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学习报快乐寒假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2009山东潍坊)右图为某青铜鼎中的铭文拓片,图中文字A.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B.是周代文字主要的表现形式C.是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典范D.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答案:B点拨: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故A排除;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故B排除;隶书是秦朝统一以后才出现,故D排除;周代文字为铭文,故B正确。2、(2009山东泰安)近日.泰山荣膺我国首座“中国书法名山”称号,泰山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右图“五岳独尊”石刻所示的书法为A.楷书B.隶书C.行书D.草书答案:A点拨:搞清楚各种字体的特点即可选择。楷书的特点是注重法度规范。3.(2009广东汕)长久以来,商朝是否在历史上存在,学术界有很大分歧。下列能证明商朝存在的最有力证据是:ABCD答案:B点拨:甲骨文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记载了商朝的历史。4.(2009山东烟台)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根据上述意境判断,该标志是()答案:B点拨:根据体重要求的意境(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的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骑上。)5.(2009广东东莞)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秦代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这表明A.小篆的私印是冷贤的后人放进去的B.冷贤生前一定是著名的书法大家C.这两种书写字体在当时同时流行D.隶书在当时已经形成为主流字体答案:C点拨:小篆是秦朝的官方文字,当时就有了,可排除A;我国直到东汉时期才出现书法,可排除B;秦朝的主流字体是小篆,隶书主要在民间流传,故排除D。秦代小篆和隶书同时流行,前者是官方字体,后者流传于民间,故选C。6.(2009山东潍坊)四位书法爱好者结伴参观了中国古代书法展,他们分别对右图所示作品发表了不同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B.感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C.有如“惊蛇走虺,骤雨狂风”D.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答案:C点拨:“惊蛇走虺,骤雨狂风”是形容草书这种书法体。7.郑板桥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A.原始岩画B.汉代帛画C.中国文人画D.民间绘画答案:C点拨:考察了中国文人画的特点,即“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8.(2009山东昌乐)下列文学艺术作品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的是A.《清明上河图》B.《碾玉观音》C.《警世通言》D.《女史箴图》答案:D点拨:《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顾恺之是我国画史上第一个有作品可考的画家,他生活的年代商品经济并不发达,甚至很落后。9.(2009山东乳山)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彩陶画——《鹳鱼石斧图》B.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风图》C.唐朝时期——宗教画——《送子天王图》D.北宋时期——风俗画——《洛神赋图》答案:D点拨:《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北宋风俗画的代表是《清明上河图》。10.(2009山东日照)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中学历史教学园地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中美文化的交融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答案:D点拨:文学艺术是社会的镜子,是对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艺术再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宋代市民阶层兴起,不同的时代环境造就了文学艺术的不同风格。11.(2009山东潍坊)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图体现中国古代汉字书法注重规范法度的是()答案:C点拨:注重规范法度的书法是楷书,A为篆书,B为隶书,D为行书。12.(2009山东莒县)面对战乱不断、百姓受苦的现状,诗人发出了“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感慨。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A.李白B.白居易C.杜甫D.王维答案:B点拨:白居易自言“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对现实的批判中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13.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诗句,体现的时代精神是A.雄奇壮观,英武豪放B.张扬个性,蓬勃向上C.凝重沉郁,忧国忧民D.柔美清婉,愁苦悲凉答案:B点拨:诗歌是时代的反映。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所以他的诗歌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14.(2009广东东海)一位唐朝的书生乃是一“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是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不可能有()A、“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答案:D点拨:D项为宋词。15.(2009山东淄博)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名旬相对应的文学体裁是()①“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A.楚辞宋词唐诗汉赋B.汉赋唐诗宋词楚辞C.楚辞唐诗汉赋宋词D.楚辞唐诗宋词汉赋答案:B点拨:对照各种文学形式的特点逐一分析。①是汉赋,②为唐诗,③属于宋词,④是楚辞。16.(2009山东烟台)清朝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古代在“李杜”之后各领风骚的文学形式有()A.楚辞、元曲、明清小说B.南戏、元杂剧、京剧C.宋词、元曲、明清小说D.宋词、明清小说、京剧解析:C题意实质上要求唐代以后主要的文学形式。17.(2009广东广雅中学)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的舞台上,记录着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从一部戏曲中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和捕捉到:社会经济、阶级结构、文化特征、统治政策、社会心理。以历史的视野和眼光看戏曲可以发现传统社会发展的轨迹。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真正成熟的是元杂剧,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捕捉到()①城市经济繁荣发达②市民阶层发展壮大③知识分子地位低下④蒙古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B点拨:本题考结合元杂剧产生、发展的背景分析。元杂剧盛行与全国,由此排除④。18.(泰安市高三期末考试)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黑脸”表示()A.忠勇正义B.奸诈狡猾C.凶猛残暴D.失意消极答案:A点拨:黑脸的包公是古代忠勇正义的化身。B清乾隆五十五年,为庆祝乾隆八十寿辰,流行于安徽一带的徽戏剧团——三庆班,京城献艺。19.(2009山东莒县)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剧”。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C.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D.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答案:B点拨:京剧是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表演手段20.(2009山东淄博)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戏剧发展的历程。其中包括我国戏剧发展的起源和成熟的标志,它们分别是()①傩戏中使用的面具②元杂剧壁画③京剧《玉堂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A点拨:傩戏是中国戏剧的起源,元杂剧标志着中国戏剧的成熟。21.(2009山东泰安)京剧产生的原因包括①符合当时统治者的口味②汉调、徽调合流并逐渐融入北京语汇③艺术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④“同光十三绝”的努力A.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C点拨:京剧约产生于清朝前期乾隆年间,而非清朝后期同光年间22.下列历史情况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的是①词的兴起和流行②唐朝诗歌的兴盛③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④元杂剧的繁荣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点拨:市民阶层到宋代的时候才出现,排除第二选项。所以选A。23.(2009山东寿光)有一幅著名的绘画作品,有人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这幅名画的作者是()A.顾恺之B.展子虔C.阎立本D.张择端解析:D抓住“汴京”,判断是《清明上河图》。24.(2009广东汕头)“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说明: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答案:C点拨:材料体现的意思,统一文字加强了中国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5.(2009山东烟台)经济史学者把一些古代诗集作为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要籍,所写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诗人是()A.李白B.杜甫C.李清照D.屈原答案:B点拨:题中要求唐朝,C(宋)D(战国)时间不符.题中还要求“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李白的诗属于浪漫主义,主要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杜甫的诗歌则属于现实主义,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人民生活的困苦。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4小题.26题12分,27题13分,28题8分,29题17分,共50分)26.(2009山东烟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300年前的唐朝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下列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了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以后1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这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的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80)》材料二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上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冬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1)材料一、二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2)唐代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罕与伦比”,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7分)(3)结合材料,说明“为当时世界之冠”的唐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分)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唐文化的繁盛及其原因,以及唐文化对我们的启示。材料一说明初唐丰富的人力物力为当时领先于世界的盛唐文化创造了条件。材料二说明外来文化促进了唐文化的飞跃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上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卓越的地位。(1)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两则材料都高度赞赏唐文化,肯定其在当时的世界领先地位。(2)实际在问唐文化高度繁盛的原因。材料一介绍了一个经济原因:唐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为其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材料二介绍了一个对外交往方面原因:中外文化交流。我们还应联系当时的政治(国家统一、政治安定和清明、中央集权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思想文化(教育、科举制度)、民族交流(魏晋以来的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的多元)、文化学者的努力等方面来全面分析。(3)唐文化对我们的启示可以从促进其发展的因素来分析,如要对外开放、加强文化的交流,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1)共同点:赞美唐文化的高度发展。(2分)(2)中国的潜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2分)唐代的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巩固;科举制的确立;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城市的发展;对外开放和文化多元;佛教的东来注入新的文化成分。(5分)(3)我们既要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又要吸收外国文化的长处,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变潜力为发展的优势。(3分)27.(2009山东烟台)(13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屈原《离骚》材料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材料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1)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裁。(3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4分)(3)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4分)(4)从以上描述中,你从中能得到哪些认识?(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中国古代诗歌的有关内容。(1)通过材料本身的特点和作者就可以作出判断。(2)屈原诗歌的主要文学特色:楚辞不是整齐的四言体,句式自由灵活,句末常带“兮”字;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屈原的《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感。(3)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李白生活在唐朝繁荣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科举制度的实行使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充满了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南宋辛弃疾的作品表现出渴望收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民族的屈辱、山河的残破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诗歌作为思想文化是对但是政治经济等社会背景的反映,同时它又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可以看出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辨证关系。参考答案:(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3分)(2)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2分)《离骚》。(2分)(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2分)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2分)(4)诗歌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2分)28.(2009海南调研)(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l……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自大内(注:皇宫)西廊南去,即景灵西宫,南曲对即报慈寺街、都进奏院、百钟圆药铺,至浚仪桥大街。……街南桑家瓦子(注:娱乐场所),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叉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2(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3宋元时期尤其是两宋,在中国文化趋于精细内省的同时,不仅孕育了新的思想体系——理学,而且在科学技术方面达到一个高峰。——冯天瑜(2007海南调研)杨华(2007海南调研)任放《中国文化史》请回答:(1)据材料1,概括宋都东京商业发展的新变化。(2分)(2)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高雅文化”在宋元时期“市民化”的表现。(2分)(3)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思想和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及影响。(4分)解析: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棺定了论。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视角,试试按另一种标准来看待历史,不是只看王侯将相的“千秋功绩”,而是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许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在中国所有主要朝代中,宋朝的经济文化在我国封建历史上应该算是登峰造极的。参考答案:(1)打破坊市制度或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商业化程度提高(2分)。(2)宋词、元曲、风俗画等(2分)(答出两项即得2分)。(3)理学形成,完成了儒家思想的思辩化和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