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股份有限公司剩余索取权分配研究
0控制权不对应根据新古典产权学派对企业所有权结构的理解,企业所有权是指对公司的剩余权利和剩余管理权。当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安排和控制权的安排对应时,可以达到效率最大化。在这种前提下,所有参与者共担风险、共同控制的合伙制企业无疑是最优的所有制形式:而有限责任公司的绝大部分控制权掌握在股东手中,因此也可认为是有效率的。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占主导地位的公司形式,在其所有权结构中,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却并不对应:1)公司的大股东(在我国主要是国家股、法人股)掌握有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同时承担了较大的风险,研究表明,股份的集中程度与企业业绩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相反分散的个人股份几乎对公司无控制权,个人股份对企业的业绩无显著影响,同时他们可选择用脚投票方式,因此风险较低。但在剩余索取权分配上,却采用了按股权比例平均分配的方式。2)负责经营决策的企业家总是掌握有相当的自然控制权,而其具有的剩余索取权却显然较低。实际上,现代股份公司可以看作是企业家能力和股东财力的一种合作,但这种合作是有代理成本的。股份公司的存在本身证明,合作的收益一定超过代理成本。股份公司的最优所有权安排就是如何使代理成本最小化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如果股份公司不能公平合理地分配公司剩余索取权,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代理成本最小化。为了保证公司的决策效率,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应该在企业经营决策者、执行者和股东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分享,从而基本实现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对应。分配的依据应为对剩余形成的贡献程度以及风险的承担程度。考虑到不同类型股东对代理收益取得的贡献不同,他们分配到剩余索取权也应有所差异。本文吸收了利益相关者学派的观点,提出了按各方对剩余形成的贡献分配剩余索取权的思想,并以公理化分配决策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公平有效的两阶段剩余索取权分配思路。1剩余提取权分配的数学模型1.1pn,1非减连续剩余函数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本身是一种资源分配问题,可概括为一个异质分配模型(即同质产出、P种异质可划分投入的分配模型),其基本描述如下:设Γ(P·N,1)为非减连续剩余函数集合,对于B∈Γ(P·N,1),有B:RP·n+→R+,B(0)=0。设N={1,2,…,n}为一组利益相关者集合,c=(c1,c2,…,cn)为异质贡献矩阵,其中ci={c1i,c2i,…,cPi}T的利益相关者i的贡献向量,i=1,2,…,n;B为剩余函数。B∈Γ(P·N,1)。这时应如何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分配B(c1,c2,…,cn)利益相关人i的剩余索取权分配额表示为xi(c,B)。1.2模型的经济解释1各节点方对剩余贡献的承担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经营者、债权人、员工等各方。依照重要性原则,本文只考虑对剩余贡献较大的股东、经营者两方。同时,因不同类型股东对剩余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将股东分为三类,即国有股东、法人股东和个人股东。2经济价值社会主义eav公司可供分配的剩余可用不同的经济指标来衡量,如税后利润、代理净收益等。权衡各种剩余指标的利弊,作者认为可用企业的经济增加值(EAV)来解释剩余分配的经济意义。EVA也称超常收益,通常定义为公司收益中超过公司对收益的总体平均期望值的部分。EVA等于公司税后净经营利润减去该公司现有资产经济价值总成本后的余额,值得注意的是,股东的正常股利和经理的年薪,均不属于剩余函数的一部分。EVA在评价公司业绩方面具有明确、公正和可靠的特点,能够体现公司利益关系人的共同利益。3各方对剩余的贡献不同很显然,公司的经济增加值应是利益相关各方所作贡献的函数。但如何衡量贡献更为困难。利益相关各方对剩余的贡献具有不同性质,如经营者的贡献是管理决策:小股东的贡献是股本;大股东的贡献除去股本外,还有决策与监督。这些贡献之间是不可比的,因此是异质的。上述模型中,将贡献设为P种,利益相关者i的贡献向量为ci={c1i,c2i,…,cPi}T。2有限公司租赁权分配机制的现状分析2.1利益相关人的身份一个异质剩余分配机制X应满足的公平性公理包括:1)虚设性。如果对于利益相关人i,有∂iB(c)=0,则称利益相关人是虚设的。对于虚设的利益相关人i,如果有xi(c,B)=0,则称分配规则X满足虚设性。换句话说,如果利益相关人i的贡献并未增加剩余,则他不应分享任何剩余索取权。当贡献仅有一类时,本公理改为局中人无效性:若ci=0,则xi(c,B)=0。2)等价问题等价处理。剩余索取权分配额仅依赖于贡献的大小,而与利益相关人的身份无关。也可称为亚里士多德公理。其数学描述为:若ci=cj,则xi(c,B)=xj(c,B)。3)递阶性。这一公理有时也被称为无优势性,它说明利益相关人的贡献越大,剩余索取权份额应越大。其数学描述为,对于i,j∈N,若cli≤clj,cki=ckj(l≠k),则xi(c,B)≤xj(c,B)。4)贡献单调性。要求分配额xi(c,B)应是贡献ci的不减函数。当ci增加为c′i时,xi(c,B)≥xi(c,B)。该公理在投入贡献和剩余份额之间体现一个正确的关系。5)规模不变性。对于任何λ>0,有xi(c,B)=xi(λ⊗c,Bλ)i=,1,2,⋯,n(1)xi(c,B)=xi(λ⊗c,Bλ)i=,1,2,⋯,n(1)其中:λ⊗c=(λ1c1,λ2c2,…,λPcP)。该公理说明,当贡献c的度量单位变化时,对剩余索取权分配结果应无任何影响。6)上限性。当剩余函数为凸函数时,贡献低的利益相关人不能因其他高贡献的利益相关人带来的高边际收益而搭便车受益。其数学描述为:如果B对于n个变量是对称的,则xi(c,B)≤B(cie)(2)xi(c,B)≤B(cie)(2)式中e=(1,1,…,1)7)下限性。当剩余函数为凸函数时,边际收益上升,下限性上是为贡献较高的代理人确定其至少应享受的的剩余索取权份额。xi(c,B)≥1nB(0|ici)(3)xi(c,B)≥1nB(0|ici)(3)2.2分配机制不公平股份有限公司剩余索取权的分配往往采取如下机制:股东具有绝大部分的剩余索取权,这部分剩余在国有股、法人股以及个人股东之间按持股比例平均分配:经理报酬分为年薪和长期激励性报酬两部分,其中长期激励性报酬属于剩余分配:其余利益相关者基本无剩余索取权,只能取得合同收入。这种机制的可操作性较强,但却并不公平,主要表现在:1)不满足虚设性。个人小股东可看作是虚设的,即∂iB(c)=0。但是在上述分配机制下,他们依然拥有部分剩余索取权,这显然不符合虚设性的要求。2)不满足递阶性。公司经营者对剩余的贡献一般应高于个人小股东,但其实际享有的剩余索取权却往往低于个人股东,即不满足递阶性的要求。3)不满足上限性。个人小股东往往能通过搭便车的方式从其他高贡献的利益相关人那里受益。4)不满足下限性。这种分配机制不能有效保护高贡献利益相关人的利益。上述不公平性导致分配机制缺乏必要的激励,利益相关各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往往做出不利于公司整体的行为。如拥有公司控制权的大股东在进行决策时,不惜牺牲小股东的利益,以扩大自己的剩余分配额;公司经营者为了得到自己应得的报酬,往往采取一些有损股东利益的行为;个体股东通过搭便车获取收益,而采用用脚投票的方式减少自己的风险……。为此,只有改善公司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方式,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3一些剩余维护系统的物理比较3.1基于平均分配的余索取权平均分配机制是解决实际分配问题时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益相关人的剩余索取权的分配份额与其做出的贡献成正比。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在股东之间分配的剩余索取权时,就是采用平均分配方式的。平均分配机制虽然满足等价问题等价处理、递阶性、需求单调性,但却不满足上限性与下限性,即当剩余函数在不同产出水平之下的规模报酬不同时,平均分配机制仍然让每个利益相关人分摊剩余。当剩余函数为凸函数时,平均成本定价可能会使低贡献的代理人分享过多剩余索取权,同时使高贡献的利益相关者剩余分配过少,因此这种分配机制不能有效保护高贡献利益相关人的利益。同时,平均分配机制只适用于单一贡献的情况。对于剩余索取权的多元贡献分配并不适用。3.2shap高效配置的对策模型剩余索取权的分配问题可转化为合作n人对策问题。基于合作对策的分配机制主要有核心法、Shapley-Shubik方法和A-S定价公式等。核心法在解决实际分配问题时,往往出现核心方案太多的情况,因此很难从中选择最优解。Shapley-Shubik公式是将Shapley值应用到分配对策中得到的,该方法满足除去上限性以外的其他上述公理的要求,说明在这种机制下,低贡献的利益相关人有可能享受到较多的剩余索取权份额。另外,以无原子对策为基础,Aumann与Shapley还提出了A-S定价公式。A-S定价公式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利润分配问题以及整体服务的一般取费问题。但在上述公理中,A-S定价公式不满足需求单调性和上限性。3.3序列定价公式序列分配机制由Shenker在1990年提出,几年来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序列分配机制Xs是由匿名性和较大贡献无关性定义的一种分配机制。其公式为:xsi(c,B)=i∑k=1B(ck)-B(ck-1)n+1-ki=1,2,⋯,n(4)xsi(c,B)=∑k=1iB(ck)−B(ck−1)n+1−ki=1,2,⋯,n(4)式中:ci=c1+c2+…+ci-1+(n+1-i)ci序列定价公式满足上述所有公理的要求,但仅适用于同质模型。Friedman和Moulin在公式(4)的基础上,将序列定价公式拓展到了异质模型,称之为F-M序列公式。经验证,序列定价公式是F-M序列公式在同质模型中的特例。然而,F-M序列公式却存在不满足产出规模不变性和下限性的问题。4配方法的理性性综合上述,以上各种分配机制均有其不公平的一面。实际上,在可加性分配方法中,没有一种分配方法能满足所有预期公理的要求,即一种可加性分配方法不可能同时满足虚设性、产出规模不变性、需求不变性、比例性和上限性等公理性质的要求。但是作者在对剩余索取权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可以将分配分做两步,根据两阶段的分配主体和特性的不同,选择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4.1s计算模式第一阶段是在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分配剩余索取权。这里股东被看作是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了参与公司剩余索取权分配各利益相关者集团,很显然,合作对策理论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设c=(c1,c2,…,cn)为贡献向量;N是利益相关者集合;S⊂N是N的一个子集,即利益相关者联盟;设(cs)为一贡献向量,有:{(cs)i=cii∈s(cs)i=0i∈Ν\s关于剩余索取权分配问题(c,B),我们按利益相关者联盟S的贡献(cs)确定其剩余索取权分享值,构造一个合作对策〈N,C〉如下:B(Ν)=B(C)B(S)=B(cs)∀S⊂Ν(5)其中S(B)(S⊆I)为对策的特征函数,表示联盟S的最大收益,也被称为联盟S的独立收益(standalonebenefit)。这时股东与各利益相关者集团对剩余的贡献是异质、不可划分的,因此剩余索取权分配的合作对策模型可转化成一个二元模型如下:设Γ(N,1)为非减连续贡献函数集合,对于B∈Γ(N,1),有B:R+n→R+,B(0)=0;设N={1,2,…,n}为一组利益相关人集合;c={c1,c2,…,cn}是n类异质不可划分的贡献组合;B是贡献函数,B∈Γ(N,1)。这时,应如何分配B(c1,c2,…,cn)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元模型下,由于各类利益相关人集团的贡献各不相同,可将贡献分为股东贡献、经营者贡献等,这些贡献不可划分,ci只能取0或1,也就是说对于某个利益相关者集团而言,其对某项贡献的取值不是1(表示有)就是0(表示没有)。可以看出,二元模型是异质模型的特例。对于二元模型而言,贡献函数一般是不对称的,因此上限性公理并不是必需的。根据这个特性,以合作对策为基础的Shapley-Shubik公式是首选的分配方法。其公式为:xssi(c,B)=∑S:i∈S⊂Ν(S-1)!(n-S)!n![B(cs)-B(cs\i)](i=1,2,⋯,n)(6)4.2序列成本分配机制第二阶段的分配是在股东之间分配剩余索取权。这时的分配对象是第一阶段的分配结果。由于股东的贡献可以看作是同质,因此第二阶段的分配可转化成一个同质模型如下:设Γ(1,1)为非减连续的贡献函数集合,对于B∈Γ(1,1),有B:R+→R+,B(0)=0。设N={1,2,…,n}是股东集合;c={C1,C2,…,cn}是一个需求组合;B∈Γ(1,1)是剩余函数。令n∑i=1ci=cΝ,应如何在股东之间分配B(cN)一般股份公司是采用平均分配机制在股东之间分配剩余索取权,但是这种方式不满足上限性与下限性。而序列成本分配机制远远优于平均分配机制,具体表现在:1)序列分配机制除了满足上述公理之外,还满足免费午餐公理。免费午餐公理要求:当生产在某一水平q*以下完全是免费的,且所有代理人对技术拥有相同权利时,每个代理人应有权力免费享受q*/n的免费货物。而且如果一个代理人i的需求qi≤q*/n,则代理人i不需负担任何成本。对于剩余分配而言,要求对于利益相关人i∈N,有B(nci)=0,则xi(c,B)=0,且xj(c,B)=xj(c\i,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