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强资本而弱劳动的初次分配_第1页
我国强资本而弱劳动的初次分配_第2页
我国强资本而弱劳动的初次分配_第3页
我国强资本而弱劳动的初次分配_第4页
我国强资本而弱劳动的初次分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强资本而弱劳动的初次分配

一、烟台市指数化社会部门收入比重及其变化宏观收入分配是指城市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收入分配,这决定了这三种模式的相对利益模式。在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收入总量始终保持不变,分配过程所改变的仅只是不同收入主体在国民收入总量中占据的份额。国民经济核算的收入法是从收入分配的角度,以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份额以及应向政府支付的份额为出发点计算最终产出。按照这种核算方法,GDP的计算公式为: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其中:劳动者报酬反映了劳动力在初次分配中的所得,生产税净额反映了政府在总产出中取走的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反映了资本所得。收入法国民经济核算反映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政府、资本所有者对一定时期国民产出的占有状况,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而收入分配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民经济中的消费、投资、税收行为。对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最直观的表达方式,是各部门收入占全部国民收入的比重及其变化。通过汇总1994-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各地区收入法项目结构,得到全国1993-2007年收入法GDP比例结构,如表1所示。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1993-2003年的十年间,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始终在50%左右波动。但2000年后,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53.40%下降到2007年的39.74%,下降了13.6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政府所得生产税净额的波动幅度不大,1993-2007年间保持在12.57%-14.81%之间波动。营业盈余比重增长幅度较大,由1998年的18.99%增长到2007年的31.29%上涨了12.3个百分点。如果考虑进固定资产折旧比重,可以看到资本所得的比重由1998年的33.46%增长到2007年的45.45%,自2005年起便已超越劳动所得的比重。企业部门收入比重的变化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93-1998年企业收入比重是持续下降的,这一时期企业收入比重共下降了2个百分点,1998年时企业收入比重降至最低水平。1998年后,企业部门收入比重持续增长,其中尤以03年后的增长最为明显。根据表中1993到2007年间各项收入绝对量指标,可以对国民收入总量及各部门收入的增长速度进行计算并加以对比:全国GDP总额由34227.7亿元增长到275624.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6.07%,而劳动者报酬(即个人部门)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4.08%,据此可以判断个人部门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呈收缩趋势。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的增长率均高于全国GDP的增长率,分别为17.69%和18.32%,据此可以判断企业部门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呈扩张趋势。从收入初次分配的宏观层面上看,国民收入正逐渐向企业和政府倾斜,“强资本而弱劳动”的分配格局明显。二、劳动成本较低可以带动经济增长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偏低的影响。短期来看偏低的劳动报酬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一是劳动者报酬增长相对缓慢,导致产品的劳动成本降低,促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从而拉动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加,并能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水平提升。二是相对较低的劳动成本,提高了资本的利润率,由此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到中国投资,由此可以弥补我国建设初期资本不足的缺陷,并给我国带来相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从长期来看偏低的劳动报酬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建立提高率和高增长率基础技术基础的主要因素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作为竞争力,是一种落后的低档次的竞争力。从长期来看,其必将阻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目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在我国仍能维持,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员工劳动报酬太低。我国企业的高利润率和高增长率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压低劳动者报酬为代价获得的。劳动报酬长期被压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就使国内许多企业在维持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前提下,仍然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率,企业因而缺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动力。我国劳动报酬偏低与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低、劳动技能单一、就业岗位技术含量普遍偏低、单纯靠体力吃饭等密切相关。我国所呈现出来的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现状,其实是低水平的体力劳动者过剩,相反技能型人才却是短缺的。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培养了大量的学历型人才,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却严重不足。所以,广大劳动者要想提高自身的劳动报酬,关键还是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大专业技能培训,成为本领域、本行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成为企业正常运转的核心和关键。企业管理者为了留住人才,自然会不断提高其劳动报酬。(二)收入缺乏保障,消费能力不足投资、消费、进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但是,由于消费乏力,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从而出现了投资过热和进出口贸易比例严重失衡等弊端。导致我国消费需求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过低,广大中低收入者缺乏消费能力。一般来说,中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者,扩大消费应多关注这部分人群。而中低收入者通常没有资本等生产要素,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劳动报酬,由于生活成本大,尤其是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的后顾之忧,劳动所得下降显然会抑制其消费能力。如果我们依然过度依赖投资需求和净出口,就不可能解决当前宏观经济失衡和结构矛盾的问题。大量投资所形成的生产能力如果没有消费需求的保障,必会导致产能过剩、产品积压等一系列问题,降低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而且我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还会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浪费和破坏。(三)劳动力市场的过剩劳动报酬过低的现状,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劳资关系紧张。目前我国劳资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除了工人的工作条件恶劣、工资低、工资遭克扣的现象严重外,通货膨胀造成的物价上涨也是其中之一,尽管物价水平提升,工资却没有相应的提高。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我国劳动力供给长期相对过剩,劳动力市场存在需求垄断,雇主和劳动者双方力量明显不对称。在劳动与资本的博弈中,企业的收入分配就逐步向资本倾斜,而劳动者的实际工资往往被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在现实中国社会中,城镇工薪阶层和广大农民工等低收入者,往往只能靠自身的劳动力参与分配,不象富裕阶层除了以劳动参与分配以外,还有资本以及其它要素参与分配。2004年以来,由于工资太低,南方一些城市一度发生“民工荒”,不少企业被迫提高劳工工资。即使如此,中国工人的工资还是非常低。广大农民工基本上都没有社会保障,其工资实际上就是其所有的收入,不少农民打工收入难以弥补其在城镇中的支出。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逐年下降只会加剧劳资矛盾与冲突。这种低劳动成本与高非劳动生产要素回报率的并存现象,产生了劳动过度依附非劳动要素的状况,作为一个劳动力大国,我国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难以充分发挥。(四)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逐年下降使得贫富差距逐渐拉大,造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贫困人口的增加必然会加大政府再分配调节的困难。,如果初次分配中的问题比较大,不公平问题很严重,二次分配即使能从社会公平的角度,采取必要调节措施,比如加强对高收入者征税,用更多的转移支付帮助穷人,但是如果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僧多粥少,也未必可通过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因此,“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主要应该在初次分配中解决,不要推给二次分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逐年下降必将加重再分配的负担。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付出的劳动越多,获得的劳动报酬也应该越多,这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贫富差距拉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居民的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过低。从人口构成上看,劳动者构成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资本所有者只是一小部分,劳动所得者和资本所得者在初次分配中收入的悬殊过大,说明我们在初次分配领域有失公正。现阶段,我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体现出一定的不公平性,且这种不公平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发展。这种劳动报酬过低的状况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势必会导致社会公平正义缺失。三、建立低收入者和劳动报酬相结合的收入水平效机制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初次分配将体现公平,意味着政府已将调整收入分配的重心放在广大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上,这将有利于缩小我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低收入者往往只有自身的劳动力可以作为获得财富的来源,而富有者除了劳动力,还拥有资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使那些只能凭借劳动力获取收入的低收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果实,从而降低社会再分配的负担。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既不能离开市场机制,又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而需要政府、企业、劳动者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共同努力。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已经由改革初期资本短缺转变为当前的消费需求不足。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资本,因此我国以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外来资本,以弥补国内资本不足的矛盾。据统计,从1979年到2005年,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091.5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外资流入国。这对于缓解我国资本不足的矛盾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了经济增长。而现在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正由资本不足转向国内消费需求不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大幅度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而中低收入者收入来源主要是劳动报酬,因此大幅度提高劳动报酬比例,对我国顺利实现经济增长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加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培训和劳动能力第一,对劳动者个人来说,要提高劳动报酬,从根本上讲,就必须要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劳动报酬是劳动生产率的反映,劳动报酬的数量,直接反映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劳动生产率上去了,劳动报酬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了,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这就要求劳动者自身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劳动质量,增加人力资本含量,从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奠定基础。要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例,就需要劳动者不断积累人力资本。只有通过更多的人力资本积累,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劳动力价格才能提高。从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状况来看,在总体供大于求的前提下,职业技能素质高的劳动力却严重供不应求,出现了所谓的技工荒,所以需要加大劳动力技能素质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第二,要提高劳动报酬取决于劳动者自己对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了解。如果劳动者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了解得越充分,其在市场上实现劳动力价值的能力就越强,能够获得的劳动报酬就越高。要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就需要劳动者充分了解劳动力市场信息,利用劳动力市场信息选择合适的职业充分实现自己的劳动能力,取得更高的劳动报酬。第三,要提高劳动报酬还取决于劳动者个体和群体在市场上讨价还价的能力。劳动者个体和群体在市场上的讨价还价能力依赖于劳动者群体自身的组织程度以及对这种组织程度的运用。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讨价还价能力越强,其劳动的报酬就越高。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必须增强劳动者在市场上的讨价还价能力,而讨价还价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群体的力量,要增强这种力量,劳动者个体就必须组织起来,形成工会组织作为劳动者的代表来维护劳动者群体的合法权益。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就是劳动者组织起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有效形式。(二)推行利润分享制度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企业必须真正具备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摆脱把利润作为企业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企业经营过程中不仅对股东负责,也要对企业员工、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负责。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推行利润分享制度。基本的做法是由公司拿出一部分股份,或者公司将一部分利润交给基金会,购进公司股票,然后根据职工的工作绩效把公司股票虚拟的分配给职工个人,其实质就是将部分企业利润采用“按劳分红”的方法进行分配,将公司绩效与职工收入相挂钩。这在许多国家的企业都有过成功的尝试,我们国家也正在进行这样的尝试。(三)健全和完善工资水平制度,使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领域还存在一些漏洞。因此,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过程中,政府必须要有所作为,要在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的过程中,发挥对劳动力市场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这包括几个方面:1.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战略。首先是转变经济增长战略理念:将我国长期以来的以外需拉动为主转变为内外需共同拉动的经济战略,把利用低廉的生产要素价格,特别是廉价劳动力价格占领国际市场的做法,转变为逐步提高劳动力价格,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将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为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逐步提高国内企业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将不加甄选引进外资为主,转变为强调引进资本要符合国内产业发展要求的战略。其次是转变经济增长战略的机制,特别是转变税制,将目前的生产型增值税为主转变为消费税为主,这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因为,税制的转变,必将引导地方政府关注重点的转移,使其政策制定由招商引资转变为打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自觉提高劳动者的报酬,刺激消费需求增加,从而提高税收水平。2.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近几年,我国经济社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高而做出相同比例的调整,这影响了广大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为此,各级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一方面应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制定相应的最低工资标准,并从制度上督促各企业、各单位严格执行。如:对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甚至随意克扣员工工资的企业行为,除了要给予严厉的经济处罚外,必要时还要追究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还应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目前我国居民生活的困境是,经济发展了,物价水平提高了,但是工资水平并没有及时地增长,这就使百姓不仅感受不到经济增长的实惠,反而觉得生活的压力加大了。为此,各级政府要同本地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定期对工资水平进行调研评估,并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职工平均工资、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建立起完善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使劳动者工资的增长与经济的增长速度相匹配,保证广大劳动者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3.要求政府严格劳动执法,保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不受雇主的损害。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于资本等生产要素来说,劳动力处于劣势地位,因而在初次分配中他们的正当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一些地方官员甚至认为,初次分配中的工资水平不能轻易上涨。他们担心,一旦提高劳动力价格,就会失去比较优势,丧失对外资的吸引力,从而破坏了我国招商引资的大计,还有可能使其他国家得到大量外资,在经济上超越我国。由于劳动力在市场上处于弱势,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事经常发生。一些企业的老板之所以敢置国家的劳动法规于不顾,肆意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压缩工人实际工资,就是因为他们以为:只要企业经济效益好,就可以为地方经济和税收作贡献,就会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这一点要求政府一定要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有效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完善《公司法》,让企业职工分享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政府应通过完善《公司法》,明确规定职工参与董事会、监事会的比例,完善职工持股制度,让普通职工分享企业所有权。只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劳动报酬的比重才有可能得到提高。4.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介入劳资谈判,完善三方协商机制。较之于资本所有者而言,单个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上是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从而导致其只是劳动力价格的被动接受者,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形成劳动者收入的集体谈判机制。政府应发挥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强化工会代表和维护工人利益的职能,使工人和雇员形成有组织的力量,通过集体谈判与企业管理者、雇主、承包人进行对话和交涉,就工资、工时、劳保等相关问题进行协商。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发挥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