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施工技术_第1页
钢结构施工技术_第2页
钢结构施工技术_第3页
钢结构施工技术_第4页
钢结构施工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结构施工技术》课程论文姓名:刘洋学号:指导教师:谢华刚日期:-6-20浅谈钢构造公司与绿色建筑发展战略摘要: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钢构造建筑不仅符合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并且还含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文章认为,钢构造公司的发展应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的基础上,强化政府规划职能,引导钢构造产业科学合剪发展;完善制度及行业原则建设,营造钢构造公司良好发展环境;加强技术创新,提高钢构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核心字:后金融危机时代;钢构造公司;绿色建筑1引言现在,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长久实施粗放型经济增加模式的建筑行业,其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缺点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加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进产业构造转型升级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加紧钢构造产业的发展,带动建筑行业向绿色建筑转型既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定,又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现在我国对于建筑节能工程和节能建材产品的认定工作,重要在地方政府层面。根据节能建材及其系统的实践,某些地方政府已经颁布了有关材料和系统的管理条例,例如某些省市严禁使用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材料及系统。形成这些政策所付出的代价是很高的。对于工程实践已经证明的先进节能建材和系统,缺少跨地区承认机制,换句话说,缺少在全国行业层面的认定和协调机制。中国给绿色建筑的定义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程度地节省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合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沈祖炎为钢构造建筑总结出“轻、快、好、省”的四大特性。轻——钢构造建筑含有轻质高强性。钢构造住宅的重量是钢筋混凝土住宅的50%左右,使用面积比钢筋凝土住宅提高4%左右。快——钢构造建筑的工业化程度高,工期短。在同等条件下,钢构造与钢筋混凝土构造施工工期相比,钢构造仅是钢筋混凝土构造的1/3~1/2。好——钢构造材性好,可靠性高。在国内外的历次地震中,钢构造是损坏最轻的构造,已被公认为是抗震设防地区特别是强震区的最适宜构造。省——单纯从现在材料的价格上看,钢构造比混凝土构造的造价要高,但钢构造比混凝土构造建设速度要快50%左右,这会节省诸多时间成本,并且房屋整体重量也比混凝土构造轻50%以上,这样基础解决、运输量的成本都会下降。建造房屋是一种系统工程,涉及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维修和管理等诸多环节,因此,从整体上看,钢构造更“省”。另外,钢材含有可回收再运用的特点,相对于现在普遍使用的其它建筑材料,其最有助于节能、节材、节水和节地。沈祖炎对钢构造建筑简要扼要的总结,与绿色建筑的特性是那么地吻合。2什么是绿色建筑。建筑节能、低碳建筑?所谓绿色建筑,在欧洲称之为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建筑。在美国称之为绿色建筑。中国所称绿色建筑的定义: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程度地节省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合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以建筑节能为先导,绿色建筑为方向,倡导低碳建筑的发展模式。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普通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足运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足运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发明一种靠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的,在运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发明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量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足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建筑节能:是指建筑物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原则,采用对应的建筑构造、技术、工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规范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减少建筑物及其用能系统的能耗,合理、有效运用能源的活动。建筑物通过采用增强建筑围护构造隔热性能和提高采暖、空调设备能效比的节能方法,在确保相似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用节能方法前相比,建筑物综合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种经常被无视的事实是: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以上,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在都市的发展和建设中,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作为建筑物,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它的碳排放是影响环境的重要来源,因此说:“低碳建筑”是现在“绿色建筑”理念的具体规定,能够说是一种升华。欧盟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超出90%。韩国、日本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已经达成97%以上。我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运用进程亟待提速。建筑垃圾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现有建筑物的更新与改造。3绿色建筑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主方向3.1发展绿色建筑是建设资源节省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在我国,建筑能耗占据了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房子拆一次发明了GDP,再盖一次又发明了GDP”。在这种“破坏式建设”的怪事圈中,建筑的使用平均寿命不到30年。同时,我国又发明了两项世界第一: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的同时,也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建筑垃圾数量已占垃圾总量的30%~40%,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浪费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采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办法,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程度地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合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方式重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现有建筑物的绿色更新与改造,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第二种是运用绿色、环保、节能、和谐、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模式,将传统的土木建筑的建造方式进行转型和升级。长久以来实施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陷入了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的被动局面,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当代化进程和国家的安全战略。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在我国近400亿平方米的现有建筑中,99%属高能耗建筑;每年新建的近20亿平方米建筑中95%仍属高能耗建筑,其单位面积能耗约28%,再加上建材生产的能耗,用于建筑的能耗已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0%。另外,我国还是世界上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的新建建筑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每年建筑垃圾排放量高达4亿吨,占世界垃圾总量的30%~40%。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城乡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期,桥梁、铁路、公路、地铁、轻轨和保障性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大范畴展开,如果再不转变建筑行业的发展模式,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将更为严峻。而发展绿色建筑,在建筑活动和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能够最大程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高效运用资源,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增进我国建设环境和谐型和资源节省型社会目的的实现。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建筑界责无旁贷。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砖砌体建筑与混凝土建筑大国。每年生产7000亿块砖(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2)、5亿吨水泥(占世界总产量1/3强),生产砖的代价是每年毁农田约15万亩,消耗原则煤约7000万吨,生产水泥的代价是每年排放温室气体CO2约3亿吨(生产1吨水泥熟料,排施1吨CO2),破坏的矿山与排放的废水则难以统计。如此触目的数字,不能不让人反思。更为严重的是,砖、混凝土都是不可再循环材料,一次性使用后果严重,形成的建筑垃圾将很难解决。因此,国家采用了一系列具体方法,不仅明确提出要主动合理地扩大钢构造在建筑中的应用;同时,还明确规定了被裁减建材品种及裁减的时间表:即从起三年里在住宅建设中逐步严禁使用实心黏土砖,代之以其它建筑材料。钢构造的发展带来理解决环境问题的突破口。首先,钢材是一种高强、高效能的材料,具很高的再循环价值,边角料也有价值。另首先,钢构造抗震性能好,使用灵活,施工时既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钢模板和水,也不会产生强的噪音与空气污染。再次,钢构造的发展会带动一系列轻质高强墙体材料的发展,并为绿色建材的发展发明条件。固然,钢构造的这些优点是与砖砌体构造相比较而言的,并不是说钢构造建筑对环境就没有损害,只是对资源、能源的运用相对合理,对环境的破坏相对要少罢了。在严峻的环境问题面前,发展钢构造建筑,替代混凝土与砌体建筑是较抱负的选择。3.2发展绿色建筑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的的重要途径在推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题的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的大国,推动节能减排、保护全球气候环境是我国应有的历史使命。事实上,我国也已经提出了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下降40%~45%的节能减排目的,并通过多个途径确保使其实现。为此,我国还提出了建筑的节能目的,规定从起到,建筑节能平均节能率要达成65%,东部地区要达成更高的原则。建筑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对气候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发展绿色建筑,使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环境污染,不管是对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目的和发展低碳经济都含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发展绿色建筑还是增进建筑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定,建筑业的发展模式必须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绿色建筑的转变,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坚持质量与效益并重,实现公司与经济社会的同时发展。4钢构造公司对绿色建筑发展的作用及其发展优势4.1钢构造的优点(1).强度高、刚度大、自重轻。大致而言钢构造与钢筋混凝土自重之比约为1:1.6,而地震力=质量*地震加速度,故重量愈轻,地震力也减少。钢构造若以适宜解决,对耐地震力更有效。同时还能够减少基础工程量和基础造价。(2).钢构造件及其配套技术对应部件绝大部分能够实现工厂化制作,使质量容易确保,便于原则化及推广使用。(3).施工周期短(约为混凝土构造的1/3至1/2),能够大大缩短投资资金的占有周期,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益,并且不受季节因素影响。例如:5万平方米的钢结构库房,从加工制作到施工安装2个月即可完毕(钢筋砼构造最少需要10个月,同时在北方冬季无法施工)。(4).可做成大跨度、大开。钢构造对梁深及柱间跨度,有较佳之优势。如普通钢筋混凝土的梁深及跨度比约为1:12,而钢构造则为1:24,并能够提高使用面积率5%~8%。(5).垃圾少,便于资源重复运用和环保。同时,有助于节省耕地,保护土地资源,易拆迁。(6).含有造型美观,使用面广,适合于不同气候条件和大气环境等优点。(7)现场湿作业少,符合环保建筑的规定,适宜于在都市繁华地段、不允许施工周期过长和混凝土等建材运输不便的状况下施工。(8)现在钢构造建筑直接造价略高于混凝土构造,但从久远看,其综合效益却明显高于传统建筑。4.2我国钢构造建筑概况钢构造建筑,被成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相比,钢构造建筑在基础造价上可节省30%,房屋面积运用率高7%~10%,施工工期缩短约30%。正是基于上述优势,随着我国重点项目和都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钢构造在我国火车站、剧院、机场、高架桥、地铁、轻轨、铁路桥梁、都市基础设施及大跨度、多高层住宅等建设中的运用进一步扩大。北京、浙江、上海和山东等都市已经在大力推广钢构造住宅示范工程,这标志着钢构造正逐步成为我国当代化住宅建筑发展的趋势。事实上,通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及我国发展战略的转型,钢构造公司发展积累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和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钢构造公司规模不停扩大和技术日益成熟。截至底,我国拥有规模不等的钢构造加工、制作公司1万多家,一级钢构造专业资质公司400余家,年加工能力5万吨以上的大型钢构造公司39家,形成了一批以中冶、中建、宝冶等为代表的国有钢构公司和以杭萧、精工、东南网架为代表的民营钢构造公司以及集教学、科研、设计、制作、安装、配套产品及设备为一体的庞大产业链,并且这些公司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达成或超出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建成了诸如奥运鸟巢、央视新址、上海环球中心、当代万国城、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等一批高水平的钢构造建筑产品①。二是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拓展了钢构造公司的发展空间。在我国进一步实施扩大内需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钢构造公司将在火力电厂的主厂房和锅炉钢架,交通工程中的钢桥梁、铁路桥梁、飞机场候机楼、火车站候车大厅,市政建设中的地铁、轻轨、都市立交桥、高架桥、环保工程、都市公共设施、临时房屋及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大有作为。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建筑20亿平方米的发展趋势还要持续25至30年,仅我国新开工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就达1000万套,而此后5年新建保障性住房要达成3600万套。但是,现在占我国建筑产业三分之一份额的住宅建筑市场的钢构造所占比例却局限性1%。如果我国每年竣工6亿平方米的城乡住宅建设有5%采用钢构造,按多层、高层建筑平均50公斤/平方米钢材计算,用钢量每年将达成150万吨。三是政府政策的支持为钢构造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1998年,我国就规定把钢构造作为建筑新技术进行推广应用,把建筑钢构造行业作为“十五”期间国家发展的重点,并在把钢铁产业作为我国十大规划调节产业之一和公布了《钢构造住宅建筑产业化技术导则》。我国还相继修订了约90本建筑钢构造的钢材、设计、制造、施工有关国家行业原则、规范,编制了《住宅性能评定指标体系》、《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健康住宅建筑技术原则》等原则和《建设事业技术政策纲要》。这些政策为我国钢构造住宅建筑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5基于钢构造公司发展绿色建筑的战略选择5.1强化政府规划职能,引导钢构造产业科学合剪发展。毋庸置疑,通过钢构造建筑发展绿色建筑应当是建筑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的新方向,国家制订的诸多发展钢构造建筑的利好政策和钢构造含有的优势也必将使钢构造建筑含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点支柱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依靠政府的科学规划和引导才干得到更加好的发展。实践也已经证明,任何产业的发展必须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行业的发展规律才含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必须要强化政府对钢建筑的规划和引导职能。首先,各级地方政府要结合国家建筑业、钢构造行业特别是《建筑钢构造行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的规定及本地行业发展的实际,制订和完善涉及钢构造行业的发展目的、钢构造建筑重点发展领域等在内的发展规划;另首先,政府要加强对钢构造建筑投资领域的引导。钢构造因其含有可循环运用的优点而含有节能减排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够毫不节制地滥用钢构造和对钢构造盲目投资。由于如果钢构造使用量超出了工程对钢构造的实际需求量,或者地方政府部门为了过分追求钢构造建筑对钢产业的拉动作用或者为彰显“节能减排”的政绩而盲目投资钢构造公司,势必造成钢构造的资源浪费,对节能减排起到反作用,甚至会造成钢材料价格上涨和市场的无序竞争,使钢构造加工和安装公司陷入被动的发展局面。5.2完善制度及行业原则建设,营造钢构造公司良好发展环境。一是要建立完善钢构造建筑行业的准入退出机制。鉴于钢构造建筑的技术规定较高和建筑业对国家公共基础设施及住宅业安全的重要性的实际,有关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钢构造建筑行业的准入退出机制,重点是要加强对钢构造公司资质和信用体系的认定,提高钢构造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水平,增进该行业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完善法制法规建设。重点是重新修订现行的建筑市场招标方法,在进行以钢构造为主体的大型公共设施和超高层建筑的招标时,采用土建和钢构造联合招标或钢构造单独招标的方式,由业主直接与钢构造公司订立工程合同,解决现行的在以钢构造为主体的工程项目中因总承包单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制约将工程转包给钢构造公司,造成钢构造加工、安装公司成本风险增大的难题。三是完善钢构造建筑的监管机制。在进一步完善钢构造建筑行业有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国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组织应联合成立有关监督检查部门,加强对钢构造建筑材料、规划、设计、施工等全方位的检查监督,确保工程安全并提高其质量水平。5.3加强技术创新,提高钢构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管是出于公司本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是为应付国外钢构造公司的冲击,都规定钢构造公司必须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第一,改善公司施工工艺,减低材料消耗,逐步裁减高耗低能、工艺简陋的传统工艺,提高钢构造建筑产品的推广运用价值。第二,强化钢行业科研机构、协会组织以及与高等院校的科研合作,加强对钢材料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开发,把高强度、高韧性等含有良好焊接性能的钢板和型材作为钢构造材料研究的重点领域,开发出更多耐候耐火、耐低温、耐海水腐蚀、耐化学介质腐蚀的功效性钢材,增进其升级换代,增强钢构造建筑的使用期限。三是提高钢构造设计水平,重点是推动对钢构造体系选择、节点构造解决和构件优化的研究,改善钢构造性能,减少构造造价。四是加大对钢构造公司自动化设计、制造、安装等方面的软件和技术产品研发的资金投入,增强自主知识产权,提高钢构造公司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以数字化信息技术加强公司的当代化管理。5.4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确保钢构造公司发展方向与经济社会发展导向相一致。能够预见,钢构造建筑由于其特有的优点符合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而必将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新宠儿,进而在我国涉及保障性住房在内的将来建筑业中含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我们必须苏醒地认识到,建筑业不仅负有节能减排、拉动国内需求的重任,并且还肩负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在我国因加速城乡化进程需要大力推动保障性住房而钢构造建筑很可能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发展方向的经济转型时期,钢构造公司在参加建设保障性住房过程中保障住房者和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的重任尤为艰巨。这是由于,如果无视其质量,很可能会造成重复建设,浪费社会资源,进而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甚至还会引发安全生产事故问题。由于房屋拆建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给人们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1999年的重庆綦江县彩虹桥垮塌、的昆明机场在建桥梁坍塌和韶赣高速桥梁坍塌等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种以重复建设拉动GDP增加的政绩观和发展观与现在我国所倡导的建设“节省型社会”的精神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规定是严重相悖的,与科学发展观更是背道而驰。为此,地方政府和钢构造公司必须树立对的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对的解决好地方经济增加、公司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把好质量关,把涉及钢构造建筑在内的建筑业提高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予以认识,这是任何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也是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