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分析_第1页
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分析_第2页
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分析_第3页
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分析_第4页
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分析摘要: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开放经济的结果。在过去的国际产业转移中,产业转移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再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层推进,产业转移的阶段是从加工贸易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化生产,产业转移的技术通常都是进入标准化产业阶段的技术。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国际产业转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第一是第三产业投资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新热点;第二是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跳跃性;第三是生产外包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第四是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产业供给链整体搬迁趋势;第五是国际产业转移由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演变为增值环节的梯度转移。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跳跃性外包供给链增值环节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际产业转移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则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融入到国际产业转移的序列中去。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大加快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推动了我国产业技术水平提高和产业结构升级。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和对外开放的深化,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进一步加大,因此,了解国家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主动的有选择的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一、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国际产业转移是一个历史的动态过程,主要是伴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而进行的。19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轰鸣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迅速扩大的国外市场和原材料产地的新需求,使原来在国内活动的企业把目标瞄准了世界。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美国和欧洲国家,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三家,1865年德国的弗里德里克·拜耳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州的奥尔班尼开设一家制造苯胺的工厂;1866年,瑞典的阿佛列·诺贝尔公司在德国的汉堡开办了一家炸药工厂;1867年,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公司在英国的格拉丝哥建立了一个缝纫机装配厂,进行跨国的生产和经营。这些通常被认为是早期跨国公司的雏形。但国际直接投资的大规模扩展和产业转移的普遍出现还是在二战以后。一方面,各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了对外转移产业的需求,另一方面,日益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也为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条件。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条件,而产业结构升级则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快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过程,也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层次就越高。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变化而变化,即当工业化由初级阶段进入加速阶段,其增加值比重上升较快,当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其增加比重趋于缓慢上升而停滞,甚至缓慢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呈上升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第三产业开始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则正在积极的推进工业化,某些新兴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也已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中,那些在国内不再具有优势的产业就产生了向外转移的需求,而各国经济的日益开放也为这种产业转移提供了条件。因此,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扩散过程,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密切相关,但同时,这种产业转移的地域取向也要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生产要素的获取成本及生产要素有效利用程度的变化。在经济发展史上,国际产业转移的历次高潮都是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联系在一起的。如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经济发展完成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形态转变,进入了工业化初期和工业化中期的发展阶段。它们在本国着重发展重化工业,而把劳动密集型轻纺产业转移到日本等国家。此时日本处于工业化初期,整体工业都比较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就承接了发达国家转移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在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成本下降后,成为世界市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供给者;此后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劳动工资和生产水平迅速提高,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在国内逐步失去竞争优势。日本开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把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转移到劳动成本比日本国内更低的台湾、韩国等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在国内着重发展重化工业,国内产业结构则从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为主结构向以重化工业为主结构转变;到20世纪9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已处于工业化后期,部分国家开始进入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阶段。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例下降,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例明显上升。在第二产业内部,传统重化工业中的钢铁、化工、汽车、机械等行业开始进行国际转移,而技术密集型计算机、通讯设备、生物化工等高技术产业在国内迅速发展。日本则经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赶超,大力发展微电子、信息技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使国内经济结构从以工业制造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结构转变,并把化工、机械、电子等产业转移到“四小龙”。而在此期间,“四小龙”国内的劳动工资和生产水平又迅速提高,又将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盟四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中国,自己则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二、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二战以后,随着国际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学者们对它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提出了多种有关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主要有海默(StephenHymer)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利(PeterBuckley)和卡森(MarkCasson)的内部化理论,弗农(VernonRaymond)的产品周期理论,筱原三代平的动态比较成本理论,赤松要的雁行经济发展理论,邓宁(John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这些理论从多种角度研究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因和效果。以这些理论为基础,结合国际产业转移的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1、国际产业转移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开始,进而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如前所述,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首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零部件,如轻纺、食品加工等,其表现是发展中国家出口加工区的普遍建立和“三来一补”贸易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也由初级产品为主转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随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如钢铁、机械、化工等,早期接受产业转移的国家和地位,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它们的现代工业部门已经大部分处于资本密集型阶段或重化工阶段。随着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知识化、高度化,发达国家在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也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成熟的中间型、非核心复杂技术工序和零部件生产。产业转移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产业转移被赋予更多的技术内涵。2、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再由次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层推进。即首先以具备一定工业发展基础的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然后度来说,是外包生产并以己方产品形式提供给市场的行为。OEM将供应方的制造优势与购买者的销售网络、品牌优势等结合起来构成了产品的整体竞争优势,给产品供求双方都带来了实际利益。在这种形式的国际产业转移中,日本与欧美企业OEM交易的对象主要是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产品,而且产品的流动是双向的、交互的;日本与亚洲“四小龙”之间OEM的交易对象主要以中等技术含量、标准化生产产品为主;日本与东盟四国以及东亚后行发展国家和地区之间OEM的交易对象则是一些劳动密集型、标准化生产的产品,且产品流动是单方面流向日本的。4、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产业供给链整体搬迁趋势。由于跨国公司社会化协作程度高,横向联系广,一家跨国公司的投资往往会带动一批相关行业的大量投资。随着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不再遵循传统的产业转移的阶段进行投资,而是主动的带动和引导相关投资,鼓励其海外供货商到东道国投资,加大零部件供给当地化战略的实施力度,发展配套产业并建立产业群,将整条产业供应链搬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外,为了充分利用东道国的各种资源,同时使自己的生产充分适应全球市场的不同需要,跨国公司除了转移传统的制造业外,对其他生产经营环节如研究与开发、设计、中试和公司总部等,也开始向其他地区转移。例如,自2000年以来,赴中国大陆投资设厂的台湾半导体厂商,从上游的IC设计,到中游的IC制造,到下游的封装测试,再到IC的通路模组,关联产业都已相继投资大陆,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这种新的产业转移趋势是伴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区位条件的变化而出现的,它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整体企业的竞争力。5、国际产业转移由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演变为增值环节的梯度转移。对于作为国际产业转移主体的跨国公司来说,生产的含义不仅限于制造过程,而是广义的增值过程。在制造业领域,这种增值过程包括从研发、制造、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在服务业中,增值过程更是贯穿于服务提供的全部阶段。当前,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是基于其全球价值链进行的,全球价值链分为三个环节:一是技术环节,包括研究与开发、创意设计、生产及加工技术的提高和技术培训等分环节;二是生产环节,包括后勤采购、母板生产、系统生产、终端加工、测试、质量控制、包装和库存管理等分环节;三是营销环节,包括销售后勤、批发及零售、广告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在价值链分解的基础上,每一个企业只能根据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优势资源,从事价值链上的某一环节或某一工序。在生产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它们必然寻求在成本最低的国家或地区去组织生产因此就会按照各国的特点和优势,分别把各个环节转移到最能增强其竞争优势的国家中去。参考文献:[1]程惠芳,潘信路.入世与国际直接投资发展[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2]张纪康.国际直接投资[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3]杜晓君.制造业的国际转移规律和趋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6):31-35[4]赵文丁.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3(8):32-37[5]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4):11-15TheAnalysisonRulesandTrendsofInternationalIndustriesTransferYUANXiaoneng(Nanjing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JiangsuInstituteforIndustrialEconomicsResearch,Nanjing210003,China)Abstract:Internationalindustriestransferistheoutcomeofindustrialstructureupgradeandopeneconomy.Duringthepast,thetypeofInternationalindustriestransferchangesfromlabor-intensiveindustriestocapital-intensiveandtechnology-intensiveones;themainbodiesaredevelopedcountries,thensub-developedones,thendevelopingcountries;thestagebeginsfromprocessingtradetothelocalizationofrawandprocessedmaterials;thetechnologyisstandard.Since1990s,withinternationaleconomiccircumstancealtering,internationalindustriestransferappearssomenowrulesandtrends.Thefirst,thethirdindustrybecomesthenewhotspot.Thesecond,internationalindustriestransfershowsthecharacterofjumping.Thirdly,outsourcingturnsintoanewfashion.Fourthly,internationalindustriestransferappearsthetrendthatthewholesupplyingchaintransfers.Fifthly,thegradstr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