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艺文志》别集类著作在北宋九朝的分布_第1页
《宋代艺文志》别集类著作在北宋九朝的分布_第2页
《宋代艺文志》别集类著作在北宋九朝的分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代艺文志》别集类著作在北宋九朝的分布

北宋文学的繁荣在文学史上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笔者曾为中国古代散文学术研讨会准备了一篇《从<宋文鉴>的编选看有关北宋散文繁荣的若干问题》的论文(载《古籍研究》2000年第2期),拙文对《宋文鉴》中属于宫廷应用及骈偶有韵文字之外的作品加以考察,对被选收2篇以上作品的徐铉等93位作者作了入选篇数的统计,印证了历来文学史对欧阳修、苏轼的文坛盟主地位及宋文六大家的地位的论断,并就天圣明道以前的散文、北宋文的分期、北宋文的鼎盛期、北宋文繁荣前期与后期差异等谈了一些粗浅的认识。诚如有的同志所说,《宋文鉴》虽属一代诗文的总集,但作为选本,反映问题难免有编选者主观所带来的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认识北宋文发展的全貌,了解彼时尽可能多的作者和文集的情况就显得非常必要,于是我披阅了《北宋·艺文志》的别集类。因为主要探讨散文发展的问题,故别集中许多诗集的著者不列入调查的范围,而以生卒年可考的诗文集或文集的著者作为关注的对象。现将这些著者的简况整理如下:以上是北宋九朝活跃于政坛、文坛或学术领域,其著述见诸《宋史·艺文志》的人物简况表,凡164人。需要说明的是,徐铉之前,有陶谷、范质等人,主要活动岁月在五代,故未纳入表内。而两宋之交的人物,如晁说之、韩驹等(卒年在南渡后十年内),因主要活动处于北宋末年,故归入表中统计。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人物活动的时段,凡生卒年暂不可考者,未予统计。各人的登第时间,均以在位皇帝的年号表示,该栏空缺者,有几种情况:一是如徐锴、王溥、李昉、梁周翰、张洎、贾黄中等,分别是南唐、后汉、后周的进士,不在宋朝登第;二是不事举业或举进士不第,后以荐举而授官,前者如种放,后者如孙复、苏洵等;三是科举不第而绝意仕进,如李廌;四是以荫入官,如韩维;五是登第而年份不详,如吕诲、邓绾等。通过这张简表,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北宋文的兴盛在仁宗朝。如果大致以登第入仕的时间来确定人物活动的年代,那么,我们可以粗线条地作如下的划分(人物姓名后标出其在表中的序号,便于查看):太祖朝(建隆、乾德、开宝共16年):徐铉(1)—宋白(9),凡9人,年均著者0.56人;太宗朝(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共22年):田锡(10)—陈尧佐(27),凡18人,年均0.82人;真宗朝(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共25年):刘筠(28)—孙沔(39),凡12人,年均0.48人;仁宗朝(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共41年):宋庠(40)—范祖禹(121),凡82人,年均2人;英宗朝(治平共4年):舒亶(122)—曾肇(128),凡7人,年均1.75人;神宗朝(熙宁、元丰共18年):任伯雨(129)—陈师锡(144),凡16人,年均0.89人;哲宗朝(元祐、绍圣、元符共15年):崔(145)—王安中(157),凡13人,年均0.87人;徽宗钦宗朝(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靖康共26年):刘珏(158)—李若水(164)凡7人,年均0.27人。仁宗朝41年,约占北宋166年的四分之一,而著者数为82人,却占北宋总数164人的一半。由上面统计的各朝年均著者人数看,仁宗朝最高,为2,英宗、神宗、哲宗朝也分别达到1.75、0.89和0.87,足见仁宗朝古文发展的影响;而至徽宗、钦宗朝仅为0.27,趋于衰落。当然,这与徽、钦二朝有些著者不能不归入南宋统计有关,如汪伯彦(1069—1141)、叶梦得(1077—1148绍圣进士)、章谊(1078—1138)、程俱(1078—1144)、朱胜非(1082—1144崇宁进士)、李纲(1083—1140政和进士)、綦崇礼(1083—1142)、李邴(1085—1146崇宁进士)、赵鼎(1085—1147崇宁进士)均未放在徽、钦二朝统计;但即使加上这9人,徽、钦二朝的年均著者人数也仅有0.62。据此,我们从北宋初年至末叶,大致可画出一条著者人均数的曲线,两端低而中间高,最高点在仁宗朝,北宋文的繁荣主要在这一时期。下面为北宋九朝年均著者人数显示表(见后页):清人魏裔介指出:“宋初无文,迨仁宗之世,涵育已及百年,乃有韩稚圭、范六丈、欧阳永叔、司马君实出,而曾子固与眉山父子起而羽翼之,雷轰电掣,云蒸霞变,宋文之盛,至此而极也。”(《兼济堂集》卷4《宋文欣赏集序》)如果再加上其人其文影响极大的王安石,这段话就说得比较圆满了。北宋古文的发展与文坛盟主欧阳修的活动息息相关,欧阳修积极投身政治和文学的变革,在古文创作上奏响了天圣起步、庆历奠基、嘉祐辉煌的三步曲(详见拙文《欧阳修入主文坛在庆历而非嘉祐》,载《华东师大学报》1999年第5期)。天圣前后、庆历前后、嘉祐前后确为北宋古文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从著者简况表来看,在范仲淹屡次呼吁革除文弊、拯救斯文、朝廷有诏申戒浮文、礼部试兼考策论的天圣及此后的景祐年间,一批才学兼备的学子得中高第,从尹源(38)至蔡襄(67),共有23人之多,竟占全表总人数的14%,这是多大的比例!其中宋庠、胡宿、宋祁、包拯、叶清臣、余靖、尹洙、富弼、石介、田况、文彦博、欧阳修、张方平、苏舜钦、韩琦、赵抃、蔡襄等,或为一代名臣,或为文学名家,在政坛和文坛上都有相当的影响。以范仲淹、欧阳修等所领导、所支持的政治革新彪炳史册的庆历及此前后的宝元、皇祐年间中进士者,表中更有25人,占总人数的15%。刘敞、司马光、苏颂、王安石是其中的佼佼者,至于韩绛、宋敏求、王珪、刘攽、范纯仁、吕陶、李清臣等,都是治宋史或宋文学者耳熟能详的颇有影响的人物。到了欧阳修主持贡举、痛排太学体、开辟宋文平易自然发展大道的嘉祐年间,又涌现出大批人才,表中显示在此年间登第者就有18人,占总人数的11%。尤值得指出的是,其中在欧知贡举的嘉祐二年(1057)登第的,就有曾巩、张载、王回、王无咎、王韶、蒋之奇、程颢、吕惠卿、曾布、朱光庭、苏轼和苏辙,凡12人,都是在宋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是榜得人之盛,于此可见一斑。诚如周必大所言:“欧阳文忠公知嘉祐贡举,所放进士,二三十年间多为名卿才大夫。”(《庐陵周益国文忠公集·省斋文稿》卷20《葛敏修圣功文集后序》)嘉祐之极盛有赖于天圣的起步和庆历的奠基,又影响到英、神、哲三朝,在北宋文繁荣的60年间(由庆历初至元符末的60年,以熙宁五年欧阳修逝世为界,分别为繁荣的前期与后期,前期由欧阳修主盟,后期由苏轼主盟),嘉祐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的作用。从表上看,嘉祐末(1063)名士云集,贤才济济,从年长的孙沔(39)、宋庠、胡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