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重点中学高二(上)第二次质检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B.血浆蛋白大量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C.内环境的成分中有尿素、激素等
D.淋巴的成分与血浆完全相同2.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B.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C.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D.抗体与抗原结合3.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无关的生理功能是()A.胆汁分泌增加 B.胃肠蠕动加快 C.支气管扩张 D.瞳孔收缩4.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B.望梅止渴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C.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
D.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5.大脑皮层有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了许多神经中枢,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因此人的大脑有很多复杂的高级功能。下列关于大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老年痴呆症患者不能看懂文字,可能是大脑皮层言语区V区病变造成的
B.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调控下肢的运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C.长时记忆与新突触的形成有关,可能涉及脑内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抑郁,若得不到缓解可能会患抑郁症6.如图所示,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实验测定狗的正常心率为90次/分,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为180次/分,阻断交感神经心率为70次/分。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
C.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降低心率
D.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心率7.最新研究发现,脑部的某些神经元上存在纤毛结构,它们从细胞内部靠近细胞核的地方直接延伸到细胞外部,与其它神经元的轴突形成类似于突触的连接,称为“轴突—纤毛”突触。在“轴突—纤毛”突触的纤毛上存在5-羟色氨酸受体,该受体接受5-羟色氨酸后通过信号通路将信号转导到细胞核,促进细胞核组蛋白的乙酰化,促进基因的表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轴突—纤毛”突触的神经递质为5-羟色氨酸
B.5-羟色氨酸与纤毛结合后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C.5-羟色氨酸可通过“轴突—纤毛”突触调节突触后神经元的表观遗传
D.用抑制剂阻断该信号通路可能抑制细胞核基因的表达8.如图表示传入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最终导致伸肌收缩和屈肌舒张的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屈肌和伸肌运动神经元上均发生膜电位的反转
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不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产生兴奋后会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D.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中含有两个突触结构
9.如图1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的A接受适宜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传至B
B.图2中c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C.图3中h处的膜电位主要是由钠离子内流形成的
D.据图3可知兴奋在图1中所示的结构上是双向传导的10.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刺激③处,该处细胞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④处,E不能产生反应
C.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
D.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①~⑤处能测到兴奋的只有⑤11.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如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轴突膜处于④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ATP
B.③→②的过程中,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仍能释放乙酰胆碱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不能引起b处形成动作电位12.信息经突触传递时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误称突触延搁。如图1中两点距离ab=cd,分别在a:b、c、d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图2中①~③表示测得的其中部分电流表偏转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a点或b点,电流表的偏转情况均为①
B.②不同于①是因为化学信号传递速度小于电信号
C.刺激d点,电流表的偏转情况为③
D.刺激最左侧的神经元上某一点电流表可能不偏转13.如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有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下丘脑既参与了神经调节,又参与了激素调节
B.激素②④之间和激素④⑦之间均具有协同作用
C.C表示胰岛A细胞,D、E分别表示垂体和肾脏
D.寒冷条件下,激素④⑦分泌增多,激素①⑤⑥分泌减少14.如图表示胰岛B细胞在较高的血糖浓度下分泌胰岛素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K+进入细胞后除了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还具有促进包含胰岛素的囊泡的形成
B.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氧化分解后产生ATP,此时的ATP不仅可以作为能源物质,还可以作为信息分子
C.某药物可以关闭K+通道,则该药物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D.胰岛素释放后,会持续使血糖水平降低15.糖尿病脑病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轻者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严重者则出现脑血栓、脑中风及老年痴呆等情况,对中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小檗碱是中药黄连的有效成分,为探究其对糖尿病脑病的治疗作用,研究者利用糖尿病脑病模型大鼠进行水迷宫实验,主要流程及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小檗碱的剂量和不同种类的大鼠
B.大鼠停留在原平台附近的时间与其学习记忆能力呈正相关
C.低、高剂量的小檗碱均能提高糖尿病脑病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D.高剂量的小檗碱能使糖尿病脑病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恢复至正常水平16.如图表示人动脉血压维持相对稳定的一种反射过程。动脉血压正常时,过高过紧的衣领会直接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后续的反射过程,使人头晕甚至晕厥,即“衣领综合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节心血管活动、呼吸运动、生物节律的中枢位于脑干
B.“衣领综合征”是反射启动后引起血压升高所致
C.人表现“衣领综合征”时,兴奋仅在反射弧中传导
D.以上过程说明神经调节的过程中也存在负反馈调节17.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是以碘和酪氨酸为原料在甲状腺细胞内合成的一种甲状腺激素,当T3的含量达到一定值时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T3在细胞核内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
B.图示细胞应是下丘脑细胞
C.T3含量升高会抑制TSH的合成和分泌
D.测定血清中T3的含量可用于诊断甲状腺疾病18.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协调一致离不开信息分子传递信息,实现细胞间通讯。如图为人体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信息分子A是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骨骼肌细胞膜特异性受体
B.信息分子B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其作用是维持血钠平衡
C.信息分子C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随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
D.信息分子D是甲状腺激素,几乎全身细胞都具有与其结合的特异性受体19.大多数发生病毒感染的人都会有炎症反应,造成体温升高,出现发热症状,某感染者从发热到降温的体温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寒战和出汗分别能导致ab段和cd段体温变化
B.发热能通过血管舒张促进免疫细胞向炎症部位运输
C.ab段发生时感染者副交感神经兴奋,产热增加,散热减少
D.体温调节过程以神经调节为主导,体液调节是其中一个环节20.醛固酮主要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机体“吸钠排钾”。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主要受如下图所示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影响,同时血钠和血钾浓度对醛固酮存在负反馈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催化血管紧张素1→血管紧张素转移酶血管紧张素→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A.醛固酮可促进Na+通过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腔中
B.RAAS调控醛固酮的分泌过程,同时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血钾浓度过高,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
D.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移酶均通过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而发挥作用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21.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刺激中央前回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22.针灸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在我国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它利用外源性刺激作用于身体特定部位(穴位),引发一系列生理调节作用。低强度电针通过刺激小鼠后肢“足三里”穴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其过程如图所示。已知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即抑制Na+内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C.临床上患者血钙含量偏高,导致抗炎功能提高,使针灸抗炎疗效较好
D.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原因是腹部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的Prokr2神经元23.抗利尿激素是一种九肽激素,可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和促进肾集合管重吸收水。如图是抗利尿激素促进肾集合管主细胞重吸收水的作用机制示意图,图中AQP2、AQP3、APQ4均为水通道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各部分结构的渗透压大小排序为;小管液>集合管主细胞>组织液>血浆
B.抗利尿激素对血管平滑肌和肾集合管细胞作用不同可能是两种细胞受体不同引起的
C.抗利尿激素可通过调节集合管主细胞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来调节水的重吸收
D.当人饮水不足时,机体内由下丘脑合成、神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24.瘦素是动物体内参与调节能量代谢和食物摄入的一种激素。有研究表明蛋白酶P会影响瘦素的作用。分别用高脂及正常饮食饲喂实验小鼠一段时间后,发现高脂饮食组小鼠下丘脑神经组织中蛋白酶P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表达量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瘦素是一种信息分子,在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
B.A、B组结果比较可推测蛋白酶P能增加瘦素受体含量
C.与C组相比,A组小鼠在控制自变量上采用的是“减法原理”
D.针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患者可以开发促进蛋白酶P基因表达的药物25.如图为排尿反射示意图。当膀胱内储存尿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膀胱被动扩张,使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冲动沿盆神经的传入神经传到骶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同时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中枢,并产生尿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婴儿无意识尿床,控制其排尿的中枢位于e
B.神经递质由d释放作用于c不需要经过内环境
C.成年人在医院尿检时虽无尿意但能主动排尿,该过程调节中枢有e和g
D.排尿时机体主要通过交感神经控制逼尿肌收缩,使膀胱缩小26.人体的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如图所示为NE的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兴奋时释放的NE只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B.NE作用于谷氨酸能神经元上相应受体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C.NE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使后膜Na+通道开放,Na+内流
D.使用突触前自身受体α2阻断剂酚妥拉明后,NE的释放量会增加27.用火柴棍由脚跟向前轻划新生儿足底外侧缘时,他的大拇趾会缓缓地上跷,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该现象在6~18个月逐渐消失。下列关于该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此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控制该动作完成
C.该现象消失说明低级中枢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D.在大脑中央前回的顶部有控制脚趾运动的代表区28.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具有昼夜节律的胺类激素,在调节睡眠质量、生殖系统发育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图1为褪黑素的分泌规律,图2为褪黑素调节生殖系统发育的作用机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1可知褪黑素的分泌可能与光照信息刺激有关
B.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调控人体睡眠的过程属于激素调节
C.由图2可知儿童夜间开灯睡觉可能导致性早熟现象
D.松果体萎缩的老人需要大量摄入褪黑素来改善睡眠29.罗格列酮和格列奇特是常见的降糖药物,主要机制有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但长期服用会导致肝、肾等器官功能损伤。有研究表明荔枝核皂苷也具有降糖作用,为研究其作用机制,科研人员以正常大鼠和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为对象,分别灌喂适量葡萄糖溶液或葡萄糖-药物混合液2h后,测定血糖和胰岛素含量,结果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组别研究对象处理方式血糖(mmol•L-1)胰岛素(mmol•L-1)1正常大鼠葡萄糖4.31212模型大鼠葡萄糖6.62643模型大鼠葡萄糖+罗格列酮4.21334模型大鼠葡萄糖+格列奇特4.12455模型大鼠葡萄糖+荔枝核皂苷5.2156A.该实验设计中1、2组为对照组,3、4、5组为实验组
B.荔枝核皂苷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量降低血糖浓度
C.模型大鼠血糖较高的可能原因是胰岛素受体受损
D.荔枝核皂苷降糖的作用机制与格列奇特类似30.毛囊底部的黑素细胞合成的黑色素能使正常生长的毛发保持黑色,黑素细胞由黑素干细胞分化而成,现在很多年轻人由于压力过大容易“早生华发”,压力导致白发产生的原理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细胞迁移的路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黑素干细胞的转移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
B.压力改变了黑素干细胞向表皮和毛囊的转移比例
C.传出神经与感觉神经不同,能分泌递质支配相关细胞
D.保持轻松心态会对人的发色和肤色产生一定影响三、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31.关于神经元与神经冲动的传递
在多学科交叉研究成果的推动下,人们对神经系统调控机体生命活动有了清晰的认识。图中,甲是神经元及神经元间的结构示意图。A、B分别表示神经元的结构,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乙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④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神经冲动在A处传导时,膜______(选填内或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冲动传导方向相同。
(2)拔牙时,常在患牙牙龈及附近口腔组织局部注射利多卡因止痛,其原理是降低膜的通透性,抑制Na+通道开放,从而阻断了乙图中______(填序号)的神经冲动产生及传导。
(3)从甲图可知,神经细胞具较多的______,这样,细胞相对表面积增大,适应信息传导功能。
(4)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乙图中③的细胞体,而②及脊髓未受到侵染。以下关于小儿麻痹症的分析合理的是______。
A.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肢体麻木,并影响其运动功能
B.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运动障碍,但对刺激有感觉
C.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运动障碍,并伴有尿失禁
D.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运动障碍,但能自主排尿
(5)GABA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GABA神经递质的作用是______。
(6)在结构⑤中有GABAα、GABAβ两种受体,GABA与GABAα结合后引起氯离子内流,抑制突触后神经元产生______电位,这种受体通常位于结构⑤的______(选填突触后膜或突触前膜)上;GABA与GABAβ结合后能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则位于______(选填突触后膜或突触前膜)上。
(7)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过程中,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______。32.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不仅会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发,也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减少引起头发变白。利用黑色小鼠进行研究得出的相关调节机制如图所示。
(1)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的体液调节方式为______。图1中另一调节方式是______。
(2)糖皮质激素能与成纤维细胞的______(选项:A.细胞膜受体B.细胞内受体C.两者都是)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随后与成纤维细胞某结构的特定区域结合,______基因表达,从而调节靶细胞活动。
(3)去甲肾上腺素在过程①和过程②分别作为______、______类物质起作用。去甲肾上腺素主要通过过程②影响黑色素细胞干细胞,而过程①作用很小。
(4)如图2是去甲肾上腺素合成与分泌的过程,ATP可与NA处于一个囊泡中并同时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由图可知,酪氨酸转变为去甲肾上腺素的场所为______;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Ca2+进入突触小体内,Ca2+的作用为______。
(5)当图中突触后膜为肌肉时,其快速反应是由ATP介导,随后的持续性收缩活动是由NA介导,这说明ATP在兴奋传递过程中是作为______起作用。突触间隙中除了ATP外,还存在ADP,说明ATP与受体分开后会______。33.研究发现,动物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受体常常联在一起,共同完成某一生理过程。人类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就与之相关,如图是Ⅰ型、Ⅱ型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示意图,请回答:
(1)胰岛中除了胰岛B细胞外,还有少量胰岛A细胞,他们分泌的激素共同作用的靶器官是______。
(2)图中①表示的激素是______。②表示运输葡萄糖分子的______。正常情况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②活动加强,能促进靶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
(3)正常人、Ⅰ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量从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B细胞膜的某结构,则因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而导致的糖尿病属______(填Ⅰ型或Ⅱ型)糖尿病;在临床上______(填Ⅰ型或Ⅱ型)糖尿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4)如果将正常胰岛B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5.6mmol/L葡萄糖(低糖组)和16.7mmol/L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高糖组释放胰岛素多。此结果说明______。
(5)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验证胰岛A细胞的分泌物能促进正常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方案如下:
①用高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
②用含有滤液的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请指出上述方案的错误和不足:a______,b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D
【解析】解:A、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
B、血浆蛋白大量进入组织液,可以增加组织液中溶质的微粒数,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强,吸引的水分子越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C、尿素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会从细胞内排出到内环境中,激素是细胞分泌物,会进入内环境,C正确;
D、淋巴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少,D错误。
故选:D。
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的关系,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2.【答案】D
【解析】解:A、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A错误;
B、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B错误;
C、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C错误;
D、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D正确。
故选:D。
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的考查,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的组成,对于不同化学反应发生的场所的判断和对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3.【答案】C
【解析】解:A、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胆汁分泌增加,A正确;
B、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胃肠蠕动加快,B正确;
C、副交感神经兴奋不能使支气管扩张,C错误;
D、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瞳孔缩小,D正确。
故选:C。
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缩小,心跳减慢,皮肤和内脏血管舒张,小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加强,括约肌松弛,唾液分泌增多等。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两者在机能上完全相反,有相互拮抗作用。
副交感神经通过迷走神经和盆神经支配胃肠道,到达胃肠的副交感神经纤维都是节前纤维,它们终止于胃肠道壁内的神经元,与内大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形成突触,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腺细胞,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其神经末梢大都释放ACh(乙酰胆碱),对胃肠运动和分泌起兴奋作用。
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也可直接支酸胃肠道的平滑肌、血管平滑肌及胃肠道的腺细胞。胃肠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通常对胃肠运动和分泌起抑制性作用。
本题考查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答案】A
【解析】解:A、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的一些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如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A错误;
B、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B正确;
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所以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C正确;
D、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如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D正确。
故选:A。
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本题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5.【答案】B
【解析】解:A、不能看懂文字,是因为大脑皮层V区病变导致的,A正确;
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会引起下肢的运动,B错误;
C、长时记忆与新突触的形成有关,可能涉及脑内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
D、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抑郁,当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D正确。
故选:B。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
本题主要考查大脑功能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6.【答案】C
【解析】解:A、由图知,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的变化并不明显,说明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A正确;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B正确;
C、根据题意,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说明去甲肾上腺素可升高心率,C错误;
D、由图知,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说明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促进作用,所以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心率,D正确。
故选:C。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说明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促进作用。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拮抗。
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神经调节的方式及结构基础,难度适中。7.【答案】B
【解析】解:A、突触的纤毛上存在5-羟色氨酸受体,能接受5-羟色氨酸后通过信号通路将信号转导到细胞,说明“轴突-纤毛”突触的神经递质为5-羟色氨酸,A正确;
B、神经元上存在纤毛结构,它们从细胞内部靠近细胞核的地方直接延伸到细胞外部,纤毛上的5-羟色氨酸受体,通过信号通路将信号转导到细胞核,该信号不一定是电信号,则5-羟色氨酸与纤毛结合后不一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B错误;
CD、5-羟色氨酸可通过“轴突-纤毛”突触调节突触后,促进细胞核组蛋白的乙酰化,促进基因的表达,属于表观遗传,若用抑制剂阻断该信号通路可能抑制细胞核基因的表达,CD正确。
故选:B。
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且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8.【答案】C
【解析】解:A、因为存在抑制性神经元,其兴奋时可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导致屈肌运动神经元产生抑制,屈肌运动神经纤维上虽然发生了电位改变,但仍然是内负外正,并没有发生膜电位的反转,A错误;
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B错误;
C、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时,其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即屈肌运动神经元)产生抑制,C正确;
D、由图中可知:完成该反射活动至少需要3个突触,D错误。
故选:C。
1、完成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3种神经元构成,包括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2、动物运动时,神经支配同侧肢体屈肌舒张活动和伸肌收缩活动协调进行。
3、传入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位于脊髓中枢内,在正常情况下该中枢的活动受到大脑的意识支配。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9.【答案】D
【解析】解:A、据图分析可知,感受器A接受适宜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经反射弧传至效应器B,A正确;
B、图2突触后膜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B正确;
C、兴奋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故h表示兴奋部位,该处的膜电位变化为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C正确;
D、图3不能确定兴奋在图1中所示的结构上是双向传导的,D错误。
故选: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是反射弧结构,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图2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a、b、c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图3中g和i是静息电位,h是动作电位。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突触间的传递、电位变化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识图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0.【答案】C
【解析】解:A、刺激③处,该处细胞膜出现动作电位,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A错误;
B、④对应的是传出神经,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④处,E可以产生反应,B错误;
C、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消耗能量,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影响了能量的供给,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C正确;
D、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①~⑤处能测到兴奋的有③④⑤,D错误。
故选:C。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1.【答案】B
【解析】解:A、⑤→④→③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所以轴突膜处于④状态时,Na+通道大量开放,Na+内流为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ATP,A正确;
B、由图可知,③→②→①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所以③→②过程中,轴突膜K+通道大量开放,K+外流,B错误;
C、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不影响a处释放乙酰胆碱,C正确;
D、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故使用蝎毒不能引起b处动作电位,D正确。
故选:B。
神经冲动在突触内的传递过程,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作用后会被移走或被灭活。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动作电位是由于Na+内流引起,静息电位是由于K+外流引起。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使之学会运用生物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12.【答案】A
【解析】解:A、刺激a点,兴奋首先到达电流表左侧接头,而刺激b点兴奋首先到达的是电流表右侧的接头,因此两次刺激电流表的电流指针的偏转方向是不同的,A错误;
B、对比②与①,都是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但是②的两次偏转间隔时间长于①,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是因为刺激c点后,突触间化学信号的释放及在突触间隙间的扩散需要耗费时间,传递速度小于电信号,B正确;
C、刺激d点,由于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因此电流表只偏转一次,电流表的偏转情况为③,C正确;
D、刺激最左侧的神经元上电流表两个接头的中点,电流表不偏转,D正确。
故选: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传导方式: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②传导特点:双向传导。神经纤维静息状态时,主要表现
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多),产生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该电位叫静息电位。兴奋时,主要表现Na+内流(导致膜内阳离子多),产生一次内正外负的膜电位变化,该电位叫动作电位。图中刺激后会产生动作电位,向左向右双向传导。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实验信息,并结合所学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13.【答案】A
【解析】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的中枢,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参与体液调节,A正确;
B、激素②为胰岛素,激素④为肾上腺激素,激素⑦为甲状腺激素,②和④是拮抗作用,④和⑦是协同作用,B错误;
C、C表示肾上腺,D表示垂体,E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C错误;
D、激素④为肾上腺激素,激素⑤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⑥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⑦为甲状腺激素,寒冷情况下这四种激素分泌都增加,D错误。
故选:A。
由图可知,A、B、C、D、E分别指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肾上腺、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①~⑦分别是抗利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过程,要求学生根据相关激素的生理作用确定图中数字和字母表示的激素名称和相关腺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14.【答案】B
【解析】解:A、图中K+进入细胞后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a2+促进包含胰岛素的囊泡的形成,A错误;
B、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故图中ATP既可提供能量,也可作为信号分子使K+通道关闭,B正确;
C、“某药物”来抑制K+通道活性,导致钙离子通道打开,钙离子内流,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错误;
D、激素作用完成以后就失活,所以胰岛素释放后,不能持续使血糖水平降低,D错误。
故选:B。
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胰岛素分泌,胰鸟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减低。
本题主要考查胰岛素的分泌及糖尿病的形成,意在强化学生对糖尿病的成因的理解与运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5.【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可知,该实验三组模型大鼠中自变量是小檗碱的剂量,正常大鼠与模型大鼠形成对照,自变量是不同种类的大鼠,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小檗碱的剂量和不同种类的大鼠,A正确;
B、依题意,大鼠停留在原平台附近的时间与其学习记忆能力呈正相关,B正确;
C、与生理盐水组对照,低、高剂量的小檗碱处理都会导致大鼠停留在原平台附近的时间增加,故低、高剂量的小檗碱均能提高糖尿病脑病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C正确;
D、分析实验数据,高剂量的小檗碱能使大鼠停留在原平台附近的时间增加,但无法增加到正常大鼠水平,所以也无法使糖尿病脑病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恢复至正常水平,D错误。
故选:D。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能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血糖平衡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6.【答案】D
【解析】解:A、调节心血管活动、呼吸运动的中枢位于脑干,调节生物节律的中枢位于下丘脑,A错误;
B、“衣领综合征”是血压升高启动反射,使动脉血压下降所致,B错误;
C、人表现“衣领综合征”时,兴奋不仅在反射弧中传导,兴奋还在其他没有反射弧的组织和器官中传递,C错误;
D、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可以反过来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方式叫反馈调节,由图可知,动脉血压维持相对稳定的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作用,D正确。
故选:D。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5部分:①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②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④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⑤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本题通过实例考查神经调节,旨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判断各选项的能力。17.【答案】B
【解析】解:A、据图可知,T3的受体TRs在细胞核内,故T3在细胞核内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A正确;
B、图示细胞能合成TSH(促甲状腺激素),应是垂体细胞,B错误;
C、“×”表示抑制,T3含量升高会抑制TSH的合成与分泌,即T3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C正确;
D、由于激素分泌后进入血液,因此测定血清中T3的含量可用于诊断甲状腺疾病,D正确。
故选:B。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主要受下丘脑控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后,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就不致于过高。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干、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18.【答案】A
【解析】解:A、信息分子A是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A错误;
B、信息分子B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其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离子,从而维持血钠平衡,B正确;
C、信息分子C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的作用,随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C正确;
D、信息分子D是甲状腺激素,起促进细胞代谢等的作用,几乎全身细胞都具有与其结合的特异性受体,D正确。
故选:A。
体液调节的特点:
①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
②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
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答案】C
【解析】解:A、寒战能增加产热,所以寒战能导致ab段体温变化;出汗使散热增加,所以出汗能导致cd段体温变化,A正确;
B、发热后体温升高,机体为增加散热使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从而促进免疫细胞向炎症部位运输,B正确;
C、感染病毒后患者出现炎症反应从而使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产热增多,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合成分泌,而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支配,C错误;
D、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因此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D正确。
故选:C。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如缺碘),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20.【答案】C
【解析】解:A、醛固酮可促进Na+通过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A错误;
B、RAAS调控醛固酮的分泌过程,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调控肾上腺的过程,该过程主要是神经调节,B错误;
C、血钾浓度过高,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促进机体的“吸钠排钾”过程,从而使水盐平衡,C正确;
D、肾素属于激素,通过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起作用,而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是通过与底物结合起作用的,D错误。
故选:C。
1、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钾的分泌,从而维持水盐平衡。
2、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量,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维持水平衡。
本题考查水盐平衡的调节,要求考生识记水盐平衡调节的机理及过程,掌握相关激素的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1.【答案】BCD
【解析】解:A、中央前回控制躯体运动,相应控制头部器官的区域在下部,A正确;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B错误;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正立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不是倒置的,C错误;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D错误。
故选:BCD。
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能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本题要求学生理解人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代表区功能图,理解大脑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对肢体运动的调节具有交叉支配的特征。22.【答案】AB
【解析】解:A、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A正确;
B、在人体内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正确;
C、血钙过高使Na+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兴奋性,导致迷走神经支配肾上腺细胞分泌抗炎症因子的功能降低,导致针灸抗炎疗效甚微,C错误;
D、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这是因为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的Prokr2神经元,因为没有明显的效果,D错误。
故选:AB。
题图分析,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可以激活迷走神经一肾上腺抗炎通路机理是:在电针刺激“足三里”位置时,会激活一组Prokr2感觉神经元,其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可以将后肢的感觉信息通过脊髓传向大脑的特定区域,通过迷走神经作用到肾上腺,肾上腺细胞分泌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具有抗炎作用,导致针灸抗炎。
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系统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23.【答案】AD
【解析】解:A、图示为抗利尿激素促进肾集合管主细胞重吸收水的作用机制示意图,水分子是通过被动运输的途径被重吸收的,其方向是从渗透压小的向渗透压大的一方移动,据此推测图示各部分结构的渗透压大小排序为小管液<集合管主细胞<组织液<血浆,A错误;
B、抗利尿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抗利尿激素对血管平滑肌和肾集合管细胞的作用不同可能是两种细胞受体不同引起的,B正确;
C、分析题意可知,图中AQP2、AQP3、APQ4均为水通道蛋白,图示抗利尿激素与V2受体结合,通过GS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促使细胞内含有AQP2的囊泡转移到细胞的顶端膜,从而使顶端膜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据此可知,抗利尿激素可通过调节集合管主细胞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来调节水的重吸收,C正确;
D、当人饮水不足时,机体内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该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D错误。
故选:AD。
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水盐平衡调节的重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当机体缺水或摄食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并运输至垂体后叶储存,需要时由垂体释放,另一方面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引起主动饮水。
本题考查水盐平衡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获取题图信息准确答题。24.【答案】AC
【解析】解:A、瘦素是激素,属于一种信息分子,由于激素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相应酶分解,因此在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A正确;
B、A、C组结果比较可推测蛋白酶P能减少瘦素受体含量,B错误;
C、与C组相比,A组小鼠在控制自变量上采用的是“减法原理”,敲除了蛋白酶P基因,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蛋白酶P可能是通过作用于细胞膜上瘦素的受体来发挥作用,故可通过研制抑制蛋白酶P的药物对肥胖患者进行治疗,D错误。
故选:AC。
电泳图分析可知,C组瘦素受体表达量低于B组,而A组瘦素受体表达量高于B组。三组小鼠中,BC组野生小鼠神经细胞中蛋白酶P含量最高,最低的是A组蛋白酶P基因敲除的小鼠,由此推测,蛋白酶P可能是通过作用于细胞膜上瘦素的受体来发挥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激素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25.【答案】AC
【解析】A、婴儿无意识尿床是非条件反射,由脊髓当中的低级中枢控制,即婴儿无意识尿床的排尿中枢位于脊髓e,A正确;
B、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B不正确;
C、成年人无尿意但能主动排尿,主动排尿是高级中枢(大脑皮层)调控低级中枢(脊髓)的过程,参与的中枢有e和g,C正确;
D、膀胱壁由三层组织构成,由内向外分为黏膜层、肌层和外膜。肌层由平滑肌纤维构成,称为逼尿肌,逼尿肌收缩可使膀胱内压升高,压迫尿液由尿道排出。在膀胱与尿道交界处有较厚的环形肌,形成尿道内括约肌。括约肌收缩能关闭尿道内口,防止尿液自膀胱漏出。这两种肌肉都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它们并不能通过人的主观意识控制。其中,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逼尿肌收缩、膀胱内括约肌松弛,促进排尿,因而,排尿时机体主要通过副交感神经控制逼尿肌收缩,使膀胱缩小,D错误。
故选:AC。
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膀胱壁是感受器、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逼尿肌是效应器。
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结构、神经传导及脑的高级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6.【答案】CD
【解析】解:A、题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兴奋时释放的NE可以作用于自身神经元上的受体α2,还可以作用于谷氨酸能神经元上的受体α1、α2,还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α1、α2、β1、β2、β3,A错误;
B、NE作用于谷氨酸能神经元上相应受体,对其起促进作用,属于正反馈调节,B错误;
C、NE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使后膜Na+通道开放,Na+内流,C正确;
D、NE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上的自身受体α2,抑制其释放神经递质,使用突触前自身受体α2阻断剂酚妥拉明后,NE对自身受体α2的抑制作用消失,NE的释放量会增加,D正确。
故选:CD。
题图分析: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α1、α2、β1、β2、β3;去甲肾上素还能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上的自身受体α2抑制其释放去甲肾上素,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去甲肾上素还能作用于谷氨酸能神经元,与其上的α1、α2,并且对α1、α2起促进作用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
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即传导、传递过程,能区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异同,再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答题。27.【答案】AB
【解析】解:A、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但反射活动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进行的,因为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A错误;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要控制心跳、新陈代谢等活动,不会控制躯体运动,B错误;
C、6~18个月婴儿高级中枢逐渐发育完全,题干所述现象的消失说明低级中枢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C正确;
D、随着新生儿成长发育,高级神经中枢(如大脑中央前回的顶部)有控制脚趾运动的代表区,逐渐发育成熟,可以控制脚趾的运动,D正确。
故选:AB。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人人生来就有,而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所得。
本题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28.【答案】ABC
【解析】解:A、分析图1可知,褪黑素在白天含量相对很少,在晚上含量高,由此可知,褪黑素的分泌可能与光照信息刺激有关,A正确;
B、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通过体液运输调控人体睡眠的过程属于激素调节,B正确;
C、儿童夜间开灯睡觉或夜间长时间受到过强光照刺激,褪黑素分泌减少,对下丘脑一垂体—性腺轴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性激素分泌增加,促进性腺和第二性征的发育,则儿童夜间开灯睡觉或夜间长时间受到过强光照刺激(如电视、手机屏幕灯光等)可能导致出现性早熟的现象,C正确;
D、大量摄入褪黑素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松果体的分泌,D错误。
故选:ABC。
1、光照信息刺激视网膜通过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和交感神经系统传输到松果体影响褪黑素分泌进而对人体的睡眠进行调控,此调节过程有神经系统的参与,也有激素的参与所以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2、儿童夜间开灯睡觉或夜间长时间受到过强光照刺激,褪黑素分泌减少,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性激素分泌增加,促进性腺和第二性征的发育,则儿童夜间开灯睡觉或夜间长时间受到过强光照刺激(如电视、手机屏幕灯光等)可能导致出现性早熟的现象。
本题主要考查褪黑素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29.【答案】BD
【解析】解:A、本实验自变量为不同药物处理,因此该实验设计中3、4、5组不同药物处理为实验组,1、2组为对照组,A正确;
B、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罗格列酮和荔枝核皂苷处理后,血糖浓度和胰岛素都比模型大鼠组低,因此这两种药物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从而低浓度胰岛素就能降低血糖浓度,B错误;
C、据题意可知,该模型大鼠为胰岛素抵抗型,胰岛素敏感指数较低,可能原因是胰岛素受体受损,C正确;
D、据分析可知,罗格列酮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格列齐特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荔枝核皂苷主要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荔枝核皂苷降糖机制类似于罗格列酮,D错误。
故选:BD。
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研究荔枝核皂苷降糖作用机制,实验自变量为不同药物处理,因变量为血糖和胰岛素含量,据题干可知,罗格列酮和格列奇特降糖机制有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罗格列酮和荔枝核皂苷处理后,血糖浓度和胰岛素都比模型大鼠组低,因此这两种药物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从而低浓度胰岛素就能降低血糖浓度;而格列奇特处理后,血糖浓度虽然降到正常值,但胰岛素比正常大鼠高,可能是格列齐特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能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浓度降低。
本题表格中数据为载体,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30.【答案】BD
【解析】解:A、据图可知,在压力应激状态下传出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属于神经递质,它作用于黑素干细胞,影响它的迁移,这是神经调节,A错误;
B、压力使得大多数黑素干细胞向表皮迁移,只有少数迁移至毛囊,故压力改变了黑素干细胞向表皮和毛囊的转移比例,B正确;
C、感觉神经也能分泌神经递质,C错误;
D、轻松的心态会使传出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减少,黑素干细胞大量向毛囊迁移,分化成黑素细胞后产生黑色素,使毛发保持黑色,皮肤也会因黑色素减少而变得白皙,D正确。
故选:BD。
据图可知,在压力应激状态下传出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属于神经递质,它作用于黑素干细胞,大多数黑素干细胞向表皮迁移,只有少数迁移至毛囊。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以及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31.【答案】内
①②
突起
BD
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动作
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
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解析】解:(1)甲图中,A处安静状态时为内负外正;当兴奋传导至A处时,变成内正外负。局部电流方向为正电位到负电位,所以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内冲动传到方向一致。
(2)痛觉产生部位为大脑皮层。所以拔牙时,局部注射多卡因止痛是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通过图乙可知,神经元①②可连接至大脑皮层,故其阻断了①②的神经冲动产生及传导。
(3)神经细胞主要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等结构,而轴突和树突属于突起,是细胞膜向外延伸部位,有利于增加变面积,适应信息传导。
(4)图乙中,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传出神经,④为效应器。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乙图中传出神经的细胞体,然而传入神经和脊髓未受到侵染。所以,②传入神经的冲动可以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同时,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所以排尿正常。故选择BD。
(5)神经递质是兴奋传导过程中的信息分子,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受到抑制。
(6)GABA与GABAα结合后引起氯离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物流运输车辆承包经营合同
- 2024年度某科技公司与服务商关于云存储服务的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光伏发电项目运营与维护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转让合同:著名音乐专辑版权交易
- 抗风湿手环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广告发布合同广告内容和投放时间
- 2024年度健康保险与福利计划合同
- 2024年度在线教育平台建设与运营合同
- 2024年度云服务合同(含云计算和云存储服务)
- 2024年度办公设备采购供应合同
-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全册)
- 工程项目审核现场踏勘记录表
- 第七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教学课件
- 安全护理:穿脱隔离衣
- 最新:河北省另收费用一次性物品管理目录(2022版)
- 柴油发电机组技术规范书
- X市选调生工作调研报告
- 留置针的固定方法
- 成品油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
- 中国传统十八描欣赏学习课件
- (完整)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单词汇总打印版(已排版),推荐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