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高三一轮复习宋朝选官制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1.有学者认为,与唐朝相比,宋人已无士庶之别。自宋仁宗始,社会上逐渐把品官之家称为“官户”,但与过去的士族相比其社会地位并不稳定,很难世代为官,而大量普通士人则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户”身份。这一现象()A.根本原因是宋朝政治制度改变 B.导致国家无法控制基层社会
C.反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快 D.说明宋朝科举制度已趋完善2.据下表推断,两宋时期()两宋状元家世统计阶段政府政策高级官员中级官员低级官员平民子弟阶层不详总人数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建隆元年至庆历六年(960-1046)对状元的出身不作限制716.71023.81228.512.41228642皇祐元年至绍兴二年(1049-1132)官员子弟不能被选拔为状元10.3724.11034.582.729绍兴五年至成淳十年(1135-1274)寒士先于贵胄2136.4919.11634.01838.447A.状元大多出自官宦家庭 B.社会阶层的鸿沟已经被打破
C.选官的渠道趋向多元化 D.状元出身受政策导向的影响3.下表为宋代文举状元家世统计表,这反映出宋代()类别家庭背景人数比例官宦士子祖辈或父辈曾经担任过官职者5042.4%寒素士子祖辈及父辈都不曾担任过官职者1714.4%家世不详根据史料难以判明家庭背景者5143.2%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B.科举制度功能弱化C.世家大族把持选才 D.平民入仕欲望强烈4.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的第二年,宋真宗大幅增加了北方科举的解额,更多举人获得参加省试的资格。庆历元年,陕西边界受到西夏的攻击,宋仁宗特令陕西路诸州“解额不及十人者增五人,十人以上增三人。”由此可知,宋代(
)A.选官制度强调公平竞争 B.科举人才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
C.科举解额用于政治治理 D.边疆战事加剧官僚队伍的膨胀5.宋代,宰相王旦之子,靠变卖父亲遗物度日,宰相晏殊之子因未考中进士,只凭“父荫”当了小官,晚年更死于贫病之中。而且,朝廷一再重申“阀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由此可推知宋代()A.选官制度注重公平性 B.社会阶层流动性得以加强
C.社会结构渐趋合理化 D.世家大族退出了历史舞台6.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宋朝这一举措()A.导致“冗官”现象的出现 B.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C.更加注重选拔优秀人才 D.规范了选官的程序7.下表为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部分史实。体现了科举制度运行过程中的发展趋势是()隋唐“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投卷”、“公荐”(考前请托)两宋“取士不问家世”(以考试成绩定去留);“封弥”“誊录”(密封和誊录试卷)A.开放性与公平性 B.自由化与宽松化 C.保守性与单一化 D.公正性与形式化8.耕读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以前的耕读者成分简单,主要是隐逸之士和学生,且数量有限;宋代耕读理念形成并发展为广大的士人行为,扩展为普通的农家行为。这一变化()A.说明儒学正统地位日益巩固 B.提升了宋代官员的政治素养
C.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产生 D.有助于增强阶层间的流动性9.宋朝科举考试严格限定考生户籍,不得随意“附贯”考试,士人在科举考试前必须有人为其担保、审核其籍贯、才学、品行、职业、年龄等信息,如考生出现上述违制行为,担保者则会受到处罚。以上规定意在()A.革新科举考试的内容 B.提高士人的综合素养
C.杜绝考试过程的舞弊 D.净化科举考试的环境10.宋人有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A.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一致 B.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
C.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 D.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11.宋代设有给舍与台谏两类职能有别的官员。在中枢决策形成过程中,给舍可以封驳拟下达的诏令;若颁出的政策内容失当或朝政措置不当,台谏则可规谏廷辩。该举措有利于()A.激发臣民议政的热情 B.提升君主决策的质量
C.完善分权制衡的体制 D.建立虚君制度的架构12.宋代某个时期科举考试具体内容为:“罢诗赋、帖经、墨义,士各占治《易》、《诗》、《书》、《周礼》、《礼记》一经,兼《论语》、《孟子》。每试四场:初大经,次兼经,大义凡十道(后改《论语》、《孟子》义各三道),次论一道,次策三道,礼部试即增二道。”据此可知,宋代科举制度()A.录取选拔程序日趋复杂严谨 B.保障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公开
C.力图选取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D.扩大了布衣士子考取功名的机会13.北宋统治者为了笼络知识分子,进士录取额十倍千唐代。南宋时期,弥封、誉录等法因文官过多而日益受到破坏。同时,宋代科举杜绝引荐,纯以试卷定取舍,使得单有文采却不懂治国理民的人可能选在高第。这说明了宋代()A.选官彻底打破门第限制 B.考试制度难以选拔真正优秀的官员
C.科举考试难以取得突破 D.统治者”重文”导致选官弊端丛生14.唐朝进士科诗赋题,主题多是景物题咏或怀古,如《山出云诗》、《金谷园花发怀古》。宋朝进士科诗赋题,出现了大量诸如《龙船习水战诗》、《悬爵待士诗》、《主圣臣贤诗》之类的主题。以上变化说明()A.宋朝重视官员政治素养 B.唐宋进士考试题材单一
C.理学推动科举制的成熟 D.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二、材料解析题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宋初,由朝廷临时任命主考官,改变知贡举一般多由礼部侍郎出任的做法,称权知贡举,为了分割其权,后又增设权同知贡举若干名,以后成为制度。宋太祖时,知贡举官虽然并不固定人选,但每当朝廷任命之后,并没有立即隔离,他们在主持考试之前仍有足够的时间接受请托或授受贿赂,因而往往发生徇私舞弊的现象,甚至引起落第士人的诉讼。据《宋史·选举志三》记载:“初立四门学,自八品至庶人子弟充学生,岁一试补。差一学官锁宿,弥封校其艺,疏名上闻而后给牒。”此举得到太宗皇帝的赞赏,“后遂为定制”。宋真宗时两次下诏,重申这项制度。为了加强对主考官的监督,又进一步规定,负责各类发解试的考官,也得与知贡举一例锁宿。锁宿制度规定:各级主考官员一经受命,立即和外界隔离,就是家人也一律不得见面,直到考试结束。其锁宿时间一般为一个月,若事情没有办完,就适当延长。——摘编自崔勇、丁建军《宋朝科举考试制度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实行锁宿制度的原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实行锁宿制度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据材料“宋人已无士庶之别……大量普通士人则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户’身份”可知,宋代平民可以通过科举制获得“官户”身份,实现阶层流动,故选C项;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项;宋朝时期通过儒学、士绅等方式控制基层社会,排除B项;宋朝时期进一步完善科举制,排除D项。2.【答案】D【解析】D.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两宋时期,当政府“对状元的出身不作限制”时,平民子弟在状元中的占比仅为2.4%;当“官员子弟不能被选拔为状元”或“寒士先于贵胄”时,平民子弟在状元中的占比达到34%以上,这说明政府政策对状元的出身有较大影响,故D项正确。
A.状元大多出自官宦家庭,符合政府“对状元的出身不作限制”的时代,与“官员子弟不能被选拔为状元”的时代不符,故A项错误;
B.社会阶层的鸿沟在宋代之前就已经被打破,故B项错误;
C.表格内容体现的是两宋时期状元的出身受政府政策影响,没有体现“选官的渠道趋向多元化”,故C项错误。3.【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宋代文举状元中,寒素士子和家世不详两者占比之和超过了祖辈官宦群体,这说明宋代科举制下,社会阶层流动加强,A项正确。
表格反映的是科举制功能的强化而非弱化,排除B项。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宋代的世家大族已经不能把持选才,排除C项。
通过表格无法看出平民入仕的欲望,排除D项。
4.【答案】C【解析】根据“宋真宗大幅增加了北方科举的解额,更多举人获得参加省试的资格。”“解额不及十人者增五人,十人以上增三人。”可得出针对北方边境,宋代增加了解额,可以维护北方地区的稳定,让更多的学子参加科举,参与国家政治,有利于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扩大统治基础,因此反映出科举解额用于政治治理,C项正确。从材料可得出,只增加北方地区的解额度,并不公平,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北方一些地区,不能得出人才在江南,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选官制度的调整,并没有体现官僚队伍的膨胀,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阀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强调政府对“阀阅之家”参加科举进行了限制,在没有“阀阅之家”干预科举的前提下,科举制能有力的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故B正确。
材料未强调科举的公平性,排除A。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阶层的分布情况,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
D项“退出了历史舞台”说法绝对,排除。
6.【答案】B【解析】传统“四民观”之下,商人及其后代是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的。到了宋代,随着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开始形成,这为科举的发展和变化提供了人才基础,商人及其后代被纳入了科举考试之中,这样就给政治增添了活力,故B项正确;
“冗官”现象的出现并不是材料中的举指导致的,A项排除;
材料强调选官范围的扩大,并不是强调更加注重选拔优秀人才的问题,科举制一开始就具有选拔优秀人才的作用,C项排除;
材料中没有涉及选拔程序的问题,D项排除。
7.【答案】A【解析】据材料“公荐”,“取士不问家世”,“封弥”,“誊录”,可以看出两宋时期的科举制,不问家庭背景,体现了开放性,通过密封和誊录试卷,增加了公平性,A项正确;科举考试并不自由,排除B项;“取士不问家世”,向百姓开放,说明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排除C项;科举制的实行,为唐宋政府选拔了一大批官员,是有实际作用的,并没有流于形式,排除D项。故选A项。8.【答案】D【解析】D.从题干信息看,耕读者在宋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隐逸之士和学生发展为广大的士人,扩展为普通的农家,这是宋代科举发展的结果,这一结果有助于增强阶层间的流动性,故D项正确。
A.儒学在汉武帝崇儒以来已经处于正统地位,故排除A项。
B.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故排除B项。
C.题干中的变化没有促进新思想、新文化的产生,故排除C项。9.【答案】D【解析】D.题干中提及宋朝严格限定考生户籍,防止违规操作和变相不公平参加考试的行为,有利于净化科举考试的环境,故D正确。
AB.题干未体现科举考试具体内容,也和提高士人的综合素养无关,故排除AB。
C.题干中是科举考试前的程序,和考试过程无关,故排除C。10.【答案】D【解析】D.根据题干“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并根据《纲要》上册第63页所学: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南方文化的进步,可知北宋南北分卷制度出于平衡南北方的考虑,故D项正确。
A.“录取比例的一致”与“维持(南北方)取士人数之均衡”相悖,排除A项。
B.“导致了”不合逻辑,“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的因素有科举制的完善、面对全社会开放、崇文抑武等,排除B项。
C.“提升了”不合逻辑,北宋南北分卷制度对文化水平高的南方士子不利,排除C项。11.【答案】B【解析】A.材料只叙述了给舍与台谏职能,不能说明臣民议政热情的提高,故不选A。
B.通过材料中“给舍”“台谏”主要职能可以看出,二者主要是对决策进行监督,这有利于提升决策的质量,故B正确。
C.分权制衡的说法不符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故不选C。
D.虚君制度不符合中国古代政治特点,故不选D。
12.【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代某个时期科举考试具体内容”可知,宋代改革了考试科目及内容,在考试的科目方面主要考量的是士子的经义国策,改变了过去重诗赋,轻策论的局面,这说明宋代统治者力图选取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人才,C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考试内容,不能说明录取选拔程序的严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各种限制科场和惩治舞弊的手段,排除B项;材料规定是针对所有参加科举考试的土子,不能得出布衣子考取功名的机会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13.【答案】D【解析】略14.【答案】A【解析】略15.(1)为了分割主考官的权力;主考官徇私舞弊,引起落第士人的不满;皇帝的支持;为了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为国家选拔真正人才的需要。
(2)有利于选拔官员的客观公正;有利于为国家选拔真正人才;严肃了考风考纪。【解析】(1)本题考查宋代实行锁宿制度的原由,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为了分割其权”得出为了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糕点烘焙店的生产流程优化考核试卷
- 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营销考核试卷
- 服装采购协议样本
- 自动化系统合同履约金约定
- 洗衣机械的维修技术培训考核试卷
- 健康营养品批发电商模式考核试卷
- 熔炉生产调度与管理考核试卷
- 石油批发市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考核试卷
- 租赁设备的远程诊断与故障排除技术考核试卷
- 无机盐产品在塑料添加剂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新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
- (高清版)JTGT 5214-2022 在用公路桥梁现场检测技术规程
- 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正式版)
- 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前宣教
- 农贸市场消防应急预案演练总结
- 2023年湖北宜昌高新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网格员)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患者疼痛管理》课件
- 基于AI人工智能的智慧园区融合感知平台建设方案
- JB T 7689-2012悬挂式电磁除铁器
- 课件-错账更正
- 现代汉语语料库词频表CorpusWordlis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