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学案例_第1页
企业信用管理学案例_第2页
企业信用管理学案例_第3页
企业信用管理学案例_第4页
企业信用管理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资源吧(),海量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更多免费下载,敬请登陆:中国经济管理大学企业信用管理学经典教学案例案例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德国一家成立于1992年的机械制造厂,在5年时间中,这家工厂就从小作坊式的企业发展成拥有5000多职工、产品出口到30多个国家、年出口额20亿美元,而且正以每年30%速度增长的大型工业企业。这家制造厂拥有一项机械加工的专利技术,使同类机械产品的效率提高了100%。因此,欧美各国和东南亚国家均向其大量采购产品。德国制造厂的产品原料部分从中国进口。由于数量很大,中国共有7家机械公司向其供货。开始时每家公司的年出口额在100万美元左右,到1996年,已经达到7、8百万美元的规模,而所有供货都是采用D/A90-120天。这几家公司的老总虽然也对赊销如此大的货物心存疑虑,但考虑到该公司的规模和效益,尤其是几年来该厂没有发生拖欠的情况,所以也就未加干涉。1997年4月,7家机械公司突然接到从德国法院发来的关于这家德国制造厂的破产通知书。这时,几家公司合计有3000多万美元的应收帐款还没有收回。经过紧急磋商,7家机械公司很快组成了工作小组,奔赴德国参加破产企业财产清算。最后,我国的7家机械公司在债务人偿付了破产费用、职工工资和其他福利费用、税金、银行本息后,和其他债权人一起分得了部分财产,但核算下来,每家企业的损失都在50%以上。

从后来得到的该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可以看到,该企业虽然利润很大,但企业的资产多为固定资产和应收帐款,银行存款等流动资产很少。而其负债金额非常庞大,而且多为必须马上偿付的短期借款。因此,该企业很容易在某一个时间出现偿付不能的状况。如果我们的企业事先得到它的财务报表并认真分析了它的财务状况,就应该对这种状况有所警觉,或者降低给予的信用额度,或者采用其他付款方式,从而降低和排除这样的损失,然而我们的企业并没有一家认真地这样做过。

分析:

虽然以上案例类型只是众多拖欠类型中的一种,这种情况可能在多数企业中也没有遇到。但贸易风险可能以这一种形式出现,也可能以那一种形式出现,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国际市场的特点是竞争激烈、变化多端,而且纷繁复杂,在这样的市场中,我们的企业要加强信用管理。我们一直在强调,外贸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制,不论对于什么样的国外客户,我们都应该在交易前事先了解它的资信状况,做到知己知彼。对于新客户,必须事先得到它的资信报告;对于老客户,一般是3个月到半年得到一份新的资信报告。报告的来源最好通过专业的调查机构获得,因为这样取得的信息才更加客观公正。上述案例中的几家公司如果按照这样的管理方式运作,风险也就不会出现。案例展望我国信用评级未来发展之路2001年12月《金融时报》上刊登了如下报道,对我国信用评级业进行了一番展望:

“2001年,我国信用评级市场打破了过去的沉寂,包括企业债券评级、银行信贷登记企业评级、担保公司评级、可转换公司债券评级、高科技企业、中小企业评级等各种评级开展得有声有色。评级工作得到了国家计委、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经贸委、证监会等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记者了解到,今年共有10家企业被批准发债,发债总额为245亿元;共有50多家上市公司计划发行可转债,其中40多家接受评级;开展银行信贷登记企业评级的地区主要是上海、福州、深圳、厦门、宁波、天津、江苏、武汉等地;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开展区域高科技企业、中小企业评级的地区主要有上海、北京、山西等地。据业内人士分析,与评级业发达国家主要需求来自投资者的情况不同,我国现阶段评级结果的服务对象主要还是政府主管部门或监管机构。

……

服务对象需求不旺。尽管今年以来信用问题如此受到重视,但人们的认识更多的还停留在理论阶段,投资者对信用评级的实际需求严重不足。业界人士对此有共同的看法,大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防范和承担投资风险的机制存在缺陷,市场化改革不到位。此外,现阶段我国的信用评级还是以满足监管需求为主,政府主管部门对有关对象开展评级的要求是产生评级需求的主要动力,而目前监管机构使用评级结果才刚刚开始。业内人士指出,评级行业的发展水平是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真实反映,中国评级业的发展除了市场的需求、政策面的支持以外,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在目前来讲,尤为重要。

……”

分析:

对我国企业信用评级的展望:

1.企业信用评级机构要加强规范,维护自身信誉,树立独立、权威、公平、公正的社会形象。从国际经验看,由具有独立超脱地位的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信用进行评级,是形成社会资信监督体系的重要途径。企业信用评级机构作为对市场进行监督的一大社会力量,专业性是其存在的基础,权威性则是其发展的关键,所以维护自身信誉,树立独立、权威、公平、公正的整体形象是其重要职责之一。

2.企业信用评级机构要致力于评级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评级水平。主要是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企业信用评级法制理论的系统研究;二是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设计研究;三是现代统计方法、系统工程方法、财务分析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等在企业信用评级中的应用研究。

3.企业信用评级机构要加强与银行内部评级部门的合作。我国融资体系中间接融资的绝对优势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信贷业务上的垄断性,决定了四大银行的内部评级网络覆盖面很广,企业信用资料相对丰富,专业评级机构的一大困境就在于企业征信数据的缺乏,同时四大银行由于专业人员不足等原因,在对某些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评级过程中也愿意与专业评级机构合作,共同评级,以充分揭示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可以积极与以四大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开展合作。一方面,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网络优势和数据资源更好的开展评级业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对商业银行在行业研究、评级体系建立和信用级别决定等方面参考作用,实现双赢。

4.政府要加大对企业信用评级机构的扶持力度,促进其快速发展。首先,政府要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封锁,鼓励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积极采用独立的专业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推动专业评级机构的发展。比如,政府可以推广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经验,对一些贷款企业除放贷银行自身进行信用审核外,必须经人民银行认定的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这样既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又有利于专业评级机构的发展。其次,政府应选择一些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和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等,由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建立商业化的信用评级机构,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积极培育地区性企业信用市场,由大城市到小城市,由沿海到内地,逐步发展,最终建立全国性的企业信用市场。案例制约我国企业资信调查行业的因素分析企业资信调查行业早在1987年由外经贸部计算中心引进中国,是我国最早的信用行业分支。但是,这个在国外最基础性的信用行业,在中国却处境艰难。一是政府部门之间资料信息封锁,信用服务机构根本无法取得有用的信用信息。个别政府部门(例如工商部门)虽然开放部分数据,但却把它作为赢利手段,收费昂贵,资信调查机构只能提高调查费用,转嫁到委托调查的企业身上,加大企业的负担。因此,政府部门的资料封锁和收费,是限制企业资信调查行业发展的两的弊端;二是国家支持力度小。以外经贸部计算中心为例,从1987年到2002年15年中,外经贸部计算中心为中外企业提供企业资信调查报告只有55000件,还不足一家跨国资信调查公司一年调查量的百分之一,调查机构一直处于维持状态。

资信调查业是信用行业中最基础的行业。现阶段我国从事征信业的公司估计不下200余家,但企业征信类公司的总体规模普遍较小,从业人员较少而且素质参差不齐。几家规模比较大的征信公司,其年营业收入也仅有1000万元左右,这和国际上大型征信公司年营业收入1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相比相差甚远。如邓白氏公司1998年实现产值21亿美元。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征信机构从业人员较少,人数最多的公司也仅有上百人,通常为几十人。而且这些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重不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征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分析:

从总体上讲,我国资信调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提高了个人和企业信用管理的意识,在防范信用风险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比起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人们对信用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这项工作的进展又显得相对缓慢,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我国缺乏资信调查的意识。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对资信调查活动缺乏了解或根本未曾听说过,资信观念尚未普及,信用风险意识淡漠,是我国资信调查工作的主要困难。

2.我国缺乏数据开放的传统。在我国,大部分征信数据掌握在许多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相关的政府部门包括:工商、税务、公安、法院、统计、海关、技术监督、劳动人事等,而相关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包括:国家信息中心、商业银行、公用事业单位、房产部门等。尽管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很多人仍然认为征信数据属于政府保密范围,只有极少一部分可以公开的买卖,各机关之间的信息处于封闭状态,缺乏交流,资信调查因数据缺乏而受阻。只有上述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开放其掌握的数据并允许商业化时,才能创造一个好的征信数据环境,从而推动资信调查业的发展。

3.数据开放缺乏法律保证。所谓法律保证包括:法律明确规定某些数据可以公开;法律规定是否限制征信产品的传播范围;法律强制性规定掌握征信数据的机构和企业必须向社会开放有关征信数据;法律规定数据提供者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性等,但由于缺少这些最基本的法律保证,所以资信调查行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4.我国目前的信用体系不健全。虽然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很多与之配套的管理机制没有及时完善,比如大多数企业根本没有形成系统的信用体系和制度,这正是我国资信调查工作没有飞跃发展的根本原因。又如我国会计制度存在诸多漏洞,财务报表缺乏真实性,审计工作形同虚设,影响了企业进行资信调查的积极性,个人申报制度刚刚形成,个人财产尚无准确的评估途径。案例商账追收应向何处去?

当前,我国国内企业间的债权与债务总计高达10万亿,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也高达2万亿。单独由企业在全国各地的欠账客户之间进行要账,费用高,时间长,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诉诸法律一方面要先期投入诉讼费用并长时间等待法院判决,另一方面还会影响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据相关统计,目前全球有数万家收账机构,其中美国有千余家,香港地区约有200多家。全球在逾期未收账款问题解决的途径中,采取商账追收的大约占60%,采取诉讼、仲裁的大约占40%。这说明当逾期账款发生时,公司更倾向于通过商账追收方式解决,而非直接起诉。

1995年12月和2000年8月国家工商局、公安部、国家经贸委等部委两次发布通知,禁止我国成立和开展商账追收业务,理由是社会上各种黑社会性质组织和基本些地方执法部门,公开利用非法手段追收欠款,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的隐患。

分析:

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绝大多数企业都面临“销售难、收款更难”的双重困境。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争取客户订单,企业需要提供几近苛刻的优惠条件,利润越来越薄;另一方面,客户拖欠账款,大量债权得不到及时回收,形成呆账、坏账,销售利润被大量侵蚀。

从实践来看,我国市场经济体系逐渐成形,并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商账管理与追收作为一个行业,从观念上、管理操作上正在被认同。民盟经过调研后曾建议要“适时开放商账追收行业,加快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工作。”

上述资料显示,如果有专项法律约束,商账追收机构可以通过合法的追讨手段给债务人施加信用压力和法律压力,每年帮助企业和个人处理的欠款案件将远远多于律师事务所的清理案件,是维护信用经济秩序的一支骨干力量。

我国要发展信用经济,必须开放商账追收业务。就目前而言,我国现在急需建立一部象美国“公平债务追收操作法”那样的法律,制订相关规则,规范商账追收行业,并首先批准几家企业从事商账追收试点工作,待成熟后,酌情放开限制。企业的安全性定理——船的比喻分析: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一艘船,企业中三个重要的指标实际上就是这艘巨轮中的三个重要参数,企业的安定如同一艘船的稳定。

一艘船要稳定,第一个条件是它必须首先在水上浮起来,这个支撑力实际上来自它的底部(自有资金),如果这个底部很尖,这也就是小企业与大企业的一个根本区别,小企业的自有资金规模很小,若遇到一些风浪,这艘船随时可能翻掉。所以企业本身的生存力来自它的自有资金,自有资金是企业安定和生存的基本保障。其次,大船比小船要经得起风浪,一艘远洋巨轮当然比江河中的小舢板要稳定。由此可见,稳定性的第二个概念是能否经受得住各种外部风险的冲击,也就是抵御风险的能力。巨轮与小舢板的一个明显的区别是两者的高度①是不一样的。如图四所示,这个高度反映在企业中即是企业的销售规模是完全不一样的,但不管销售额有多大或多小,其内部结构又是一样的,企业的销售额都是由两部分构成,即成本+利润,在图中销售额①的上半部分是利润,下半部分是成本,成本与利润的比例关系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销售额=利润,即销售额利润率为100%,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一本万利的好事,却没有无本的生意。利润与成本的分割点实际上构成了企业——这艘船的重心,不同企业的这一分割点位置高低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它重心高度是不一样的,而这个重心在企业遇到外部风险,当整个船体发生倾斜的时候恰恰是使企业保持原有状态的恢复力(N)的来源(见上图)。不言而喻,如果一个企业的成本很高,意味着这艘船的重心就非常高,如果“重心”的位置一旦超过了这艘船本身的“中心”的话,这艘船只要稍有倾斜就会很快翻掉。所以我们说成本是企业的大敌,做企业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降低成本说穿了就是要降低重心,这样企业才能稳定,才有抗御风险的能力。案例:我国银行业信用建设方向——寻找政府信用与企业信用的最佳结合点材料一:

1999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剥离出约1万亿元的不良资产由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但是截止2001年9月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虽有所下降,但仍高达26.62%(在2000年剥离后为25%),其中实际已形成的损失约占全部贷款的7%左右。而据高盛2002年的报告称,中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应占到50%强。这与2000年世界前20家大银行(不包括中国的银行和未提供数据的银行)3.27%的平均不良贷款率相去甚远,而且也远远高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前东南亚各银行的水平(东南亚各国银行在金融危机前不超过6%)。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产生不良贷款的机制缺陷并未得到改善,以中国银行为例,在2000年其不良贷款为3940.17亿元,较1999年的5877.68亿降低33%,但考虑到1999年刚剥离2674亿元不良贷款,事实上新增不良贷款11.3%。

材料二:分析: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上看,首先银行业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建立起独立的企业信用,其盈利能力和资本规模都无法支撑其在整个中国的庞大业务的信用要求;其次完全依靠企业信用也是不经济的,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使人民对政府在资源控制方面的信任度较高,部分依托政府信用是可行的,而这种依托又可大大降低开展业务的成本,并改善人们在危机时对银行业的预期。从全局上说,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导致国有银行在很多地区的服务性职能仍然突出,其商业职能往往因此受到削弱,短期之内的转向对当地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也是不利的。

所以,我国银行业的信用建设之路就是寻找政府信用与企业信用的最佳结合点,同时利用政府与企业信用的优势,综合考虑政府成本、社会成本与企业成本,实现全局的成本最小化和风险最小化,这是现阶段处理银行信用问题应有的主导思想。而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则是这个最佳结合点的具体位置以及实现的途径。案例我国信用管理相关法律建设现状分析:

构建信用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关于信用的建立、维护、评价、服务和失信救济等规范。我国现在已经基本确立对市场经济生活中的基本信用规则的法律制度。

从表1可以看出,2000年至2001年时我国信用相关法律颁布的密集时期。一般来说法律建设总在相应的市场需要产生的前后,这也标志着至少从2000年以来,信用成为我国经济建设越来越被关注的要点。

从表2可以看出,在征信和与信用相关的侵权行为赔偿方面我国尚无全国性法规。而征信领域又恰恰是最需要法律指导规范的,急待填补空白。即使是已经颁布的法律,虽然对部分信用行为的债权保护提供了保证,但是还不能涵盖全部的信用行为,对债务人履行义务的约束不完善。案例企业信用指数分析模型的探索性应用2005搜狐财经企业公众形象年活动推出了“企业公众形象”这一崭新的概念,也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在此过程中,企业商务信用作为企业公众形象的核心要素与评价指标,与企业的各种道德评价指标一样,成为中国企业必须要面对的“山坡命题”。

为帮助企业提前做好信用风险“体检”,搜狐财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