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烈山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b6691a1c62fb6fc169080a7fc4159c5/ab6691a1c62fb6fc169080a7fc4159c51.gif)
![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烈山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b6691a1c62fb6fc169080a7fc4159c5/ab6691a1c62fb6fc169080a7fc4159c52.gif)
![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烈山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b6691a1c62fb6fc169080a7fc4159c5/ab6691a1c62fb6fc169080a7fc4159c53.gif)
![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烈山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b6691a1c62fb6fc169080a7fc4159c5/ab6691a1c62fb6fc169080a7fc4159c54.gif)
![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烈山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b6691a1c62fb6fc169080a7fc4159c5/ab6691a1c62fb6fc169080a7fc4159c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烈山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分别是A.3种、9种
B.3种、16种
C.4种、8种D.4种、9种参考答案:D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成的有机物质或固定的能量为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自身的呼吸所消耗(R),剩下的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这部分物质或能量叫净初级生产量(Pn),两者相加(R+NP)等于总初级生产量(Pg)。右表是某生态系统营养级能量流动分析图解(单位:千卡/公顷?年),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A.11.37%
B.15.15%
C.16.72%
D.4.52%参考答案:A3.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3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该生态系统中种群A的生物体型一定最大B.种群A个体数大增,使种群B个体被大量捕食是种群B在甲→丙段时间内个体数大幅下降的原因C.种群B在丙处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属衰退型。D.在该生态系统中,最好让能量多流向B种群内参考答案:D4.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下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
)A.①②③① B.②①③② C.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①参考答案:B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和血浆,所以b、c表示血浆和淋巴;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而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组织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药物,所以d是组织液。【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和血液循环的过程【名师点睛】理清脉络,弄清内环境三个成分之间关系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a、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b、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c、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5.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参考答案:D6.“S”型曲线和“J”型曲线是反映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下列属于“S”型曲线形成条件的是(
)A.食物(养料)充足
B.没有敌害
C.没有竞争
D.资源、空间有限参考答案:D7.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下列各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的是A.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B.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参考答案:A8.科学家设计一系列50m×50m的区域以研究更格卢鼠(啮齿类)对其他小型食种子啮齿类动物的影响。将更格卢鼠从一半这样的区域中移走,另一半保持原样。每个区域的围墙上都有能使啮齿类动物自由通过的孔洞;但是,移走更格卢鼠的那一半区域围墙孔洞较小,更格卢鼠不能通过。接下来三年实验数据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区域之间的其他啮齿类动物不会存在竞争关系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他啮齿类动物的数目时,若标记物脱落,估算值将偏大C.该实验因变量在不同条件下变化趋势是同步的,有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D.本实验证明更格卢鼠与其他啮齿类动物发生了竞争,并限制了它们种群的大小参考答案:BCD【分析】据图中曲线可知,对比每次捕获的数据可知,与有更格卢鼠区域相比,无更格卢鼠区域内小型啮齿动物的数量较多,说明更格卢鼠和小型啮齿动物食性相同,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曲线中无论更格卢鼠是否存在,各区域中的小型啮齿动物的数量变化趋势总是同时增多或减少,推测种群数量的这种变化很可能是气候原因或生产者的数量等因素造成的。【详解】A.与有更格卢鼠区域相比,无更格卢鼠区域内小型啮齿动物的数量较多,说明更格卢鼠和小型啮齿动物食性相同,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B.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标记物脱落,则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计算出的估算值将偏大,B正确;C.该实验因变量在不同条件下变化趋势是同步的,有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C正确;D.由分析可知,更格卢鼠与其他啮齿类动物发生了竞争,并限制了它们种群的大小,D正确。9.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由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X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某种激素的受体Y结合,致使甲状腺细胞持续被激发,产生高水平激素Z所致.对患者使用寡核苷酸UDP可减弱Graves病的症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激素Z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B.Y是促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C.UDP可能会抑制X的分泌 D.患者代谢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参考答案:A【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甲状腺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即题中激素Z,A错误;B、由于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只有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分泌相应激素,因此Y是促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对患者使用寡核苷酸UDP可减弱Graves病的症状,可能是UDP通过抑制抗体X的分泌所起的作用,C正确; D、激素Z即为甲状腺激素,该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以Graves病这种自身免疫病为题材,考查了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根据激素作用的特异性判断题中受体Y和激素Z的名称;识记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难度适中. 10.一些实验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A、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涂片→观察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D、叶绿体的观察:取黑藻的小叶→制片→观察参考答案:B1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体外受精完成后即可进行胚胎移植操作
B、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它一定发育成新个体
C、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在不断增加,而有机物的总量却在不断减少
D、通过胚胎移植产生多个后代的繁殖方式都属于有性生殖参考答案:C12.将去除了细胞壁的成熟植物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将:A.皱缩B.胀破C.呈球形D.保持原状参考答案:B1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参考答案:B14.分析右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
(
)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
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
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参考答案:C15.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代谢过程中,叶绿体、核糖体和中心体中都有水生成
B.水既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
C.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
D.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植物缺乏镁时会导致叶片发黄参考答案:A16.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参考答案:B17.“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下列关于该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科学规划,能量得到更有效利用 B.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C.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废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参考答案:C【分析】桑基鱼塘耕作以鱼塘养鱼(主要是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塘基种作物,桑叶养蚕、杂粮养猪,蚕沙(蚕粪)、猪粪和作物残茎回塘养鱼,塘泥又培基种作物,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桑茂蚕壮猪肥鱼大,塘肥基好茧多丝优”。【详解】桑基鱼塘”生产模式是: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使得能量得到更有效的利用,A正确;桑基鱼塘是生态农业,该生态系统合理调整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废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BD正确;桑基鱼塘”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率,C错误。18.某二倍体植物有高茎与矮茎、红花与白花两对相对性状,且均各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高茎红花亲本,其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5:3: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出现5:3:3:1的原因是可能存在某种基因型植株(合子)致死现象C.出现5:3:3:1的原因是可能存在某种基因型配子致死现象D.自交后代中高茎红花均为杂合子参考答案:B设高茎与矮茎、红花与白花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一高茎红花亲本自交后代出现4种类型,则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又因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5∶3∶3∶1说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理论上该高茎红花亲本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而实际上却为5∶3∶3∶1,若将5∶3∶3∶1拆开来分析,则有高茎∶矮茎=2∶1,红花∶白花=2∶1,说明在后代中不存在AA和BB的个体,进而推知:出现5∶3∶3∶1的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B错误,C正确;综上分析可推知:在自交后代中,高茎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均为杂合子,D正确。【点睛】由题意“各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和“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呈现的四种表现型准确定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而推测出亲本为双杂合子。理论上该亲本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而实际上却为5∶3∶3∶1,即双显性个体少于理论值,说明同时含有两种显性基因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在此基础上,即可对各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19.在线粒体、叶绿体和高尔基体中都含有的化学成分是
A.磷脂和蛋白质
B.脂肪和核酸C.蛋白质和核酸
D.胆固醇和淀粉参考答案:A20.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参考答案:B21.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B.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
C.影响人口出生率与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
D.影响人口出生率与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参考答案:C22.下图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则制作人工种子以及生产治疗烫伤、割伤的药物——紫草素,应分别选用编号是
A.④②
B.③②
C.③④
D.④③参考答案:B23.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的。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参考答案:B略24.某兴趣小组将生物园里的二倍体黄瓜的雌花分四组,处理方法如下表。其中最可能获得二倍体无子黄瓜的处理(
)组别甲乙丙丁处理自然状态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柱头。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柱头,然后再套上纸袋。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柱头,然后再套上纸袋。注:黄瓜是雌雄异花植物A.乙组
B.乙组和丙组
C.丙组
D.丙组和丁组参考答案:C25.“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细胞内的大部分DNA在染色体上D.生物体内的DNA含量多于RNA参考答案:B26.下列有关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被动转运方式有扩散、渗透和易化扩散B.易化扩散中载体蛋白形状的改变不需要消耗ATP,而主动转运的需要C.易化扩散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D.物质进出细胞必须要通过质膜参考答案:B2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B.内环境中的温度、PH是相对稳定的C.内环境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是一成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通过完善的调节机制来维持的参考答案:C28.某线性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完全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完全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相同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和b切出的DNA片段不能相互连接C.该DNA分子中a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有3个D.仅用b酶切割该DNA分子至少可得到三种DNA片段参考答案:B29.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土壤动物种间的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参考答案:C30.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脱毒苗、人工种子的制备都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采用茎尖、根尖等组织培养得到的脱毒植物可提高产量和品质 C、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与植物组织培养无关 D、组织培养过程中经人工诱变或培养条件诱导可得到有用突变体,如抗除草剂的白三叶草等已用于生产参考答案:C31.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CO2固定的过程需要酶的参与B.酶的催化效率总是高于无机催化剂C.温度不会影响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率D.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功能参考答案:A【考点】39:酶的特性;3D: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解答】解:A、CO2固定为暗反应的过程,需要酶的参与,A正确;B、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当酶处于高温、低温、过酸、过碱环境时,酶的催化效率可能会低于无机催化剂,B错误;C、ATP和ADP的相互转化需要酶的催化,而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C错误;D、酶在细胞外也可以发挥作用,如消化酶,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酶和ATP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点,注意D选项中水解产物和氧化分解产物的区别.32.在大小两个容器内加入等量的乳酸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然后密封瓶口,过一段时间后进行定量分析,应得到的结果是(
)A.小容器的乳酸比大容器的多B.小容器的乳酸比大容器的少C.大容器的葡萄糖比小容器的少D.大容器与小容器内的乳酸的量相等参考答案:A33.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二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子B.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C.基因型不同,表现型肯定也不同D.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参考答案:B34.关于大肠杆菌和蓝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有细胞壁
B.都有DNA
C.都无核膜D.都有核糖体,但大肠杆菌无叶绿体参考答案:D35.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异的利与害是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的
B.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不定向的变异,因而造成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是导致新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D.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
参考答案:B36.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但需要消耗ATP
B.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C.DNA分子的复制需要引物,且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
D.因为DNA分子在复制时需严格遵循碱基互补原则,所以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序列是完全一致的参考答案:B37.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B.体温下降、耗氧量增加
C.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D.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下降参考答案:C38.在制备蛇毒(抗原)抗毒素(抗体)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A.
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D.
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参考答案:C39.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k*s*5u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全部流入栉毛虫参考答案:C40.下表是某种群基因库中等位基因B、b,自1900年至1970年间遗传学测量数据。下列有关由该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基因B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基因b的频率0.0l0.190.360.5l0.640.750.840.90
A.该种群中具有B控制性状的个体不易生存
B.1900年该种群中杂合体比例为0.99%
C.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通过改变基因频率实现的D.基因型bb的个体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下图为人体内某蛋白质合成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物质G是
,合成该物质所需原料是
(2)图中所示在细胞核内发生的过程称为
,在细胞质中发生的过程称为
。(3)图中物质B是
,物质E是 。参考答案:42.下图表示一种生态农业模式,试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属于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有________________。(2)该生态系统的设计遵循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学原理,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3)甘薯藤青贮的主要操作是:甘薯藤切段填压进入青贮窖中密封一段时间。其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生产者(甘薯、花木)
(2).沼气微生物、食用菌、底泥中的腐生微生物等
(3).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4).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初步分解甘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考核目标的挑战性与可衡量性
- 烟雾侦测器与灭火喷淋系统使用
- 火灾烟雾探测器的作用与原理
- 学校五育融合的实施方案
- 基于VNF进程监控系统的SFC动态部署与流量调度研究
- 税务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交流
- 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版高二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充电桩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主要知识点
- 2025年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招聘4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基础预防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偏瘫足内翻的治疗
- 药企质量主管竞聘
- 信息对抗与认知战研究-洞察分析
- 手术室专科护士工作总结汇报
- 基于情报基本理论的公安情报
- 四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用书
- 月球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模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