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梅里雪山景区保护设施建设环评报告_第1页
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梅里雪山景区保护设施建设环评报告_第2页
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梅里雪山景区保护设施建设环评报告_第3页
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梅里雪山景区保护设施建设环评报告_第4页
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梅里雪山景区保护设施建设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制单位:云南天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 1 25 28 39 40 61 622.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本项目开展4.德钦县国土资源局关于本项目建设用地100迪庆州德钦县云岭乡梅里雪山景区尼农村、尼农村号N8139其他游览景区管理占/期工程内容及规模1.1项目由来梅里雪山景区作为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部分,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态体验旅游的蓬勃发展,景区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游客,景区增加,景区生态保护和管理组织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同时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缺乏,景区异常珍贵而又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正面临遭受破坏的威胁,监测设不容缓。雨崩村与尼农村作为梅里雪山景区重要的旅游服务点来建设发展,游客量且雨崩村至尼农村沿线的风景独特优美,但现状道路崎岖陡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2为保证景区自然环境、游客出行安全迪庆藏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动监测系统,通过游线的视频监控设施、游客量实时监测与信息发布系统,建合理规划布局道路游线和配套基础设施,提高风景名胜区的安全保护能力和生受建设单位委托,云南天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务后,经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等,编制完成《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1.2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梅里雪山1.3工程内容及规模3考虑到梅里雪山景区游客活动的特点,游客服务中心、重要景点是游客主要的集中监控摄像机采用无线信号传输,机位设置灵活,设置限制条件较少,监测信息中心95软件平台,实施分析核心景区总游客量、景点游客情4尼农村—雨崩村段游步道是内转经线路的南段重要部分,尼农村至雨崩村美,每年都有大量到梅里雪山转经朝圣信徒及游客由此路到达或离开雨崩村,君达(尼展示中心建成后,由游步道徒步进入雨崩的游客量将增加。相应设施。主要从路面改善、安全加固、防护设施、警示标识四个方面考虑,改善游步路面情况复杂,遭遇降水后通行能力差,安全性低,同时缺乏一定的休息点和标识牌,其中5尼农村—雨崩村段游步道路面修缮道路总长度12.483km,DLK0+000-DLK9+240,进行修缮,项目施工期间避免破坏和保留原有的绿化系统,并在游步进行绿化施工,结合现状路面条件,统一将过窄路段适度拓宽,剔除原路大块砾石、倒伏树6由于澜沧江的天然阻隔,由德维公路跨江进入现状为尼农跨江桥建设工程整备用地,地块内地形平坦,周边山体地质结构稳定,适宜布置游客展示中心。地块北侧为德维公路支线,西侧为尼农跨江桥和跨江吊索桥,已有建设建筑风格采用当地藏式建筑风格和组合方式,采用小体量组合形成大空间的处理方式,墙体适度收分,麻瓦坡屋顶与带女儿墙平屋顶交叠组合,出檐较远,窗框、檐口板、女儿墙装饰,外墙采用裸石面或粗粒外墙涂料,并选取当地建筑泛用色彩,总体风格自由灵活游步道全程较长,中途在地势平缓、周围环境安全7排水:游客展示中心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布置采用管道沿道路单侧布置环评建议,慢行游步道线路安装“免水生物处理制肥型”免水冲洗厕所,该厕所不28重要景点实时监视频监控套,主要功能是在各个景点多角度位置及时发现游客监测信息送的视频信息,通过游客统计软件平台,实施分析核心景区总游客量、景点游客情况等,并向旅游信息发布系统提供数据、管制意见。设置于君达(尼农)游监测信息用管道沿道路单侧布置,污水管管径为DN200,雨水管管径为心9平面布置方案将游客服务中心设置于梅里雪山山脚,尼农村东侧、澜沧江东岸,处于外地游客进入景重要通道,交通较为便利,用地条件较好,靠近城市,易于满足入口区的人流集散、能。游客中心南、北两侧为厕所和至德钦县城道路,游客中心北侧为入梅里雪山景区藏式装饰,外墙采用裸石面或粗粒外墙涂料,并选取当地建筑泛用色彩,总体风格自由1.5项目占地根据主体设计资料统计,总占地3.23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3.17hm2,临时占地面积为注:施工营地布设于慢行游览道休息点内。监控设施工程摄像头安装于村内现有房屋及电线杆上,对地表不产1.6项目组织本地具备项目所需各类建筑材料,当地建材如砂、石、砖、木等环评建议慢行道路设置生态厕所,使用免水生物处理制肥型生态厕施工场地均灵活、分散布置在红线范围内,且占地面积较小,本方案不单独分区。施供水:项目区周边均有河沟、澜沧江,水资源丰富,水质纯净,对供电:景区供电主要依靠阿东河二级、羊拉丹达河、格亚顶等一批砂石料场:项目所需的砂石料全部向合法砂石料场购买,其他建筑材1.7劳动定员、工作制度施,项目游客中心设置休息区,员工可根据需要在项目区午休,员工不在项目区食宿。工1.8经济技术指标一1套23台64套1二1m2m3m4处55块6块三12345%6四1五月六1.9环保投资表1-6项目环保投估算一览表额施工期运营期“免水生物处理制肥型”生态厕所:道路沿线设生活垃圾在游客中心合适区域设置若干垃圾收集桶3.5 生态绿化面积2500m2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位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梅里雪山,属于梅里雪山内转经线路的南段重要部分,项目建设前有大量到梅里雪山转经朝圣信徒及游客由此路到达或离开雨崩村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2.1地理位置壤,西北与西藏自治州区昌都市芒康县、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左贡县,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察隅县山水相连;东南同四川的巴塘县、得荣县及云南的香格里拉县隔金沙江相望,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地段,青藏高原南缘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著名的三江并云岭乡位于德钦县西南部,地处澜沧江峡谷地带,三江并流腹地,东以白茫雪山山脊为界与奔子栏镇接壤,西靠梅里雪山与怒江州、西藏地区相连,南与燕门乡毗邻,北与佛梅里雪山景区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东本项目位于德钦县云岭乡梅里雪山景区内,项目主要地理坐标为东经58°35′6″国道、电厂公路及乡村道路,乡村道路和国道可直接到达项目区,无需修建进场道路,交2.2地形地貌德钦县全境山高坡陡,峡长谷深,地形地貌复杂。东有云岭山脉,西有怒山山脉,山脉均为南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地形是南北长东西窄的刀形,南北长约188km占自然村总数的16.16%,由于县境地处横断山脉腹地,决定了其特点为"峰峦重叠起伏,峡谷急流纵横",境内怒山、云岭两大山脉中崎立的太子雪山(含梅里雪山)、甲吾雪山、闰云岭乡内澜沧江自北向南横穿全境,大多数村寨及耕地分布在峡谷两岸的河谷地带、2.3地质本项目位于德钦县云岭乡梅里雪山景区内,梅里雪山景区区域内地层岩性复杂,不同时期岩浆岩与不同年代的沉积岩、变质岩相互穿插、交融展布,不同建造时代的地层均呈2.4气候气象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增大,大部分地区四季不分明,冬季长夏季短,正常年2.5水文水系德钦县境内河流有以金沙江、澜沧江为主的两大水系,金沙江经西藏、四川在本县羊依入本县境内,经佛山、云岭、燕门等乡,县境内支流有阿东河、五十一河、丰桶河、雨澜沧江沟内常年流水,雨季时水量较大。澜沧江流域位于东经94°~102°、北纬21°20′~33°40′之间,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呈条带状。上、中游降水量少,有雪水补给,水量稳定;下游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降水量大,水量充沛。澜沧江径流年际变雨崩河发源于梅里雪山的五冠峰和太子峰,水源为雪峰融水。雨崩河流呈西北~东南流向,河谷呈“U”字型谷,两岸地形总体对称。河床层峦叠翠,蜿蜒多曲,河流东兜西串,南绕北回,最后向东在尼农村南注入澜沧江。按河道弯曲度累算,从冰湖(海拔2.6土壤德钦县水成陆时间较晚,土壤成土年龄较轻。因此,在各种土壤类型中均保留有母质(岩)特性,石灰岩地区,在燥热气候作用下,土壤呈碱性反应;玄武岩地区,土壤通体色砂页岩地区形成的紫色土,由于成土年限所限,含有半风化的紫色砂岩碎片。德钦全县带性分布。主要分为高山寒漠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棕色暗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2.7生物多样性截止到2014年,德钦县境内林木占林地面积的0.3%,森林覆盖率为36.7%,活种类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原始森林保存较为完整,垂直带谱分布明显:高山冰雪带,海海拔3100~4400m,上部到达森林线,下部与夏季云雾线相吻合,由黄背栋林、丽江云杉林、大果红杉林和长苞冷杉林、铁杉、落叶松、高山松及杜鹃、箭竹、栎、红桦等组成;杉等针叶树和槭、糙皮桦、高山栎等阔叶树组成;干旱河谷灌丛带、海拔2000~2500m,由于受焚风效应影响,为干旱景象,白仙人德钦县境地处横断山脉腹地,境内森林面积大,自然环境好,有众多的珍禽异售,植特有种滇金丝猴,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金钱豹、雪豹、熊猴、黑仰鼻猴、金雕、胡兀鹫、绿孔雀、斑尾榛鸡、雉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棕熊、林麝、岩羊、鬣羚、斑马麝、高山麝、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淡腹雪鸡、勺鸡、黑鸢、松雀鹰雀、雀鹰、斑尾榛鸡、胡兀鹫、雉鹑和金雕等;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黑熊、小熊猫、斑灵狸、大灵猫、小灵猫、鬣羚、斑羚、岩羊、藏雪鸡、血雉、藏马鸡、勺鸡、雕鴞、雀鹰、松雀鹰、2.8水土流失按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标准,项目建设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土壤2.9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2.9.1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景区的边界与“遗产地”的边界协调一致,与高黎贡山、白茫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哈巴雪山、香格里拉碧塔海、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边界无交叉、重叠。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是以“三江并流”为奇景,以地质地貌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民族文⑥老窝山景区,位于怒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的维西县、福贡县、兰坪县境内。面积⑦红山景区,位于金沙江流域香格里拉县境内。面积28⑨千湖山景区,位于金沙江流域香格里拉县梅里雪山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徳钦县境西部一座南北走向的庞大的雪山群,全长有梅里雪山是雍仲本教圣地,雍仲本教有四大神山之说,主要有阿里的岗底斯山、林芝青海的阿尼玛卿山、青海的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景区范围北起斯农,南至燕门乡,东侧以澜沧江东岸白茫雪山山麓为界,西侧以碧罗雪山山脊线为界。景区总面积林、民族村落等为特色。明永冰川、卡瓦博格峰、缅茨姆峰、雨崩神瀑为代表性景点。游览分区分为飞来寺宗教游览区、明永现代冰川游览区、雨崩神瀑游览区、澜沧江峡谷风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3.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现状进行监测,项目布设1个监测点,位于三岔河与澜沧江汇入口下游100m处澜沧江干流,监测项目包括pH、COD、BOD5、氨氮、SS、石油类、总磷,水环境质 表3-1澜沧江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mg/L、pH无量 三岔河与三岔河与沧江干流/4-根据上述水质监测及评价结果表明:三岔河与澜沧江汇入口下游100m处澜沧江pH43.3声环境质量现状雨崩村尼农村游客展示中心游客展示中心游客展示中心游客展示中心3.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3.4.1植被类型1900m~2500m之间。原生代表性植被为白刺花—小叶荆群落、侧柏林和白刺花—华西(Accipiternisus)、普通鵟(Buteobuteo)、红隼(Falcotinnu为良的景观面积为118.1hm2,占评价区面积的4.29%;生态质量为中的景观面积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距君达(尼农)游客展示中心(GB3096-2008)1距君达(尼农)游客展示中心西侧,252m西侧,242m南侧,652m距君达(尼农)游客展示中心南侧,100m环境质量标准4.1环境质量标准环境NO2PM10项目附近地表水为澜沧江、雨崩河,根据《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 表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摘 NH3-N0.5mg/L 污染物排放标准4.2污染物排放标准4.2.1大气污染物(2)运营期:运营期大气污染物来自垃圾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要求。氨项目运营期游客中心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回用于游客中心绿化灌溉,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中绿化标准。pHNH3-N/总量控制指标线缆敷前端设安装机房设安装设备调式水土流失、废土石i、噪声测量放线路床开挖土方回]填地面清理验收附属工程场地平整建筑物除主体工程配套设:施扬尘、线缆敷前端设安装机房设安装设备调式水土流失、废土石i、噪声测量放线路床开挖土方回]填地面清理验收附属工程场地平整建筑物除主体工程配套设:施扬尘、5.1.1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箱、盒安基层摊铺路面铺设扬尘绿化、建筑垃:圾、石、K基础建:设、庄设备安装、调式室内外扬尘、噪声、建筑垃:圾、废土石5.1.2施工期污染物核算道路修缮是将过窄路段适度拓宽,剔除原路大块砾石、倒伏树木等障碍物,平整压实后以3游客展示中心基础与结构阶段游客展示中心(4)绿化土方回填根据主体设计,为美化景观效果,对游客展示中心建筑物周边进行绿化施工。对游步道两侧具有绿化条件的区域进行绿化施工。对绿化区域需进行绿化土方回填,共计回填土方量810m3,回填土方量主要为项目区域内的表土剥离和外购。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期间共产生开挖土石方总量1073.50m3(其中表土剥离630m3,游步道基础开挖440m3,君达(尼农)游客展示中心基础开挖3.5m3回填总量6729.2m3(其中绿化覆土810m3,游步道基础回填440m3,君达(尼农)游客展示中心基础回填5479.2m3本项目土石方开挖量全部回填利用,无永久弃渣产生,需外购绿化种植土180m3,一般回填土5475.7m3,外购土石方来源于云岭乡扭巴村砂石料场。本项目土石方平衡情况见表5-2。覆土生活污水一体化污力K处理站游客、工作人、员游客中心绿化工程生活圾门处理生活污水一体化污力K处理站游客、工作人、员游客中心绿化工程生活圾门处理5.2.1运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游客中心绿化水免水生物处里制肥型生态可所梅里雪山景区慢行游览道和游客中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的实质意义是为来欣赏梅里览区项目最大游客接待数为21.3万人/年,日最大游客接待数为3500人·次。游客用水主要为冲),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168-2019)中办公用水定额,用水量按40L/(人•天)计,233.6m3/a。非雨天以245天计。雨天不用浇水,非雨天每天一次,根据《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24.522.6925.3化粪也24.5自来K游客洗手、冲厕用水记7.5绿化用水管理员工牛活污水1341.91575.5化粪2045自来水(游客洗、冲厕用K1575.51837.51575.5污水处理一体化绿化用149124.522.6925.3化粪也24.5自来K游客洗手、冲厕用水记7.5绿化用水管理员工牛活污水1341.91575.5化粪2045自来水(游客洗、冲厕用K1575.51837.51575.5污水处理一体化绿化用149121.3万人/年、化管理人员生活、7.5m3/d,22.0522.0522.697.5污水处理一本化58.4292233.6292调节也生活污水调节也生活污水上清液絮凝剂消毒剂清水他消毒他中间也绿化用水清水他消毒他中间也绿化用水运处置NH3-N6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采用上述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生活污水NH3-N6为40m3/d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处理后污水水质可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12按0.1kg/人·d,则垃圾最大产生为0.物污水处理设经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场区洒水及冲厕废水NH3-N施工期运营期化粪池、污水处理站7.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7.1.1施工废气环境影响分析道路修缮是将过窄路段适度拓宽,剔除原路大块砾石、倒伏树木等障碍物,平整压实铺设及护栏的安装,路面采用分段施工,扬尘产生量较小,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洒水降尘措二、游客中心施工扬尘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工程分析可知,施工过程中扬尘主要来自于建筑拆除风力扬尘,运输车辆动力起尘,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等,均为无组织排放;建筑施工扬尘就项目游客中心周边关心点分布情况来看,君达村距离项目施工区域大于300m,对为了控制施工扬尘对大气环境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对游客中心施工场地及运输过程提③加强施工现场运输车辆管理,在进出施工工地的出入口地面设置湿润的草席,以减⑥对可能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禁止露天堆放,堆放物料的露⑦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弃土、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处要时加盖蓬布或洒水,防止二次粉尘.在严格落实上述施工期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后,项目施工期扬尘对周围居民点和环境空7.1.2施工废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废水主要来自游客中心施工产生的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以及雨天的地表根据工程分析,施工废水主要来自混凝土养护废水、工具清洗废水等,施工废水每天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约0.24m3/d。污染物含量较小,要求施工单位设置沉淀池将其根据工程分析可知,雨天前1h产生的地表径流含有大量泥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过程或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可减处理不当,可能对澜沧江、雨崩河造成污染。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必须全部回用,不得直接排入水体,开挖土石方及时清运,避免雨天雨水冲刷进入水体,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减小施工对澜沧江、雨崩河的影响。施工期严格采取措施弃物;禁止在河道内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容器及包装物品;禁止堆放、综上所述,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采取上述措施,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水均得到噪声从声源传播到受声点,会因传播距离、空气吸收、阻挡物的反射与屏障等因素的LA(rLAref(ro)-(Adiv+Abar+Aatm+Aexc)Adiv—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atm—空气吸收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atm=“(r/ro)/1000,查表取“为2.项目仅考虑几何发散衰减、遮挡物引起的衰减,各施工阶段设备施工时施工点外不同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夜间施工,必须夜间作业的应按程序向环保部门办理相关④在施工场周围修建围墙作为声屏障或采用移动式声屏障,尽量降低施工噪声对尼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施工期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将得到减缓,施工结束后对周项目不设置施工生活营地,施工过程中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弃土石方、施工垃圾和施工建筑垃圾包括游客中心废弃的砖石、水泥凝结废渣、废弃铁质或木质建材等,产生量项目施工人员不在现场住宿生活,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约3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7.1.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需对局部区域进行土地平整、建筑物基础开挖、慢行游览道修缮等施工活动,若不加强管理,造成植被破坏,开挖土石、裸露地面在雨季侵蚀强度加大,增项目慢行游览道在原有道路上进行修缮,游客展示中心区施工范围小,虽然不会引起明显生态失调现象,但建设过程中将对占地范围内的部分草本植物进行清理,不可避免地直接对植被造成破坏,施工期施工活动也会导致局部区域生物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过程中应避开此种保护野生植物,不得擅自扩大施工活动范围带,避免对澜沧黄杉造成影项目建设期对陆生脊椎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动物游客展示中心、厕所、慢行游览道修缮等主体工程基础开挖,施工区的噪声污染、粉机械运行、施工材料搬运、土地翻动、震动、污物、废气、废水等的干扰,对于感觉不够敏锐、移动缓慢的两栖、爬行类影响较大;鸟类、兽类因感觉敏锐、移动迅速,远离施工由于工程建设活动在景观影响敏感区域实施,工程施工对局部植被的破坏,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拟建场地原有环境特色的改变,对拟建场地原有的良好视觉效果产生影响。对景观资源的影响可能存在如工程建设占用土地,工程施工场地平整产生土石方临时堆放、7.1.6施工期对游客影响分析项目在进行施工时,仍对外开放接待游客,项目监控设施安装点主要为知名景点、村庄、徒步线路、重要游客服务中心、君达(尼农)游客展示中心,主要施工区域内转经主监控设施安装点分散、安装时间短对游客影响很小。尼农村—雨崩村段慢行游步道路棚)。由于在原有道路上修缮且分段实施,对原有慢行游览道扰动不大,新增的休息雨棚即装即用,游客能及时的休息。慢行游览道分段施工、施工量小、施工时间短,对游客影君达(尼农)游客展示中心施工将使用标准围挡封闭施工,减少施工扬尘、噪声对游客的影响,围挡施工将在视觉给游客一定的冲击,造成一定的景观影响,但君达(尼农)7.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无生产废气产生,运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来自游客中心垃圾桶、化粪池、污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根据工程分析可知,梯田栈道使用生态厕所,只要管理单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和管理,基本不会有异味产生,且厕所周围有大量的绿化植被,异采取上述绿化吸附、大气扩散等措施后,运营期异味的产生量均不大,对环境的影响废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进入自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处本项目产生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全游客展示中心: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通过管道流至澜沧江中,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污水非正常的情况包括污水处理设施的检修、操作不正常或设备故障导致污水处理不处理方案为:生活污水全部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处理达24h。污水的排放量变化大会影响化粪池的污水处理效果,预留污水有效停留时间有利于保证化粪池污水处理效果,因此本项目化粪池污水有效停留时间取24h。项目运营期废水本项目自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项目产生的全部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污水将全根据工程分析核算,污水产生量最大为22.69m3/d,根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目前,建设单位未对污水处理设施提出具体的工艺,因此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应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对污水处理设施负责设计、施工、调试,保证污水处理设施在运营期处工艺流程:原水→调节池→提升泵→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中间池件→过滤→消配套设置一个容积不得低于100m3的废水贮存用于收集非正常污水排放及小长假期六、污水处理方案可行性分析由于污水设施主要处理游客中心内的污水,而根据旅游景区的特点,旅游分为淡季和旺季,污水产生量在一年内不均匀分布,存在旺季污水量较大、淡季较小的情况。因此,为了保证污水不外排,必须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能力比实际最大污水量大,本环评要化粪池:项目运营期建设单位应注意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管理,生活污水必须经保证化粪池的处理效率。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能调节废水水质,使进入污水处理站水质浓度NH3-N612mg/L、2.92mg/L。污染物的出水能够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根据中国的节日安排,过年、国庆及五一为法定小长假,长假的天数不会超过7天,且小长假7天里游客人数也不会均达到最大值,在最不利条处理规模为40m3/d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处理后污水水质可满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城市绿化标准,污水处理站配套设置一个容积不得低于7.2.3声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污水处理站设备噪声源强约80dB(A),污水处理站设为地埋式,设备噪声经建筑项目区内人群活动噪声,主要产生于景区内游客活动的场所。在人员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不连续、无规律的人群噪声,噪声集中产生于人员活动区域周围,影响范围较小,因互影响,会给人带来“烦躁易发怒”的情况,噪声强度在55~65dB(A),该类噪声只在昼根据工程分析可知,环评建议慢行游览道路沿线安装两个免水生物处理制肥型生态厕进入反应器的粪便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降解,反应过程产生的高温可以消灭各种病原菌。粪便发酵完成后变成主要成份是腐殖质的有机肥;项目生态厕所有机肥的日最大产生量为参照《有机肥用量分析》一文,本项目施肥量按0.022kg/d·m2计,则项目绿化施肥量约为20.075t/a,因此免水生物处理制肥型生通过以上分析项目免水生物处理制肥型生态厕所年产生有机肥,处置率为100%;对根据工程分析可知,项目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35t/d(21.3t/a统一收集后,委三、污水处理系统污泥环境影响分析7.3项目环境合理性分析项目属于鼓励类第三十四项第三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项目,项目属于国7.3.2与相关法律法规符合性分析(1)与《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符表7-3项目与《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符合性分析三江并流遗产地中的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进入;缓冲区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或者观测活动;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三江并流遗产地中的风景名胜区实行三级止建设其他设施;二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与风景和游览无关的设施;三级保护区内的建设项在三江并流遗产地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内,对保护三江并流遗产地确有不利影响的居民点,有关县人民政府应当拟定搬迁计划,按照审批权限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逐步实施搬迁。搬迁应当妥善安排搬迁户的生产、取得云南省住建厅同意项目开展的意见性质、范围进行了界定,确定了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分区、布局结构、保护规划及相关管理备游览条件的区域划为游览区,开展各种类型的游览本规划将风景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对范围与面积:风景区内资源分布较集中、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价值最突出、自然生态系统意义最重要的区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必需的旅游设施、文化设施外,一级保护区内部分体量过大、与风景区氛围不协一级保护区内严禁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低的区域,划定为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面积为9项目建设内容为监控设施安分级保护规划中确定的一级保护区范围为核心景区。核心景区是风景区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最集中、最核心景区的资源保护要求按照一级保护区的规定执培训中心、疗养院等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符合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核心景区的边界范围与“遗产地”核心区表7-5项目与梅里雪山景区详细规划的性心景区面积为402.96km2,一般景区面积为根据表7-5,项目符合《“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梅里雪山景区详细规划 性(二)禁止的活动:引进物种、采集标本、科学歌舞集会、狩猎、采摘、蹦极、攀岩、伐木、开在严格保护区内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可以进行严格控制下的游憩利用和科学研究项目,并逐步减小在该区鼓励开展严格管理下的小规模荒野体验活动和生态旅游活动,包括观允许开展科学研究项目和教学实习活动(须得到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管蹦极、攀岩、伐木、开山采石、缆车索道、养殖(二)允许的活动:科研活动、徒步、山地自行车、溜索、野营、修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应为社区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发展多种形式的有(5)工程与《梅里雪山旅游景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评报告的相符性分析综合整治措施四部分内容。目前整个梅里雪山旅游景区基础建设还表7-8项目与《梅里雪山旅游景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内容相符性分析性(1)连接支线主要解决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东环连接支线按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实施,合计长度48.9(2)徒步改造道路规划在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国根据表7-8可知,本项目建设内容在《梅涉及保山、大理、丽江、怒江、迪庆等5个州、市,占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29.90%,是全省海拔最高的地区,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分布区,受季风和地形影响,立体气候极为显著,植被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高山亚高山草甸等为代表.重点保护物种有滇金丝猴、白眉长臂猿、级自然保护区、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香格里拉哈巴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三钦县人民政府确认,项目涉及的生态红线范围为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公益林。因现阶段云南省生态红线管控要求未出台,因此本项目须分别按照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本项目属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已取得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使用林地的同意书并签订了森林补偿协议,项目建设符合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管理要求,因此本根据慢行游览道设计内容,起点位于尼农村,终点位于雨崩村,游览步道路线修缮主要沿着现状原始土路进行,该选线不仅保证了最佳观景效果,同时不占用基本农田,占用游客中心位于尼农村东侧,是作为从维西方向(即景区南部)进入景区的唯一通道入口,在尼农村建设游客中心能很好的控制进入景区的游客容量。现状为尼农跨江桥建设工),游区,属于旅游规划游览区设施建设区,本项目建设内容为游客中心和利用原有土路修缮为游览步道,为游览景色提供更好的交通条件,属于游览设施建设项目,与德钦县城总体7.4环境风险分析古迹影响问题;工程无爆破施工,无炸药等的爆炸风险。工程无施工营地,施工单位必须加强用火安全的管制,禁止人员携带火种进入林区员用火和抽烟管制,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施工单位和建设业主单位必须协助林业主管部门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路7.5环境保护措施①施工场界外围设置施工围墙;②定期对施工裸露场地及主要运输道路在非雨天洒水降尘;③加强施工现场运输车辆管理,在进出施工工地的出入口地面设置湿润的草席,以减轻汽车轮胎行驶携带的扬尘;④运输车辆采用密闭车斗,车斗应用棚布遮盖严实;⑤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⑥对可能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禁止露天堆放,堆放物料的露天堆场要遮盖;⑦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弃土、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和堆放,必要时加盖蓬布或洒水,防止二次粉尘.护①避让调查区域内的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澜沧黄杉(Pseudotsugaforrestii物处理制肥型”免水冲洗厕所,生态厕所有机肥收②在慢行游览道沿线休息点及游客中心合适区护7.6环境管理及监测一123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夜间施工,必须夜间作业的应按程序向环保4②禁止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带入外来物种,保护原有野生植物物种类区条例》等相关规定,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施工单位应⑨通过减少施工震动、敲打、撞击和禁止施工车辆在保护区鸣笛等措施56三1 234目1游客中心污水处收后纳入当地环境保护局的正常监测管理。每次连续监测2有资质监测单位2游客中心边界外测点、尼农村1有资质的监测7.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内容建设单位应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自主验收并报备,环境保护三同时验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物施工期洒水降尘、加强运输车辆管理、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材执行《大气污染综合排放组织颗粒排放监控浓度限运营期垃圾桶、污水处理设施、公厕施工期经临时沉淀池、沉砂池处理后回用运营期及冲厕废水NH3-N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于绿化用水,不外排物施工期土石方开挖量全部回填利用,无永运营期化粪池、污水施工期达《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运营期达《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游览步道严格遵守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一草一木的原则,林地中的栈道线路遇树采用避让9.1工程概况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梅里雪山景区保护设施建设项目位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理电脑6台、监控屏幕1个);修缮尼农村—雨崩村段游步道路12.483km9.2产业政策符合性结论9.3规划选址符合性结论项目建设内容为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和利用有关的基础设施、旅游设施项目,项目建设不涉及开山、采石等破坏地形地貌、景区景观等行为,施工期严格控制作业面、采取相关环保措施、先防护后施工、加强施工人员环保宣传、加强营运期环境管理等措施的条件下,项目建设符合《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符合《“三江并流”国家级风9.4环境质量现状9.5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施工过程中的空气污染主要源自土方开挖、车辆运输中产生的地表扬尘,运输车辆、施工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地表降雨径流。车辆清洗和机项目施工期主要以土建工程为主,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中以土石方、基础建设和安装阶段噪声影响最为显著。采取环评中提出的措施后,可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9.5.2运营期的主要影响游览步道使用生态厕所,只要管理单位严格按照生态厕所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和管理,基本不会有异味产生;游客中心的异味主要为异味,管理运营单位需要制定严格项目实施雨污分流;游览步道沿线使用免水生物处理制肥型生态厕所,不会有废水产游览步道沿线两个免水生物处理制肥型生态厕所;该厕所粪便发酵完成后变成主要成游客中心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委托德钦县环卫部门处理;化粪池、污水处理站污泥本项目建成后规范了游客进去景区的路线,减小了游客对景区植被的破坏,不会对区严禁服务人员和游客进入景区盗采盗伐植物资源,或者肆意捕杀、捕猎野生动物;严禁服务人员和游客携带火种进入林区。在采取以上措施并严格执行的情况下,本项目营运期间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降到最小。在采纳本环评提出的对策措施后,能有效减小生态本项目的主要环境风险是森林火灾的风险。施工期和运营期必须加强教育和宣传,施工单位必须加强用火安全的管制,禁止人员携带火种进入林区,必须严格控制施工人员用火和抽烟管制,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施工单位和建设业主单位必须协助林业主管部门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9.6总结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的环保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污染物排放符合达只要本项目能严格遵守“三同时”制度,在项目施工过程及运营过程中严格落实本环评提出的环保措施,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影响程度小,不会改变区域环境功能。9.7建议“三同时”原则,即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要求建设方严格执十、生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10.1总则础上,选择确定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点敏感生态环境在系统分析项目建设区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依据评价工为建设方案的调整以及确定后续的保护对策和保护方案等提对项目实施区的动植物资源种类,在调查过程中记录工程沿线的主要物种种类,并汇总相关植被观测样方中的植物种类记载,同时结合以往该区域调查和研究结果,对动植物种类对项目实施区典型代表性地段的植被及植物群落类型调查,采用植被生态学的方法进行在卫星底图的基础上,绘制植被类型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基础图件,分别计算相关的项目线路涉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梅里雪山片区的核心景区,属于特殊生态敏/区10.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本次生态评价调查范围为慢行游览道路两侧300m范围内区域以及游客展示中心周围调查评价区内的植被类型及植物物种。重点是珍稀濒危保护物种、特有种以及具有重要地形图上勾绘评价区和直接影响区的每个生境类型、土地类型、植物群落类型的图斑;对沿对评价区的典型植被,选取典型群落布设样方,分别对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的物种组成、数量等因子进行调查和记录,并尽量采集植物标本。根据群落植物面积确定调查样方数量,记录样地内所有的植物种类,并对样地进行详细调查记录。调查样1N:28°21'11.65"2N:28°21'17.60"3N:28°21'48.24"4N:28°21'55.54"依据《云南植被》中采用的分类系统,并参考《中国植被》和《云南森林》等重要植被),通过对当地居民进行访问和座谈,与当地林业部门的有关人员进行交谈,了解当地植被结合国内外有关生物生产力资料,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估算出评价范围内河谷地带因山高坡陡,受人类影响较小,属于原生植被;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受耕作影响A.侧柏林(Form.Platycladusorientalis)侧柏群落(Platycladusorientalis中国分布最广的针叶树种。其对干冷及暖湿气候均能适应,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以石灰性灌木层呈现不连续的丛状出现在林窗处,侧柏林冠郁闭度大的地方灌木物种少见,整体高度0.4~1.0m,盖度约20%,主要组成有: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schwerinae白刺花西南栒子(CotoneasterfranchetiiBois)等。B.澜沧黄杉林(PseudotsugaforrestiiForestAlliance)澜沧黄杉/云南松/刺红珠林群落Pseudotsugaforrestii/Pinusyunnanensis/Berberis物有:华山松(Pinusarmandii层盖度为5%,层高度小于0.5高山松、华山松群落(Pinusdensata,P.armandi)2700m~3450m的坡上。群落外貌上林冠整齐,呈翠绿-暗绿色,结构简单。群落内部可以明显分为3个结构层次。在评价区垂直地带性分布中,通常位于硬叶常绿阔叶林的下方,山体中上部的乔木层的高度约8~12m,盖度约70%,主要物种为高山松(P.densata)和华山松(P.armandii偶见丽江云杉(Picealikiangensis)。monimotricha)、黄背栎(Q.pannosa)、凹叶木蓝(Indigoferasubverticellata)、小雀花(Campylotropispolyantha)、灰叶花楸(S.pallescens)、扁刺峨眉蔷薇(R.omeiensisf.pteracantha)、金花小檗(B.wilsoniae)、西南栒子(C.franchetii)、大白花杜鹃(R.decorum)和灰背杜鹃(R.hippophaeoides)等。草本层不很发达,高度约0.2m~0.3m,盖度在10%,主要组成物种有牡蒿(A.japonica)、灰苞蒿(A.roxburghiana)、毛莲蒿(A.vestita)、毛香火绒草(Leontopodiumstracheyi)、千里光(Senecioscandens)、竹叶草(Oplismenuscompositus)、草地早熟禾(P.pratensis)、西南野古草(Arundinellahookeri)、野拔子(E.rugulosa)、风轮菜(C.chinense)、西南凤尾蕨(Pteriswallichiana)、石松(Lycopodiumjaponicum)、寸金草(C.megalanthum)、野草香(E.cyprianii)、尖齿鳞毛蕨(D.acutodentata)等。层间的藤本和附生植物主要由弯弓假瘤蕨(Selligueaalbidoglauca)、友水龙骨(Polypodiodesamoena)、多羽节肢蕨(Arthromerismairei)、二色瓦韦(L.bicolor)、石莲姜槲蕨(Drynariapropinqua)等组成,整体上物种和数量较本区其他植被类型多,但是在绝对种类和数量上仍然为稀少水平。③干暖河谷灌丛评价区调查到的群落灌木层高度0.4~1.1m,盖度约65%,主要植物有:华西小石积鼠李(Rhamnusgilgian评价区调查到的群落灌木层高度0.4~1.2m,盖度约60%,主要植物有:华西小石积等由于项目评价区基本处于干暖河谷地带,所以评价区范围内灌丛植被面积最大,为924663111271363澜沧黄杉PseudotsugaforrestiiCraib近无柄,上面光绿色,下面淡绿色,气孔带灰白色或灰绿色;横切面上面有一层疏散的皮下渐危种,仅见于云南、西藏及四川毗邻的局部山地。由于树干高大通直,材质优良,已成为采伐对象。数量极其有限,且多散生,如不及时保护和大力营造,将陷入濒危状态。应用种子繁殖。秋季采收球果,晾干筛出种子,除去种翅和杂质,用布袋贮存,至翌年早黄杉/华山松林、华榛-亮叶桦-篦齿槭林中评价区内调查未发现云南省人民政府发文保护的名木古树,也无州县发文保护的名木古该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虽多而杂,但无特殊药材,大都为一般常用中草药材,主要评价区观赏植物资源有大白花杜鹃(RhododendrondecorumFranchet)、云南杜鹃评价区是一个有着人为影响的自然景观系统,不同的景观系统按自内在的规律整合在一起,形成和评价区内统一的景观体系。景观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景观要素的性质与特征,以及是生态环境优劣程度的直观指示标准,也是生物多样性孕育的母体和重要的资源库。以植被79852124其次为暖温性针叶林景观。评价区内面积最大的景观类型是灌丛景观,面积约占评价区的在景观的结构单元中,通常分为三种基本组分,即缀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底块可是植物群落、居民点、农田等等。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条带结构,如河流、道路、峡谷等。基底则是指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大的背景结构,常见如森林基底、农田基底等。基底是景观的背景地域类型,是一种重要的景观结构单元类型,在有控制能力。采用植被生态学中确定植被重要值的方法来确定缀块在景观中的优势度。具体由3个参数计算而来,即密度(Rd)、频率(Rf)和景观比例(Lp)。前频率Rf00000//以植被的生态潜力高低作为评价景观生态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准,量化各主要植被类型的决定了植被类型的生态潜力高低,地带性植被类型的生态潜力最大,原生性植被类型的生态②植被类型单位面积的生产潜力大小,生产力越高的植被,在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中的中优温凉性针叶林景观优差劣劣劣良综上分析,评价区现状生态环境质量为中等偏好,但其人为干扰程度相对较高,区内景评价区内热量水平较高,但降水量较少。评价区内各类植被的面积、平均生产力和总生hm2%%////调查评价区内的动物物种,重点是珍稀濒危保护物种、特有种以及具有重要经济和科研如粪便、足迹、取食痕迹也进行观测纪录。两栖动物分别采用路线调查法、听点调查法和样方调查法进行调查,爬行动物采用路线调查法进行调查。路线调查法白天与夜间均进行,白天调查主要是观察爬行类动物兼及两栖类动物,夜间调查主要是观察两栖类动物,观察记录见到的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记录种类和数量。鸟类主要采用样点法和样线法进行调查。样点法采用不固定半径样点法,样线法利用小路作为调查样线,在可以通过的空旷地尤其是大型和珍稀物种,因此通过访问了解当地现有的鸟类物种、相对数量以及数量变化和变化原因。访问资料作为调查资料的补充。访问调查主要采用“非诱导式”方式进行,通过本项目所处地理位置在中国动物地理二级区划中属于东洋界、西南区,动物区系主要为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型种类。根据访问、现场调查记录和文献资料,评价区及附近地区有动目科种134236658 鹰科Accipitridae鹡鸰科Motacillidae鹟科Muscicapidae食虫目INSECTIVORA评价区野生保护动物及狭域物种情况评价区范围内分布的6种爬行动物中,未域特有种分布。但记录有王锦蛇德钦亚种(Elaphecarina王锦蛇德钦亚种Elaphecarinatadeqinensis生活于平原、丘陵和山地。王锦蛇德钦亚种为滇西北地区较大的保护价值,生活于林间、灌丛地带以及田间地头,评价区内“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雀鹰AccipiternisusⅡⅡ-2普通鵟ButeobuteoⅡⅡ-3ⅡⅡ-雀鹰Accipiternisus形态特征:中等体型而翼短的鹰。上体大多暗褐色;后颈、肩羽和翅上覆羽灰褐色,基部具白斑,常显露其外呈黑白斑杂状;飞羽和尾羽灰褐,具暗褐色带斑,次级飞羽端缘淡棕白;眼先灰白色;羽须黑色;颊和耳羽黑褐色而杂白色纵纹;颏、喉白色,具纤细的黑褐色羽干纹;尾下覆羽白色;下体余部淡棕白色而满布棕褐色波形横斑。雌雄相似,雌鸟体形稍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地、农田、林缘和居民区,常见单个栖息于树木顶端或电杆顶部等突出物上,或长时间飞翔于空中。飞翔时鼓动双翅数次后,再长距离滑翔。视力敏锐,发现分布: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形态特征:全长480~530mm。羽色变化较大,有黑色型、棕色型及中间型。上体暗褐单独在稀疏林中和农田等多种生境的上空翱翔。食物以鼠类为主,也捕食黑色粗斑;尾羽青灰色,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及棕白色端缘,外侧尾羽较中央尾羽短甚,呈凸尾型。雌鸟上体砖红色,头顶满布黑色纵纹,背具黑色横斑,爪黑色速度快,有时见在空中振翅定点停留,主要捕食地面上的食物,如昆虫、两栖类、小型爬行分布:欧洲,非洲,亚洲东北部,也门,印度,日本,菲律宾等地。在我国几乎编布全评价区所记录的17种哺乳动物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哺乳动物1种,即豹猫(Felis豹猫Prionailurusbengalensis满布棕褐色至淡褐色斑点。头部至肩部有4条向后的纵行黑色条纹。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区森林、灌丛、草坡等多种生境,单独活动,捕食鼠类、鸟类和野尔、巴基斯坦、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泰国、越南。国内除新疆和内蒙古10.3评价范围内生态敏感区分布10.4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工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项目占用部分土地。拟建项目建设占地总面积为不属于需要特殊保护的林地,项目占地不涉及基本农田,工程建设对评价区内土地利用状况项目慢行游览道在原有道路上进行修缮,游客展示中心区施工范围小,虽然不会引起明显生态失调现象,但建设过程中将对占地范围内的部分草本植物进行清理,不可避免地直接对植被造成破坏,施工期施工活动也会导致局部区域生物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区域的植被覆盖力,但清除的植被在评价区及周边区域广泛分布,属普通常见植被,项目建设不会石胆草、福氏耳蕨、黄毛草莓等。工程的建设对周围同类影响。项目占地范围内未发现保护植物,工程建设主要沿原有土路进行道路修缮,尽可能的植物以植被为载体,受影响的植物种类与受影响的植被类型密切相关。项目建设占地主工程建设对其种群大小和数量的影响影响甚微,环评要求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尽量避开天然植根据野外考察,在调查范围中发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澜沧黄杉(Pseudotsuga评价区内调查未发现云南省人民政府发文保护的名木古树,也无州县发文保护的名木古2本项目的性质决定了项目运营后规范了游客的游览路径,更好的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不会营运期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服务人员和游客(客户)进入景区盗采盗伐植物资遵守森林防火规定,无意中将火种携带进入林区引起的山林火灾,对梯田景区生态系统的毁要求业主单位和景区管理部门加强相关人员(服务人员和游客)的宣传和教育,严禁服务人员和游客进入景区盗采盗伐植物资源,或者肆意捕杀、捕猎野生动物;严禁服务人员和游客携带火种进入林区。在采取以上措施并严格执行的情况下,本项目营运期间对生态环境范围;小部分小型兽类由于栖息地的散失而可能从项目区消失。总和趋弊能力较强。由于兽类会通过迁移来避免项目施工对其造成伤上述2项对鸟类的主要影响,其结果将使得大),工程施工对爬行动物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其栖息地生境的穴的被破坏而减少。总的结果是它们在项目区范围内的数量将项目区域不属于王锦蛇德钦亚种活动区域,且王锦蛇德运营期项目生产噪声会对周围野生动物有一定影响,但野生动运营期噪声对其造成的影响。项目运营期会促使在道路周边栖息的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工程占地减小现有部分生态系统面积和施工活动对进行植被恢复,对评价区现有植被的破坏程度轻微,对评价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极小,工本项目占地区域植被均在当地广泛分布,但是项目占地面积小,生态系统的绝大部分区域原有生境不变,以这一生境为依托的动植物关系、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关系、食物链及能流渠道都没有发生变化,生态系统仍然具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健康程度良好,本项目建设本项目评价区共有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交通和建设用地生态工程建设后,除增加工程相应的道路景观类型外,评价区内其他现有其余景观面积不发项目建设前后相比,工业景观优势度明显上升,林业景观优势度有轻微下降,但优势度排序情况基本不变,评价区仍以灌丛景观的优势度值最高,暖温性针叶林景观优项目建设前后,评价区景观生态质量优、中、良等级没有变化,差等级略有减少,劣等总体上,评价区景观生态结构和景观生态质量不会因项目建设而发生根本性变化,暖温性针叶林景观仍是景观生态体系中的优势类型,灌丛景观次之。因此,评价区生态环境质量研究结果表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略有上升,综上,项目建设对评价区景观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稳定性及生态质量的影响较小,不“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区域主要是由我国的国家级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及国家级山、云岭、老君山、哈巴雪山、千湖山、红山八个片区组成。这八个独立片区包含了国家级别代表了不同的流域、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各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地质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的边界与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法定边界统一;缓冲区的边界和风景名胜区的一般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相对应的法定边界基本也是一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进入;缓冲区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或者观测活动;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中风景名胜区实行三级保护。一级保护区内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外,禁止建设其他设施;二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与风景和游览无关的设施;三级保护区根据项目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区划图叠图分析可知,项目位于世界自然遗产由于项目修缮道路的设计及施工原则包括:道路的建设严格遵守保护生态环境、因此道路修缮的建设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较小;另外游客中心在原有基础上建设,现状植被为干暖河谷灌丛,生物量和生产力不高,且占用的植被类型在遗产地内分布广泛,未“三江并流”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由十八个景区组成,分布于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区,北起西藏和云南的交界处,南至怒江州泸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区域边界细化方案,云南省政府依法修订了《云南省“三江并流”国家江流域、澜沧江流域、金沙江流域。十个景区包括:贡山景区、月亮山景区、片马景区、梅里雪山景区、聚龙湖景区、老窝山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