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制-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新)_第1页
七年制-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新)_第2页
七年制-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新)_第3页
七年制-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新)_第4页
七年制-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心理学(medicalpsychology)第三讲:心理应激第一节总论一、医学界所关注的应激1.坎农的战斗—逃跑反响〔fight-or-flightresponse〕模型〔1929年〕坎农〔W.Cannon〕认为,机体在面对环境变化时会保持内环境的稳定,这个过程被称作“内稳态”〔homeostasis〕。个体在觉察到一个威逼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被激活,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躯体被快速地激活和唤醒,这样的生理反响使得个体能够对抗威逼或者逃跑,因而被称作战斗—逃跑反响。坎农指出,这种战斗—逃跑反响有乐观或消极的影响。2.塞里的“一般适应综合征”模型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H.Selye〕最早用“应激”这一术语来代表严峻威逼机体内稳态的任何刺激所产生的影响,将引起应激的刺激称作应激源。汉斯·塞里:医学界的爱因斯坦塞里1907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后移民加拿大。1926年,他在加拿大一所医科大学读书。二年级学生时,他在临床见习中觉察全部的病人在早期都有一样的病症:衰弱无力、萎靡不振、食欲减退、肝脾肿大,扁桃体发炎,皮肤消失丘疹等。为什么不同的病在早期阶段会消失一样的病症呢?塞里对此心存疑问。大学毕业后,塞里致力于提取新的性激素的工作。他从雌性大白鼠的官中提取一种物质,然后把它注入另一只大白鼠体内,他希望能有创新性觉察。在检验大白鼠时,他觉察动物体内有三种明显变化,即肾上腺肿大、淋巴结萎缩及胃溃疡。开头他以为是提取物所致,可是当他连续做试验时,所得结果使他大为惊异,由于他觉察将其它任何东西注入大白鼠体内,都会产生同样结果。以后,塞里通过后续试验觉察:大白鼠对任何有害刺激几乎都以同样的方式进展反响,不管是高温还是X射线,生理变化是一样的。依据试验,塞里提出了著名的应激理论。塞里觉察,机风光临不同的有害刺激却表现出一样的、非特异性的生理生化反响和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据此,他于1936年提出了“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模型。GAS包含戒备、反抗和衰竭三个阶段。戒备期〔alarmstage〕:是指机体在面临应激源时,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活动,发动全身的能量做出反响。反抗期〔resistancestage〕:是指机体努力去适应应激源,与威逼处于对峙状态。生理唤醒有所下降,但仍保持比正常要高的水平。衰竭期〔exhaustionstage〕:是指当应激源连续存在,反抗持续下去,自身的生理资源消耗殆尽,就会发生衰竭。此时,机体便会被自身的防范力气所损害,结果导致了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3.目前医学关注的应激照旧主要是躯体的反响。二、心理学界关注的应激早期关注的是:应激是社会生活中的紧急刺激。自20世纪60年月以来更关注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响的中间变量,即包括个人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人经受和共性特征等因素在应激中的作用和机制。尤其是Lazarus于1976年提出了认知心理应激理论,突出了认知评价的重要性,认为应激是人对情境和大事评价的产物,对应激争论作出了重要奉献。〔“看电影”试验〕三、医学心理学对心理应激的定义1.应激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或综合体系:其中包括应激源〔生活大事〕、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共性特点、心身反响及其他有关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2.定义:心理应激是个体在实际上或生疏上的需求与满足这些需求的力量不平衡时的倾向于通过心理和生理反响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或多因素作用系统〕3.把握心理应激定义的5个要点:〔1〕应激源:包括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2〕中介因素:包括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共性等,认知评价在其中起关键作用。〔3〕应激反响包括生理、心理、行为反响〔4〕各应激有关因素概念之间相互存在内涵上的穿插〔5〕应激的本质就是个体对内外环境的需求的适应。结果有二:适应或不适应。四、心理应激与安康“没有应激就没有生活”——塞里1.心理应激的医学意义:假设将心身安康的变异状况〔如心情反响、心身病症〕作为应激作用过程的结果或应激反响来对待,则与安康和疾病有关的各种心理社会因素,例如生活大事、认知因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共性特点和某些生物学因素就悉数可以纳入应激作用过程的有关因素之中。并能生疏到,尽管这些因素之间的前因后果关系仍有待进一步争论,但应激理论却已经为病因学以及治疗、干预和预防供给了一个框架思路。2.心理应激对安康的双重影响应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适应或不适应,因此应激是把双刃剑,它对安康具有双重影响:乐观或消极。适当的应激可提高机体的适应力量。过强的应激,不管是乐观应激还是消极应激,都会使适应机制失效,从而导致某些功能障碍甚至导致疾病。

3.心理应激对安康的消极影响〔1〕应激可能与疾病的发生直接相关。首先,应激时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转变和焦虑、抑郁等心情反响都可能造成个体对疾病的易感状态。〔Cohen等的试验:高应激组中有47%的被试发生感冒,而低应激组中只有27%的被试发生感冒。〕其次,假设个体同时具有身体某个器官的脆弱易感性,则应激就更可能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比方:胃酸和胃蛋白水平高的个体假设经受猛烈的或长久的应激,则简洁得胃溃疡;有精神疾病的易感倾向的个体,假设经受猛烈的或长久的应激,则简洁产生精神疾病。〔2〕应激可能与疾病的发生间接相关。现代人类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药物滥用、过度饮食、运动缺乏、肥胖及社会适应不良等都或多或少与应激有关,而现代社会人类的疾病和死亡与上述不良生活方式亲密相关。〔3〕应激可能加重已有的疾病。比方,高血压病人可能由于人际关系紧急而使血压进一步上升,加重病情;冠心病病人可能由于自己宠爱的球队赢了而感动得心肌堵塞发作。其次节应激源〔生活大事〕1.定义应激源是指向机体提出适应要求、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害个体安康的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的刺激。2.应激源的分类*现象学分类——工作、家庭和婚姻、人际关系、个人安康问题、经济、自我实现和自尊问题*按大事的性质分类——正性大事;负性大事*按大事的主客观属性分类——客观大事;主观大事*按大事的强度分类——生活大事;日常困扰〔巨石与细砾模式〕3.应激源的定量争论〔1〕生活大事的定量争论:1967年,霍尔姆斯〔Holmes〕和雷赫〔Rahe〕编制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设置了生活变化单位〔lifechangeunits,LCU〕,用以检测生活大事对个体的心理刺激强度。〔2〕日常困扰的定量争论:拉扎勒斯〔RLazarus〕及其同事Kanner等人在1981年编制了一个测量日常困扰的量表,命名为《困扰量表》〔theHasslesScale〕。

日常困扰的评估指导语:困扰是从稍微的气恼到相对较大的压力、问题或困难这个范围内全部的小刺激。它们可能常常发生,也可能很少发生。下面是一些可能引起个体感到困扰的各个方面。首先,选出上个月发生的困扰大事。然后,请你选择工程右边的数字画圈,通过选择这些数字来表示在上个月中这些大事对你的影响,假设上个月中没有发生某事,就不要选它。严峻性:1.有点严峻。2.中度严峻。3.极度严峻。困扰:1.放错或丧失了东西1232.厌烦的邻居1233.喝了酒1234.不替别人着想的吸烟者1235.考虑死亡的问题1236.家庭成员的安康问题1237.没有足够的钱买衣服1238.为别人欠自己的钱担忧1239.没有得到足够的睡眠12310.工作中的不满足12311.担忧体重问题12312.可怕被拒绝1234.应激源与安康(1)应激源的数量与安康:数量太多对安康不利。Rahe的争论(1969):被试:84名内科医生。方法:先请被试运用《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对自己过去一年中的生活大事总量进展评估。然后,在接下去的8个月对被试的患病状况进展跟踪随访。结果:高生活大事总量组(一年内LCU值超过300)中有20人〔49%〕报告了共24种疾病,中等生活大事总量组(一年内LCU值在150-300)中有8人〔25%〕报告了共8种疾病,低生活大事总量组(一年内LCU值小于150中)只有1人〔9%〕报告了1种疾病。方差分析显示,3组结果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2)应激源的性质与安康:那些消极的、不行掌握的、涉及生活核心局部的、过分猛烈的应激源,与那些乐观的、可掌握的、非生活核心的、相对较弱的应激源相比,往往会造成更强的应激反响,对安康的损害也更大。韦斯〔WeissJM〕的试验〔1971〕觉察,不行躲避组〔经受不行掌握的电击〕的大鼠患胃溃疡者显著多于可躲避组。第三节应激反响

一、应激反响在心理病因学中的意义:猛烈或持续的应激刺激猛烈或持续的心理应激反响猛烈或持续的生理应激反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

二、应激的心理反响心理反响涉及“知、情、意、共性”各方面〔1〕心情反响:焦虑、恐惊、抑郁、生气、敌意等〔2〕认知反响:人在适度的应激条件下,警觉性提高,感知觉敏锐,记忆力增加,思维活泼,这将有助于人应对挑战,产生适应。但假设应激过于猛烈或应激时间过长,就会使各种认知功能受损,认知力量下降,如留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推断力下降等;影响自我评价,自卑,自我调整和掌握力量下降。三、应激的行为反响躲避与回避退化与依靠敌对与攻击物质滥用(substanceabuse)失助〔helplessness〕“习得性失助”:指个体在受到屡次挫折后产生了动机、认知和心情上的损害,从而导致的一种在应对有害情境时的无能为力、听天由命、被动挨打的行为状态。〔试验〕

马丁·塞里格曼的经典试验:被试:24只狗,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可躲避组、不行躲避组(是与可躲避组共轭的)和掌握组,每组8只。吊床试验:全部的被试都要被固定在吊床中,每次3只,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组。3只狗都被套上狗套,受到约束。可躲避组的狗患病电击,电击共64次,但能通过用鼻子按压一个杠杆而终止电击;不行躲避组是与躲避组共轭的,唯一的区分是其用鼻子按压杠杆却不能终止电击;掌握组的狗没有患病电击。穿梭箱试验:在吊床试验完毕24小时后,三组被试承受穿梭箱电击躲避/回避训练。电击一共10次。电击之前先发出一个信号-装在穿梭箱一边的灯光熄灭,在发出信号到实施电击之间的延迟时间是10秒,假设狗能在这个间歇里跳过栅栏,信号就撤消了,电击就被回避了;假设狗不能在这个间歇里跳过栅栏,强度为4.5mA的电击就开头了,直至狗跳过栅栏,电击终止;假设狗在信号开头60秒内都不能跳过栅栏,则电击自动终止。结果:可躲避组和掌握组的全部狗很快就形成了回避条件放射,不行躲避组的8只狗中有6只没有学会回避行为,在10次训练中都失败了。四、综合性应激反响心身耗竭〔burnout〕:现代职业领域与应激相关的职业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病猛烈的威逼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消失和长期持续性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对创伤性提示物的长久性回避,持续性警觉性增高。此外,患者还存在记忆力和留意力受损、睡眠障碍、精神麻木、心情压抑、对曾经感兴趣的事情不再感兴趣、疏远朋友、对其他应激性大事的负性反响增加、对将来失去信念等。最为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是认知行为治疗。系统脱敏治疗、暴露治疗、放松治疗、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EMDR)等也能改善PTSD病症。此外,增加社会支持也有助于缓解PTSD病症。五、应激的生理反响及其心身中介机制1.心理应激的生理反响应激的生理反响主要是在大脑皮层的协调和指挥下,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进展调整的。应激的生理反响以神经解剖学为根底,可涉及全身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直至毛发。应激的生理反响既是躯体对应激源的适应过程,又是某些状况下导致疾病的生理根底。2.心身中介机制:心理-神经中介机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皮层下丘脑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心理-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皮层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素分泌增加、生长激素等心理-神经-免疫中介机制:皮层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免疫抑制〔胸腺和淋巴组织退化或萎缩,淋巴细胞的抗原反响性降低,巨噬细胞活动力量下降,造成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均受抑制〕第四节认知评价

1.概念:认知评价被认为是应激作用过程的关键性中介因素。2.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1〕初级评价〔primaryappraisal〕:是个体在某一大事发生时马上通过认知活动推断其是否与自己有利害关系。其核心的问题是:“这个大事对我意味着什么?”大事经过初级评价,有三种可能的结果,即:无关的、乐观的或消极的。“消极的”的评价经认知性再评价可以区分为三类。“损害〔harm〕”:是指对某大事已经造成的损失的评价,如失业导致了自尊受损;“威逼〔threaten〕”:是指对某大事在将来可能造成的损失的评价,如失业会导致家庭经济困难;“挑战〔challenge〕”:是指把问题评价为可能被抑制并从中获益,如把失业看成是创业的时机。〔2〕次级评价〔secondaryappraisal〕:是对自己的应对力量和资源条件的评价过程,主要对个体是否可以抑制应激性大事所带来的“损害”、“威逼”或“挑战”做出评估。所以次级评价又被称为应对评价。其核心的问题是:“对这个问题我能做什么?”以及“这些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如何?”第五节应对方式一、应对概念1.应对定义〔coping〕是个体对生活大事以及因生活大事而消失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实行的认知和行为措施。应对又称应付,被认为是影响应激结果的重要中间变量。2.应对概念的把握:〔1〕应对是针对应激性大事实行的任何认知和行为的措施,所以从遇到或预期将要遇到应激性大事开头,个体就已经在作应对的努力了。〔2〕应对的涵义很广,从应对与应激过程的关系看,应对活动涉及应激作用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应激源、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应激反响等。应对概念的涵义是很广的,或者说应对是多维度的。

〔3〕应对的努力有两个方向,要么转变环境,要么转变自身。〔4〕应对可以是有意识的,比方承受各种应对策略;也可以是无意识的,比方自发地运专心理防范机制。〔5〕应对方式可能是安康的,比方放松、熬炼、寻求社会支持等;也可能是不安康的,比方吸烟、喝酒、暴食、退缩、攻击等。〔6〕应对的目标是心身重新到达平衡,也即重新适应环境,并尽量削减苦痛和苦恼。但是应对的目标不肯定能实现。〔7〕既然应对是认知和行为的措施,所以有效的应对策略是可以学会的,因此,可以通过应对技巧指导帮助个体学会在应激状态下运用有效的应对策略。二、应对方式的分类1.依据应对的指向分类

针对问题的应对(problem-focusedcoping)针对心情的应对(emotion-focusedcoping)拉扎勒斯Folkman依据应对的功能把应对分为问题关注应对与心情关注应对,并区分出了8种应对策略〔以刚被医生诊断得了肝癌的40岁的王先生为例〕。面对应对(问题关注):坚决而自信地实行行动,通过乐观主动的努力来转变应激情境。例如,王先生的参与保险的保险公司不愿支付他的手术费用,他可能去据理力争。有打算地解决问题(问题关注):分析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实行行动解决问题。例如,王先生查找和争论很多肿瘤专家的资料后,打算住进他最信任的肿瘤专家张教授所在医院,选择张教授作为他的主治医生。寻求社会支持(问题关注或心情关注):努力获得信息或情感支持。例如,王先生可能会向朋友、护士和不同专家了解有关肝癌的信息〔信息支持具备问题关注功能〕,向妻子诉说他的担忧以得到劝慰和鼓舞(心情关注功能)。自我掌握(心情关注):努力调整自己与问题有关的情感。例如,王先生虽然由于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正而有生气和怨恨,但他隐蔽自己的感情以避开损害妻子和医护人员。保持距离(心情关注):做出努力让自己远离应激性情境,通过调整认知把自己和情境分开或用乐观的观点对待。王先生可能尽力不去想他正面临的危及生命的安康问题或尽量轻视它们。担当责任(心情关注):承受自己在逆境中的角色和担当自己在问题中的责任。如,王先生可能会告诫自己保持心境的平和,要留意饮食和睡眠,要协作治疗。乐观重新评价(心情关注):努力查找应激性情境对于个人成长的乐观意义。例如,王先生认为,老天让自己生癌症就是要让我明白活着是多么奇妙、亲情是多么暖和、安康的生活方式是多么重要,我以前忙于工作无视了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无视了妻子孩子,以前应酬时喝那么多酒真是慢性自杀。逃跑/回避(心情关注):通过梦想、暴饮暴食、酗酒、吸烟、吸毒、服用药物等方法来逃脱或回避逆境。例如,王先生可能沉溺于发生奇迹的梦想中,如一夜醒来,肿瘤不见了;也可能会通过睡觉或酗酒来躲避残酷的现实。2.依据应对的过程分类过程应对〔process-orientedcoping〕特质应对〔trait-orientedcoping〕3.依据应对主体分类心理活动应对:如再评价、梦想、自责等行为操作应对:如回避、服药、倾诉等躯体变化的应对:如放松等4.依据应激系统中的因素与环节:针对生活大事:打算、回避、面对、分散、升华等针对认知评价:自责、梦想、淡化等。针对社会支持:如求助、倾述、隔离等。5.依据特定大事对象的应对:〔1〕医学应对问卷〔MCMQ〕:该问卷中文版已由我们教研室的教师修订,进展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证明可适用于中国文化。〔2〕心肌堵塞病人的“否认”问卷三、应对争论应对的病因学意义:〔1〕调查争论承受否认或抗争精神应对方式的癌症病人比承受失助无望应对方式的存活时间更长。〔2〕试验争论“社会性应激源以及应对策略和恶性肿瘤生长的关系”试验争论〔AzpirozA,2023〕争论目的:争论社会性应激源以及应对策略和恶性肿瘤生长的关系。被试:诞生6周的雄OF-1小鼠共257只,试验前被单独圈养在笼子中,自由饮水进食,光照12小时(保持12小时-12小时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被人为地逆转以使争论者可以在光照条件下观看小鼠的行为变化,由于小鼠原来在夜间较为活泼。小鼠在单独圈养10天后被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为应激组(198只),其次组为无应激刺激的掌握组(59只)。方法:争论者用Kudryavtseva等(1991)制造的感觉性和接触性社会应激模型来刺激应激组的小鼠,总时间为2小时。其具体方法是争论者在每只小鼠笼子中放入事先选择并驯养的攻击性小鼠。在24小时中,两种小鼠有3次身体直接接触的时机,每次5分钟,每个接触期之间大约有12小时的间歇期。在5分钟的接触期间,争论者用摄像机摄下全过程,然后对被试小鼠加以行为分析。在间歇期间,攻击小鼠被隔板隔离在笼子的另一边,但被试小鼠仍可感觉到它的存在。在小鼠受到应激6天后,再次被分成两个小组,第一组〔99只〕被接种B16F10鼠黑色素瘤细胞;其次小组(99只),只被接种生理盐水。在接种后第7天,争论者对全部应激组〔198只〕的小鼠赐予其次次应激刺激,其方法和过程与上述的第一次应激刺激完全全都。在其次次应激刺激完毕后1小时,每个小组中有12只小鼠被人道处死,以检测生理指标(脾脏NKG20受体表达、血清皮质激素浓度),其余的小鼠在接种后第21天被人道处死,以检查肿瘤生长状态(以显微镜下肺转移灶的多少为指标)。掌握组的小鼠,除接触期无攻击性小鼠与其接触外,其他试验过程,取样时间和结果分析都与第一组一样。结果:〔1〕与掌握组中的小鼠相比,经受过社会应激的小鼠有更多的黑色素瘤肺转移灶。〔2〕小鼠经受社会应激与否,接种鼠黑色素瘤细胞与否,都不影响脾脏中NK细胞上的NKG20受体表达〔3〕小鼠经受社会应激与否,接种肿瘤细胞与否,都不影响血清中皮质激素的浓度。〔4〕依据对小鼠行为的观看分析,小鼠对社会应激的应对策略的不同而划分的两个群体:实行乐观应对策略的群体,表现为花很多时间进展乐观的进攻和非社会性探究;实行消极应对策略的群体,表现为花很多时间进展防卫性屈服、逃跑和回避。实行消极应对策略的群体与实行乐观应对策略的群体相比,有更多的黑色素瘤肺转移,其血清中有更高的皮质激素浓度,脾脏中NK细胞上有较低的NKG20受体表达。结论:首先,心理应激会促进肿瘤生长,其次,应对策略在社会应激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功能转变以及肿瘤生长之间起着中介作用,经受社会应激时消极的应对策略更简洁促进肿瘤生长。2.应对指导的临床应用:

问题解决、回避;再评价;求助;转移;放松训练;等。附:心理防范机制〔defensemechanism〕1.概念:属精神分析概念。当个体潜意识中本我的欲望与客观条件发生冲突而造成潜意识心理冲突时,个体会消失焦虑反响,而心理防范机制则起到减轻焦虑的作用。当防范机制不常应用时,其对减轻压力有适应性价值;但假设防范机制被频繁地应用,个体形成了回避现实的人格,这就会导致心理特别。有自恋型、稚嫩型、神经症型、成熟型。2.常见的心理防范机制压抑〔repression〕、否认〔denial〕、退化〔regression〕、梦想〔fantasy〕、转移〔displacement〕、合理化〔rationalization〕、投射〔projection〕抵消〔undoing〕、转换(conversion)、反向形成〔reactionformation〕、升华〔sublimation〕、幽默〔humor〕压抑〔Repression〕:压抑是把意识所不能承受的,使人感到苦痛的冲动、欲望、思想或阅历,不知不觉地压抑到潜意识中,从而表现为不能觉察或回忆。生命中前5年发生的创伤性大事可能被压抑在潜意识中。而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冲动、欲望、经受或观念并没有真正消逝,只不过是临时潜伏着而已,假设有时机仍会活动起来,影响人的行为,如消失失言、笔误乃至变态行为。压抑是一种重要的防范机制,常常是焦虑的来源,是其它防范机制的根底。否认〔Denial〕:否认就是歪曲或否认那些已经发生的令人苦痛的事实,以避快乐理上的担忧与苦痛,这是一种无意识的防范机制。例如,小孩子不留神打碎了碗,觉察白己闯了祸,会立刻蒙起眼或把手背后说:“不是我打的”。做母亲的听到自己心爱的女儿死于交通事故,她可能否认这桩事真的发生了,认为女儿还活着,等一会儿就回来。个体歪曲自己的身体形象,这也是一种否认,如患有厌食症而体重过低的人可能认为自己很胖。退化〔Regression〕:个风光对压力时,心理活动退回到前面的进展阶段,运用以前是恰当的但现在却是不成熟的、稚嫩的行为来应付,以获得别人的怜悯和照看,避开面对现实问题或内心的苦痛,这就是所谓倒退。比方,厌食行为或许是受压抑的性本能活动向早期发育阶段的倒退在进食方面的表现。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全部的变态行为,都可能或多或少是心理倒退的结果。如一个已经能掌握大小便的孩子,不满足母亲生了另一个孩子后很少照料他而又开头尿床。这种放弃已经习得的技能,而恢复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是由于不这样会引起内心的恐慌和不平衡。转移〔Displacement〕:个体不能把被压抑的负性心情,如焦虑、生气等,发泄到真正的目标上,由于这样担忧全,于是只能把自己的心情转而发泄到可能很安全的其它目标上,此即为转移。不适当的转移可能也是造成变态行为的缘由之一,如厌食症或贪食症可能就与被压抑的负性心情转移至饮食行为有关。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又称作“文饰作用”,是指在某些情境下,如自己的一次失败、一次损失或一个无法实现的愿望等,个体找出借口来解释,以减轻焦虑、削减绝望。就犹如《伊索寓言》中的那只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酸。——“葡萄酸机制”。这是一种人们常常使用的自我防范机制。例如,没考上医学院校就说医学院毕业不过是个每天与病人死人打交道的技工。“甜柠檬机制”:吸烟成瘾的人总是可以为自己的吸烟行为找到很多的正值理由,以避开戒烟引起的苦痛。投射〔Projection〕:投射是指在潜意识中把自己所不宠爱的或无法承受的欲望、态度、感情、思想等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是别人有这种欲望、冲动或想法。以避开焦虑,获得心理的平衡。尤其当个体在受到猛烈的性驱力或攻击驱力的威逼时,投射更可能发生。又称“外射”。比方,有些具有被害妄想的人总疑心他人要害自己,实际上是自己内心对他人的憎恨〔攻击驱力〕的一种投射。抵消〔Undoing〕:是指用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不能被意识承受的欲望、冲动、观念或行为,以削减负罪感和焦虑。如,强迫性仪式行为就是“抵消”防范机制的典型表现。反向形成〔Reactionformation〕:个体为了回避无法承受的冲动或欲望而以与冲动或欲望相反的行为表达出来,这样就不必处理因此而产生的焦虑,这种潜意识的防范机制就是反向形成。所谓“此地无银三百两”,说的正是反向形成。例如,一个妇人恨她的丈夫,她可能表现出过分的爱与奉献;一个内心极度自卑的人,可能会过分炫耀自己的优点。转换(conversion):是将潜意识的内心冲突转变成躯体化的一种防范机制。这些躯体病症均由于心理冲突、心情紧急焦虑变换而来,没有相应的疾病为根底,但可以帮助病人摆脱临时的逆境、以求心理平衡。例:弗洛伊德的友人、神经病学家布雷尔曾用催眠术治疗过一个年轻妇女,名叫安娜,在她护理病情危重的父亲时,发生了多种躯体化病症及精神病症:挛缩、瘫痪、神经质咳嗽、幻觉及意识模糊状态。在催眠状态中医生让病人回忆与她病症有关的、被遗忘的大事和梦想,病人在回忆中伴有猛烈的心情爆发,然后病症就消逝了。升华〔Sublimation〕:把一些意识所不能承受或不能容忍的本能的冲动或欲望,改头换面,修饰成能被社会承受的行为或净化转换成某种高尚的追求,如体育运动、文学艺术等,以保持内心的安静与平衡,此即为升华。通过升华这种防范机制,心理能量得到了宣泄,不但消退了因驱力受挫而产生的焦虑,而且使个体体验到成功的满足。幽默(humor):这是一种乐观的心理防范形式。指以诙谐的语言行为应对为难境况,使自己摆脱逆境,维持心理上的稳定。比较有修养的人常使用这种方法把僵持、为难的局面转为轻松自然。第六节社会支持一、概念:又称社会网络,是指个体来自社会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反映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亲密程度和质量,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社会支持对伤口愈合中心理应激所致的损害的缓冲作用〔Kiecolt-Glaser,2023〕被试:41名医学生应激源:学业考试伤口制造:使用抽吸设备在被试的非利手前臂的皮肤上制造水泡创伤,共2次。一次是在非考试时期〔基线〕,另一次是在考试前3天。结果:在第一次非考试时期的创伤制造后伤口很快愈合的被试有23人,他们的愈合时间平均为4天,这些人中,其次次在考试应激情境下创伤愈合速率仍旧很快的有14人,愈合时间照旧平均为4天,而另9个被试其次次的创伤愈合速率明显变慢了,平均为8天。那14个在应激情境下伤口愈合速率仍旧很快的被试,其在《人际支持评价量表》上的社会支持得分,显著地高于另9个在应激情境下伤口愈合速率明显变慢的被试,而在《察知的应激量表》上的得分则显著地低于另9个被试。二、社会支持的种类: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朋友支持、其他人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三、社会支持对安康的爱护作用:社会支持可以降低死亡的危急。社会支持可以降低患病的概率。Cohen等人〔1997〕的试验:承受感冒病毒鼻滴液的志愿者中,拥有较大社会网络的个体进展成感冒的可能性较小,即使患了感冒也不太严峻VanderPlate等人〔1998〕的争论:有较高社会支持水平的个体,疱疹病毒感染的概率较低。社会支持可以增加疾病患者的康复力量。社会支持可以削减个体在应激过程中的消极心情反响,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安康。四、社会支持对安康爱护作用的机制:缓冲作用假说独立作用假说支持缓冲作用假说的证据:Schwarzer等在1989年至1991年间对西柏林的235名东德移民进展了应激性大事〔失业〕与社会支持、安康之间的相关性争论。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未失业组被试的安康影响较小,而对失业组被试的安康影响较大;在失业组中,社会支持水平较高的被试的躯体病症远远少于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的被试。该争论结果就说明白社会支持在个体遇到“失业”这样的应激性大事时,社会支持起到了缓冲作用。支持独立作用假说的证据:LBerkman等人〔1979〕对超过4700名的年龄在30-69岁的男性和女性被试进展的为期9年的一项前瞻性争论显示,排解了争论开头时的社会经济地位、安康状况和日常安康习惯的影响之后,被试具有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在争论期间死亡的可能性就越低。Susser〔1981〕在对很多文献进展总结后觉察,成年人假设缺乏稳定的婚姻关系,则易患肺结核、流行性感冒、肺炎、心脏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第七节人格人格特征是个体应激过程中重要的中介因素,由于人格特征会影响个体处理应激性大事的方式和后果。有些人格特征不仅使个体更易于产生应激,而且会加重应激反响,导致不适应的后果;而有些人格特征却有助于减轻应激反响,取得适应性的结果。一、应激中有利于适应的人格类型

1.坚韧人格〔hardinesspersonality〕考巴萨〔Kobasa〕在1979年运用《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对美国AT&T公司的行政人员进展调查,结果觉察,那些3年内虽处于高应激状态〔LCU得分高〕但身体却很安康的人有某些共同的人格特征,考巴萨总结后称之为“坚韧性”。考巴萨〔1982〕争论觉察,坚韧人格具有3个主要特征,即责任感〔commitment〕、掌握感〔control〕和挑战欲〔challenge〕。责任感是指一种乐观的奉献精神,把自己奉献给工作、家庭,把精力乐观投入到所面对的任何大事中去,并追求自我潜能的发挥。掌握感是指个体觉得自己能做自己生活的主宰,自己能影响四周的环境。挑战欲是指敢于承受转变和敢于面对成长机遇所带来的各种问题的士气。2.感觉寻求者人格〔sensationseekerpersonality〕感觉寻求者人格又被称作冒险者人格,由佐克曼〔Zuckerman〕于1971年提出,用于描述那些布满冒险精神的人——如攀岩爱好者、跳伞爱好者、蹦极爱好者、滑翔爱好者等的人格。感觉寻求者人格的主要特点是:对新异刺激感兴趣,总是寻求环境刺激,宠爱参与冒险活动,不能忍受单调、缺少变化的生活。佐克曼争论觉察,拥有感觉寻求者人格的人与那些回避冒险的人相比,能更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应激性大事。3.乐观主义人格〔optimismpersonality〕乐观主义人格的特点是:生活态度乐观,对事情的结果满怀乐观的期盼,总是看到事物奇妙的一面,坚信黑暗中总有一线光明。Scheier和Carver于1985年编制了一个乐观性情量表,名为“生活方向测验〔LifeOrientationTest,LO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