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大重要概念的辨析_第1页
《论语》三大重要概念的辨析_第2页
《论语》三大重要概念的辨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三大重要概念的辨析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善”,“善”也是《论语》的中心思想。孔子的“善”一词出现了109种形式。那么,什么是“仁”呢?《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可见,“仁”就是爱人,它要求我们有一颗博爱的心。正如匡亚明所说:“‘爱人’的思想,意味着把人当作人来爱,在某种程度上超出阶级、等级和家族的界限,朦胧地看到人的类存在,承认人的人格。”(182)《论语》:“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么,仁的另一种含义就是“克己复礼”,即修身。就是说一个人要克制、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定,这是着重从人的道德修养方面来说的,修身是人内在的道德要求。而“爱人”,讲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原则。首先要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然后才能爱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说的就是修身与爱人的关系。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仁”呢?《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子贡问:“假如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回答:“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别人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别人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役使老百姓要像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可见,实现“仁”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总之,要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再一个实现“仁”的方法便是好学。《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说:“广泛学习并且不停地朝着目标前进,认真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时要小心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这里的“学”,包括知、行两个方面,即理论与实践。其实,孔子要求他的弟子们学诗、学礼、学道等等,最终目的都是达到“仁”。《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能达到如此高的人生境界,就是因为他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正像他自己所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本人就是“仁”的实践者。他看到穿丧服或盲目的人,即使不认识,也要带着同情心接待:“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论语·乡党》还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这又让我们看到了他“仁者爱人”的胸怀与气度。孔子这样处处为他人着想,决不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强加给他人,真正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是《论语》一书中仅次于“仁”的重要概念,在书中共出现了74次。在孔子的心目中,要建立“天下有道”的社会秩序,必须实行礼治。《论语·季氏》:“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他认为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混战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礼崩乐坏”,因此,必须恢复周朝的礼治,“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但是,孔子实行的“礼”并不是孤立的,它是有思想基础的。如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云礼云,玉帛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孔子的“这些话强调了仁是礼的思想基础,认为没有仁的思想内容,光有玉帛、钟鼓等礼的形式,是不能叫做礼的”(196)。可见,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礼”是“仁”的表现形式,而“仁”才是最重要的,它是“礼”的思想内容。《论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中庸”。“中庸”一词在《论语》中仅仅直接提到一次,《论语·雍也》记载:“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如何解释“中庸”呢?首先,我们来看“中”的含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其本训当为矢著正也。”“著侯之正为中,故中即训正。”(37)《白虎通·五行》:“中,和也。”(84)《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皇侃疏曰:“中,中和也。”(82)可知,中,就是中和,中正的意思。对于“庸”前人又如何解释呢?《说文解字》:“庸,用也。”(128)《尔雅·释诂》:“庸,常也。”(15)《庄子·齐物论》:“庸也者,用也。”《孟子·告子上》:“庸敬在兄。”赵岐注:“庸,常也,用中为常道也。”(352)《礼记·中庸》:“君子中庸。”郑玄注:“庸,常也,用中为常道也。”(1661)可见,庸,就是用、常的意思。朱熹《论语集注》:“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91)因此,一般情况下,人们说“中庸”就是“用中为常道也。”也就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做到恰当、适度。“中庸”的原则,在《论语》一书里间接提到的却有很多次。《论语·先进》:“子贡曰:‘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过犹不及”就是对中庸的具体说明,“过”与“不及”都不好,都不是“中庸”所要求的。无“过”无“不及”,才是适度的,恰当的。只有保持适度,即不“过”也不“不及”,才能达到和谐,促进事物的正常发展。《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认为只有把“文”与“质”这种不同的品质恰当地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协调、和谐完美,才算是一个“君子”。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孔子认为“中庸”是一种“至德”。朱熹解释说:“至德,谓德之至极,无以复加者也。”(102)即“中庸”是德的最高标准了,没有再好的了。“至德”一词,在《论语》中不止一次提到。如《论语·泰伯》:“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在这里,孔子说泰伯有“至德”,“周之德”为“至德”。“中庸”作为“至德”是不变的,但是它作为一种方法论则是要灵活运用的,要随着条件与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论语·先进》:“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对子路和冉有所问的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他们不同的情况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便是“中庸”的具体运用。《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孔子去见了南子,子路很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的不对,让天厌弃我吧!让天厌弃我吧!”)“子见南子”的事情,《孔子世家》有比较详细的记载:“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