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脾汤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阳虚瘀浊互结证的临床研究_第1页
温脾汤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阳虚瘀浊互结证的临床研究_第2页
温脾汤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阳虚瘀浊互结证的临床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脾汤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阳虚瘀浊互结证的临床研究

温脾汤起源于孙思黎关于急千金要领的书。这是近年来治疗慢性肺病(kd)的常用方剂。国内外已有许多关于基础医学和临床药物效应的报告,但很少有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评估温脾汤对克d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将通过观察温脾汤治疗CKD(3、4期)-脾肾阳虚瘀浊互结证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1数据和方法1.1脾肾阳虚,瘀浊互结证受试者均为我院2007年8月~2008年6月肾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CKD诊断标准,临床分期为3期、4期患者GFR中、重度降低:15~59ml/min(1.73m2)-1,SCr:133~707μmol/L。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瘀浊互结证者。脾肾阳虚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面色不华,食少纳呆,畏寒肢冷,腰酸膝软。瘀浊互结证: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口中粘腻,面色晦暗。舌脉:舌淡,有齿痕或有瘀点瘀斑,舌苔白腻,脉沉弱或细涩。脾肾阳虚症状必备2项以上,瘀浊互结症状必备1项以上,并结合舌脉诊断;(2)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3)近1个月内未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4)未合并使用ACEI、ARB类药物或使用ACEI、ARB类药物时间超过2个月者;(5)自愿参加本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患者合并用药(1)合并有严重心脏疾病(心功能3级以上者);(2)严重肝脏疾病(AST、ALT超出正常值上限的1.5倍者)和造血系统(除外肾性贫血)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3)合并有严重感染、酸中毒(CO2CP≤15mmol/L)、血钾高于正常值者;(4)合并顽固高血压[患者服用包括利尿剂在内的三种足量、合适的降压药,且三种药几乎均接近最大量,血压仍>180/120mmHg(1mmHg=0.133kPa);(7)移植肾、糖尿病肾病;妊娠、哺乳期妇女。1.3治疗配合药物符合以上标准的患者48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4例,平均年龄(43.2±12.3)岁;对照组:24例,平均年龄(41.3±10.4)岁。用药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措施包括:(1)饮食治疗,即低蛋白饮食、低盐低磷饮食、适当限制饮水量;(2)控制血压,于试验期间可以加用除ACEI、ARB外的钙通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α-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如已经合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者,入组时,维持同一剂量合并用药时间≥2个月,且在试验期间不得加量;(3)改善贫血:入组前,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应按照美国国家肾脏病基金会的“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应用,剂量稳定后入组,试验过程中不得加量。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温脾汤(大黄15g,人参3g,附子9g,干姜3g,甘草5g),1剂/d,水煎2次,早晚温服。1.4中医证候积分整个试验期间受试者随访3次(筛选期、治疗第4、8周末)。疗效性指标:血BUN、SCr、24h尿蛋白、Hb、Alb、中医证候,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加潜血、肝功能(ALT、AST)、电解质(K+、Na+、Cl-)、心电图。中医症候于筛选期、治疗第4、8周末给予评估,其余指标均于筛选期及治疗第8周末进行检查记录。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WilcoxonW秩和检验。显著性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纳入和排除分析入选48例,试验组24例,失访和因不良反应脱落3例,纳入分析21例。对照组24例,失访和因不良反应脱落4例,纳入分析20例。最后进入结果分析两组共41例。2.2两组之间的基本数据之比较如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SCr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3两组hb、alb的变化情况比较8周末试验组血BUN、SCr均有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血意义(P<0.05);Hb有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血意义(P<0.05);试验组Alb升高,24h尿蛋白定量有下降,但与治疗前及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BUN、SCr、Alb、H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4两组积木效果比较试验组中医症候于治疗4周末均有不同程度改善,8周末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为试验组平均秩号(28.5)大于对照组(13.1),所以试验组疗效好。见表3。2.5安全性指标检查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血常规(白细胞分类及计数,血小板计数)、尿常规、大便常规加潜血、肝功能(ALT、AST)、电解质(K+、Na+、Cl-)、心电图等检查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异常。试验组2例用药1天后出现腹泻,4~7次/d,不伴腹痛(上述安全性指标检查均未有临床意义提示与腹泻相关),停药后症状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0.095%(2/21)。试验期间未见其他不良反应。3温脾汤、人参—讨论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肾衰早中期的病理机制多为脾肾两虚,温浊瘀血阻滞,其中脾肾两虚为本病之本,温浊瘀血为本病之标,本虚标实为主要表现。因而临床上每以脾肾阳虚症性较为多见。温脾汤由大黄、附子、干姜、人参、甘草等组成,在国内外大量药理、临床研究上,已证实了对慢性肾脏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方中附子大辛大热,走而不守,功能温脾暖肾,以驱散凝滞浊邪。大黄通腑导滞,祛瘀解毒,推陈出新,泻下体内蓄积浊邪。二者得配温而不躁,寒而不凝,相须为用,共为方中君药,脾肾兼顾,下而不损。臣用干姜,助附子温壮中阳,升降脾胃枢机,并止呕恶。同时佐以人参大补元气,助精养神,使以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全方配伍温补以治本,泻浊以治标,宣清导浊,标本兼顾,使温下而不伤阳,补益而不留邪。诸药合用,共奏温脾益肾,泻浊祛瘀之功效。依据现代药理研究,大黄具有改善氮质血症的作用,其有效成分大黄鞣质能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抑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使BUN、Scr随尿液排出增加和增加粪氮的排泄。大黄所含的另一种有效成分大黄素通过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延迟细胞周期的进程,从而抑制人肾成纤维细胞分裂增值,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对附子的药理学研究表明它可增加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机体抗自由基能力,并且可以通过改善细胞膜脂的流动性而保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的维持。试验中治疗组的贫血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可能与附子增加了红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延长了红细胞寿命的作用有关。因此,笔者推测这是温脾汤能一定程度改善贫血的机制所在。干姜能增强胃肠张力和蠕动,有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人参益气补血,双向调节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