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环境下提高行政决策质量_第1页
电子政务环境下提高行政决策质量_第2页
电子政务环境下提高行政决策质量_第3页
电子政务环境下提高行政决策质量_第4页
电子政务环境下提高行政决策质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政务环境下提高我国行政决策质量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革命将全球信息化引入新的发展阶段,电子政务日益成为信息化应用的一大热点,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从较为初级的政府信息上网到较为高级的在线实时互动的综合政务,基于电子信息网络之上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务运用于行政决策,总体上看虽然历史不长,但它在实践中已经取得很大程度的发展。在我国,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改进政府工作,大体经历了从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到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电子政务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充分认识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地位,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成为未来我国政府发展的必然之势。Since90’sin20thcentury,alongwithInternetrevolutionworldinformation-basedleadintothenewdevelopmentofstage,theelectronicsgovernmentalaffairsbecomesdaybydayinformation-basedappliedabigalittlebithot,fromflourishingnationtodevelopingcountry,fromcentralgovernmenttolocalgovernmentfrommoregettotheInternetforthegovernmentinformationofentry-levelmoredeluxeon—linesolidinteractionofcomprehensivegovernmentalaffairs,accordingtoelectronicsinformationnetworkonoftheelectronicsgovernmentalaffairs,electronicsgovernmentalaffairsmakeuseofattheadministrativepolicydecision,totalupseealthoughhistorynotlong,ithasalreadyobtainedthedevelopmentofverygreatdegreeinthefulfillment.Intheourcountry,makeuseofanelectronicsinformationtechniqueimprovementgovernmentwork-thebigbodyexperiencedfromtransactautomation,"thegovernmentgetstotheInternet"arrivethedevelopmentprocessofelectronicsgovernmentalaffairs,theelectronicsgovernmentalaffairsgotasubstantialdevelopmentalong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icpolitics,butstillexistedsomeproblemsandwellrealizedthestrategicpositionofelectronicsgovernmentalaffairsconstruction,theoryvalueandfulfillmentmeaning,becomefutureourcountrythegovernmentdevelopofinevitablepower。关键子:电子政务行政决策行政决策质量第一章绪论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使电子政务的发展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信息化是继工业化之后世界经济的又一场革命,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人类向信息社会的迈进,政府管理活动也正受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深刻影响,于是电子政务伴随着信息化进程应运而生,而且正在不断的发展和逐步的完善.促使电子政务产生、发展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有一下方面:第一、信息技术发展引起政府管理的改革。上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开始引入到政府管理中来信息技术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50年到1980年,是主机时代;从1980年到1990年,基本是一个微机加局域网时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引入后,互联网技术出现,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政府管理的变革。第二、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浪潮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子政务发展.上世纪70年代末,以英美国两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第三是管理危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国家的官僚制政府的弊病充分的显现出来。西方国家从管理开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首先从英国撒切尔夫人1979年上台以后拉开了序幕,后来改革浪潮很快波及到全世界。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情况下,一个信息化的政府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竞争中的一个竞争力要素;也是提升国家和地区全球竞争力,争得经济和社会发展“先机〃的关键。促使我国电子政务改革、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将对我国各行各业信息化的发展,包括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的发展,起着示范作用.1.2电子政务的涵义比较研究1。2。1西方学者对电子政务概念的界定世界银行把它定义归结为“政府机构对具有改变其与公民、企业和其他政府部门关系能力的信息通信技术的运用。类似地,OECD把它定义为”信息通信技术,尤其是互联网作为实现更好政府工具的运用.美国密苏里州政府的定义,“电子政务是指政府与公民、企业和其他政府机构以电子互动的能力;按LizaM-Lowery的说法,”电子政务是今天正在形成中的一种力量,它是政府以每天24小时,每周7天的方式提供服务和信息的能力。1。2.2我国对电子政务概念的界定我国对于电子政务含义有不同说发,有国内学者认为,“电子政务就是国家机关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将机关内部,机关与机关,机关与社会连成一体,以实施领导、组织、管理、协调和服务职能的活动。杨凤春认为,”电子政府是在环境依托实体化的政府组织和资源,利用虚拟的政务渠道运行实际政务的构造。我们认为电子政务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子政务,是指各级各类国家机关以良政为目标,应用电子信息通信技术手段进行的各种政务活动与行为的总称,狭义的电子政务,往往特指政府机构为改进公共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利用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尤其是基于互联网实现的政务活动与行为①。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彼特(JohnNaisbitt)在《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人类信息社会始于1956年和1957年,主要依据两个基本标志:一是1956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从事技术、管理和事务工作的白领工人数字超过蓝领工人;二是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全球卫星通信的新时代,标志着全球性的信息革命的开始.电子政务就是在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政府管理的改革。1.3.2国内研究现状1999年我国电子政务起步到2003年,我国电子政务达到了高峰,各方面的政策层出不穷,理论技术以及信息安全达到了顶峰,2003年是我国的电子政务年.2002年、2003年国家按照电子政务规划,对重点业务系统工程和各地电子政务工程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2002年,国家相继推出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等政策;2004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会议,提出“扎实推进电子政务,把行政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建设结合起来,推进政府只能转变,加快统一网络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第二章电子政务和行政决策概述2.1电子政务概述2。1.1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务内涵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打破现有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政府,使得人们从各种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和服务。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因特网上发布政府信息,供社会公众了解和使用;二是通过因特网对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事务进行互动处理,能够使政府快速听到群众的呼声,对民众来信和意见做出及时处理;三是在政府机构内部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政府机构办公效率;四是公务员从网络中获得机构内部的工作信息和机构外部的业务信息,为日常的政务工作和领导决策提供服务。2。1。1。1电子政务的涵义电子政务,目前有很多种说法。例如:电子政府、网络政府、政府信息化管理等。真正的电子政务绝不是简单的“政府上网工程”,更不是为数不多的网页型网站系统。严格地说,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2。1.2电子政务的主要特征1、 政务是核心,政府的两大职能是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只是提高效率的手段;2、 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流程电子化;3、电子政务提供跨有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4、电子政府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它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符合WTO规范,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它必须支持多语种文字,如韩国汉城网站支持韩文、中文、日文和英语四种语言。可以看出,电子政务首先是观念的转变,是认识上的提高,这也是建设电子政务的关键因素,资金投入和技术选择都必须围绕这一中心。2。1.3电子政务实施的必然性和意义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时代,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建立电子政府,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政府的信息化在社会和经济的信息化中居于重要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信息化建设的“龙头”.因此,实行政务电子化,建设电子政府,是我国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建立电子网络政府,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是政府的必经之路,是一种世界性潮流,也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政府管理的必然性。电子政务的推行意义重大,综合起来有以下一些方面:一、 提高公共行政绩效传统的政府结构特点是部门林立、条块分割、等级森严,行政信息流通渠道不畅,信息处理手段落后,行政效率低下。电子政务的实施,改变了行政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处理手段,克服了各种物流阻碍和组织障碍,部门协作得到加强,政府运作程序和办事流程得到简化,提高了政府管理能力.二、 降低公共行政成本行政成本可以定义为政府组织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生产公共产品的活动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按照西蒙的有限理性说,在工业社会,个人能直接管理的人数,在7到13人之间.超过了就需要分层.管理层这个中间环节,不仅降低效率,也要消耗成本。与传统政务相比,电子政务遵循的是政务边际成本递减法则,虽然电子政务前期投入较高,但随着社会任务越重,管理范围越大,相对的管理成本越低。三、 增加公共透明度政府不仅掌握着大量的公共信息,而且还是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制定者。相对公众而言,它出于信息强势地位。传统公共管理的一大弊端就是“暗箱操作”.所谓“暗箱操作,是指在传统行政体制下,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不是公开的,只要政府甚至个别的行政长官有权参与,制度运作受到少数人的操作,行政相对人只是被动地服从政府的决定,其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用美国司法部长克拉克的话说“没有任何东西比秘密更能损害民主,公众不了解情况,所谓自治,即公民最大限度地参与国家事务只是一句空话。”2。1.4电子政务在国外的实践(1)美国的电子政务美国的电子政务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自1993年以来,克林顿、布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美国成为电子政务最发达的国家。2000年,开通了“第一政府〃网站,以减少中间工作环节,提高政府对公众需要信息的反馈速度。2002年12月,颁布《电子政务法》在21世纪初,政府对每个美国公民的服务都实现电子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政府工作的效率有极大的提高。目前,美国的政府网站建设已经相当完善和成熟。(2) 加拿大的电子政务加拿大农业体系健全,计算机网络、3S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广泛,政府、协会、公司、大学等部门共同参与,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信息服务格局(3) 澳大利亚的电子政务早在1972年,澳大利亚政府的海关服务署就引入了通过文件申报自动化系统,现在基本上所有的进出口货物的报关和清关都完全通过海关服务署的在线系统完成。与此相似的还有澳大利亚政府宣布“所有适当的、可以通过电子手段进行传递的联邦服务必须在2001年底全部搬上互联网〃。(4)欧盟诸国的电子政务新加坡从1981年起就开始推动政府服务的电子化,现在,新加坡人日常生活己与电子政务紧密结合,为汽车上牌照、登记服兵役、查询社会保险账号余额以及报税都可以通过政府的电子政务网站进行,对那些手头没有计算机的人,还可以到被公民称为“电子公民中心”的地方免费进行。日本在1993年制定了《行政资讯推进同事项行动计划》,并于2000年3月正式启动了“电子政务工程〃。这项工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因特网办理各种申请、申报、审批等手续,进行政府网上采购,使政府各部门的主要业务全部通过互联网进行,建立一个在全球信息化潮流中领先的e-Japan在电信基础设施很不完善、电话和计算机普及率分别只达到2%和3%的印度,也在努力利用信息技术给农村地区的政务和农民生活带来革命性变化,印度中央邦德拉地区50万以上农民一其中大多数是文盲一提供市场信息和政府服务,给贫困地区的人民带来接触信息技术和知识的机会.2.1.5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我国政府对电子政务高度重视,早在1993年即开始启动“三金(金税、金关、金桥)工程”,1999年又开始实施“政府上网工程”,2002年提出了《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8年7月公布的《第二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08年6月底,我国域名总数为1485万个,年增长率达到46.3%;IPv4地址数量达到1.58亿个,年增长率为33。7%.2.1。5。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金莲,苏国君认为: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远未到位.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广大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缺乏热情是阻碍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因素。2、 政府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足.3、 电子政务发展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性标准。在电子政务发展中处于世界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广大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缺乏热情是阻碍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因素。领先水平的一些国家,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中央政府加强统一规划和组织领导,有计划,有步骤的部署电子政务的发展。目前,由于我国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上缺乏总体规划。4、电子政务整体应用水平还比较低。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较为成功的案例,但我国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水平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另有学者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和运行体制、预算体制不完善,组织机构缺乏落实,职能配置及其运行方式不明确。二是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开发利用的水平低。由于受我国条块分割体制的影响,己建设的应用更多的只是处在传递政府信息和办公室自动化等低层次、简单应用上。三是建设和应用发展不平衡,应用系统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效率低.四是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工作严重滞后,安全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而我个人觉得,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有:电子政务的研究与不足,在电子政务实践推进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往往看到存在着片面强调电子政务共性,轻视乃至忽视全国各地电子政务及其发展阶段特殊性的倾向,存在着片面重视电子政务能力建设,轻视或忽视政务环境差异及环境建设的缺陷,存在着某种不顾自己特殊的环境与条件,盲目复制他人电子政务发展模式的问题。在我国长期的建设实践中,简单模式的一哄而起,更是一个屡见不鲜、难以根除的顽症,另一方面,人们在对电子政务的研究中,关于电子政务阶段目标、阶段策略同特定环境条件的关系,尚缺乏足够的系统深入的认识,这类认识上的不足,同电子政务实践发展的历史不长有关,其实,电子政务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2。1。5.2改进的方法和措施针对电子政务存在的不同问题和不足,又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金莲,苏国君认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策:1、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有统一规划和专职领导机构.电子政务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和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来自最高领导层的推动,需要其制定统一的规划和设立专职的领导组织机构.2、在新形势下应对政府业务流程进行必要重组。3、必须加强政府网站的建设。政府网站是实现电子政务的重要载体,没有高质量的政府网站,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电子政务应用。4、立法必须与电子政务相配套。我国近十多年来虽然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法律法规体系,但与信息和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尚处在调整之中.一些学者认为:就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一)更新理念,统一认识.政府信息教育的强化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是推行电子政务建设的前提。我们要认真汲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二)加强法制,维护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电子政务和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信息化水平越高,电子政务越发展,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就越复杂.(三)稳步推进,严禁重复建设。各部门、各地区要加强领导、制定规划,积极稳妥地做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特别要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和业务系统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逐步规范业务流程,加强公共管理。(四)突出重点、讲究实效.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资金比较短缺,电子政务不可能在全国同步展开,必须根据各地区、各部门实际,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五)创造有利电子政务发展的外部环境。要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建设技术政策,实施有利于国内信息产业发展的政府采购制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国内软件和系统集成产业的发展。而针对我个人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一) 强化认识,切实加强对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指导.电子政务是一项涉及信息技术运用,关系到政府职能和工作方式转变的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政府在电子政务的推进中必须发挥领导、组织、协调的作用。(二) 千方百计增大投入,有效整合资源,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三) 采取措施,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搞好电子政务工作,人才队伍是根本,需要引导专业化的研究力量介入,对大量一线和一手的资料进行系统性的收集与整理,将研究层次抵向深入。(四) 构建电子政务安全体系。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做到信息安全建设与网络应用系统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2。2行政决策概述行政决策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首先提出行政决策观点的。是美国学者L・古立克。他在《组织理论》一文中认为决策是行政的主要功能之一。其后,美国学者CoI.巴纳德在《行政领导的功能》一书中,认为行政决策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战略因素.这些观点对后来行政决策理论颇有影响。但行政决策理论体系的形成,并使其在行政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则是由美国行政学家H。A。西蒙实现的。1944年他先在《决策与行政组织》一文中提出了决策理论的轮廓.3年后,他出版了《行政行为——在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成为决策理论方面最早的专著。此后,他继续研究决策理论和实际决策技术(包括运筹学、计算机学),为决策学成为新的管理学科奠定了基础。2。2.1决策及行政决策的概念决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决策〃一词,例如,在《韩非子•孤愤》中有“智者决策于愚人,贤士程行于不肖〃之说;楚汉相争时期,韩信就战争战略问题提出过有名的“决策向东,争权天下”的思想。不过,现代管理学意义上的“决策”一词及其理论的形成,则是在20世纪中叶发韧于美国,由“decision-mak-ing”一词翻译过来的。决策是人们就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即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及其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决策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大到国家的社会管理,小到个人生活中的行为选择。作为决策的一种基本类型,行政决策(administrativedecision—making)是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它是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部门在处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作出的决定。公共组织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或正在发生的问题做出决策,并转化成相关的公共项目,通过调动各种组织机构,调配各种社会资源,运用各种功能手段,达致问题的解决、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2。2。2行政决策的地位行政决策在现代行政管理的地位日益突显,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影响着社会的秩序和安定,一个决策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毛泽东曾经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行政决策的实质就是行政领导在处理国家或地区事件时,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根据一定情况和条件,在掌握大量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处理的事物做出的决定。科学民主化的行政决策能促进整个行政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的实现。行政决策是政府正确行使决策职能,进行科学决策的组织保证,它关系到行政决策制定、运用和选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对我们由封闭、保守的计划经济向开放、独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过度,保障市场机制发育成熟,促进民主政治的完善和创立现代政府,都将发挥关键性的作用。2。2.3我国传统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行政决策中,行政领导因科学文化水平的局限性,常常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误,瞎指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浪费,我国传统行政决策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和不足,综合起来有以下:传统的行政决策中,决策权力高度集中,由于决策所依据的信息靠层层上报,易造成信息不充分和传递失真,导致决策无效或失误,同时,由于政府政令的传递速度慢,决策与执行易脱节,造成即使是有效决策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第三章电子政务下行政决策的优势3.1电子政务对我国传统行政决策的挑战电子政务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是继电子商务之后产生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与政府职能现代化改造相结合的产物.它对传统政务管理模式产生深刻变革,不仅意味着政府行政管理要进一步地公开和透明,政府要通过网络去处理属于其管辖范围内的一部分公共管理事务,更意味着传统的职能式、集权化的政务流程必须再造,才能适应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对现代行政的要求。它的实施,对于行政人员的行政理念、行政方式、行政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会带来冲击和革新。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核心,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要实行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首要和关键的问题在于科学、高效的行政决策。电子政务的推行,对行政决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电子政务的应用与推广,对行政决策的环境、条件、技术与状态必将产生深刻的,从而深刻地影响着行政决策。一方面,支撑电子政务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有助于推动行政决策的发展,促进行政决策文化和理念的更新,促进行政决策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促进行政决策效能的提升,促进行政决策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受我国的国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作为行政决策中的新因素、新手段,在与行政决策的结合中,也会出现一些非耦合点,从而对行政决策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是一个封建历史较长的国家。电子政务的推行,对我国的行政决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实际推行当中,要使电子政务对行政决策的影响发挥出应有的最大的效能,就必须理性运用电子政务,最大程度强化电子政务对行政决策的正面影响,最大程度弱化电子政务对行政决策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要提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树立行政决策新理念;要加强电子政务培训,提高行政决策者素质;要夯实电子政务基础,增强行政决策的“电子性〃;要整合电子政务方案,优化行政决策流程.3。1.1电子政务对我国传统行政决策体制的挑战电子政务的发展将促进行政决策民主化。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环境下的行政决策是一种开放型的决策,公众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行政决策,公众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方式直接向行政决策主体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或者提供决策方案,这使得行政决策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取群众的智慧,也在一定程度上使间接民主向直接民主转化,这使得行政决策将能够真正代表大多数公众的利益,体现决策的民主价值取向。此外,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是一种开放的透明的决策,对于大多数不涉及到国家秘密的决策,其决策过程都将公开化,这无疑有利于促进决策的公正公平,防止决策过程中暗箱操作等腐败行为。3.1.2电子政务对我国传统行政决策效能的挑战电子政务的发展将有利于行政决策效率的提高。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决策信息收集、决策信息分析以及决策方案的设计和评估.这就使得电子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在决策信息的收集、决策信息的分析以及决策方案的设计方面较之传统政务模式下的行政决策有了很大的进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技术在处理信息方面具有速度快,准确度高的特点,这有利于决策者在决策时节省时间和减少失误。另外,网络通信技术的运用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时空的限度,减少了由于时空限制而产生的行政决策成本,从而提高了行政决策的效率。由此可见,电子政务模式下行政决策辅助手段的进步将有利于决策者在决策时节省时间和成本,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行政决策的效率。3.2电子政务对提高行政决策质量的积极作用一个行政决策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兴衰、社会管理的成败以及公共利益的得失,当电子政务的运作模式引入行政决策以后,将有利于行政决策向着合理、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从而加快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发展趋势。3。2.1提升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西蒙认为,在不能获得足够信息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着最优的决策模式。但是,电子政务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电子政务以其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载体,能够快速准确和较全面地收集信息,并运用数据统计和模型分析.这些科学的方法、手段和程序代替了传统的经验决策、直觉决策,极大地提高了行政决策的水准和质量。3。2.2强化了对行政决策执行的监督,以防止在执行时发生变形电子政务运用网络技术拓展了信息反馈的传输渠道,使各级监督系统和公众对反映执行效果的各项反馈信息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反馈给决策执行部门,而且运用电子政务的网络平台使各项信息得以准确、及时地传送至各相关部门,以便对偏离决策目标的行为或现象进行调整和纠正,达到决策效果的较佳状态。3.2.2。1提高了行政决策的质量决策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信息、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而电子政务的发展,则带动了信息管理系统和“阳光行政”的进一步发展,并促进了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有力地保证了行政决策质量的提高。具体表现之一是电子政务通过网络将收集到的决策信息快速、准确地发布给每个公众,同时运用各种数据分析和模型分析对决策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样不仅大大地增加了决策的信息源和信息量,而且还提高了信息的保真率.表现之二是电子政务实现了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政府通过掌握的信息及时了解公众需要,从而做出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相关决策。第四章构建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行政决策模式电子政务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产物,它给世界各国政府改革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行政决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必须构建现代行政决策管理模式,以适应电子政务的要求.4。1提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树立行政决策新理念4.1.1以人为本的理念我国历史上,可以说都或早或晚的出现过“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庄以“道〃为宇宙本体,以自然为人类本性。“吾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为至贵.〃就是说,独立的个体才是自由的人;独立的个体才是自主的人;独立的个人才是才是真正有为的人,真正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至高境界。老子强调“道”的作用,人只有“法自然”,遵循道的规律,追求真理,才能成为无所不为的真正意义的自由人.孔子的“推己及人”思想、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孟子的“民为贵”思想,都包含着朴素的人本思想。以人为本理念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权。以人为本,必须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行政决策上来,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对如何规范行政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增强行政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对于涉及重大或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草案,应当采取听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向社会听取意见,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充分反映基层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其二,要实行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决定制度和实施评估制度。任何重大行政决策,都应当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并经政府及其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坚决杜绝擅权专断、滥用权力,对于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要严格追究其行政责任。重大决策实施后,要通过决策跟踪、反馈评估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中的问题,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4.1.2服务于民的理念在电子政务运行中,服务于民的理念应进一步得到拓展与强化,否则,将会影响政府与民众的沟通,影响政府的形象,影响行政决策的效用。4。1.3责任追究的理念“责任”一词最初源于伦理学,是人们对于行为的一种道德评价,其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一个人本可以采取某种行为却没有采取,那么他就是有责任的,并会因此受到别人的责备.行政决策责任是指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制定符合人民利益和意志的行政决策并推动其执行力的职责及未能履行职责时应受到的谴责和制裁。近年来,政府决策失误现象频频出现,给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从政府管理实际改进的角度看,电子政务实施以后,如果政府管理不能发生大的改观,政府服务的能力没有根本性的提高,那么就要追究领导的责任,否则,即使是再先进的电子政务系统,也会蜕变为高级摆设,而电子政务也会变质为新的“电子衙门”.4。2建立和完善提高行政决策质量的电子政务系统4.2.1决策支持系统的含义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简称dss)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是管理信息系统(mis)向更高一级发展而产生的先进信息管理系统.它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②。4.2.2决策体系的构成4.2.3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在现代行政决策的组织体制中,存在一个承担全面决策责任并行使最后决策权的核心集团,这种核心集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行政决策中枢系统,又可称为行政中心。行政决策中枢系统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中的核心部分,居于核心地位。在整个行政决策过程中既是主要权力的行使者,又是主要责任的承担者.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和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有着重要的关系。行政决策体系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行政咨询系统,它是一个为行政决策服务的辅助机构,主要由各专业科学研究机构和政策研究机构和政策研究机构及其人员组成,又可称为行政决策的“智能团”、“思想库”、“头脑公司〃或“脑库〃.它的特点是辅助性和独立性,功能和任务在于首先是发现为题并向决策者提出问题,使某个决策问题引起决策者的注意,将此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其次是拟定决策方案,再者是协助中枢系统对决策方案进行评估。行政决策体系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是行政信息系统,行政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和加工处理各类行政信息,为决策中枢系统和咨询系统服务.4。3塑造适应电子政务时代的创新行政决策体制行政决策体制是指行政决策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定决策的有关制度。行政决策是政府管理的核心,改革和完善我国行政决策体制,塑造适应电子政务时代的创新行政决策体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的质量,保证决策的公共利益代表性,对我国行政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3。1提高行政决策的执行力决策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提高决策执行力事关改革发展大局、事关群众利益、事关政府形象,更是检验决策成败的试金石。提高决策执行力可以从以下方面推进:(一)建立科学全面的决策机制1、 建立健全决策前的调研、咨询、协商制度。建立健全重大问题决策调研制度、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重大决策请专家“把脉”。2、 建立健全决策中的集体拍板制度。健全群众参与重大决策的制度和机制。3、 建立健全决策后的信息反馈制度.建立重大决策快速传导机制,社情民意反馈体系,使人民群众对决策的意见能够及时反映到决策层,做到舆情反映的制度化、经常化。(二)建立严格高效的执行机制1、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要按照强化领导责任,量化执行单位目标责任,细化工作人员责任的具体要求,建立和完善横到边,纵到底,全员、全岗、全程的目标执行责任体系,二是建立决策执行情况报告制度和通报制度。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报告制度。三是建立健全执行责任协调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四是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执行责任追究办法》和《行政问责制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责任追究的主体、内容、程序和责任.4.3。 2强化行政决策的监督力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行政决策应该为公共利益服务,做到公平、公正、科学、高效.而实际上,由于行政决策往往是拥有决策的少数人,往往容易出现决策失败,损害公共利益,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全方位的行政决策监督机制,保证行政决策的公共利益导向。一是完善制约权利的机制。强化人大的监督权,真正树立人大的监督权威,完善人大审议和追究制度。二是做到政务公开.政务公开是保障行政决策为公共利益的只要途径,政务公开的内容除涉及军事、国家机密不公开外,其余所以政务活动尽量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从而提高行政运作的效率和质量.三是要强化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保证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防止随意性、失误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发扬民主,体现政府决策活动透明度的重要手段.4.3。 3完善行政决策的问责制当前,行政问责贯穿于行政管理过程的始终,这就必然包括对行政决策的问责,它处于行政问责的首要环节,行政决策问责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政府问责的成败,关系到广大人们群众的利益是否得到维护和实现.完善我国行政决策问责制:(一) 明确行政决策权限、责任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一定的职权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行政决策权力是承担行政决策责任的前提和范围.(二) 完善行政决策的监督机制责任是和监督联系在一起的,责任是监督的前提,责任的实现必须通过监督,五责任就五所谓监督,五监督就必然导致决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