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观潮教学内容:《观潮》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2.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观潮》教学目标1、能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出现的四个字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通过感受钱塘江大潮来时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2.课件。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你一定去过许多旅游胜地、大山名川,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下自古以来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课件出示:观潮)二、预习入手,了解学情
1、昨天回家都预习了吗?读课文了吗?老师把检查的权力交给大家:
⑴同桌互读互查:同桌互相读课文,每人读一段,合作将这篇文章读完,看是否读正确、流利了;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扬他,如果你的同桌在朗读时遇到了困难,也请你帮帮他,好吗?⑵检查生字读音情况:课文读过了,生字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课件依次出示:词语⑶通过预习,(课件出示)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吗?三、朗读感悟、发展语言1、你们看见过钱塘江大潮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录像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2、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呢?3、自由练读三、四自然段,你觉得哪些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些,待会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的喜欢的理由或者你的感受,好吗?4、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依次出现课件内容:
⑴出示课件内容一。①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谁来学学看?(课件出示:闷雷滚动)②作者用“闷雷滚动”形容潮水的声音,真是太形象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⑵出示课件内容二。①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东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人们是怎样沸腾的呢?我们一起来表演看看。(课件出示:一条白线)②这就是沸腾,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能形容这种场面,能找到吗?(课件出示:人声鼎沸。)
③能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吗?指名读,齐读。
⑶出示课件内容三。①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出示课件:横贯江面)读出这种感觉来。(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⑷出示课件内容四。①你从这句话中又感受到了什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出示课件:白色城墙)②分男女比赛读。
⑸出示课件内容五。①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出示课件:白色战马山崩地裂)②喜欢这句话的举手。老师也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要读好它还真不容易,下面我们大家再准备准备,待会来比比赛,看谁能读出这种气势。
③指名读,评价鼓励。
④能让我也试试吗?教师读。
⑤该你们了,喜欢这句的一起来,让我也为你们喝彩!
⑹出示课件内容六。
①我们把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的句子合起来读一读,再来体会一下大潮的宏伟气势,好吗?课件出示相关句子,齐读。
②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5、出示课件:作者描写潮来时的景象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快速默读3、4自然段的内容,找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6、练习背诵:
⑴这么优美的词句,这么精彩的段落,你们愿意将它背下来吗?
⑵你可以根据板书背诵,也可以根据这些表示描写顺序的提示语来背诵,老师还可以提供录像帮助你背诵……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⑶自由背诵,指名背诵,根据录像背诵。
四、积累词语
1、从学过的3、4自然段中找出四个字组成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读一读。
2、学生汇报。
3、课件出示:词语4、词语运用:⑴大家找得非常准,读得也很好,那么是否会用呢?老师这有几幅图,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把图上的内容说一说吗?课件出示图片。
⑵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句式说话。
五、(课件出示)拓展作业(作业任选)
1、把潮来时的景象讲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有关祖国风景名胜的资料、图片,准备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3、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思考人们为什么选择八月十八日这一天来观潮?
(能完成第一题,可以得三颗星星,完成第一二题,可以得四颗星星;完成第一二三题,可以得五颗星星。)
〖板书设计〗
潮来前闷雷滚动远一条白线观潮潮来时横贯江面白色城墙近白色战马山崩地裂潮来后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观潮》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第二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指导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积累词语和句子。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潮来时的气势。2、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农历八月十八那一天,无数的观潮者会来到海宁市盐官镇观潮。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这个场面。(课件出示:视频。)二、研读描写江潮的句子,体会江潮的雄伟、壮观1、同学们,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的观潮者呢?这个问题你们想过吗?2、好,请大家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请你们做好下面几件事:(课件出示)3、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分小组学习课文。4、交流:(课件出示)重点引导学生学好这几个句子:(课件出示)⑴①谈谈这个句子哪里最吸引你?(课件出示:出现白线)
②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重在引导学生从“水天相接”、“一条白线”感受远看江潮的美。)指导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
(课件出示)⑵谈谈这个句子哪里最吸引你?(课件出示:横贯江面)②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江潮速度的快,并指导他们能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⑶①说说句子吸引你的地方。(课件出示:白浪翻滚)
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结合观看录象,感受钱江大潮声音之大,浪潮之高,速度之快,体会到钱江潮的雄伟壮观。
(课件出示)⑷①说说句子吸引你的地方。
②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江潮奔腾速度之快。并指导感情朗读。
5、师小结:同学们体会得可真好,作者把他所看到的江潮,按由远到近的顺序,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出来。让我们再次来读一读课文,来领略一下钱江大潮那雄伟壮观的场面。(课件出示:上面4句话,齐读)三、研读描写观潮人的句子,体会他们对江潮的喜爱之情1、是啊,正是这千军万马般的钱江潮,牵动着无数观潮者的心,所以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会有那么多的人来到海宁观潮,为的就是欣赏钱江潮这雄伟壮观的气势,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这种美的享受。请同学们读一读描写观潮者的句子,并好好体会一下他们对钱江潮带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2、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3、那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又何感想呢?四、作业设计1、我会看拼音写汉字lǒngzhàocháoshuǐbáowùfèiténghéngguànhuīfù2、我能将词语补充完整若()若()人()人()()首东()人声()()()天相()()头()进山()地()()天()地风()浪()3、给下面的多音字填上正确的读音和组词。()()蒙()薄()()()()()号称()()4、我能将句子补充完整(1)、犹如。(2)、校门前挺立的那棵木棉树,如同。5、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完成练习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请在文中找出三个意思相近的词。()()()(2)请给划线句子补充正确的标点符号。(3)文中划线句子用了()和()的修辞方法。板书设计出现白线钱江潮横贯江面雄伟壮观(人山人海)白浪翻滚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内容:《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的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说一说。
1、(课件出示: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出示课件: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课件出示:2、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课件出示)
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⑴出示阅读要求(课件出示:阅读提要求):⑶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4、交流汇报,交流自读疑难:
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四、拓展实践
课件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六、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
课件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七、作业设计1、我能将词语补充完整咫尺为()不()置疑一()高下、()遮()涌()()莫测()来之()()()罕至2、按句意选择正确的词语。不容置疑人迹罕至咫尺为邻(1、无需也决不会产生怀疑。()(2、比喻距离很近。()(3、很少人的足迹到临。()3、选一选,填一填体现呈现(1、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出不同的自然景观。(2、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在生物的多样性上。发现发明(1、爱迪生()了电灯,这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方便。(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里事件之一。4、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完成练习雅鲁藏布江河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504千米的巨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他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1、这一段围绕哪一句话来写?请用划出来。(2、本文用了()和()的说明方法。(3、文中划线的句子说明了大峡谷的什么特点?板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
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
第一大峡谷
长504千米
深6009米
列数字
科罗拉多
长370千米
深2133米
比较法3.鸟的天堂教学内容:《鸟的天堂》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句子含义:“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引号用法。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鸟的卡片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鸟的天堂》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尝试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会3个生字及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2、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等。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激发兴趣
1、巴金先生是我们熟悉的著名作家,说说你知道的有关情况。(课件出示:巴金简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他的作品——鸟的天堂。(课件出示:课题)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观察课文插图,思考:课文为什么叫“鸟的天堂”,想象“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要求)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指名读课文。
(3)学习、质疑生字、新词
三、导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件出示)思考:如果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该怎样分?说出理由。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重点讨论划分的道理。
2.检查反馈,集体交流,明白划分的道理,消除疑点。
3、导读第一部分。
(1)读课文,思考:(课件出示)作者第一次,主要看到了什么?大榕树有什么特点?
(2)交流讨论
4、学生质疑。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1、轻声读(品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感受到的情景,边品读边想象)。
2、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3、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尝试背诵7、8自然段。(机动)
五、布置作业(课件出示)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第一次去的见闻
榕树奇特第二次去的见闻
鸟儿活跃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鸟的天堂》教学目标:1、认识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大自然的美。
2、分辨课文中写的事物与联想,体会这些联想的作用。
3、理解为什么“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静态与动态描写方法。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难过风光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联想的句子。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等。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知美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知道作者和朋友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美丽的榕树以及纷飞的群鸟。在作者巴金的眼中,南国的风景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一般的美。因此作者赞叹到:“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课件出示)“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为什么说它是鸟的天堂?
二、学习课文7、8自然段。
(过渡:被称之为鸟的天堂的榕树究竟是怎样的一棵树呢?读片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1.欣赏着榕树,你想说些什么呢?(榕树美大、茂盛)你是怎样感受到的?
2、课文中说(课件出示)“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课件出示)“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课件出示)3.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开始!(生自读体会。).
4.谁想来读?
5.这“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受是多么奇妙呀!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课件出示)这也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赞美――
6.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独木成林的美景吧!我们一起读7、8自然段。
7.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这两个自然段写得真美。让我们把榕树的美久久地留在记忆里,好吗?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三、学习课文10-11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来欣赏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但有一丝遗憾,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看到了什么景象?(我们继续拍掌!(课件播放群鸟纷飞的情景,师配着画面解说)
2.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放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
3.谁来说读后的感受。(课件出示:鸟多,颜色多,形态多)学生交流。师小结:听你们这么一说,看来,这里的确是鸟的乐园,鸟的天堂。你们看,小画眉来了!(课件出示句子)望着这热闹欢腾的场面,小画眉也唱起了赞歌,它在说些什么?(表达自己的感受)
4.这么美的树,这么欢的鸟,作者在离去时感到留恋,发出了感叹:(课件出示)“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任选两题)(课件出示)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段。
(2)请有兴趣的同学做一名小导游,向别人介绍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还可以练习写一篇解说词。(出示“三国城”的导游解说词简要讨论怎样写)
(3)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试将你的做法写下来。
板书设计:
榕树:树大、枝多、根奇、叶茂(美)[静态]
3鸟的天堂[联想]
鸟:多(色、形、声)[动态]4*火烧云教学内容:《火烧云》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边读边想象画面,具体体会火烧云颜色极多、形状丰富、变化极快的特点。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物的心境。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2、学生查找有关火烧云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图片。
2、学生谈感受。
3、引入新课:(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粗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划分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
2、(课件示词)指名读词语。3、请7名同学分别读7个自然段,其余思考:(课件出示)跟随作者的目光,你看到了什么?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1、女生读1、2自然段,学生思考:(课件出示)火烧云上来后,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想象一下:(课件出示)地面上还有哪些事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课件出示)这一段写了火烧云的什么变化?把描写火烧云变化的词语画下来。2、学生汇报。(:颜色)(出示课件)
3、从这么多的颜色中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极多)
4、想象:(课件出示)火烧云还可能有哪些颜色?
5、指名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五、学习课文4~7自然段
1、默读4~7自然段后,说说自己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2、(课件出示)这几段话是在写火烧云还是在写动物?为什么?(课件出示:形状丰富)
3、请3名同学分别读4、5、6自然段。
4、全班齐读:体会火烧云的多变。
六、拓展练习
1、(出示火烧云图)你喜欢作者为我们描绘的火烧云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火烧云。(课件出示)
3、学生分四组分别进行。
4、各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小讲解员汇报时示动画课件)七、(出示课件)自主设计作业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想给自己设计一个什么课外作业?(实践的、书面的或口头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
3、查找有关火烧云的知识。4、利用早晨或傍晚的时间观察我们这个地方的火烧云。
5、画一画美丽的云……板书设计颜色极多
4*火烧云变化极快
形状丰富语文园地一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4、积累对联。
5、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
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2、积累对联。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等。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重难点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等。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引起话题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课件出示)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例如,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进行过观察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课件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静心回忆一下,有哪些景物让自己感到惊奇
?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向
1、读《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课件出示)
2、根据要求,按什么顺序介绍最好?重点是什么?
(1)介绍是什么。
(2)
怎样介绍。重点:有序、抓奇特之处、具体形象。
(3)怎样形成的。
(4)自己的感受。
3、组织小组内交流。巡回指导,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叙说,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1)学生个人准备怎样和同学交流。把重点内容自己小声练说。
(2)组内轮流叙述,相互补充、指点,推荐最好的。
三、围绕话题
,互动交流1、指名试说,教师点评。根据各小组推荐,先让学生上台试说,然后教师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点评。如,景物的特点说清楚了没有?说的内容是否给大家新奇的感觉?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具体?2、全班交流。要求听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说的学生能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1)根据各小组推荐,学生上台试说
(2)提出问题或补充。
四、教师总结:(课件出示)五、作业:(课件出示)
把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亲朋分享。板书设计讲清奇特之处
口语交际说明怎样形成有序、抓奇特之处、具体形象
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教学目标:1、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2、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顺序、抓特点观察景物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等。教学时间:教学过程:导入揭课我们学习了这一组课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课件出示:课题)
二、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
2、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金口大峡谷、大瓦山湿地公园、公园(校园的)一角。
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日出、月色、都市夜景。
三、例文赏析(课件出示)
四、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1、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2、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3、要写好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课件出示)。五、学生作文,把自己想好的内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要突出景观的特点。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五、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
六、作业:(课件出示)课外修改习作,广泛征求修改意见。板书设计用方位、时间等顺序仔细观察自然景观描述的“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准确、形象的语言逼真的描摹多种修辞手法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作文讲评教学目标:学会正确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难点: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学准备:实物展台等。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课件出示)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教学目标:⑴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⑵积累对联。
⑶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1、(课件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课件出示)“日积月累”。
1、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课件出示)自由读,指名读。
2、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3、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4、背诵诗句。
5、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6、抄写诗句。7、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三、趣味语文
1、(课件出示)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⑴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⑵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
⑶师生小结。
⑷再读。
2、练习:
⑴生自由读:
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
⑵师生再读。⑶小结:(课件出示)3、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四、课后总结。5、古诗两首教学内容:5、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教学难点:体会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题西林壁》。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4.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同学们,古诗语言精炼,蕴义深刻,是悠久中华之瑰宝。那今天我们就从展示你们所会的古诗开始,一起走进这美妙的古诗世界。谁愿意把自己会的古诗与大家一起分享?出示(课件1:望庐山瀑布)同学们会的古诗可真多呀!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哪首古诗?是啊,许多诗人都被庐山的美景所感动,留下了千古名句。今天我们也一起去爬庐山好不好?好大家做好准备,我们出发了。(课件2:风光片)师配乐导语:随着优美的音乐,我们来到了庐山,这里山高水长,云雾迷蒙,这里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这里流泉飞瀑如梦似幻,我们沿着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了西林寺,走进寺内,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一首诗。现在哪位细心的同学知道了这首诗的名字?(课件3:课题)跟老师一起朗读课题。
1、请结合课文注释,理解题目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介绍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本文是苏轼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诗
出示(课件3:古诗)欣赏古诗,小声跟读两遍。
二、自学古诗
拿到一首古诗,首先我们要理解它的意思。同学们平时都怎样理解?介绍常用方法拆分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
生自学,师巡回指导
三、理解古诗学好了吗?谁能说一说,通过自学古诗的前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谁能试着读一读?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律朗读一遍吗?(师读)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自由练读。齐读。作者是按横侧远近高低不同的方位顺序去看庐山,看到的景色各不相同。同学们还可以按哪些顺序去看庐山呢?(按不同的时间顺序去,如早中晚;可以不同的季节去,如春夏秋冬;还可以不同的天气去,如晴阴雨等。)
同学们真善于思考,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怀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真是……(课件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人仅用14个字,就从不同的方位顺序写出了庐山的美景,那我们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写作的顺序。可以运用空间顺序,比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外及内等;还可以运用时间顺序,比如春夏秋冬,早中晚等。注意了写做顺序,才能使文章更具有条理性。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的后两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关系?(诗人不认识庐山的原因是因为他就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局限,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而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这两句的关系是因果关系。)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奇峰怪石;俯瞰幽谷深涧,仰望重峦叠嶂。一幅幅画面在眼前呈现,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你们能不能把庐山的美用优美的嗓音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四、领悟诗情
关于这首诗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为什么诗人站在庐山之中却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是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而非庐山的全部。)我们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但我们是时时都能看到地球的全貌吗?要看清地球的全貌应站在哪儿去看?(出示课件5:地球),多美丽的星球啊!套用古诗的话说:真是……出示课件6: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地球中。结合我们今天学得这首古诗让我们知道,要了解一个事物必须怎样做?出示课件7:客观全面的了解事物。明白了这一道理后,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评价我们周围的同学呢?是看他的优点呢还是看缺点呢?出示课件8:优缺点全面看。看待别人是这样,评价自己也是如此,谁愿意试着这样评价一下自己?刚刚几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只有客观全面的看待自己和别人,才能取长补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出示课件8:下面我们就再一次齐声朗诵这首古诗.
五、古诗赏析描写庐山美景的古诗很多,今天就带来了另外几首描写庐山的古诗请大家一起欣赏。出示课件《登庐山五老峰》、《庐山诗》、《庐山独夜》。请同学根据所学的朗读方法和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三首古诗。六、升华主题今天,老师很高兴与大家一齐看庐山、在旅途中还懂得了一些道理。最后,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站在大庐山之巅,看着眼前这变幻莫测的景象,共同吟咏这首千古名作。出示课件8.七、快乐作业。
附板书设计: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游山西村》。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5、学会一类生字豚.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出示课件: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出示课件)
(1)把古诗读通顺,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画出诗的节奏,并读一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心境。
(3)能抓住重点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包含的意义。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写生字词。(出示课件)
莫、腊、浑
2、我会组词并说一句话。如:腊、浑等
3、我会流利地朗读古诗。(出示课件)
4、我会完成课后思考题。(出示课件)(二)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按节奏读古诗。(出示课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疑”和“又”字要重读。
2、我会悟
(1)悟文本(出示课件)知道“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意思吗?(出示课件:不要笑农家腊酒浑浊,丰收之年,他们全以丰盛的菜肴招待留下的客人。)(出示课件)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吗?(出示课件:走过一座座青山,经过一条条溪水,突然看见柳色葱郁、鲜花明媚,又是一座村庄。)
(2)悟写法
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是抑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扬的写法。(三)创作性展示1.展示个性感受前两句诗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后两句诗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学了这首诗,我们从中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出示课件)只要不怕困难,勇于开拓进取,就一定会有希望的。
2、会读诗人陆游写的其它诗吗?(出示课件)
3、展示心得体会。
三、知识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结合你的生活事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四、作业创作一首赞美家乡的诗。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议论)6、爬山虎的脚教学内容:6、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会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生字新词;3、给课文分段;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教学重点:学习生字,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教学难点:准确书写生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分步板书课题,唤起阅读期待。(课件出示:“虎”字。)这个生字大家肯定会读。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哪一笔?
对,这一钩就是老虎——尖利的牙齿。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给“虎”组组词看。见过爬山虎吗?听说过吗?(课件出示:爬山虎)那就听老师介绍一下,爬山虎不是动物,而是一种藤类植物,它能牢牢地巴在墙上,往上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爬山虎有关。——爬山虎的脚(课件出示)有人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看了课题就知道文章会写些什么?你们猜猜看。课文到底是不是写了这些内容呢?我们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落。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读好一次,伸出一个手指头表示一下,然后别停下,继续读。读好两次,就伸出两个手指头。比比在同样的时间内,谁的读书效率高。
接下来我们来读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课件显示:jīng
bǐng
zhú
chù
hén
jūnyún
嫩茎
叶柄
逐渐
触角
痕迹
均匀本课多音字较多,下面是带有多音字的短句,读读看。(课件显示:占了一大片地方、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儿空隙、触着墙、蛟龙的爪子)这些多音字中,哪个字的读音最特别?课件出示:爪(zhǎo)。“爪子”这个词我们以前怎么读?课件出示:爪(zhuǎ)子。是的,譬如小鸡的爪子。什么时候读“zhǎo”?对,凶猛的兽类和禽类的脚就是爪(zhǎo)子。哪些动物有爪(zhǎo)子?这些动物十分凶猛,爪子十分有力。有一种植物,它的脚也十分有力,能牢牢地巴在墙上,所以取名叫爬山虎。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分段读课文。没被请到的就当小评委,听听他们生字词是不是能够读正确。课文哪几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3-5自然段。)那么1-2自然段是写什么?(写爬山虎的叶子和爬山虎多。)
三、学习第一段,体会“茂盛”。自己读读第一段,看看你能从哪些词当中体会出爬山虎多?
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爬山虎多,长得茂盛?
你们感受到爬山虎多,长得茂盛了吗?大家一起读。四、学习第二段,感受“叶美”。既然课文是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又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默读,划出表示叶子特点的词句。
1、品“嫩”
谁来读?
课件出示:爬山虎叶子长得很快,“不几天”就长大了。
爬山虎叶子长得嫩。爬山虎嫩叶颜色很美。读读句子,圈出带“嫩”的词语。(“嫩红、嫩绿、嫩芽”)连用三个“嫩”,你感受到了什么?(女生齐读)
2、品“齐、密、匀”叶子还有什么特点?(均匀、重叠)均匀得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隙”是裂缝的意思,你见过吗?从“不留一点空隙”你体会到了什么?(叶子密)叶子密得——还从哪儿看出叶子密?(“铺”。)说说你的理由。我们平时说铺——这儿用“铺”,就是说叶子好像给墙铺上了——地毯。出示课件:课文插图。这就是一顺儿朝下的叶子,叶尖全部指向——
没有一片朝其它方向,这就叫——现在同学们全部面向老师坐着,这也叫“一顺儿”。就这么一句话,你们就读出了这么多的内容,真会读书,来齐读这句话。(出示课件:“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3、品“绿”
叶子还很绿。你知道哪些绿?同学们词汇真丰富。课文中说“绿得那么新鲜”,怎么理解?生机勃勃的绿,苍翠欲滴的绿,让人看了非常舒服。男同学齐读。(出示课件:“那些叶子绿得那么鹇,看着非常舒服。”)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觉得非常舒服。
4、品“美”
出示课件:“看着看着,忽然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好看得很”就是——看来你们聪明得很。让我们去看看好看的风吹叶动。(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你看到了什么?老师看到这画面,不禁想起李清照的一句词——出示课件:“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多美的意境。谁能把它读出来?你为什么要这么读?看来你是陶醉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能将“拂”读成“吹”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风亦有之”呀!来,把喜爱之情读出来。让我们再一次去欣赏那墙爬山虎。(生齐读第二段)
现在你知道叶老为什么要写叶子了吗?(因为叶子太美了!)五、拓展阅读,再度唤起阅读期待。同样是写爬山虎,同样是写叶老家的那墙爬山虎,同样是写爬山虎的绿叶,另一位作家却是这样写的:(出示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的两个语段)同学们读过之后,感受到了什么没有?这绿绿的爬山虎,这充满活力的爬山虎,太美了!我们再来读一读,男生读第一个语段,女生读第二个语段。
同学们,刚才你们读的这两段话就选自我们这本书的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六、总结。同学们,同样的爬山虎,同样的绿叶,在不同人的笔下却呈现出不同的韵味,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同,但又是都在用心观察。下节课,就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去观察绿叶背后的爬山虎的脚。七、作业。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好片段的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知道了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知道了爬山虎的叶子刚长出来的时候和长大的样子是不同的。你看,叶圣陶老爷爷观察得多细致呀,连他们的细微的变化都看在了眼里。我更喜欢长大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叶尖儿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欣赏这一墙的样子,宛如欣赏一片绿绿的湖,或者是一片绿绿的海。风吹来,那绿波荡漾着,人的心也随之欢畅起来。那叶子真(美)!出示课件:叶子小的时候长出来嫩红的样子;长大的叶子铺满墙的样子。爬山虎的叶子如此之美,那他是如何在整面墙上来展示它的美丽的?是谁的功劳?对!是爬山虎的脚!那么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来认识爬山虎的脚。
二、精学感知。
(一)、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1、请同学们自读这个段落,看看你从中知道了有关爬山虎的哪些知识。一遍读不出再来一遍。可以把你知道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2、学生汇报内容。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那就是它的特点。谁能把刚才说的来总结一下。(出示课件: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我们说爬山虎的脚引人注意吗?不引人注意,所以叶圣陶老爷爷说以前也没注意到爬山虎的脚。可是他现在注意了,所以他就知道了脚的特点。他观察得可真(仔细),而且写得很具体、清楚的。他不仅发现了脚的位置、形状和特点,还知道了他是怎么爬上去的呢。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小组里把课文读通,看看爬山虎的脚是怎么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注意有几个很重要的动作,你可得好好看看呀。你可以把桌面当墙,也可以把同学的背当墙,来爬一爬吧。一会儿咱们看谁爬得最精彩。
学生读课文,小组探讨爬的动作。师进小组一起和孩子们做动作。指导准确表达。
小细丝变成小圆片,巴住墙,就好像是小壁虎的脚上的小吸盘一样牢牢地抓住墙。
我看到爬山虎的脚爬的可真好。它得先触着墙,然后再巴住,细丝由原来的直的变弯,拉住嫩茎,使它紧贴在墙上。课件出示:触、巴、拉、贴。
(三)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你能找出脚变化的语句吗?出示课件:脚变化的语句。
如果仔细看那细小的脚,你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你想到什么呢?(蛟龙的爪子)齐读这个比喻句
三、总结点题
爬山虎的叶子固然是绿得新鲜,引人注目,但它的脚却是不大会引起我们注意的。但叶圣陶陶爷爷无论是写爬山虎的叶子,还是写它的脚,都是那么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观察细致)
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忽视的东西,他们的美和奥妙要我们来发现。那就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心去观察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发现和创造更多的美吧。四、作业:(出示课件)我们就用学习叶老爷爷写这篇课文的写法来写一种植物的片断,不用着急,老师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观察,看看谁是观察最细致的孩子!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
虎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爬触→巴→拉、贴(牢固)7、《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蟋蟀的住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教学难点: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2、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蟋蟀的图片、资料。2、教师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教学难点: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教学准备:课件等。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在一个晴朗的夜空动物们开音乐会,青蛙打鼓,蝴蝶跳舞,百灵鸟唱歌,一片歌的海洋,其中有一位小提琴王子非常惹人注目,小提琴拉得很棒,孩子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我们这节课去它舒适的家做客,了解关于它的一些秘密好吗?
课件出示课题:蟋蟀的住宅。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不会读的字作标记,查字典自学)
2、检查字词认读及朗读情况。
(1)出示课件:词语。用多种方式认读。
(2)师生相互强调难写字,并适当写一写,加深记忆。
(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特点、建造)三、小组合作,梳理课文。
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你想解决哪些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经过整理后汇报上来。
1、交流、梳理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
出示课件: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
交流学习成果。(出示课件:慎重选择、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简朴、清洁、卫生;加深加阔、不断修整)
四、小结课文,课堂练习。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与感悟呢?你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吗?下一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
1、抄写生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提出来。随机指导“搜、抛……
2、选择正确读音。(出示课件)
洞穴(xuéxuè)粗糙(zàocāo)
慎(shènsèn)重即(jíjì)使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出示课件:
隐蔽——柔弱——简朴——慎重——五、作业布置:(出示课件)
1、带着你的疑问再读课文。
2、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题质疑。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7课《蟋蟀的住宅》(出示课件:课题),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小蟋蟀那舒适的家。上节课新学的字词大家还记得吗?课件出示词语。大家对字词掌握的真棒,相信在这节课里我们一定会有更好的表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都写了哪些内容?谁能简单地说说。(出示课件:特点、修建)
2、咱们再认真默读这两方面的内容,相信你们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边读边做批注。
3、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受呢?从住宅特点和修建这两方面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到小组中交流一下。
二、研读“住宅特点”部分。
1、(出示课件)“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骤雨?知道什么是骤雨吗?又大又急的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怎么会这样呢?再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向上倾斜,利于排水。骤雨袭来,小家伙在这九寸深、一指宽的安乐窝里高枕无忧。有个安稳的住宅多好哇!谁想读读这两句话?谁来比划一下九寸是多长?大约30厘米。“九寸深,一指宽。”两个简单的数字,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样的隧道对身长只有2、3厘米的小蟋蟀来说,真够宽敞舒适的了!谁再读读这两句话,抓住关键词读出你的感受。这样一处遮风避雨的好去处,怎么被蟋蟀给找着了呢?联系上下文看看。(课件对比显示第二自然段整段。)这儿正好符合他的选址要求:排水优良,阳光温和。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别的昆虫可不会这样,他们……(找个临时的隐蔽所。)
不会精挑细选,随随便便找个窝就住下来,这就是随遇而安,可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一定要慎重选址……)原来小蟋蟀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住宅,和他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是分不开的呀。而且这样宽敞舒适的住宅是他一点一点挖掘的。自己试着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与众不同的小蟋蟀。谁读给我们听听。
正因为如此,它才会有这样宽敞安稳的家,咱们一起读:(出示课件:“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咱们将前后文联系起来学,把蟋蟀和其他昆虫这么一比较,就觉着这小家伙和咱们人一样,很有头脑嘛,它给房子选的地段、环境还真不错!而且还是自己亲手打造的呢。难怪法布尔称这里是住宅!
3、关于住宅的特点,还有同学想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吗?房子内部情况。(出示课件:简朴、清洁、干燥)住在里面肯定很舒服。咱们一起读读这两句。(出示课件)门前的平台。劳累了一天的小蟋蟀,他也懂得要放松放松呀。(出示课件)读读吧。月夜弹琴,多么会享受生活的情趣呀。想象一下,他会唱什么呢?多么惬意的生活!多么舒适温暖的家呀!
学生谈到门前半掩的草。噢,打了个比方,这丛草不正像咱们房子的门吗?多么形象呀!蟋蟀为什么只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呢?这丛草怎么不全部遮掩而要半掩呢?别人什么都看不见,不是更安全吗?大家读读书,(出示课件:插图)能解答吗?(出入方便、通风、利于光线投射,也好排水。)
高,实在是高!这“半掩”的学问还真不小啊。难怪他再饿也绝不去吃这丛草,连碰都不碰。明白了吗?小小一丛草,安全护家门。住这儿真够安全、真够隐蔽的。小结:瞧瞧这小家伙,他这房子地儿选得好,屋外屋内安全舒适,更能享受生活的乐趣。这和我们人的住宅可有异曲同工之妙呀!
读到这儿,我们不由产生这样一些疑问:蟋蟀怎么会有修建住宅的才能呢?他有特别好的工具吗?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三、研读“修建”。
1、蟋蟀就用这样柔弱的工具修建了安逸舒适的住宅,怎能不让人感到惊奇?那蟋蟀又是怎样用这柔弱的工具修建出这么好的住宅呢?课文8-10自然段着重写了这方面的内容,快速浏览一下,谈谈你的发现和感受。
2、学生读句子说感受。
(1)第8自然段。
请大家画出表现蟋蟀修建住宅的动作的词语。(课件出示)
这个小不点,就是这样,用他柔弱的工具,“一点一点挖掘,从大厅一直到卧室”,修建了是他身长10倍的住宅,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大家一起读读,感受感受。
(2)第9自然段。
多么勤劳的小家伙!你能读读这段吗?
(3)第10自然段。
法布尔还观察到主人靠这柔弱的工具用一生的时间来修整住宅。这小家伙真的是“不肯随遇而安”。谁想读读最后一段?
3、教师小结:蟋蟀,这个不起眼的小精灵,仅仅靠它简单的足,完成了扒土、搬土、踏地、推土以及修整、加深加阔等一系列繁重的工序,修建了这样精致舒适的住宅,对于这么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呀!难怪法布尔在文中写到出示课件:“假使……伟大的工程”。全班齐读(出示课件:伟大的工程)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其实我们很多人并没有亲眼见过蟋蟀的住宅,那为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就如同亲眼所见而且兴趣盎然呢?
2、大家再读读这三句话(课件出示),同样都是指蟋蟀的住所,作者却用了不同的词语表达。你能体会出这样的表达,作者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吗?
(1)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2)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3)蟋蟀钻到土底下,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同一事物,用不同的词语表达,情感也会不一样。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而法布尔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就流露于这字里行间啊。
五、作业。(课件出示)(1)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特点:慎重选择建造:加深加阔
向阳、干燥、隐蔽……不断修整
简朴、清洁……
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
伟大的工程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内容: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初步学会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和推理能力,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魏格纳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引发兴趣
1、出示世界地图,同学们,这是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出示课件:七大洲是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
2、同学们,就是这样一张普普通通的地图,面对它,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却有了重大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出示课件:课题】
3、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尝试用五分钟时间想办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难的或最喜欢的部分可以再反复地读一读,看谁最会利用时间。
2、认为自己已经把课文读通顺的同学请把小腰板挺挺直。真自信!【出示课件:《词语盘点》】这里有个《词语盘点》,它就是帮助我们进行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看!读读记记中除了前两个,后面的词语全来自于我们这篇课文,请同桌马上互相检查一下。
3、同学们互帮互助学得可认真了!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读第二段课文有困难,确实这一段真的很难!现在你再去读一读一定会感觉顺畅许多!快,开始吧!
4、看到同学们的认真劲儿,我想把课文读通肯定没问题了,接下来让我们把课文读懂。大家知道略读课文前面都会有一段话提示我们怎么读懂课文,这段话又给了我们哪些提示呢?赶快读一读,划一划。交流。
三、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1、好,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静静地默读思考,并在书上做做相应的记号。
2、刚才大家根据学习提示再次默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不少收获。谁来简单地说一说?
3、刚才有同学讲到魏格纳在观察(板书:观察)地图时产生了一个奇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l)这个奇想是凭空出现的吗?那是怎么产生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还可以圈一圈、划一划。指名交流,并相机引导看图。(相机板书:发现)
(2)我明白了,有了这三次不同的发现,所以魏格纳的脑海里才形成这个崭新的奇想,对吗?
【课件出示】:
第一次发现: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成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的吻合。
第二次发现:果然,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每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第三次发现:魏格纳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让我们反复读一读这三次发现,让我们也去发现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发现一:魏格纳的发现一次比一次深入、细致。(三次发现的内容不同。)
发现二:(这三次发现是在不同情况下产生的)第一次发现是偶然的,不曾想到的。】引导联系课文,【课件出示】:突然、竟、这般不可思议!(读句)――无聊、消磨时光――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读句)
第二次发现是有意识的,应证了猜想。(那么)
当魏格纳偶然发现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和几内亚湾不可思议地吻合时,他精神大振,(心里会怎么想呢?)心想:――(魏格纳就是这么想的,)于是――引读他“仔细端详……”),果然――
(引读)
亲爱的魏格纳先生,当您的想法被证实时,心情怎么样?请再次表达一下您的心情,好吗?齐读
此时,正如同学们体会到的那样,当时魏格纳师――兴奋极了(引读)。
4、小结:魏格纳就这样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发现又不断地思考,然后又不断地观察、发现、思考,所以他的发现才越来越深入。正是有了这一连串的发现,于是,这位年轻人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奇思妙想:――齐读
5、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又做了什么?
(1)有了这个想法以后,魏格纳又展开一系列行动。请你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话,看看哪些地方使你感受最深,待会儿我们交流交流。
(2)交流。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回读中心句: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
“枉费心机”你懂吗?是呀,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考察:考察就是---到实地观察、调查。魏格纳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亲自到各大洲去考察,足迹遍布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印度和澳大利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合同:制作内容、制作周期与投资回报6篇
- 二零二四年度云计算数据中心运营服务合同
-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课件 第六章 设计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与运用教学技巧
- 2024年度旅游服务与旅行社代理合同3篇
- 2024年度商业广场广告位租赁合同
- 2024年度建筑行业风险管理与保险合同3篇
- 2024年度居民小区供暖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品牌形象授权合同(服装品牌)2篇
- 狼性文化的团队培训课件
- 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护理
- 部编版(2024秋)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阅读-7.两件宝课件
- 2025届湖南省新课标高三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电力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 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地理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 4.3《课间》 (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2025年中考作文试题预测及范文
-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文献学》期末考试题库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六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
- GB/T 44312-2024巡检机器人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 福建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17篇(含答案)(2003-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