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结构构造要求_第1页
预应力结构构造要求_第2页
预应力结构构造要求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6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规定9.6.1注:当预应力钢绞线、热处理钢筋采用并筋方式时,应有可靠的构造措施。9.6.2先张法预应力钢筋之间的净间距应根据浇筑混凝土、施加预应力及钢筋锚固等要求确定。预应力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其公称直径或等效直径的1.5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对热处理钢筋及钢丝,不应小于15mm;对三股钢绞线,不应小于20mm;对七股钢绞线,不应小于25mm9.6.3对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钢筋端部周围的混凝土应采取下列加强措施:

1对单根配置的预应力钢筋,其端部宜设置长度不小于150mm且不少于4圈的螺旋筋;当有可靠经验时,亦可利用支座垫板上的插筋代替螺旋筋,但插筋数量不应少于4根,其长度不宜小于120mm;

2对分散布置的多根预应力钢筋,在构件端部10d(d为预应力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内应设置3~5片与预应力钢筋垂直的钢筋网;

3对采用预应力钢丝配筋的薄板,在板端100mm9.6.4对槽形板类构件,应在构件端部100mm9.6.59.6.69.6.79.6.8后张法预应力钢丝束、钢绞线束的预留孔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预制构件,孔道之间的水平净间距不宜小于50mm;孔道至构件边缘的净间距不宜小于30mm,且不宜小于孔道直径的一半;

2在框架梁中,预留孔道在竖直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孔道外径,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1.5倍孔道外径;从孔壁算起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梁底不宜小于50mm,梁侧不宜小于40mm;

3预留孔道的内径应比预应力钢丝束或钢绞线束外径及需穿过孔道的连接器外径大10~15mm;

4在构件两端及跨中应设置灌浆孔或排气孔,其孔距不宜大于12m;

59.6.9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端部锚固区,应按下列规定配置间接钢筋:

1应按本规范第7.8节的规定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并配置间接钢筋,其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5%;

2图9.6.9防止沿孔道劈裂的配筋范围1—局部受压间接钢筋配置区;2—附件配筋区;3—构件端面9.6.10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宜按下列规定布置钢筋:

1宜将一部分预应力钢筋在靠近支座处弯起,弯起的预应力钢筋宜沿构件端部均匀布置;

2当构件端部预应力钢筋需集中布置在截面下部或集中布置在上部和下部时,应在构件端部0.2h(h为构件端部截面高度)范围内设置附加竖向焊接钢筋网、封闭式箍筋或其他形式的构造钢筋;

3Asv≥0.3Np/fy(9.6.10-1)当0.1h<e≤0.1h时Asv≥0.15Np/fy(9.6.10-2)当e>0.2h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配置构造钢筋。

式中Np——作用在构件端部截面重心线上部或下部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可按本规范第6章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但应乘以预应力分项系数1.2,此时,仅考虑混凝土预压前的预应力损失值;

e——截面重心线上部或下部预应力钢筋的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缘的距离;

fy——附加竖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表4.2.3-1采用。

当端部截面上部和下部均有预应力钢筋时,附加竖向钢筋的总截面面积应按上部和下部的预应力合力分别计算的数值叠加后采用。9.6.11

图9.6.11端部凹进处构造配筋1-折线构造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