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1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2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3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4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认识与实践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框架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1.实践的含义:一.实践的含义、形式及特点(二)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及特点一、认识与实践(一)认识的含义及类型1、认识的含义

P48下-12、认识的类型(阶段)2.实践的基本形式(3种)3.实践的特点(3种)知识回顾认识是

主体

客体

的能动反映。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科学实验活动①客观物质性②主观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p50下1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通过学习知识或从别人那里获得通过实践获得实践是认识唯一来源认识途径注意: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通过实践获得如何理解: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亲自参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名言赏析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2.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增广贤文》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4.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毛泽东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51上1实践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改造客观世界同时,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深化推动着人们去探索研究△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侧重于“认识从旧到新,从不全面到全面”

《庄子》提出了“齐是非”和“是非莫辨”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

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1)庄子在这里陷入了不可知论,认为找不到一个标准判断是非。(2)是非是能说清楚的,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判断是非的标准也看事实,看实践的结果。主观认识和认识的对象都不能充当标准。1)客观事物2)主观认识本身不能“自言其明”本身无法证明多数人公认的观点科学理论权威的话原有的认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实践(桥梁)主观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符合实践结果

正确认识认识不符合实践结果错误认识结论: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要求的是:实践,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52上1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思考:疫苗是否安全有效,谁说了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有望率先冲过大规模接种“终点线”的4款新冠病毒疫苗,分别是: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两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目前已在中东、南美多个国家获批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已经覆盖4万多人,另外在35万人中开展紧急使用,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均良好,有望在年底前上市。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正在南美、东南亚几个国家稳步推进Ⅲ期临床试验。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也正在有序推进国际Ⅲ期临床试验。1.小马过河的故事。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3.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体现:“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名言、故事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p52下1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2)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3)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到哪里去,回归和服务于实践【知识补充】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2.学以致用3.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4.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名言警句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实践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知识拓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的区分表现侧重点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强调的是认识到哪里去,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结: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方法论要求: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世界观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唯一标准1、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2、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3、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4、学然后知不足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6、学以致用7、真金不怕火炼8、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9、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10、书到用时方恨少目的检验标准来源动力来源目的检验标准目的检验标准动力1.(2019·全国3卷)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一位“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无水清洗的废旧塑料自动化生产线,脏兮兮的废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表明: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②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A真题演练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这推动了“草根发明家”的创新,表明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①正确切题。“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是其创新成功的重要原因,表明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②正确切题。③夸大了认识的作用,观念创新不能决定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实践决定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是正确指导实践,而不是能否应用于实践,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2.(2018•北京高考)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所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B真题演练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违背事物发展规律没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把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的关系看成是新旧事物的关系是错误的,A排除;与“人”字形铁路相比较,京张高铁在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方面要高得多,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B正确;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成功的前提和基础,C说法错误,排除;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D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3.(2022·全国乙卷)穿山甲原来被作为重要的药用野生动物,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我国穿山甲数量急剧下降,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穿山甲未被继续收载。2020年6月5日,国家林草局发布公告,将穿山甲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这表明()①认识只有不断变化才能正确指导实践②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③认识发展的目的在于不断创新原有观点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发展变化的动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真题演练①:正确的认识才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而不断变化的认识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①错误。②④: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国家将穿山甲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表明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社会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发展变化的动力,②④符合题意。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发展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实践,③错误。故本题选C。4.(2019•全国卷Ⅱ)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真题演练习近平告诫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表明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求,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③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中的“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说法错误,且直接经验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①排除;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2021年山东卷:从1921年到2021年的百年,是中国共产党追逐梦想、砥砺前行,在苦难中铸就辉煌的百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无不暗示着:每个时代最深的刻痕,总是奋斗者笃行的足迹。从上海石库门出发,走过赣水闽山的蜿蜒小道,跨过万里长征的雪山草地,迈过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渡过浩浩荡荡的长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付出巨大牺牲后,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忍饥挨饿、缺吃少穿,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了句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栉风沐雨,在攻坚克难中创造出了震憾世界的中国奇迹。今日之中国正以自信自立自强的巍然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方志敏的憧憬和遗愿正在祖国大地上生动呈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头的光明前景前所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