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我们对暂时使用的电话号码需要记录下来以防遗忘,对自己亲人的号码却张口就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书写电话号码需要大脑皮层的W区参与B.暂时使用的号码容易遗忘是因为它属于感觉性记忆C.亲人的号码需要不断运用和强化才能张口就来D.对号码进行注意才能将瞬间记忆转化为第一级记忆2.寒冷、干旱等逆境条件下,植物叶片会脱落,该过程中叶柄的基部会出现一个特化的区域,称为离层,离层细胞的凋亡直接导致了叶片的脱落。研究发现,脱落的叶片中乙烯的含量升高,乙烯能促进纤维素酶基因和果胶酶基因的表达。逆境条件下,脱落的叶片中脱落酸含量明显增加。脱落酸可以促进衰老叶片中有机物向幼芽、幼叶处运输,导致营养物质缺乏而脱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烯通过促进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合成,使离层细胞的细胞壁分解,导致叶片脱落B.脱落酸可以将更多的有机物储存到生长部位,有利于植物增强抗逆性C.在干旱环境中,可通过喷施高浓度生长素,减少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叶片的脱落D.在植物生活的环境发生改变时,植物体内激素的含量会发生相应的改变3.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4.下图为人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完成调节活动的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手被刺痛时,一般是先产生痛觉后缩手B.甲处产生痛觉的反射过程需要三个神经元参与C.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则③处可检测到电位变化D.没有甲的参与不能完成缩手反射的过程5.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一个群落的生物数量越多,其丰富度越高B.同一时间栽培的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方向的分层现象C.种间竞争的结果总是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D.从弃耕的农田演替出树林比裸岩上的演替要容易,主要原因是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7.排尿反射既有低级中枢也有高级中枢,下列有关排尿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婴儿经常尿床,是因为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发育还不完善B.正常成年人既能主动排尿也能主动“憋尿”,说明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可以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C.“植物人”出现像婴儿那样的尿床,可能与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受损有关D.高位截瘫的人意识清醒却小便失禁,是因为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受损8.(10分)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B.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C.F组产生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甲是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坐标图,图乙表示该动物体内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纵坐标的数值表示细胞中________数量的变化;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中的________段。(2)图甲中,CD段对应于图乙中的细胞________;H→I段表示发生了________作用,之后主要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可对应图乙中的细胞________。(3)图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细胞C的名称为________。10.(14分)凤丹是一种油用牡丹,因其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亚麻酸含量超过40%,被称为“液体黄金”。实验人员以凤丹种子为实验对象,探究吲哚乙酸、赤霉素和乙烯利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种子萌发率=(发芽种子粒数/实验种子总粒数)×100%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图所示:(浓度单位为mg/L)处理S1S2S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S16名称CK乙烯利赤霉素吲哚乙酸浓度0100200400600100010020040060010001002004006001000(1)本实验自变量是___________。(2)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_________作用,其优点是_________(至少答两点)。(3)据表分析,不同浓度乙烯利对凤丹种子萌发所起的作用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具体表现为_________。(4)结果表明相同浓度的赤霉素对提高种子萌发率的效果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烯利,吲哚乙酸对凤丹种子萌发起_________作用。(5)科学家发现在凤丹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内同时存在多种植物激素,这说明_________。11.(14分)Ⅰ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机体会启动免疫反应对抗该病毒。如图是免疫系统作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a过程是_______________免疫(填“体液”、“细胞”或“无法确定”),细胞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细胞②被活化需要________个信号刺激。细胞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2)图中细胞①-⑤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_______________(填数字标号);当新冠病毒再次进入新冠肺炎康复者机体时,体内a过程引发的免疫反应的特点____________。Ⅱ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诊断出来的。下图是HIV侵入人体后病毒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问题:(3)据图可知,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的宿主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4)图1中A阶段,HIV侵入人体内环境后一些可以与B细胞接触,另一些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后,传递给_______________细胞,后者发生特定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B细胞受刺激后分裂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5)HIV侵入宿主细胞后,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细胞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有些艾滋病患者容易患肿瘤,这是机体的_________________功能低下导致不能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12.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1、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2、人类的记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详解】A、书写电话号码,参与的高级中枢为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A正确;B、暂时使用的号码容易遗忘是因为它属于第一级记忆,B错误;C、储存的信息经过反复运用、强化,才能长久记住,因此,亲人的号码需要不断运用和强化才能张口就来,C正确;D、如果对于某一信息加以注意,则可以将这个瞬间记忆转化为第一级记忆,D正确。故选B。2、C【解析】1、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2、脱落酸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3、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例如,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乙烯能促进纤维素酶基因和果胶酶基因的表达,促进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合成,使离层细胞壁分解,促进叶片的脱落,A正确;B、脱落酸可以促进衰老叶片中有机物向幼芽、幻幼叶处运输.将更多的有机物储存到生长部位,有利于增强植物的抗逆性,B正确;C、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促进叶片的脱落,C错误;D、通过题干信息“逆境条件下,脱落的叶片中脱落酸含量明显增加”可知,在植物生活的环境发生改变时,植物体内激素的含量会发生相应的改变,D正确。故选C。3、A【解析】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和RNA,A正确;B、叶绿体在光下能合成ATP,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细胞所需的ATP除来自线粒体外,还可以来自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C错误;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不相同,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4、C【解析】如图: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中间神经元,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乙是神经中枢(脊髓)、甲是大脑皮层。【详解】A、缩手反射的中枢是脊髓,疼痛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一般是先缩手后产生痛觉,A错误;B、产生痛觉的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C、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会传递到C神经元,可在③处检测到电位变化,C正确;D、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为A→B→C→D→E,反射弧完整,不需要甲的参与也能完成,D错误。故选C。5、D【解析】1、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一个群落的生物种类越多,其丰富度越高,A错误;B、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林也存在草本植物、小灌木,群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如草本层、灌木层等,B错误;C、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C错误;D、从弃耕的农田保留原有的土壤条件,演替出树林比裸岩上的演替要容易,D正确。故选D。6、A【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性状变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物种的形成必须是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详解】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已有个体发生突变,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进行了选择,A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的形成是生物间的共同进化形成的,使生物之间相互适应,B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正确;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点睛】注意:农药对害虫、抗生素对病菌等都是起选择作用,不是诱发其产生抗药性突变的作用。7、D【解析】排尿反射既有低级中枢也有高级中枢,其中低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会受到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详解】A、婴儿控制排尿反射的中枢发育不完善,从而导致婴儿经常尿床,A正确;B、正常成年人既能主动排尿也能主动“憋尿”,这里的“主动”说明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可以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B正确;C、“植物人”出现像婴儿那样的尿床,说明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无法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有可能是尿反射的高级中枢受损,C正确;D、高位截瘫的人意识清醒说明大脑皮层没有受损,小便失禁也有可能是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与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的通路受损,D错误。故选D。8、D【解析】分析实验题【详解】A、E组没有出现S型细菌,F组出现S型细菌,所以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A正确;B、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S型细菌的DNA能将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所以F组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B正确;C、E组本身就有R型菌,而且不能被转化,C正确;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B、C、F三组,D错误。故选D。【点睛】注意:只有活的S型菌才会导致小鼠死亡,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都不会导致小鼠死亡。二、非选择题9、(1)①.核DNA②.CD(2)①.A、D②.受精③.B、E(3)①.A、B、D、E②.次级精母细胞【解析】分析甲图:AG表示减数分裂过程,C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EF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HI表示受精作用。分析乙图: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F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小问1详解】图甲中,AB段为斜线上升,相关物质的含量变化为2a→4a→2a→a→2a,表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CD的后半段。【小问2详解】图甲的CD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图乙中的细胞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D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因此CD段对应于图乙中的细胞A、D。H→I段表示发生了受精作用,DNA数恢复为体细胞数量,受精后的细胞为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图乙的B、E为有丝分裂过程。【小问3详解】同源染色体存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图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有丝分裂中期、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有丝分裂后期。根据图A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雄性动物,则C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1)激素的种类和浓度(2)①.催熟(或促进果实成熟)等②.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3)①.不同②.低浓度促进种子萌发、高浓度抑制种子萌发(4)①.大于②.抑制(5)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解析】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天然的),具有和天然植物激素相似生长发育调节作用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小问1详解】据表格可知:本实验自变量为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因变量为种子萌发率。【小问2详解】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小问3详解】据表格和柱状图可知,乙烯利浓度为S4时萌发率最大,小于S4的浓度都促进作用弱,大于S4的S5浓度起抑制作用,据此可知不同浓度乙烯利对凤丹种子萌发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即低浓度促进种子萌发、高浓度抑制种子萌发,表现出两重性。【小问4详解】据表格和柱状图可知,S2与S7、S3与S8、S4与S9、S5与S10、S6与S11相比,S7-S11种子萌发率高于S2-S6,说明相同浓度的赤霉素对提高种子萌发率的效果大于乙烯利。吲哚乙酸处理后,与对照组(S1)相比,萌发率降低,据此可知吲哚乙酸对凤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小问5详解】科学家发现在凤丹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内同时存在多种植物激素,这说明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实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干表格和柱状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11、(1)①.体液②.B淋巴细胞#B细胞③.两④.细胞毒性T细胞(2)①.①②④②.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3)辅助性T细胞(4)①.辅助性T②.浆细胞和记忆B(5)①.(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②.免疫监视【解析】据图分析,题Ⅰ图中细胞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