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减毒配伍研究综述_第1页
附子减毒配伍研究综述_第2页
附子减毒配伍研究综述_第3页
附子减毒配伍研究综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子减毒配伍研究综述

附子是毛科植物的李子根加工产品。附子性辛、甘,大热,有毒,具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亡阳虚脱及阳虚诸证,其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医家用之均精研其不同配伍,或解其毒,或增其效。如《食疗本草》有云:“黑豆煮食之,杀乌头、附子毒。”《本草经集注》云:“俗方每用附子,须甘草、人参、生姜相配者,正制其毒故也。”本文将就附子用药的增效减毒配伍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1甘草、附子相结合历代医家用附子多配伍甘草,“用甘草盖以附子之性急得甘草而后缓,附子之性毒得甘草而后解,附子之性走得甘草而后益心脾,附子之性散得甘草而后调营卫”(《景岳全书》)。柴可夫也认为,甘草与附子相伍,其义有二:一曰温养阳气,调中补虚,加强附子回阳救逆作用;二曰补偏救弊,寓缓和之义。1.1黄酮与甘草作用张爱华等研究表明,甘草单味煎煮时,甘草黄酮的煎出率为52.9%,在单煎液中含量为1.18%;而甘草与附子配伍煎煮时,甘草黄酮的煎出率为83.0%,在配伍液中含量为1.85%,配伍煎煮的黄酮含量比单煎液含量明显增高,更有利于解毒成分甘草黄酮的溶出。胡小鹰等在实验中发现甘草类黄酮与异甘草素均有明显的抗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作用,提示甘草解附子心脏毒性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为黄酮类化合物异甘草素,并指出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Na+通道有关。陈建萍等采用串联质谱ESI-MS/MS及HPLC测定附子的主要成分乌头类生物碱、薄层扫描测定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酸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其结果配伍后乌头类生物碱和甘草酸的含量均明显降低,证实了甘草可以通过降低乌头碱的含量来减低附子的毒副作用。1.2血心肌脂质过氧化作用研究表明,甘草与附子配伍同用之四逆汤的强心、升压作用及维持时间,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缺血心肌脂质过氧化作用均优于附子或甘草单用。吴伟康等实验研究表明,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甜素对氧自由基有显著的淬灭效应,并且在四逆汤拆方研究中发现,3个单味药抗LPO的作用是有明显差异的,其中附子、甘草组与缺血组相对,心肌丙二醛(MDA)含量均有显著下降。2“油”当以辛大热之阳为阳姜附相配,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古人还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汤液本草》谓:“附子味辛大热,为阳中之阳,故行而不止,非若干姜止而不行也。”近代名医岳美中则认为附姜配伍可扶纯阳之性,奋至大之威,回阳于垂绝,起危于顷刻。2.1减少甘草、生姜含量,增加甘草、天麻、干、被释放的毒裴妙荣等实验研究表明,干姜有类似甘草解附子毒的作用,干姜与附子同煎,可降低3种毒性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而有解毒作用,甘草与干姜的交互作用对降解附子之毒更为有效。陈道群等研究证实,干姜成分似生姜,亦主要含挥发油和姜辣素,并认为姜辣素可能对乌头碱有制约和解作用。2.2强心说的作用王均宁等实验研究表明,真武汤方中附子是强心的主要药物,但方中之生姜能显著提高全方的强心利尿作用,在全方中起增效作用。陈建萍等研究表明,附子配伍干姜可使冠脉流量得以明显改善(P<0.01),对心肌受损力的影响也呈现出同样的结果,合用还可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3治温以治药张景岳赞誉附子与大黄为药中之良将。附子配伍大黄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温下药对,在非温不能散其寒,非下不能去其实的情况下,附子配大黄,温通兼施,共下寒实。如《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千金要方》之温脾汤。3.1对附子的毒副反应的研究有文献报道,大黄佐制附子中乌头碱的毒性,原因是大黄中含有鞣质,与附子配伍后可生成不为肠道所吸收的鞣酸乌头碱盐,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徐建东等研究结果证实,大黄配附子合煎组方乌头碱含量低于其单煎组方;单煎与混煎组方中乌头碱的含量均随着大黄剂量的增加而减少,两者均呈线性相关。实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大黄对附子的解毒作用随着大黄剂量的递增而增加。其又研究了大黄附子汤中各组分不同配伍对附子中乌头碱含量的影响,结果同样显示大黄能佐制附子的毒性。3.2对慢性充氧行为的作用金若敏等通过对大黄附子汤药理研究也发现,附子、大黄配伍与单用大黄或附子组相比,可使寒积便秘型小鼠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排便量明显增多,同时使其肠蠕动作用也得以加强。李在分阝等对大黄附子汤还进行了抗缺氧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大黄附子水醇法提取液对急性缺氧动物模型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大黄配伍附子可以扶阳降浊,如蒲辅周治肾功能衰竭,每用附子配大黄温阳泄浊,以降低由于肾功能衰竭所致血中尿素氮及肌酐升高的作用,改善肾脏功能。4黄甘微温附子辛而大热,性刚燥,温补命门之火,鼓舞肾间动气。熟地黄甘而微温,性柔润,主补五脏之阴血。两者相伍,补阳之中得以阴配,益阴之中得以阳助,可收阴中求阳,阴阳相济之效,如《金匮要略》之肾气丸。4.1生地黄的毒性刘朱岩由自拟炮附子水煎醇沉剂、生地黄与附子2∶1比例混煎醇沉剂,观察生地黄对附子急性毒性影响,测得其LD50分别为50.47g·kg-1,58.06g·kg-1,足见附子配伍一定量的生地黄可降其毒性。其实验研究又证实,附子配伍生地黄的混煎剂中乌头碱含量大为降低,而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生地黄配伍用量的增加,乌头碱含量也相应降低。在临床上,用附子治疗心衰及房室传导阻滞证属阳微阴弱者,伍用生地黄每可减轻附子之毒性。4.2减少异博定死亡率刘朱岩发现生地黄可以加强附子对抗异搏定所致心动过缓及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作用,表现为可明显改善房室传导阻滞,加快心率,并较迅速地恢复正常窦性心律,还可减少异搏定中毒导致的动物死亡数。祝味菊老先生对于房室传导阻滞证属阳微阴弱之患者,在用附子温阳强心的同时,每伍用滋养阴血的生地黄以濡内脏之不足,并增附子对抗心律失常之作用,收效较著。5临床应用用对药配伍用药者中药配伍有“十八反”之禁忌,近代名医张锡钝也称“附子乌头天雄皆反半夏”。《药典》在附子条下亦指出不宜与半夏同用。但古今医家对此多有异议,用此对药配伍治病者也屡见不鲜。据陈馥馨统计,在《普济方》和《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中含十八反组对的共411方,以半夏配附子方数最多,达163方,可见其配对应用的普遍性了。刘沛然云:“半夏附子合用对阳虚寒痰冷饮的病症能斩关夺将,使阳气回,寒痰化,沉疴起,病邪除”。5.1生物药现象万氏根据药理实验证明,姜半夏与制附子的单煎混合剂及混合煎剂与附子单煎剂相似,两药配后没有增毒作用,在常量下可以服用。夏立荣等从姜半夏与附子对小白鼠急性实验结果看,混合煎剂与单煎混合剂的毒性均与制附子单煎剂毒性相似,认为在常量下两药是可以配伍的。5.2治疗温通国内药物黄燕妮在治疗阳虚痰结致咽部梗阻症状时,附子与半夏同用取得显著疗效。两药本属相反禁忌,均有毒性,但取其毒性适当的药物配伍,适当的剂量以达到温通化痰散结的作用,使两药相辅相成,寒痰尽而阳气恢复。老中医郝培兴用半夏配附子治寒痰痹阻之咳喘、心悸等病证,药到病瘳。彭氏用半夏、蒌配伍附子治疗慢性胃炎,方中附子与蒌、半夏配伍同用,并未受相反之害,反收相承,其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半夏、附子可以配伍应用,并显示对胃炎有显著的疗效。6中药配伍的发展附子通过合理配伍,不仅可以降低毒性和副作用,还可增强疗效,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趋利避害是药物研究和使用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方法之一即为药物的配伍运用。有毒药物通过配伍增效减毒是中药临床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前中药研究的重点。6.1除上述配伍外,附子在临床上还有许多药物与其配伍后可达增效减毒的双重效应,如白芍、黄芩、黄连、粳米、蜂蜜,还有与人参、黄芪等配伍,但其增效减毒方面的研究很少涉及,对于机理方面也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6.2尽管一些有毒药物的配伍研究已经展开,但仅有少部分配伍机理得到了较为明确的阐述,多数研究仍不够深入。需要从整体动物、组织器官、细胞水平向分子、基因水平深入,以揭示中药配伍增效减毒作用的机理,也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6.3中药配伍研究必须始终坚持结合中医药理论进行,并联系中医的临床实际。中药配伍的综合性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应加强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药理论的结合,动物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减毒之配伍,每具协同增效之功。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