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87ad04e6d031211b5f983e5ddebb132/c87ad04e6d031211b5f983e5ddebb1321.gif)
![《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87ad04e6d031211b5f983e5ddebb132/c87ad04e6d031211b5f983e5ddebb1322.gif)
![《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87ad04e6d031211b5f983e5ddebb132/c87ad04e6d031211b5f983e5ddebb1323.gif)
![《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87ad04e6d031211b5f983e5ddebb132/c87ad04e6d031211b5f983e5ddebb1324.gif)
![《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87ad04e6d031211b5f983e5ddebb132/c87ad04e6d031211b5f983e5ddebb13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插秧歌》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体会诗歌形式上的特点。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分析诗中描绘的农民插秧的图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赏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品味诗歌语言浅白流畅、自然清新的特点。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领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感受劳动精神的内涵,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劳动之美。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一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知识卡片诚斋体
诚斋体因杨万里而得名。其特点是:①幽默诙谐,风趣活泼。他的诗多从寻常生活中取材,常常在诗中打诨取笑,涉笔成趣。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②多写自然景色,日常生活。他善于敏锐地捕捉日常生活中容易被人忽略的景象,摄入镜头,构成一幅情趣盎然的图画,如《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③语言通俗明快,多用口语、俗语入诗,使诗歌就像日常对话那样生动有趣。如《竹枝歌七首》(其一)“吴侬一队好儿郎,只要船行不要忙”。
当然,诚斋体也有缺点。他的诗取材琐细,较少反映社会现实,气魄、意境都欠阔大,也有一些浅薄无聊之作。但诚斋体的出现,给笼罩在江西诗派风气下的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为宋诗开创了一个新境界。写作背景
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任务一:诵读诗歌,感受韵律美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找出本诗的韵脚;结合注解理解大意。2.这首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是如何体现的?补充:七言律诗的朗诵节奏①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②按节奏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③三四式的很少见。
插秧歌
[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móu/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jiǎ。唤渠/朝zhāo餐/歇/半霎shà,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shi/未匝zā,照管/鹅儿/与/雏鸭。”这首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是如何体现的?这首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是如何体现的?①重复用词,叠相呼应。“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一联两句,各出现两个“田”两个“儿”,相映成趣。②一韵到底,富有韵律。整首诗,除首句不押韵,其余7句皆押韵,以平声韵为主,音律和谐。③通俗晓畅,节奏轻快。整首诗歌,用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描绘劳作的场景,自然轻快,朴实畅达。④巧用动词,富于跳跃。全诗在描写劳作场景的时候运用到大量的动词,“抛”“接”“拔”“插”“唤”“歇”“低头”“折腰”“不答”等词,不断的切换着画面与场景,富于变化之美,流畅轻快。任务二:细读诗歌,感受画面美思考:结合水稻种植的基本步骤,《插秧歌》描写了哪些场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móu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jiǎ。唤渠朝zhāo餐歇半霎shà,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shi未匝zā,照管鹅儿与雏鸭。①抛秧接秧图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②拔秧插秧图笠是兜鍪móu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jiǎ。
③雨中插秧图唤渠朝zhāo餐歇半霎shà,低头折腰只不答。④呼唤早餐图秧根未牢莳shi未匝zā,照管鹅儿与雏鸭。
⑤农夫答应图任务三:研读诗歌,明手法悟主题思考1: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请尝试赏析。提示:炼字答题思路
①释含义;②描景象;③点作用①“抛”“接”“拔”“插”等字均为插秧时的一系列动作。(释含义)②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描景象)③“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表现劳动人民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点作用)思考2:颔联“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两个比喻,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新颖,也向读者暗示:插秧简直就是一场紧张激烈的战斗,农家儿女正像全副武装的士兵一样在与天奋斗,与地拼搏。同时,两个形象化的譬喻的叠用,造成一种紧张的的气势。思考3(2题变式):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有人认为“游离诗外”了,你怎么看?①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②内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所以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思考4:如何理解“只不答”,从这四句能看出劳动人民怎样的品质?
“只不答”并不是置若罔闻不吭声,而是因为农夫手脚不停地忙着,连抬起头来望一眼的功夫也没有,所以不答就是一种回答,是不同意农妇请求的表现。要不是农事已紧张到极点,何至如此?事实上,他用别的话题将农妇支吾了开去,“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便是他的答话。
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顺手拈来,实则精当自然,妙不可言。它使全诗意境得以拓展,主题得到深化。由插秧到家务事,真是忙上加忙,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了出来。任务三:活动探究《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请简析诗歌是怎样体现“诚斋体”的诗歌特征的。①语言自然活泼。“田夫抛秧田妇接”“雨从头上湿到胛”等诗句,都似一股山间清泉自然流畅,毫无忸怩作态之感。②想象丰富,用比风趣。以笠比盔,用蓑喻甲,形象鲜明。这种设喻形象不仅使诗歌别有生趣而活泼,而且使诗歌寓有深意。③对话设计,颇具匠心。诗中的对话虽然简短,但其内蕴很丰富,既有关怀,又有嘱托,还有作为一户之长的农民的责任感。所有这些很好地体现了“诚斋体”的新、奇、快、恬的特征。总结提炼
主旨:
《插秧歌》运用民歌的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了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井然有序。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精神。
手法:
《唐宋诗》:“这首诗,通篇用口语、俗语连缀成句,用毫不卖弄甚至毫不修饰的白描手法,写出农家插秧的情景,那么浅显,那么真实,又是那么生动,那么形象,只觉一股活泼的生活气息从诗中溢出,向人扑来。”①动作描写。“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而又秩序井然的场景。(劳动的秩序美)②比喻。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表现了农事的繁忙与紧张。(劳动的忙碌美)③白描。“雨从头上湿到胛”极写雨势之猛,插秧之艰辛,用简洁朴素的语言表现出农家的勤劳和农事的紧张。(劳动的勤劳美)④细节描写。诗歌后两联写农妇唤丈夫休息片刻,而丈夫手里只管继续插秧,让农妇照管好家中的鹅和鸭,提防它们踏坏秧苗。这里可以体现出诗人对农村生活观察得细致、体会得深刻,同时也突出表现了农人不辞辛劳、踏实肯干的劳动精神品质。(劳动的奉献美)⑤语言描写。诗歌尾联写田夫的对答语言,模拟田夫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插完,让田妇赶紧管好那帮鸭鹅,不要作践了秧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显现出农家人的勤劳朴实的精神品质。(劳动的朴实美)
启示:
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崇尚劳动、以劳动为美的文化传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这些诗句无不渗透着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传统。
立足于当下,我们当代青年更应该握紧劳动的接力棒,扛起肩上的重任,像千千万万个平凡朴实的劳动人民一样,用劳动、用奋斗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与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作业布置《插田歌》①(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②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③如《竹枝》。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注释】①插田:插秧。②田塍(chéng):田埂。③嘤咛:细声细气,形容相和的声音。
插秧歌
[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之处?(提示:相同点可从语言风格方面思考,不同点可从劳动的氛围、劳动者的劳动心情及状态思考。)参考答案(一)相同点:语言特点均平易自然,清新活泼,具有口语化、民歌特点。不用奇奥生僻、艰涩拗口的字句,而是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的章法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诗歌意境。(二)不同点:《插田歌》的劳动场景是轻松的,劳动者是愉悦的,表现在(1)美景让其轻松:环境优美,草长鸟飞,水田潋滟。(2)穿戴显其轻松:农民夫妇白裙绿衣,穿戴与景色相谐。(3)唱和表露其轻松愉快: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和,声音缠绵柔媚,就像《竹枝词》的音调。《插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户外网球场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微波透热深层按摩仪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手机音乐播放器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室内游艺器材市场调研与预测考核试卷
- 五金产品设计与品牌建设关联性研究考核试卷
- 建筑材批发商竞争力分析考核试卷
- 爱国卫生工作先进个人事迹(6篇)
- 2025年旅行社与旅游数据中心劳动合同范本数据驱动决策2篇
- 休闲会所石材配送协议范本
- 考虑本体阻尼影响的双轴励磁发电机的励磁控制参数优化
- 李四光《看看我们的地球》原文阅读
- 手术分级目录(2023年修订)
- 抖音火花合同电子版获取教程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天津市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址医疗机构名单
- 公司机关管理类责任矩阵
- 山东省青岛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钻井液用磺甲基酚醛树脂技术要求》
- 数学-九宫数独100题(附答案)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XX支行 关于综合评价自评情况的报告
- QC课题提高检查井周边压实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