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他行为的内源性与外源性动机
美国社会事务委员会(nationalacademyof戏剧性人类学)对社会活动的定义是:社会活动是一项专业活动,有助于增强或恢复个人、团体和社区的活力,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创造有利于实现目标的社会条件。与一般仅需要专业知识基础和技术的职业不同,社会工作是一个蕴含着浓烈道德特质的专业,是一种助人的过程,社会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超出常人的利他主义品质,这一品质在任何时代和社会环境下都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利他主义这一心理状态的稀缺性意味着: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每一个社会工作者个体——才是这项事业的关键,只有了解了是什么在驱动个体的利他行为,我们才能有效地培育出更为广泛的社会工作者群体,最终推动社会工作的繁荣。1利他行为进化的遗传基础社会工作是孕育自人类利他行为的一种社会行为,只有利他行为水平相对较高的人才具备从事社会工作的条件。一般认为,利他行为的主要成因是后天习得,但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遗传基础。比如一岁半大的婴儿已经表现出乐意帮助别人达成目标,在23个月大时自己款待同伴比接受同伴款待会表现得更快乐,对这些现象的一种解释是利他行为具有进化优势。有研究发现,在以狩猎为生的时代,广泛分享猎物的猎人有较高的繁衍几率和更好的“异性缘”——即使最终他们自己并没有得到比别人更多的肉食,这种优势会随着生殖繁衍逐步转化为基因遗传。与之类似的,在现代社会,举办宴会或给予大量捐赠也被视为证明个体拥有丰富资源的途径。1.1基于简单动机模型的利他行为机制许多活动的引发都是从需要开始的,需要引起了某种内驱力的增强,进而激发了反应并导致一系列特定行为,以实现特定的目标。当特定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这个动机过程随即终结,一个简单的动机模型如图一所示:基于简单动机模型的利他行为机制可阐述如下:特定基因遗传导致个体存在对利他的需要,需要引起了行善的内驱力,内驱力又激发了个体的善行,当助人的目标达成以后,个体对利他的需要得到满足,利他的需要消退。简单动机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基本动机如饥渴、排泄或睡眠等如何发生作用,用来解释复杂的社会行为动机则过于简略含糊。1.2利他行为的内驱力一般动机模型从个体利他的需要出发,把个体的利他需要作为社会工作的心理源点,并不能科学解释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心理机制,在复杂的社会工作中,假设一般动机模型成立,那么不同个体的利他行为水平必然与由其遗传基因所决定的对利他的需要相关,但就实际情况来看,不同个体利他行为之间的差距要远大于个体之间遗传基因的差异。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先天的利他需要在驱动社会工作者“行善”外,后天习得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更加是不可忽视的;社会工作者的“行善”行为总是针对特定时域下的特定个体,作为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对社会工作的态度和反应,以及对社会工作者的评价也必然会影响社会工作的开展,外部环境对社会工作施加的影响或是推动或是制约利他行为的发生。一般动机模型无法解释个体间利他行为之间的巨大差距,其忽视了现实生活中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积极影响,把个体的利他行为与其所处的环境和服务对象作了割裂,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诸多因素,重新构建新的利他动机模型,全面正确解释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心理机制。在这个新的模型下,我们仍以“需要”为行动的心理源点,但更多地考虑外部环境对社会工作的反应,把自我酬赏和外来酬赏结合起来,讨论两者是如何强化或削弱个体利他行为的内驱力的,如图2所示:在利他动机模型中,“酬赏”是社会工作个体强化内驱力、满足其需要的关节点,包含自我酬赏和外来酬赏。“自我酬赏”是利他行为的内源性动机,这一变量用以体现不同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感的强弱,之所以选择“自我酬赏”而非“道德驱动”等词是因为,“自我酬赏”更加中性且更贴近行为的心理机制。社会学界有许多关于“真正的”利他主义是否可能的争论。利己主义认为分享、助人或自我牺牲等行为均不应当被描述为真正的利他主义,因为这类行为使个体获得内在满足,这种满足感同样可视为一种内在奖励。外来酬赏是利他行为的外源性动机,来自于外界对于利他行为的社会评价。外来酬赏和个体对外来酬赏的预期同样对利他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对外来酬赏的正面预期能够推动利他行为的实施,相反,负面预期则会使个体在决策阶段犹豫不决;积极的外来酬赏会强化个体行善的内驱力,而消极的外来酬赏则会削弱个体行善的内驱力。一个非常重要的假设是自我酬赏发生在实际利他行为发生之前而非之后,也就是说个体光靠想象“善举”就能够使自己获得满足感。一项对刻板印象和决策过程的研究发现仅通过价值判断而非实际行动,被试者就会在无意识中提高对自身道德水平的评价,这一过程实际就是自我酬赏的过程。2外源性伦理困境基于利他动机模型,社会工作心理决策可能面对的伦理困境可分为两类:内源性伦理困境和外源性伦理困境,内源性伦理困境是指影响自我酬赏的伦理困境,外源性伦理困境则是指影响预期外来酬赏的困境。2.1社会工作实践中案主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1)保密及隐私权。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求工作者必须承诺为案主保密,保守秘密是社会工作者对自身道德要求的一部分,如果未能遵守保密原则,将损害工作者的自我酬赏。但社会工作者经常会遇到一些例外情况而可能违背这一原则。比如为了保护第三者利益或为了切实维护案主的权益,社会工作者必须回应法庭的要求,或是面对未成年子女父母的监护权等时,社会工作者就面临着为案主保守秘密、维护其隐私权还是违反对案主的承诺揭露案主的某些资料或信息的两难选择。如果保守秘密会损害第三方的知情权或其他权益,则可能会造成工作者内心的自我道德谴责。(2)案主的自决权与专业父权主义。案主自决权和专业父权主义的冲突往往发生在社会工作者必须决定是否为了案主的利益而干涉其权利。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会降低工作者的自我酬赏水平。在社会工作中,承认案主有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是帮助案主真正成长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为保护或实现案主的权益不得不对其施加某些强制、干预或介入,这些行为显然是与案主自决权相冲突的,这时,社会工作者可能凭借自身在知识、信息或能力上的优势形成与案主之间形如父子的不平等关系,赋予施加强制、干预或介入等行为的合理性。专业父权主义在实践中一般以三种形式存在:其一,社会工作者为了案主的利益而对其保留某些信息和相关资讯;其二,为了案主的利益而对案主说谎;其三,社会工作者为了案主的利益,违背案主的意愿并强行干涉案主行为,比如强迫案主接受药物治疗。(3)对不同对象的忠诚。社会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经常面临多重的忠诚对象,包括服务对象、工作机构、社会工作专业、社会以及工作者自身等。在社会工作的实践中,有时对不同对象的忠诚要求是相互冲突和违背的,无论选择了对哪一个对象忠诚都可能会产生对另一个或几个对象的不忠,而不忠很显然是一种不道德,这也会损害工作者的自我酬赏。(4)专业界限与双重、多重关系。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常见的双重或多重关系有:与案主有社会接触、交换礼物、建立友谊关系,与案主分享个人信息,与案主有生意往来,和案主发生性接触等。基于上述关系,客观上存在工作者借助自己相对案主的特定身份地位而谋取自身福利并损害案主权益的可能性,如果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便破坏了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削弱了社会工作者的公正性与判断力。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类困境,可能会导致利他行为异变为利己行为,社会工作异变为经济行为,这种异变的直接结果是通过利他行为获得自我酬赏被其他现实利益替代。2.2专业研究与社会工作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1)资源分配的两难困境。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经常会在执行各种政策与方案时面临有限资源的分配问题,如经费不足、资源缺乏以及福利的需求增加等。事实上,有限资源的分配问题隐含着意味冗长的伦理抉择,分配结果可能会引发有关公平与正义的复杂伦理议题。对于分配稀有资源的标准,在社会工作界,一般有四种:平等、需要、补偿及贡献的多寡等,有时会单独使用一种原则标准,有时则会综合考虑多种原则标准。但无论采用哪种分配标准,社会工作者都会面临着选择分配的标准、机制,同时会承受他人对于分配是否公平合理的价值评判。(2)专业研究与社会工作价值取向的冲突。在社会工作的研究与评估工作中也会包含着一些伦理议题和困境,其中最为凸显的是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研究与保护参与者的义务之间的矛盾。在某些情况下,工作者可能会基于研究的兴趣需要,或是研究的过程和目的需要而在社会工作过程中进行一些特殊的设置,这些设置可能会让案主觉得不舒服,甚至会让案主受到一些欺骗和伤害。这时,是保护研究与评估的参与者免于伤害,还是为了更大的善,将所收集到的资料和研究评估的结果运用于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教育其他专业人员,这种专业研究与社会工作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是每一个社会工作者都可能面临的一个伦理困境。从社会工作实践看,这类行为很难得到案主的认同或支持,甚至会被案主和他的亲人认为这是一种利用行为,进而对社会工作者产生负面评价。(3)对不良行为揭发的经济学考量。社会工作者有时还会遇到专业机构中同事不合伦理的行为,这时一个比较困难的抉择即是否要对同事指出其不当行为,向督导或机构进行揭发通报。虽然大部分的社会工作者了解有时揭发同事的不当行为是必要的,但有时社会工作者也会犹豫是否要揭发,因为揭发的结果可能会伤害同事的专业生涯,同时也可能对自己造成一些伤害和麻烦,如可能会被其他同事或是专业团体所排挤等。3.个人自由权利与共同幸福针对困境时该当如何抉择的问题,莫雷曾经提出以下原则:获得个人行为的必要先决条件,如生活、健康、食物和精神平衡等是最重要的,比说真话更重要,当案主失去了个人行动的先决条件时可以说谎、失信;获得个人行为的必要先决条件的权力应优先于个人自由权利;个人自由权利应优于个人幸福的权利;个人幸福的权利优先于团体规则,这一原则普遍被作为社会工作者采取伦理抉择的策略。3.1来自自我和他人的认同和有效在社会工作的一般性实践当中,这两者可以认为是等价的:案主的福祉与利益得到满足和保障的同时,社会工作者得到相应的来自自我和他人的认同与赞赏。但在伦理困境中,这种平衡往往难以达到,困境中的两难或多难抉择意味着工作者自我道德评价和得到的社会评价两者之间有一项会受到损害,进而可能引发社会工作者对职业认同感的下降。3.2“完全利己主义者”的角色本文提出的利他动机模型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我们社会工作者从事社会工作,既能够从道德实践,又能从社会褒奖中获得愉悦和满足。但特例也并非不可能存在,如果一个人本身毫无道德实践的主观动机,他的全部利他行为都是为了打造自己乐善好施的形象,从长期看这一形象为他带来的物质利益回报要远高于他此时的付出,实际上这个人就属于完全利己主义者;而另一个人毫不在乎社会评价,旁人的褒奖对他没有任何激励,贬斥对他也没有任何妨碍,他只在乎受助者的福祉,这样的人就可以被称为完全利他主义者,简称“圣人”。3.3外来酬赏在我国是一种完全替代除了“完全利己主义者与‘圣人’”这两种特殊情况外,其他条件下,自我酬赏和外来酬赏对于社会工作者是可以互相补偿的,但外来酬赏并不是自我酬赏的完全替代品。正因为社会工作者在“利己和利他”的程度上各不相同,尽管莫雷和其他许多社会工作学家都提出了一定的困境抉择的原则或步骤,但不同倾向的社会工作者在面临困境时会基于自身考量做出不同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5《灰雀》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年消防系统工程三方合作合同范本
- 10父母多爱我-多一些理解(第2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2024年薛宝钗品牌授权合同
- 农业危机背后的农学智慧
- 墓地土地流转协议书(2篇)
- 2025年度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施工技术规范应用协议3篇
- 二手房贷款合同
- 简易服务采购合同范本
- 28 制作小台灯 (说课稿)-四年级科学上册青岛版(五四制)
-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 (完整版)市政工程施工工期定额(定稿).docx
- 商业发票INVOICE模板
- 2006年工资标准及套改对应表(共7页)
- 超声波焊接作业指导书(共8页)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PPT
- 双梁桥式起重机设计
-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PT课件
- 废弃钻井泥浆和压裂返排液无害化处理研究报告
- 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抢答器.doc
-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异议处理申请书格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