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的产生机制-近代物理学教学课件_第1页
X射线的产生机制-近代物理学教学课件_第2页
X射线的产生机制-近代物理学教学课件_第3页
X射线的产生机制-近代物理学教学课件_第4页
X射线的产生机制-近代物理学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1、第七章X射线的产生;2、X射线的放射谱;3、与X射线有关的原子能级目的要求:1、了解X射线产生气制和特征;2、把握同X射线有关的原子能级;重点难点:1、X射线有关的原子能级回主页教学内容:

在第一章中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构造,承受的争论方法是碰撞方法,接下来的几章都是用光谱方法争论原子中的电子的运动状况,但都只考虑了原子的价电子〔最外层的电子〕,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总体构造问题,争论了各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状况〔不仅仅是最外层〕。那么这些原子的内层电子构造状况又是怎么得来的呢?这就是第八要争论的问题,通过X射线对原子构造问题进一步争论。由于X射线谱的某些特性反映了原子内部构造的状况。一、X射线的产生、波长和强度测量

X射线的觉察是科学界的10大偶然觉察之一。X射线又称为伦琴射线,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觉察的,当时他正在争论阴极射线,偶然觉察放在阴极射线管四周的荧光屏上发出了荧光。当时阴极射线的争论是一个热门课题,这种现象在伦琴之前就有好几个人觉察过,但只有伦琴抓住了这一偶然觉察,首先当时已经证明,阴极射线只能在空气中传播几个厘米,而伦琴觉察将荧光屏放在离阴极射线管两米多时,仍能发出荧光。因此伦琴断定这是一种新的射线,由于当时不知道它的本质,所以称为X射线。后来1897年汤姆孙觉察阴极射线就是高能电子束〔电子的觉察〕,也就是说X射线是由于阴极射线管的阳极受到高能电子轰击时发出一种新射线使屏光屏发光的。其实同样原理的试验设备或装置可以作很多争论工作。所以我们不要以为现在物理领域已经没有新觉察了,恰恰相反,现在很多搞物理争论的工作学者是在使用已成熟的试验装置,并从中争论不同的试验现象和物理规律。说不定哪一天有大的突破。就如这一个简洁的阴极射线管,经过科学家的稍加改造,导致了多项大的觉察,一起揭开近代物理的序幕。1895年,电压几千伏到几十万伏,电子直拉打在阳极上;〔觉察X射线〕1897年,没加电压,靠初速度,受电场作用,争论偏转状况;〔证明电子的存在〕1914年,电压几十伏,电子与气休原子发生碰撞,把能量给气体激发原子。〔夫兰克赫兹试验,证明白原子能级的存在〕说到这,想告知同学们的是,我们学原子物理这门课,不光是要重视试验,还要知道模型在原子物理或微观领域的重要性。建立模型不但在宏观物理现象〔比方:质点、刚体、点电荷等抱负模型〕的争论中起着简洁化作用,在微观物理现象的争论中,也同样是争论的手段和方法,甚至可以说是必经之路。由于微观物质,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听不见,即没有感性的生疏,从而不能形成直观的图像,还真的需要经典模型和用宏观物质概念来描述微观构造。可以这么说:模型是在大量试验事实根底上概括总结而成的对微观物质构造生疏的反映,通过模型把试验事实与物质构造及其运动联系起来。比方前面学过的:

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α粒子的大散射试验→原子的核式构造玻尔的氢原子圆轨道模型:原子光谱试验→原子的电子运动原子的壳层模型:原子化学、物理性质的周期性试验→X射线的放射谱→原子的电子壳层排布构造虽然不要这些模型,用量子力学也可

以全部推出这些内容,但模型仍不失为具

有物理图象简明、计算简洁的优点。

以上都是题外话。现在我们转入正题。回来连续争论X射线,自从觉察X射线后,人们对它的本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能取得进展。当时有很多科学家猜测它可能与光一样是一种电磁波,但当时未能观看到与光一样的衍射现象,直到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用晶体观看到了X射线的衍射现象,证明白X射线同光一样也是一种电磁波,具有干预、衍射、偏振等波动的特性,而且具有很强的穿透力量。对X射线波长的测定就是通过它的衍射原理来进展的。但是由于X射线的波长很小,所以它的衍射现象并不明显,〔大家在做光学试验时,知道光栅方程为,波长越小,则衍射角越小〕,对X射线,要能够观测到明显的衍射现象,必需要有足够小的光栅常数。一般的光栅是达不到要求的,怎么办呢?〔先提前说一下,X射线的波长约为1埃的数量级,与我们学过的谁的尺寸同一个数量级?原子的大小〕利用晶体中有规章排列的原子可形成X射线的光栅。如下图。

晶体:原子、离子或分子按肯定空间次序排列而成的固体。现在考虑同一X射线束中的两条射线1和2,分别落在两个相邻原子A和B上,射线将向知个方向衍射,现在只考虑其中一个方向,什么方向呢?就是与入射方向对称的方向,如图1’和2’。则这两射线的波程差为,当波程差时,出射射线就会加强。这个公式称为布喇格公式。〔它的具体推导可参考杨福家的原子物理学,教材的8。6节,或赵凯华的光学下册中也有较具体的介绍〕

由这个公式,我们可以作很多工作。晶体的晶格常数d和θ角,可得波长,争论未知X射线;b、目前X射线有很多的应用。如在医学和生命科学中,大家体检时所做透视、拍X光片,还有大家知道20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宏大的觉察是什么吗?DNA双螺旋构造,它的提出过程中用到的一种方法就是分析DNA分子的X光衍射谱。C、X射线还有其它的一些应用,如工业探伤等。所以说物理学是其它科学技术的根底。二、X射线的放射谱

利用前面讲的晶体衍射法〔如图8。4所示〕,可以记录下X射线的谱线,谱线不同位置相当于不同的波长。试验觉察,同一种阳极材料受到高能电子轰击时,会发出多种波长的X射线,与光谱一样。如图8.6所示。X射线谱是由两局部构成的,一局部是波长连续变化的,称为连续谱,另一局部是具有各别波长的线状谱,这又称为标识谱〔由于它是和原子构造有关的,构造类似的原子发出X射线的标识谱也类似〕.标识谱重叠在连续谱上.连续谱比较弱,在相片上假设露光时间不够、连续谱有时不明显,假设加长露光时间,也可以照出连续谱。如图8.7所示。当阴极射线管阴极和阳极间的电压较小是,只发出连续谱,当电压加大是,既有连续谱也有标识谱。下面分别争论这两种谱的状况:三、X射线的产生气制

1.连续谱的产生气制及其特点经典电动力学的结论:带电粒子〔阴极射线或电子〕加速后获得肯定能量打在阳极上时,与原子发生碰撞,受到原子核的库仑作用,引起带电粒子的突然减速,削减的能量必以辐射的方式出来。由于电子进入靶子内可以到达不同的深度,或者说它的速度变化是连续的,损失的能量是连续的,辐射的能量固然就是连续的,所以辐射的X射线具有连续谱的性质。所以说:连续谱是由轫致辐射,或刹车辐射引起的。由此可知,连谱谱X射线的能量等于电子的损失的能量。因此,它的最短波长的X射线的能量等于电子到达阳极时的能量Ve,V为射线管上所加的电压。即:

因此,连续谱X射线的短波限与放射X射线的材料无关,而只与电压有关。2、标识谱的产生气理

当射线管上的电压曾加到肯定数值时,将产生比连续谱强得多的标识谱。它叠加在连续谱上,如图8.7所示。谱线的波长打算于靶材,每一种元素有一套特定波长的X射线谱,成为这一元素的标识,所以称为标识谱。特点:X射线标识谱光学光谱各元素的标识谱都有相像的构造只有同族元素有相像光谱构造无周期性有周期性构造简洁构造简单与化学成份无关与化学成份有关由内层电子跃迁产生由价电子跃迁产生正是由于内层电子都是满壳层的,各种元素内层电子的能级状态都是一样的,所示都有类似的构造,所不同的是由于原子核的电荷数不一样,所以能级的数值不同,所以标识谱的波长有所不同。所以我们说这一章是验证上一章理论的试验争论。3、产生X射线的电子跃迁

内层电子跃迁的条件:要有空位内层电子是填满的.依据泡利原理不行能再加电子,例如第一层只能最多容两个电子,不行能再填第三个.外层的电子要跃迁到这里,必需先有电子空位,要电子跃迁到哪层,必需先使那一层有一个空位,如下图。空位可以由高速电子对原子的非弹性碰撞实现.也可以由吸取能量足够高的光子来实现。前一方法把要争论的材料装在x射线管的靶上,使它受高能电子碰撞而发出射线,这是一般产生X射线的方法。后一方法是利用一种X射线,照射另一种要争论的材料,内层电子吸取X射线的能量变成光电子,产生一个空位。有了一个空位后,外层的电子就要往里跃迁,从而发出新的X射线。K线系:当第一主壳层〔K层〕消失空位时,外层电子跃迁过来产生的X射线其次〔L层〕→第一层〔K层〕:产生Kα线第三〔M层〕→第一层〔K层〕:产生Kβ线第四〔N层〕→第一层〔K层〕:产生Kγ线…L线系:当其次主壳层〔L层〕消失空位时,外层电子跃迁过来产生的X射线第三〔M层〕→其次层〔L层〕:产生Lα线第四〔N层〕→其次层〔L层〕:产生Lβ线第五〔O层〕→其次层〔L层〕:产生Lγ线…M线系…4、莫塞莱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莫塞莱争论了从铝到金的几十种元素的X射线标识谱波长,于1913年总结出莫塞莱定律:标识谱K线系的频率与元素的原子序数Z的平方成正比。如图8.8所示,随着原子序数Z的增加,谱线的波长在减小。又如图8.9所示。思考题:从哪一元素开头预期能消失X射线的K线系,哪一元素消失L互系?内容提要:

1、同X射线有关的原子能级;2、X射线的吸取;

3、康谱顿效应目的要求:

1、把握同X射线有关的原子能级;

2、把握康普顿效应;重点难点:1、X射线有关的原子能级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产生X射线的试验、测量波长的方法以及产生X射线标识谱的电子跃迁状况。我们知道了X射线的标识谱的波数〔频率〕与原子序数的平方成正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波数取决于原子跃迁前后的能级,所以要搞清晰原子中内层电子跃迁的原子能级。一、与X射线有关的原子能级

在发出X射线的标识谱之前,首先要使原子的内层电子产生空位,这需要的能量比前面我们学的产生光谱的激发能量和把价电子电离的能量都要大得多。以镉原子为例,如下图。隔〔Z=48〕原子处在基态时,最外层是两个5s电子〔见P208〕,内部各层都是排满了的,第5主壳层的第1次壳层也是满的,所以原子的总自旋量子数S=0,总角量子数L=0,总量子数J=0,所以原子态为1S0。假设给原子的能量〔碰撞电子的能量〕比较小,就只能使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跃迁到更高的能级上〔激发态〕,这时再往回跃迁就发出一般的光谱。

当给原子的能量到达8.99eV时,将有一个5s电子被电离,只剩下一个5s电子,其它层层仍是满的,原子的能级由这个5s电子打算,S=1/2,L=0,J=1/2,所以原子态为当原子吸取的能量〔碰撞电子的能量〕比较大时,就可以使内层的电子电离。到达13eV时,将使一个4d电子电离。4d壳层填满时为10个电子,现在只剩下9个,电子态为4d9,它的原子态是什么呢?直接用9个电子偶合出一个原子态,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个技术巧:

满壳层时的轨道角动量、自旋角动量和总角动量都等于0,也就是说总的L=0,S=0,J=0,而10个电子的总角动量是由前面9个电子的总轨道角动量和第10个电子的角动量的矢量和。也就是说:,所以,也就是说9个4d电子的总轨道角动量和一个4d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大小是相等的,只是方向相反罢了。所以=2同理=1/2,=5/2,3/2

所以原子态为,是一个双重态。

由此可知:满壳层缺少一个电子形成的原子态和该壳层具有一个电子形成的原子态是一样的。当给原子供给更大的能量时,能使原子更深层的电子给电离出去,使原子跃迁到更高的能级上,如下图,左边向上的箭头表示,原子吸取能量使内层电子电离的过程。其中使最内层〔K层〕1s的电子电离需要最大的能量〔需要268keV〕,原子也跃迁到了最高的能级,称为K吸取;使L层的电子电离能量要小得多(只需要几千电子伏);使M层电子电离只要几百电子伏就够了。

从各个完整的壳层电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原子态如图中最右边标示。

图中右半局部向下的箭头表示,原子的内层电子消失空位后,原子处在一高能态,外层电子向内层跃迁

填补空位时,能级向下跃迁,而产生X射线的过程。这里原子态之间跃迁时也要遵守选择定则,与光谱状况一样:正是由于X射线的标识谱线是原子内层构造状况的反映,因此对它的争论成为人们了解原子内部壳层构造的一个重要手段。二、X射线的吸取谱

X射线波长很短,在物质中有很强的穿透本事,但各种物质对它仍有肯定的吸取作用。也就是说,X射线通过物质后强度要发生衰减,也就是物质对X射线吸取前后的光强及物质厚度的关系为:称为衰减系数。导致X射线强度衰减的缘由有两种:吸取和散射。吸取是原子把X射线的能量转换成自身能量的过程;而散射只是转变射线的方向,导致原来的X射线强度减小。我们这里着重争论原子对X射线的吸取。试验说明,某一物质材料对X射线的吸取作用会随着入射线波长的减小而很快下降;不同的物质对同一X射线的吸取则随着吸取物质原子序数Z的减小而快速下降。原子吸取系数与原子序数及X射线波长的关系为:也就是说:X射线的波长越短,吸取越少,贯穿本事越高;原子序数越大的物质对X射的吸取越大。所在为防止X射线辐射的影响,一般都用重金属〔如:铅〕作为爱护盒,固然它本身必需是稳定的。但是上式并不是在整个X射线范围内都成立,而是分段成立的。如下图,当X射线的波长为某些特定值时,吸取会突然加强。这些地方就称为吸取限。对应的X射线波长称为吸取限波长。从图中可以看出同一物质材料有多个吸取限,它们反映了原子中各个壳层的电子有不同的电离能。当入射的X射线〔光子〕的能量正好等于某壳层上电子的电离能时,射线就会被共振吸取,使吸取系数突然增加。如图8.10所示,随着X射线波长的减小,X射线的能量增加,当X射线光子的能量足以使一个2p电子电离时,消失两个吸取峰LⅢ和LⅡ,由于缺少一个2p电子时能形成两个原子态〔两个光谱项即为两个能级〕。当X射线光子的能量足以使一个2s电子电离时,消失一个吸取峰LⅠ。X射线光子的能量足以使一个1s电子电离时,再次消失一个吸取峰K。不同的物质材料吸取限波长位置不同,由于不同的材料的原子序数不同,即原子核的所带的电荷数不同,同一壳层的电子的电离能也不同,所以吸取限的位置也不同,如下图。依据物质对X射线的吸取限可以计算出物质各个壳层电子的电离能因此,利用物质对X射线的吸取可以争论物质原子的构造。这也是产生新X射线的方法。三、康普顿效应〔X射线的散射〕

康普顿在1922年时觉察X射线被散射后,在散射光中除原波长外,还将消失波长变长的局部。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康普顿效应,它与光电效应一样是证明光的粒子性的主要试验依据。〔其实光电效应与X射线的产生过程是一对互逆过程:电子→光光→光电子〕规律:1设入射线的波长为λ0,沿不同方向的散射光中,除原波长外都有波长λ>λ0的光波成份。2波长差随散射角的增大而增加;原波长λ0谱线的强度随散射角增加而减小,波长为λ的谱线强度则随散射角的增加而增大。如图。3假设用不同元素作为散射物质,则波长差与散射物质无关;原波长谱线的强度随散射物质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加,波长为λ的谱线强度则随散射物质原子序数增加而减弱。如图8.15。康普顿效应是光子同电子碰撞的结果。作业:249页,第7题、第8题内容提要:

1、第六章复习习题;

2、第七章复习习题;教学内容:一、第六章学习要点1.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玻尔解释.2.原子的电子壳层:主壳层:KLMNOPQ次壳层〔课本表72页〕、次支壳层电子填充壳层的原则:包里不相容原理、能量最小原理3.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Z=1----20〕、莫色勒定律、原子的壳层构造、多电子的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用(n,l,ml,,ms)四个量子数表征:〔1〕主量子数n,可取n=1,2,3,4,…打算原子中电子能量的主要局部〔2〕角量子数l,可取l=0,1,2,…(n-1)确定电子轨道角动量的值l012345678记号spdfghikl(nl表示电子态)如1s2p〔3〕磁量子数ml,可取ml=0,±1,±2,…±l打算电子轨道角动量在外磁场方向的重量〔4〕自旋磁量子数ms,只取ms=±1/2确定电子自旋角动量在外磁场方向的重量“原子内电子按肯定壳层排列”主量子数n四个一样的电子组成一个主壳层。n=1,2,3,4,…,的壳层依次叫K,L,M,N,…壳层。每一壳层上,对应l=0,1,2,3,…可分成s,p,d,f…分壳层。〔一〕泡利(W.Pauli)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中,不行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具有完全一样的四个量子数〔即处于完全一样的状态〕。各壳层所可能有的最多电子数:当n给定,l的可取值为0,1,2,…,n-1共n个;当l给定,ml的可取值为0,±1,±2,…,±l共2l+1个当n,l,ml给定,ms的可取值为±1/2共2个.给定主量子数为n的壳层上,可能有的最多电子数为:

原子壳层和分壳层中最多可能容纳的电子数

ln9826(7i)22(7h)18(7g)14(7f)10(7d)6(7p)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