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题(全册-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题(全册-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题(全册-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题(全册-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题(全册-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题(全册,含答案)《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同步练习选择选择题1.下列图片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

A.半地穴房屋

B.打制石器

C.稻谷

D.彩陶器2.《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到:“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址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生活于()

A.距今三四百万年前

B.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C.距今约七十万年

D.距今约二十万年4.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1929年,在龙骨山山洞里,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

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5.如图是我国境内某一早期人类的头部复原图,关于这一早期人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过着群居生活

B.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C.会使用天然火

D.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6.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一头野兽

C.他很高兴,吹起骨哨告诉其他同伴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里,洞口燃着一堆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7.在远古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他们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会制造骨针并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A.蓝田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8.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人类是()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北京人

D.蓝田人9.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里整个社会呈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

B.生产力水平极端底下

C.人们之间相互谦让

D.没有战争和睦相处10.如图是课本中的北京人生活劳动插图,小娟同学认真观察后,结合课本写出以下观点()

①北京人不像现代人,有猿的特征

②他们上摘树上的果子,下挖植物的根茎,说明食物的主要来源于采集

③他们使用磨制石器挖根茎

④他们过群居生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11.下列有关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知识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人工取火

C..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遗址

D.半坡原始居民--彩陶12.下列图片为历次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其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如果你想参观我国目前已知最早人类的发源地,你应该去()

A.陕西省

B.云南省

C.浙江省

D.北京市14.2016年1月,由杭州市某博物馆和北京某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我”从远古走来--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物特展》在杭州博物馆开幕.这原始人类是()

A.会钻孔技术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作陶瓷

D.会人工取火15.北京房山周口店文化广场作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的重要展示地点,将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向世界展示中国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么,你知道为什么选周口店作为文化广场之一吗?()

A.周口店地处郊区,环境优美

B.周口店有北京人遗址,能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

C.北京市区太拥挤,为了缓解市内交通和住宿压力

D.为了展现北京古老的民俗风情综合题综合题16.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让我们用一种非常宏观的分期目光来凝视这段历史,就能看到几乎在同一时期抑或稍晚一点,即距今70万年前-20万年前,今天的北京郊区已有了活跃的原始人群。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同时期内涵最为丰富和系统的直立人文化遗址,因此我们必然地视它为中国古人类发展的一块里程碑。但是,“北京人”绝不是这一时期中国境内唯一的人群,在湖北的郧阳、河南的南召、安徽的和县,都发现了直立人的化石和他们留下的石器。周时奋《中国历史十一讲》上册以下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意思的,请在括号中填“B”;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中填“C”。

(1)北京人出现在距今70万年前-20万年前。______

(2)北京人的发现对世界和中国古人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______

(3)北京人生活的环境温和湿润。______

(4)北京人是这一时期中国境内唯一的人群。______

(5)北京人已学会用火,并能够保留火种。______。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此后,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又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它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成堆的灰烬、炭块和燃烧过的角、骨、石头以及大量的朴树籽……”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远古人类名称是什么?

(2)该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人类已在使用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4)你能从材料中获取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18.历史文物的价值在于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境,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宝贵的资料。下图所示文物是在我国原始人类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请你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它们是哪一原始人类曾经用过的吗?

(2)根据这两件文物,你能推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生产和生活的技能吗?说一说你判断的依据?

(3)要进一步探究这一原始人的生活情况,除了从出土文物中可以了解外,还有哪些途径?(举出两例即可)答案与解析【答案】1.B

2.A

3.B

4.C

5.D

6.D

7.D

8.B

9.B

10.C

11.B

12.C

13.B

14.B

15.B

16.A;A;C;B;C

17.(1)根据题干给出的“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可知这是北京人遗址.1929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该发现对研究世界古人类学有极重要价值.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2)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3)从材料中“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成堆的灰烬、炭块和燃烧过的角、骨、石头以及大量的朴树籽”可以看出该人类已在使用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可以吃到熟食(烧烤食物),缩短消化过程,增强人的体质;驱兽(驱赶野兽),增强人类自卫和狩猎能力;照明,从而扩大生活领域;防寒取暖.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4)认真阅读材料还可从材料中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有居住在山洞里;过群居生活;会制造和使用极原始的工具;能够使用火;烧烤兽肉(能吃到熟食);过采集和狩猎生活等.

故答案为:

(1)北京人;

(2)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3)火,作用:熟食(烧烤食物),缩短消化过程,增强人的体质;驱兽(驱赶野兽),增强人类自卫和狩猎能力;照明,从而扩大生活领域;防寒取暖.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4)居住在山洞里;过群居生活;会制造和使用极原始的工具;能够使用火;烧烤兽肉(能吃到熟食);过采集和狩猎生活。(答出四点即可)

18.(1)图一是山顶洞人的骨针,图二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他们都是山顶洞人曾经用过的;

(2)图一是山顶洞人的骨针,图二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由图一和图二可知:制作这样的装饰品和骨针都需要一定的磨制和钻孔技术.这就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这些技术,骨针和装饰品的出现进一步说明山顶洞人已学会用骨针缝制衣服,还懂得爱美等;

(3)研究远古人类生活状况的方法很多,有从出土文物中了解,还可以上网查找、去图书馆查找、访问、参观历史博物馆等。

故答案为:

(1)山顶洞人;

(2)制作这样的装饰品和骨针都需要一定的磨制和钻孔技术.这就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这些技术,骨针和装饰品的出现进一步说明山顶洞人已学会用骨针缝制衣服,还懂得爱美等;

(3)上网查找、去图书馆查找、访问、参观历史博物馆等。

【解析】

1.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会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故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图片是B。

故选B;

本题考查北京人,知道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与生产生活状况。

2.据题干“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可知,北京人遗址出土10万多件石器,说明北京人会制造石器,北京人遗址发现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说明北京人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故选A;

本题考查北京人,知道北京人会制造石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3.题干直接设问考查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谋人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谋人的历史地位。

4.1929年冬天,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化石。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识点;

本题以北京人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京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5.仔细观察图片可知是北京人头部复原图。根据所学知识,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不是北京人,因而D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北京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6.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照明、防寒,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识点;

本题以北京人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京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7.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似。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最早懂得人工取火;

故选D;

本题考查会制造骨针并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山顶洞人是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顶部的洞穴里发现,因而得名山顶洞人,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最早掌握人工取火;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8.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B;

本题考查元谋人;

本题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9.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里整个社会呈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底下,人们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没有阶级之分;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原始社会天下为公的原因;

解答本题需要全面分析原始社会天下为公的社会背景。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因而会使用打制石器,③他们使用磨制石器挖根茎不符合北京人的生产状况.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北京人生活的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结合北京人的思考,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

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到了山顶洞人时才会人工取火。因而B搭配不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重点掌握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知识。

12.题干中的图片为历次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读图可知:《烧骨》和《洞穴中的灰烬》图反映了北京人用火的状况;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识点;

本题以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京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3.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云南省元谋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如果你想参观我国目前已知最早人类的发源地,应该去云南省。

故选B;

本题考查元谋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运用我国古代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14.题干给出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

故选B;

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15.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所以周口店作为文化广场是由于周口店有北京人遗址,能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相关知识;

本题以北京人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京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6.(1)材料中直接有说明“距今70万年前-20万年前,今天的北京郊区已有了活跃的原始人群。周口店的‘北京人’”据此可判断北京人出现在距今70万年前-20万年前的观点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

(2)材料中有“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同时期内涵最为丰富和系统的直立人文化遗址”据此可判断北京人的发现对世界和中国古人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个的观点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

(3)材料中没有提及北京人生活的环境温和湿润;

(4)材料中直接说明“‘北京人’绝不是这一时期中国境内唯一的人群”,据此可判断北京人是这一时期中国境内唯一的人群这个观点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意思;

(5)材料中没有提及北京人已学会用火,并能够保留火种;

故答案为:

(1)A.

(2)A.

(3)C.

(4)B.

(5)C.

本题以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材料切入考查学生阅读辨析能力,注意所有观点必须依据材料判断;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注意所有结论和判断必须以题目给出的材料中的表述内容为依据,不能靠自身知识储备判断。

17.本题以北京人遗址发现及考古情况的材料切入考查北京人的生活年代和火的使用等生活状况;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与生产生活状况。

18.

(1)本题考查的是山顶洞人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山顶洞人生活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山顶洞人生活知识方法的知识点;

本题以山顶洞人的骨针、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山顶洞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选择题选择题1.如图是近年来我省考古的重大发现--三亚海棠湾的英墩遗址贝壳堆积。据考证,此遗址距今约有6000年。同一时期,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2.在远古的农耕时代,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主食最有可能是()

A.水稻

B.粟

C.小麦

D.玉米3.据考古发现,河姆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A.建造干栏式房屋

B.种植粟

C.铸造司母戊鼎

D.使用甲骨文4.黄河与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最早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农耕居民代表是()

A.北京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大汶口人5.如图1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朝代

D.铁器时代6.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据此,该处原始居民可能()

A.种植粮食作物

B.制造陶器

C.发明舟车

D.铸造青铜器7.居住在如图所示房屋的原始居民,属于()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聚落

D.河姆渡聚落8.下列原始居民遗址中,属于黄河流域的是()

①元谋人

②丁村人

③半坡人

④河姆渡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9.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0.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考古学家发现:有的墓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这种现象表明()

A.个人对随葬品的爱好不一样

B.各地的风俗不一样

C.家里收藏的玉器多少不一样

D.出现了贫富分化11.在历史专题片《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A.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

B.使用骨耜等工具耕种水稻

C.饲养了猪狗等家畜

D.用木头制成简陋的小船12.下列符合河姆渡人生活状况的是()

A.在半地穴的房屋外欣赏黄河风景

B.在干栏式的房屋外欣赏长江风光

C.在半地穴的房子里煮大米饭

D.在干栏式的房子里熬小米粥13.考古研究中发现,在半坡遗址的一个陶罐里保留有白菜或芥菜的种子,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当时半坡原始居民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粟

C.小麦

D.玉米综合题综合题问答题1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个典型部落和它们种植的农作物。

15.比较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材料解析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居住区内有一座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开垦耕地用石斧、石铲,收割庄稼用石镰、石刀。

材料二

生活在这里(半坡)的原始先民学会了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开始步入原始农耕时代。

材料三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半坡出土了大量陶器,上面大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

(1)材料一中的“半坡聚落”距今多长时间?

(2)材料一中的那些石器属于哪种类型?石器种类的丰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二中喂养的“家畜”有哪些?种植的“庄稼”以哪种作物为主?

(4)材料三中的“陶器”属于哪种类型?17.看图片,回答问题:

(1)如图反映的是什么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2)它代表的是我国什么地方的原始农耕文明发展的成就?

18.阅读材料答题

材料一:在晋东南一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晋东南地区的沁县古为沁州,沁州黄是这一带出产的小米,颗粒小,金黄色,被当地人称“金珠子”。

水稻作为全球主要农作物,在世界上12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栽培种植,目前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材料二:(如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知道小米、水稻这两种农作物分别是哪一地区的原始居民培植的吗?有什么地位?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的建筑样式的名称各是什么?分别是哪一地区的建筑样式?这两种房屋结构的性能与气候有何关系?

(3)农业生产和房屋建筑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和解析【答案】

1.C

2.A

3.A

4.B

5.B

6.A

7.C

8.C

9.D

10.D

11.A

12.B

13.B

14.依据课本知识可知,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约五六千年,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在半坡遗址出土了蔬菜种子,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故答案为:

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15.相同点:(1)都从事农业生产;

(2)都过着定居的生活;

(3)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1)房屋的结构不同;

(2)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3)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

16.(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石斧、石铲、石镰、石刀都属于磨制石器;石器种类的丰富说明了半坡人的生产工具越来越进步,生产力得到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养殖的“家畜”主要有猪、狗等;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会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上面大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

故答案为:

(1)距今约五六千年;

(2)磨制石器;生产力得到发展;

(3)猪、狗等;粟;

(4)彩陶。

17.根据图片人面网纹盆可知,它反映的是半坡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根据所学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今天陕西西安的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

故答案为:

(1)半坡;

(2)黄河流域。

18.(1)材料一描述的是粟和水稻种植的历史.生活于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小米)。生活于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2)图一是干栏式房屋图,是长江流域地区的建筑样式。因为长江流域气候潮湿闷热,因此生活于长江流域的远古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图二是半地穴式房屋,是黄河流域地区的建造样式。因为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寒冷,因此生活于黄河流域的远古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3)原始农业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房屋建筑的出现,使人们过上了定居生活。因此说农业生产和房屋建筑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是:使人类进入农耕文明时代,过上了定居生活;

故答案为:

(1)小米是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水稻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2)图一:干栏式建筑,图二:半地穴式建筑;分别是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图一适应当地潮湿闷热的气候,图二适应了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

(3)使人类进入农耕文明时代,过上了定居生活。

【解析】

1.由题干“距今约有6000年”结合所学,距今约有6000年的半坡人是我国最早粟的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的代表。

故选C.

本题以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遗址为切入点,考查半坡原始居民;

本题以半坡原始居民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3.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4.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约五六千年,发现于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是最早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农耕居民的代表;

故选B.

本题以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农耕居民为依托,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

本题以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农耕居民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5.生活在距今约六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所以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6.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所以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该处原始居民可能是半坡人,种植粮食作物。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7.依据所学,图中房屋有一部分处于地下,因此房屋的名称是半地穴式房屋。依据所学,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原始居民为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环境而建造的房屋,居住在这类房屋的原始居民是半坡人;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以半坡原始居民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8.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五六千年的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并且开始种植蔬菜,体现了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文化;丁村遗迹在山西省襄汾县南约5公里的丁村南的同蒲铁路两侧,属于黄河流域;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9.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居民文化特征即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②彩陶④半地穴式房子可以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居民文化特征。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①③反映的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居民文化特征。

故选D.

本题考查的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注意题目给出的地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图景。

10.据题干“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考古学家发现:有的墓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汶口原始居民是我国的父系氏族时期,那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所以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其数量却差异很大。

故选D.

本题考查大汶口原始居民,知道大汶口原始居民晚期出现了贫富分化;

本题考查大汶口原始居民,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1.结合所学知识: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约七千年的浙江地区,由于当地气候潮湿闷热的,因此他们建造了干栏式的房屋。A不可能出现;

故选A.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农耕的知识点,应把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1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居住干栏式的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种植粟。符合河姆渡人生活状况的是在干栏式的房屋外欣赏长江风光;

故选B.

本题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为依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知识;

本题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3.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

14.本题考查了我国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以我国原始居民与其种植的农作物为背景考查相关的知识点,考核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知记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解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部落和种植的农作物。

1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农耕文明时代的异同点。首先,相同点有: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都生活在大河流域;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生产活动都产生了原始的农耕以及原始的手工业(制陶、麻纺织、建造房屋等);都处于氏族公社时期;过着定居的生活。不同点:种植的作物不同,河姆渡聚落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半坡聚落主要以种植粟为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河姆渡聚落能制造陶器,半坡聚落能够制造出色彩艳丽的彩陶,并装饰上美丽的花纹;建筑的房屋样式不同,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样式主要是干栏式,半坡聚落的房屋样式主要是半地穴式,这与当地的自然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16.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

17.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史实;

掌握半坡原始居民的成就,知道它所处的时间、区域等。

18.

(1)本题以小米和水稻的种植为依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

(2)本题以干栏式房屋图和半地穴式房屋图为依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

(3)本题以农业生产和房屋建筑的发展为依托,考查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知识;

本题以小米和水稻的种植、干栏式房屋图和半地穴式房屋图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远古的传说》同步练习选择题选择题1.《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2.陕西某地有一组气势恢宏的寺庙建筑,庙门悬挂“轩辕庙”匾额,主殿悬挂“人文初祖”匾额,这里祭祀的是()

A.炎帝

B.黄帝

C.尧

D.禹3.“禅让制”是一种部落首领更替的制度,继承者须具备的条件是()

A.父子关系

B.母女关系

C.叔侄关系

D.贤德的人4.《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德”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在()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聚落时期

C.尧舜禹时期

D.黄帝和炎帝时期5.在我国远古时代,经常发生大的水患,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13年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了洪水,造福人民,它是()

A.皇帝

B.舜

C.禹

D.尧6.依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这是孙中山先生缅怀下列哪一位人物的题词?()

A.黄帝

B.炎帝

C.周武王

D.秦始皇7.相传我国远古时期发明了木耒、木耜,教民种地,被尊为神农的是()

A.黄帝

B.炎帝

C.尧

D.舜8.与“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一故事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尧

B.舜

C.禹

D.鲸9.如图是位于浙江绍兴东南会稽山麓的大禹陵。千百年来人们崇敬大禹精神,缅怀其功德,祭祀经久不断。大禹陵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列历史故事与大禹有关的是()

A.诛杀蚩尤

B.三过家门而不入

C.抟土造人

D.结绳记事10.下列反映的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

A.尧→禹

B.舜→禹

C.舜→尧

D.禹→舜综合题综合题问答题11.关于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抽丝,我们获得两种资料。神话传说中记叙了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考古学从黄河上游发现了蚕纹陶器。学习历史我们应该相信神话传说还是考古资料?史实与神话传说有哪些区别?12.有人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一心治水的“英雄”禹,是史前时代真实的历史事件。”你赞同吗?请加以说明。材料解析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天下者莫如尧舜,选贤能以禅让,太平大同之民主也。--康有为《孟子微》(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出由这种制度产生的三位部落联盟首领。

14.材料解析: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而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白虎通》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神农氏“教民农作”的原因是什么?请说说从事“农作”的条件有哪些?

(2)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15.材料解析:

1937年清明节那天,毛泽东派人到黄陵县祭奠黄帝,并献上他写的祭奠黄帝陵文:“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蛾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请回答:

(1)文中的“始祖”指的是谁?

(2)“始祖”有哪些贡献?

(3)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答案和解析【答案】

1.C

2.B

3.D

4.C

5.C

6.A

7.B

8.C

9.B

10.B

11.神话传说是以一定的历史史实为依据,经过人们的主观创作,演绎而成的神话故事,有想象和虚构的成分;考古资料的史实来自确切文献记载和考古的发现,比较真实可信;

故答案为:

更相信考古资料。古史传说是有想象和虚构的成分,不太可信;史实来自确切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比较真实可信。

12.不赞同;理由:大禹治水的故事只是一个传说,所以不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13.(1)依据材料“公天下者莫如尧舜,选贤能以禅让,太平大同之民主也”可知,原始社会实行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尧年老后,传给有才能的舜,舜年老后,传给治水有功的禹,尧舜禹之间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被称为“禅让”;

(2)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可见“禅让制”的实质是公共推举,首领让贤选出首领。

故答案为:

(1)禅让制;

(2)尧、舜、禹。

14.(1)据材料“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可知,原始农业兴起的原因是人民众多,禽兽不足。这段古文讲的是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状况,由于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氏教人们种植农耕.神农氏根据一年四季天气的变化以及地势条件的便利,制作了耒耜(类似于现在的犁)等农具,教万民从事农业耕作;

(2)据材料“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使民宜之”可知,我国的原始农业生产出现了。神农根据天气变化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带领大家制造翻土农具耒耜,从事农耕活动,种植了多种粮食作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原始畜牧业向原始农业的转变。

故答案为:

(1)人民众多,禽兽不足;神农氏根据一年四季天气的变化以及地势条件的便利,制作了耒耜(类似于现在的犁)等农具,教万民从事农业耕作;

(2)我国的原始农业生产出现了.促进了从原始畜牧业向原始农业的转变。

15.(1)依据“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蛾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可知,“始祖”指的是黄帝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

(2)依据所学知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农耕,开辟集市,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始祖”;

(3)依据所学知识,因为居住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黄帝部落结成的联盟发展成日后的华夏族,这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故答案为:

(1)黄帝;

(2)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农耕,开辟集市,发明舟车;

(3)因为居住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黄帝部落结成的联盟发展成日后的华夏族,这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解析】

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禅让制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禅让制的相关知识点。

2.依据所学知识,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宮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还把其他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名下,认为他对中华早起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贡献,称他为“人文初祖”。因此,陕西某地有一组气势恢宏的寺庙建筑,庙门悬挂“轩辕庙”匾额,主殿悬挂“人文初祖”匾额,这里祭祀的是黄帝。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炎帝和黄帝的相关内容;

解答本题注意识记黄帝的贡献及后人对黄帝的尊称。

3.相传,尧年老的时期,征求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推举有才德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的时候,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因此说“禅让制”是一种部落首领更替的制度,继承者须具备的条件是贤德的人;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的知识点;

本题以禅让制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的对禅让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4.“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禅让制的描述,尧舜禹时期采取了这种制度;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始社会末期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制度的知识;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原始社会末期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制度的知识的掌握,属于基础知识。

5.相传大禹治水在外13年,三次经过自己家的大门,也顾不上回家看看。这反映了大禹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也因此演化出一个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

故选C.

本题考查大禹治水,知道大禹治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本题以远古传说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华文明的起源。

6.根据题干给出的图片中的“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可知人物是黄帝;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还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他的属下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妻子嫘祖擅长纺织,会缫丝。

故选A.

本题考查了黄帝.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和黄帝的主要贡献。

7.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黄河流域部落的首领,号神农氏。相传炎帝牛首人身,发明了木耒、木耜,教民种地,还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相传是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

故选B.

本题考查炎帝的贡献,把握我国远古时期发明了木耒、木耜,教民种地,被尊为神农的是炎帝;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炎帝。

8.大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大禹治水的经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大禹治水的经历。

9.大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故选B.

本题考查大禹治水,知道大禹治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大禹治水的经历。

10.原始社会末期以民主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制”。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

故选B.

本题考查禅让制的相关知识,把握尧舜禹的“禅让”顺序;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禅让制及其特点。

11.本题以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抽丝为依托,考查的是史实与神话传说区别的知识;

本题以中国发明抽丝技术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史实与神话传说区别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2.本题考查传说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大禹治水的故事只是传说,并没有充足的史实材料加以证明,所以不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13.本题以材料“公天下者莫如尧舜,选贤能以禅让”为背景,考查禅让制的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禅让制的相关知识。

14.(1)本题以材料“人民众多,而禽兽不足”为切入点,考查原始农业兴起的原因;

(2)本题以材料“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使民宜之”为切入点,考查原始农业兴起的影响知识;

本题考查炎帝教民农耕为依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5.本题以“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蛾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为依托,考查的黄帝贡献及被称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原因;

本题以华夏族的发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华夏族形成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同步练习选择题选择题1.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这一寓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2.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3.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4.“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说明()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能够巩固统治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商朝灭亡,西周建立5.历史课上,小华问小东:“‘暴君’是什么意思?”小东得意地说:“‘暴君’是指统治极度暴虐腐朽的统治者”,下列君王中不属于暴君的是()

A.夏桀

B.成汤

C.商纣王

D.周幽王6.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此时是()

A.公元20世纪

B.公元前20世纪

C.公元21世纪

D.公元前21世纪7.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8.下列符合西周分封制内容的选项包括()

①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带兵随天子作战

③诸侯要向天子纳贡

④诸侯要定期朝见天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9.古语云:多行不义必自毙,下列那个人物的遭遇,能体现这一点()

A.尧

B.汤

C.纣

D.启10.夏朝主要统治地区在()

A.黄河下游地区

B.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C.今陕西泾水,渭水流域

D.今河南洛阳一带综合题综合题问答题:11.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周王自称天子,由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诸侯往下也按同样原则把本封地内的民众和土地逐级分封给卿大夫、士、士以下没有土地、不再分封。请填写完整。

12.西周实行分封的目的是什么?分封制之下,诸侯可以从周天子那里得到哪些权利?对周天子承担哪些义务?材料分析题:13.读图和材料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摘自《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与如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哪一项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受封的对象是什么人?

(3)实施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在当时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实行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些诸侯要对周王承担哪些义务?

(4)材料反映的制度对周朝统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答案和解析【答案】

1.B

2.D

3.D

4.B

5.B

6.D

7.B

8.A

9.C

10.B

11.西周通过分封制,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在自己的封土内,又将土地、平民、奴隶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所得的土地和平民、奴隶分赐给士.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是统治阶级。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

故答案为:

12.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分封亲属、功臣等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西周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所以西周实行分封的目的是巩固西周的统治;分封制之下,诸侯可以从周天子那里得到的权利是从周天子那里分得土地和人口的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的权力;对周天子承担的义务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故答案为:

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权利:从周天子那里分得土地和人口的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的权力;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13.(1)由材料“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和《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可知,题干中的材料与图片反映的是我国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

(2)由材料“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可知分封制中受封的对象是宗亲、功臣、先代贵族的后裔等;

(3)西周建立后,为维护周朝的统治,巩固疆土,实行了分封制。

故答案为:

(1)周朝;分封制;

(2)宗亲、功臣、先代贵族的后裔等;

(3)维护周朝的统治,巩固疆土。

14.(1)由材料“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周朝实行的分封制;

(2)由材料“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3)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4)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故答案为:

(1)分封制;

(2)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3)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4)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解析】

1.“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强调的是血缘和家族亲情的关系,是宗法制的表现,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B符合题意.A、B、C的内容都没有强调血缘和家族亲情的关系;

故选B;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周天子分封亲属、功臣、前代贵族后裔为诸侯;

掌握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

2.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

故选D;

本题以分封制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

本题以分封制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3.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历史上成为西周.由“武王伐纣”的铭文可知该青铜器可能铸造于西周;

故选D;

本题以“武王伐纣”的铭文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建立的知识;

本题以“武王伐纣”的铭文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4.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周天子实行分封制。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正是西周分封制。

故选B;

本题以分封制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

本题以分封制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5.依据所学,夏舛、商纣王、周幽王分别是夏、商、西周的最后一个国王,统治腐朽残暴,导致国家灭亡;成汤是商朝的建立者,汤建国后,吸取夏朝灭亡的经验教训,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对那些亡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

故选B;

本题夏、商、西周的灭亡;

本题以夏、商、西周灭亡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公元前2070年是公元前21世纪。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

7.商王盘庚统治时期,曾经迁都到殷,中国安阳殷墟就是商朝都城的遗址。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盘庚迁殷的知识点;

本题以商朝的建立和灭亡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盘庚迁殷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8.西周分封制规定,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当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所以①②③④都符合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故选A;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内容;

本题重在让学生掌握分封制的内容,学生需熟练掌握。

9.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酒池肉林,生活腐化,统治残暴,导致人民反抗,公元前1046年,商朝被周武王灭亡。体现了“多行不义必自毙”;

故选C;

本题考查商朝的灭亡;

本题以商朝的灭亡为背景,考查学生认识问题能力。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主要统治地区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主要是以安阳为中心,四周辐射;

故选B;

本题考查夏朝建立的知识点.重点掌握夏朝主要统治地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

11.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点;

本题以西周等级制度示意图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2.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目的、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1)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知识点;

(1)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内容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目的知识点;

本题以分封制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14.(1)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目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内容的知识点;

(4)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影响的知识点;

本题以分封制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练习选择题选择题1.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3.下列对如图实物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多为占卜记录

B.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反映了夏朝历史

D.河南安阳大量出土4.我国发现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利簋

D.编钟5.西周时期,青铜器被大量用于()

A.农业、战争

B.农业、手工业

C.祭祀、战争

D.祭祀、做乐器6.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7.商、周的青铜铸造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图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和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酒尊,它发现于()

A.湖南宁乡

B.湖南湘潭

C.湖南衡阳

D.湖南澧县8.9世纪末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先后出土了十余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内容涉及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歌以及病疫等。这种文字最早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9.以下是“象”字的各种字体,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A.

B.

C.

D.10.2013年,汉字听写大会在CCTV1播出,至今已举办六期。它使传承华夏文明的信念得以凝聚,汉字书写美德的观念得以传递。下列有关中国文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黄帝发明的文字使用至今

B.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汉字

C.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D.秦朝的“书同文”对文字的规范化使用有重要意义综合题综合题问答题11.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用的是什么铸造技术?

12.甲骨文对商朝的历史研究有什么作用?金文与甲骨文的最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

13.观察下面两幅著名的青铜器代表作品,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我国青铜文化最灿烂的时期是哪个朝代?

(2)请按顺序写出图A和图B青铜器的名称。

(3)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回顾这一时期还有什么重要的文明成果?它的地位如何?

材料解析题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至辽宁,南至湖南。都发现过西周的青铜器。那时的青铜器,比前代轻巧,花纹由繁复变为简易。

材料二(西周)青铜酒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

请完成:

(1)据材料一,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的特点。

(2)据材料二,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的新特点。

(3)西周青铜器制造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15.读图,请完成:

(1)我国十二生肖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上述文字是甲骨文十二生肖,你能将它们一一对应吗?

(2)从上图中,你能发现这些文字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答案和解析【答案】

1.B

2.A

3.C

4.A

5.C

6.C

7.A

8.B

9.A

10.A

11.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泥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故答案为:司母戊鼎;泥范铸造法。

12.甲骨文最早出现于商朝,为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这种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它比甲骨文规范.区别为金文文字铸在青铜器上;甲骨文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

故答案为:

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甲骨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金文,也叫铭文。

13.(1)材料提供了关键图片信息“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和巨大的司母戊鼎都是商周时期的著名的青铜器;

(2)材料提供了关键图片信息“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图片A是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图片B是巨大的司母戊鼎,司母戊鼎中83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3)根据课本所学知识,这一时期还有重要的文明成果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

故答案为:

(1)商朝;

(2)图A:四羊方尊;图B:司母戊鼎;

(3)甲骨文;它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14.(1)据材料一“北至辽宁,南至湖南。都发现过西周的青铜器.那时的青铜器,比前代轻巧,花纹由繁复变为简易”可知,材料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的特点是青铜器制造分布广,更具艺术性和技术性;

(2)据材料二“(西周)青铜酒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可知,材料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的新特点是酒器减少,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增多,实用性增强;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青铜器制造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西周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手工业发展迅速,技艺高超。

故答案为:

(1)青铜器制造分布广,更具艺术性和技术性;

(2)酒器减少,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增多,实用性增强;

(3)西周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手工业发展迅速,技艺高超。

15.(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可以根据现在的汉字结合图片的文字进行对比和分辨.从左至右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2)甲骨文是商朝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比较成熟的文字,也是象形文字,可以从字形看出它的意思;

故答案为:

(1)从左至右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2)都属于象形文字。

【解析】

1.观察图片可知,图片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这都是我国商朝时期青铜器的精品,体现了我国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

故选B;

本题以“工匠精神”为切入点,考查我国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相关知识。

2.据所学知识,我国很早就有文字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商朝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现在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文字来源于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字演变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文字演变的相关知识点。

3.依据课本知识分析图片可知,是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效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占卜记录,是河南安阳大量出土的,所以ABD选项是正确的观点,排除;甲骨文反映了商朝的历史,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字演变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图片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商朝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4.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我国发现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

故选A;

本题考查我国发现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司母戊鼎造型和历史地位。

5.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和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利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时期的青铜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夏商西周的青铜制造业。

6.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选C;

本题考查甲骨文,知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商朝甲骨文的地位与影响。

7.题目直接设问考查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酒尊,它发现于哪里?题目给出的这张图片是商朝四羊方尊,它的出土地点是在湖南省宁乡市。

故选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