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陕西省兴平市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氮气 B.金刚石 C.水 D.氯化钠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B. C. D.3.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备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0286反应后质量/g4待测282A.该反应可能是铜与氧气的反应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7D.丙一定是单质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A.碳酸钠B.硝酸镁C.硝酸铝D.硫酸铁5.2007年4月26日晚,北京2008年第29界奥运会火炬及火炬接力传递计划线路在中华世纪坛隆重发布。此次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xCO2+yH2O其中x,y分别为()A.13 B.15 C.38 D.346.下列能将空气、氧气和氮气区分开的最佳方法是()A.闻气味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C.观察颜色 D.分别往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7.对相应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乐事薯片充氮气包装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B水受热变成水蒸汽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C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A.A B.B C.C D.D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是,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9.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0.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其中经过卢瑟福传承和发展后形成的观点是()A. B.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收集到干燥的氧气,收集装置是________,其验满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3)用装置E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d.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4)实验室中可以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得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实验室中制取氨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已知磷酸氢二铵(NH4)2HPO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2(1)X的值为(2)多少克磷酸氢二铵与88克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相当。(写出计算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1)空气的用途: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2)空气的成分: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①t2时打开止水夹,最终集气瓶中水平面大约上升至刻度_______处。②结合曲线,解释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3)空气的保护:图丙是某地PM2.5来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最不明显的是_______。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B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C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14.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1)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2)甲、乙两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后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___(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某兴趣小组开展如图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氢氧化钠溶液和浓氨水都是常见的碱性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请你试着写出氢氧化钠的一条化学性质_____。(2)小明对振荡实验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_____(填化学式)。(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由此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_____。(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_____。16.“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做了该实验后,展开了下列思考与探究:(1)催化剂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他做了这样一组实验:每次均用30mL10%的H202溶液,采用不同量MnO2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次收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实验次序12345678910MnO2粉末用量(克)0.10.20.30.40.50.60.70.80.91.0所用时间(秒分析表中数据回答: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他又做了一组实验:每次均取5mL30%的H2O2溶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均在20℃室温下进行,其他实验条件也均相同)实验次序12345678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3%5%10%15%20%25%30%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4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答:________________;由表中数据还可看出,该反应会(选填“放热”或“吸热”)_______;(3)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该反应的速率呢?请说出你的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B【解题分析】A、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错误;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正确;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错误;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错误。故选B。2、A【解题分析】A.试管底部不应接触桌面。故A错误。B.试管基本持平。故B正确。C.滴管悬空竖直。故C正确。D.酒精灯用灯帽盖灭。3、A【解题分析】
根据表中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丁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减小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分别为16g、4g,丙的质量反应后增加为生成物,生成了20g,所以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题目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由2Cu+O22CuO可知:铜与氧气的质量比为:(64×2):32=4:1,该题中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6g:4g=4:1,所以该反应可能是铜与氧气的反应,故A正确;B、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乙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B错误;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16g:20g≠1:7,故C错误;D、丙是甲和丁发生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不是单质,是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4、C【解题分析】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它们组成的化合物是硝酸铝,故选C。5、D【解题分析】
化学方程式配平:在式子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得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故该化学方程式配平后为:。故x为3,y为4。故选D。6、B【解题分析】
A、三种气体都是无味的,通过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A错误;B、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为空气,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燃烧熄灭的气体为氮气,现象明显不同,故B正确;C、空气、氧气和氮气都无色,不能鉴别,故C错误;D、分别往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都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7、B【解题分析】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做保护气,故选项正确;B、水受热变成水蒸汽,分子的大小不变,间隔变大;故选项错误;C、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闻到了酒味,故选项正确;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选项正确;故选:B。8、C【解题分析】
A、反应后甲、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乙、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戊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由题意不能确定物质的种类,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B、戊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故B错误;C、根据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4.8g:2.3g=48:23,故C正确;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一定为44:27,即甲、丁化学计量数之比是1:1时,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4:27,甲、丁化学计量数之比不是1:1时,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是44:27,故D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9、C【解题分析】
A、野火烧不尽,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烈火焚烧若等闲,焚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蜡炬成灰,蜡烛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10、A【解题分析】
①因为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内,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②原子是可分的,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酒精灯集气瓶2KMnOK2MnO4+MnO2+O2↑B2H2O22H2O+O2↑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acBC【解题分析】(1)据图可知仪器的名称:a是酒精灯,b是集气瓶;(2)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B;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A;若要收集到干燥的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汽法收集,故收集装置是D;验满的操作为: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3)a.排水法收集氧气,加热前,应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故实验操作正确;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故实验操作错误;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实验操作正确;d.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故实验操作错误;(4)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属于固体和固体加热制气体;氨气易溶于水,不可采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4(2)设需要磷酸氢二铵的质量为x。x=1g答:1克磷酸氢二铵与88克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相当。【解题分析】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磷酸氢二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4)×2+1+31+16×X=1.解得X=4;故填:4。(2)见答案。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N21红磷燃烧放出了大量的热,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C【解题分析】
(1)空气中的氮气性质稳定,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化学式是N2。(2)④由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t2时打开止水夹,最终集气瓶中水平面大约上升至刻度1处。②在曲线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出了大量的热,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3)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烟尘,对减少PM2.5效果明显,故A不符合题意;B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减少了烟雾粉尘的排放,对减少PM2.5效果明显,故B不符合题意;C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减缓温室效应,但与PM2.5没有直接关系,故C符合题意。故选C。14、乙分子没有变化,分子间隔变大甲发生了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解题分析】
(1)从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乙中水分子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2)从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可以看出,甲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等不能呼出的空气中还含有氧气、氮气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明溶液中溶入【解题分析】
(1)根据碱的性质分析回答;(2)根据空气中含有的成分解答;(3)根据呼出的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国两会应知应会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及答案
- 细胞通讯与信号转导细胞生物学课件详解
- 工程风险评估课件
- 工程课件汇报
- 二零二五版自由职业者兼职合作合同样本汇编
- 2025版房产抵押个人借款合同范本汇编大全
- 化妆品分销与代理合同
- 工程视频课件
- 端午节出游的作文12篇
- 建筑工程材料采购合同书
- 便利店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范本
- 氮气置换专项方案
- 实验室上岗证样本
- 动脉采血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 糖尿病并发症筛查
- 职业技能大赛:电子商务师(四级)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征求意见稿)
- 基于PLC的恒压供水系统设计(有梯形程序图)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清华大学课件,全套)
- LY/T 2622-2016天麻林下栽培技术规程
- JJG 814-2015自动电位滴定仪
- FZ/T 07019-2021针织印染面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