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第435练)【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甲】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乙】红色的花朵总让我想到红红的火焰,白色的花朵总让我想到白白的雪花。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摘编自季羡林《夹竹桃》,有删改)1.文中写花,甲处以比喻着色,乙处以联想赋艳,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2.文中画波浪线句可以改写成“一朵花开了,又败了;一啷噜花长出来,又黄了”,两句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互联网时代,①,还有以“知识胶囊”为代表的知识付费产品。当下的很多年轻人,除了“泡”在书店或图书馆,已然也习惯了通过付费问答、在线教育等方式花钱买知识。有一组数据对比:《2022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为871亿元;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达1126.5亿元,较2015年增长约70倍。有人调侃道,年轻人对“知识胶囊”的热衷,可能不亚于老年人买保健品。一定程度而言,②,有其独到之处:③。年轻人可以在“喜马拉雅”学《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去“得到”听《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专家们把大部头的书籍“塞”进了小小的“胶囊”里,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正如有人说,想要迅速成为一个博学而有趣的人,就去吃一颗“知识胶囊”吧。缓解了年轻人的焦虑。在城市当中,激烈竞争每天都在上演,焦虑实属正常反应,通过学习来提升职业技能是年轻人的刚需。艾媒报告则指出,近七成的成年人进行非学历教育是为深造或跳槽作准备。“知识胶囊”成了(),让年轻人利用碎片化时间就能快速充电。3.将下列俗语填入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乌托邦B.敲门砖C.及时雨D.试金石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5.不同的文体中都常见对照比较的方法。请分别从语言文字运用I和II的材料中各找一例,简要分析其作用有何不同?(4分)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寄侍读苏尚书①【宋】陈师道六月西湖早得秋,二年归思与迟留。一时宾客余枚叟②,在处儿童说细侯③。经国向来须老手,有怀何必到壶头④。遥知丹地开黄卷,解记清波没白鸥。【注】①苏尚书:苏轼。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苏轼任端明殿、翰林侍读学士,为礼部尚书。②枚叟:西汉辞赋家枚乘。③细侯:郭伋字,据《后汉书》记载,郭伋为官颇有德政。④壶头:今湖南沅陵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直接点明时间和地点,写出了自己两年来都想回京却一直未能如愿的遗憾。B.诗人在颔联说自己和苏轼离别之后,还能听到对苏轼为百姓实事的赞誉,受到老百姓的欢迎。C.颈联说治理国家需要老成之人,有报效国家的胸怀但是也不用一定要到壶头,牺牲自己。D.诗人想象苏轼在朝廷的工作状态,也希望他记得往日的心志,回归清波白鸥的生活。7.诗歌有劝谏意味,作为晚辈的陈师道对苏尚书的劝谏颇为高妙,请赏析其劝谏的高妙之处。三、名篇名句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洵在《六国论》中正面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贾谊《过秦论》中描述的九国联盟瓦解后“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是一致的。(2)杜甫在《客至》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常话语,在歉疚之中更显主客亲近。(3)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某种乐器抒发哀怨惆怅的情感,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训练】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穷苦人〔俄〕列夫·托尔斯泰在一间渔民住的茅屋里,渔夫的妻子冉娜坐在灯下缝补旧渔帆。风在院子里呼啸,哀嚎,浪涛冲击着海岸,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天气又黑又冷,但渔夫的茅屋里却温暖如春,炉火还没有熄灭,挂着白蚊帐的床上有五个小孩在大海的咆哮声中熟睡。冉娜的丈夫,一大早就出海了。现在还没有回来。她倾听着波涛的喧嚣和狂风的呼啸,心里忐忑不安。旧式的木制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冉娜直嘀咕。丈夫从不顾自己的身体,时常冒着严寒在风浪中打鱼。她从早到晚忙着干活,又怎样呢?一家人勉强糊口而已。孩子们连鞋都穿不上,不管夏天还是冬天都光着脚跑路。吃的不是白面包,要是黑面包够吃,就算不错了。下饭的只有鱼。"咳,总算命好,孩子们没灾没病,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这样想,又留心听着风暴的呼啸。"他在哪儿呢?上帝保佑他,救救他,可怜他吧!”她一边说,一边划着十字。睡觉还嫌太早。冉娜站了起来,往头上披了一块厚头巾,点着提灯,走出门外,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一些了,灯塔上的灯是不是还亮着,能不能看得见丈夫的小船。但是,海上什么也看不见。风使劲地刮着她的头巾,一块掉下来的什么东西叩打着街坊小屋的门,于是冉娜突然想起来,从傍晚起她就想去看望生病的街坊。“还没有人去照料过她呢!”冉娜想,敲了敲房门。仔细听着……没有人应声。“寡妇的处境真难啊!”冉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并不多,只有两个,可是一切都得她一个人操心。而她自己又有病!唉,寡妇的处境真艰难啊!我进去看看她。”冉娜又敲了敲门。还是没有人应声。“哎,街坊!”冉娜喊了一声。“出了什么事情了?!”她想,推了一下门。门开了,冉娜走进了屋。小木屋又潮又冷。冉娜提起灯,看看病人在哪儿。首先映入她眼帘的是正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躺着她的街坊。她如此安静地,一动也不动地仰卧着,好像刚刚气一样。冉娜把提灯再靠近一些,不错,她脑袋向后仰着,在那张冰凉发青的脸上呈现出死的安详。死者一只苍白的手仿佛要去拿什么东西,落了下来,垂在草垫上,而就在死去母亲的旁边,睡着两个胖脸蛋、卷头发的娃娃,身上盖着一件破衣裳,蜷着腿,两个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靠在一起。看来,母亲在临终前还曾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他们的小腿,用自己的衣服把他们盖上。他们呼吸得匀称而平静,睡得香甜而酣畅。冉娜取下摇篮,用头巾把他们裹好,抱回家来。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不知道,她怎么会这样做,又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能不做她已经做了的事。回到家,她把没醒的孩子放在床上自己孩子的旁边,急忙把帐子拉好。她激动得脸色发白,好像受到良心的折磨。“他会说些什么呢?”她自言自语道,“养活五个孩子可不是闹着玩的事,还不够他操心的……是他回来了?不是,他还没有回来,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孩子领回来呢?!……他会揍我一顿?!那也活该,我该挨揍。他回来了!不是!……唉,不回来更好。”门吱呀响了一下,仿佛有人进来了。冉娜颤抖了一下,从椅子上欠起身子。“没人。还是一个人也没有!上帝啊!我干嘛要做这件事?我现在怎么还敢看他的眼睛?”冉娜心事重重,久久坐在床边,默不作声。雨停了,天亮了,但是风还在呼啸,海仍在咆哮。突然大门开了,一股新鲜的海上空气冲了进来,一个身材高大面色黝黑的渔夫拖着湿漉漉的剐破了的渔网走进小屋,说道:“我回来了,冉娜!”“哎,是你!”冉娜说道,没有勇气抬头看丈夫。“嘿,夜真黑啊,可怕极了!”“是呀,多可怕的天气!咳,打了多少鱼?”“真是糟透了,糟透了,什么也没有打着,渔网还剐破了。情况很坏啊!……我告诉你,碰上了倒霉的天气。我好像从来没碰见过这样的黑夜。还说打什么鱼!能活着回来就算万幸了。得啦,我不在家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事?”渔夫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火炉旁。“我?”冉娜说,脸色苍白,“我干了什么事……我在家缝缝补补……大风呼叫得我都有点害怕了。我真为你担心。”“对,对,”丈夫低声说,“天气坏透了!有什么办法呢!”两人沉默了一会儿。“你知道吧,”冉娜说,“街坊西玛死了。”“真的?”“不知是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吧,看来死时很痛苦。想必是心疼孩子。两个孩子还都是小不点呢……一个不会说话,而另一个刚刚会爬……”冉娜沉默下来。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色变得严肃而忧虑。“是呀,这倒是件事!”他说道,不时地搔搔后脑勺,“好吧,又有什么办法呢!得把他们抱过来,要不他们就醒了,孩子们怎能同死人在一起呢!好吧,就这么办吧,咱们总能熬得过去。快去领他们吧!”但冉娜没有动地方。“你是怎么啦?不愿意吗,冉娜?”“他们就在这儿。”冉娜说着,把蚊帐拉开了。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描摹了屋外恶劣的自然环境,颇具画面感和冲击力。B.面对眼前已经死去的母亲和被母亲临死前照顾得很好而睡得香甜酣畅的孩子,冉娜觉得必须把孩子抱回家。C.小说以“穷苦人”为题,反映了西玛和冉娜两家窘迫的生活状况,寄寓了作者对穷苦人悲惨命运的深同情。D.冉娜夫妇的选择与其家庭现实形成反差,冉娜的忐忑不安又与丈夫的毫不犹豫形成反差,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2.关于女主人公冉娜的心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冉娜抱回邻居的两个孩子后“好像受到良心的折磨”,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对不起西玛,应该早点去看她。B.冉娜开始时希望丈夫早点回来,后来因自己抱来两个孩子而担心丈夫回来揍自己,就希望他不要回来了。C.丈夫回来了,冉娜不关心丈夫是否遇到了危险,竟然问打了多少鱼,这说明她内心慌乱,以致语无伦次了。D.抱回两个孩子后冉娜一直忐忑不安,是因为她对丈夫不够了解,认为丈夫不会接受家里再多出两个孩子。3.底层人的生活往往是“惨烈”而“温暖”的,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4.本文结构紧凑,请简要分析。(6分)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材料一: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槁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节选自苏洵《权书》)材料二: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节选自《孙子兵法》)5.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3分)智则不可A测B严C则不可犯D故E士皆委F已G而听H命J夫I安得不愚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斥堠:古代用来瞭望敌情的土堡,也指侦查、候望的人,文中指巡逻放哨、侦察敌情。B.“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与“殆有神护者”中“殆”的意思不一样。C.“变色而却步”“使之疑而却”与“却之不恭”中的“却”用法一样。D.“不责于人”与“求全责备”中“责”的意思一样,都解释为要求。7.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论述用兵的方法,先后提出多条用兵意见,但也流露出封建权术思想,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等。B.作者认为主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镇定沉着,临危不乱,这样才能够把握利害得失,抵御敌人。C.作者认为“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所以为将者需“暴短”使敌人疑惧而不敢攻,“阴长”使敌人麻痹而落入圈套。D.用兵要使士兵“无所顾”,就需做好战争所需的物质准备;又要使士兵“有所恃”,就需激发士兵为国牺牲的精神。8.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4分)(2)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4分)9.两则材料对将领的要求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2024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答案与解析(第435练)【基础训练】1.甲处回忆故乡,用比喻彰显夹竹桃的色彩之美,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惹人喜爱;(2分)乙处叙写儿时,采用儿童视角观察,以联想写出夹竹桃的色彩给我留下独特的心灵印记。(2分)2.原文句子体现先“败”再“开”,先“黄”再“长”的生长顺序,给人留下生生不息的印象,更凸显夹竹桃顽强的韧性;(2分)原文句子在句式结构上循环往复,读起来更富有节奏美。(1分)改句则没有这些效果。3.C(及时雨:比喻在关键时刻能解救危难的人或事,符合语境。A.乌托邦: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不可能完成的理想,不可能到达的美好国邦。B.敲门砖:指用以敲门的砖,门一敲开,砖自然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工具。D.试金石:比喻可靠的考验人的方法。)4.①年轻人爱读的不只是书②“知识胶囊”能吸引年轻人(注意此句应以“知识胶囊”为主语)③降低了获取知识的门槛(注意此句的句式结构要与下一段“缓解了年轻人的焦虑”保持一致)5.语用I中(第三段)用大量笔墨写院子里一年三季的花开花落、热闹变化,对比门内的夹竹桃,衬托夹竹桃的默默和韧性,使内容丰富、着意深远。(2分)语用II中(第二段)比较图书零售市场与知识付费市场的数据,突出知识付费市场规模大,印证当下年轻人对“知识胶囊”的热度,比较中更显语言客观,增强说服力。(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6.A【解析】“写出了自己两年来都想回京却一直未能如愿的遗憾”错误。7.①诗人在对苏轼的劝谏的过程中,首先表达了苏轼的思念以及对苏轼政绩的赞美,能够让劝谏的发展建立在一个适宜接受的心理基础之上。②诗人的劝谏引用典故,纵然有远大的抱负,也不必牺牲自己。虽是劝谏,但是却在劝谏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深厚的情感。③诗人的劝谏最后直接指向苏轼当年的志向,不改初心,归向清波。层层递进,情感深厚却又充满力量。8.【答案】(1)弊在赂秦,争割地而赂秦。(2)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3)示例一: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示例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示例三:浔阳地偏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综合训练】1.A【解析】屋外环境描写没有用比喻的手法。2.C【解析】A冉娜是担心加重丈夫的负担,不是觉得对不起西玛。如果觉得对不起西玛,在见到西玛死的时候就该有愧疚的心理体现,而不是抱回孩子来之后再愧疚。见到人死的时候不觉愧疚,做了抱养孩子的好事之后反而愧疚,不合理。B冉娜只是不知如何面对,不是不想让丈夫回来。D不是不了解丈夫,不是"认为"丈夫不会接受,而是生活太难,“担心”丈夫无法接受。3.(1)底层人的生活因为穷苦而惨烈。他们的温饱都成问题,尤其是七个婴儿嗷嗷待哺;更没有好的医疗条件,街坊西玛只能在家中默默死去。(2分)(2)①底层人的生活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而温暖。他们不但关心家人,而且尽力帮助别人。(2分)②底层人的生活因为勤劳乐观而温暖。渔夫夫妇辛勤劳作,积极地面对生活的艰难;无论多么艰难他们都认为“总能熬得过去”。(2分)4.①内外线索交织。小说以时间的变化作为外在线索,以冉娜的心理变化作为内在线索,串联全文,集中紧凑。②场景集中。场景集中在茅屋里,对渔夫打鱼的海上几乎没有正面描写。③人物聚焦。故事聚焦于冉娜,不枝不蔓。(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5.BDJ【解析】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6.C【解析】三者用法不一样。7.D【解析】“无所顾”,就需激发士兵为国牺牲的精神。要使士兵“有所恃”,就需做好战争所需的物质准备。8.(1)(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这样以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左:附近。瞬:眨眼。待:对付。句意通顺1分。)(2)我军的短处,我掩藏起来搁置一边,而敌军却偏要与我较量,怎么办呢?(蔽:隐藏。角:较量。奈何:怎么办。句意通顺1分。)9.①《孙》强调恰当地选用人才(1分)②《权》强调自身的心术修养(治心)、培养和保持士兵积极的心理状态(养士)、了解敌人(料敌)、能出奇策(出奇)。(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参考译文】材料一: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麇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款合同终止协议
- 2025-2030年中国马铃薯淀粉市场供需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阿维菌素原药行业十三五规划及发展风险评估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铝合金游艇行业市场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透明质酸钠行业十三五规划及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聚乙烯醇PVA行业发展状况及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电熔氧化锆制品行业供需状况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 建筑行业工程延期免责协议书
- 智慧酒店运营管理协议
- 半导体锡膏销售合同
- 智能教育机器人AI项目策划创业计划书
- 《MATLAB编程及应用》全套教学课件
- T-CCSAS 001-2018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质量控制与审查导则
- 2025年春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下册 2025年中考模拟测试卷
- 果园轨道运输施工方案
- 加油站事故隐患排查清单(主要负责人级)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解读
- 《学位论文选题与写作》教学大纲
- 广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完整版】
-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和评审中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意见
- 2024版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