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_第1页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_第2页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_第3页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_第4页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学史习题人文科学系09级对外汉语余静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多角度比较从成书上从成书时间上看,《三国演义》为元末清初,而《水浒传》创作时间待考证,一般认为作于元末明初,而至晚于明朝中晚期成书。从成书过程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有着相同点,都是来自积累而成,都有来自民间传说和话本小说的材料。而《三国演义》更多地依据历史记载,主要来自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罗贯中据史而演义,基本依据史书记述的历史事实加以文学性的演义。从主题上他们都是英雄传奇小说,但《三国演义》是贵族式英雄,而《水浒传》是平民式英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写了忠与奸的斗争相同点。表现形式不同,《三国演义》是两个政治的斗争的,焦点在于百姓的态度,而《水浒传》则是朝廷和江湖之间的斗争,焦点是对君王的态度。从结构上《三国演义》有一个网状的结构,严密、紧凑、宏大、和谐的。经线是三国的鼎立,纬线就是由兴到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网状结构。或为霸之政,仁者之政,庸者之证的过程。《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环环相扣,互相贯连,形成珠串式线形结构。但是《水浒传》的结构并不是单一化的直线式结构,不同人物的传奇故事之间的连接除了勾联式之外,还有纵横交叉、包孕式等。而在人物传记的结构安排和布局上,实现了纵横曲直的情节结构。如,如王进受高俅的迫害,被迫逃出东京,远走华阴,引出了史进;而史进被逼,不得不出逃渭州寻师,引出了鲁达;鲁达被逼,流落东京,又引出了林冲;林冲受高俅的陷害,被逼上梁山,为纳投名状,又引出了杨志。从忠义上在封建社会里,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统治着人们的,而“忠义”则作为了评判人的是非的道德规范。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忠义”观得到了大力的宣扬,发挥的淋淋尽致。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都颂扬忠义,且贯穿着全书,构成了小说的支柱力量。在这纷扰的斗争中,忠是他们的导航,义是他们的斗力。也是这一个个重情重义的英雄,为我们演义了两个不朽的长篇巨著。而在忠义的作法上二者皆有不同的表现。谈谈对主题和主旨的认识词典上

主题:文艺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它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是文艺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指文艺创作的主要题材。泛指主要内容。主旨: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犹主张,主意。从作品中看《西厢记》主题:王实甫主题:“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比董西厢的“从古自今,自是才子和配佳人”的主题更进一步。公认的主题:是鲜明的爱情的主题,体现了爱情理想这一愿望。主旨:王实甫通过《西厢记》这一戏剧,来反对封建礼教的重点是反对“门当户对”的婚姻观,歌颂婚姻自主的进步理想。《水浒传》主题:关于《水浒传》的主题,有多种说法,但其对农民起义者正面、客观而不失理性的描绘,是其突破封建社会文学传统的一大要素,也确立了这部作品以及后世白话叙事文学深厚的民间色彩。

主旨:小说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官逼民反”、“乱由上作”的历史真实,揭示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在于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肯定和歌颂了农民革命斗争的正义性。浅谈《西厢记》与《牡丹亭》的比较概述《西厢记》是王实甫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贾仲明:“新杂剧,就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指出来其在元代戏曲史上的地位是我国戏曲艺术上的丰碑。它问世以后,风靡一代,它的进步思想倾向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对《牡丹亭》、《红楼梦》等戏曲小说的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牡丹亭》代表了汤显祖传奇的最高城成就。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他传承了《西厢记》,但也是文学史上的一个突破,《牡丹亭》中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影响更为深远,从清朝《红楼梦》中也可看出这种影响。比较从主题上《西厢记》与《牡丹亭》都是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且都是以封建时代上层社会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为题材。虽然都是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的戏曲,但是其实两部作品的主题并不完全相同。《西厢记》反对封建礼教的重点是反对“门当户对”的婚姻观,歌颂婚姻自主的进步理想。而《牡丹亭》则重点在于反对“存天理,去人欲”的程朱理学,要求个性解放。从体裁上《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中国戏曲史上的杰出之作。但是在体裁上存在着差别,《西厢记》属于元杂剧,以折为分幕单位,写成了五本二十一折。元杂剧中指示人物动作和表情的术语为科。《牡丹亭》属于明传奇,传奇的分幕的单位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其总共写成五十五出。而元杂剧中指示人物动作和表情的术语为科介或介。从写作手法上《西厢记》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它遵循现实生活发展的逻辑,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表现生活和剧中的人物、事件力求表现出现实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而文章中最终有情得眷属,作品也说出“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希望后人的才子佳人都能如愿。《牡丹亭》则不同,它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用幻想的情节来表现理想与现实,个人与时代的矛盾冲突。杜丽娘的《惊梦》、《寻梦》等都通过幻想的情节,来表现他们对青春的珍惜,对爱情幸福的向往,对个性解放的追求,以及这种理想的追求与时代思潮,与反动的程朱理学,与社会黑暗现实的矛盾。《牡丹亭》不但通过“梦境”与“真境”来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更可贵的是汤显祖很自觉地在作品里表现人们为实现理想而作的顽强的斗争,表现理想一定战胜黑暗现实。从人物形象上从封建家长上同:崔母与杜宝都是封建统治下的家长,他们受惯有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观影响,不许自己的女儿作出有违常理的爱情追求。但是二人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异:崔母是一个封建的卫道士,她恪守封建中“门当户对”的婚姻制度。她的“赖婚”与“逼试”,都是为了要“门当户对”不招“白衣女婿”。她不仅在思想上维护封建礼教,而且在行动上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加以干扰和阻难,一心只惦记着“相国家谱”,表现了统治阶级欺诈权变的性格特征。《牡丹亭》里的杜宝是一个有爱国心的正直清廉的官僚,是封建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用封建礼教来教育女儿,不许午睡,不准游园,也不相信男女之间还会产生爱情。他维护封建礼教的重点,不在“门第观念”,他要“存天理灭人欲”,提倡程朱理学的禁欲主义,所以,虽然柳梦梅已经中了状元,他还是不肯认女婿。他的性格特征是道学先生的固执和迂腐。从女主角上同:杜丽娘与崔莺莺都是大家闺秀且是才女,都敢于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的女性。在婚姻爱情的路上,都勇敢地去追寻,敢于与封建礼教相抗争,最终都有情人终成眷属。二者都是文学史上可歌可泣的女性代表。不过,她们的性格上都是处于矛盾的状态,都不够彻底地反抗。异:崔莺莺属违背“父母之命”二突破“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不愿嫁给宰相之子郑恒,而爱上了白衣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