保健品购销合同2025年
- 2024版光伏发电项目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范本3篇
- 实习终止及解除协议书
-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9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中国冠心病康复循证实践指南(2024版)解读
- 2024-2030年中国再生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规划分析报告
- 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GB/T 44823-2024绿色矿山评价通则
- GB/T 44679-2024叉车禁用与报废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