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项目名称:云县爱华镇100MW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重新报批)建设单位(盖章):三峡新能源(云县)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〇二二年八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目录TOC\o"1-1"\h\z\u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二、建设内容 18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38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56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90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99七、结论 102专题:专题一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附图:附图一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二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附图三拟建升压站总平面布置图附图四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附图五建设项目区域水系图附图六生态环境监测点位布置图附图七光伏阵列区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布置图附件:附件1环评委托书;附件2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附件3云县水务局关于云县爱华镇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选址意见;附件4云县自然资源局关于云县爱华镇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选址意见([2021]-229号);附件5云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云县爱华镇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选址意见;附件6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省云县人民武装部关于云县爱华镇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选址意见的复函;附件7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云县爱华镇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选址意见;附件8临沧市生态环境局云县分局关于云县爱华镇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选址意见;附件9临沧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云县爱华镇农光互补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选址的审查意见;附件10临沧市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云县爱华镇农光互补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涉林审查意见的函;附件11本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附件12建水南庄并网光伏验收检测报告(本项目类比报告);附件13项目评估意见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云县爱华镇100MW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重新报批)项目代码2202-530922-04-05-731938建设单位联系人建设地点云南省(自治区)临沧市云县(区)爱华镇、晓街乡(街道)毛家社区、得胜村、下村、月牙村(具体地址)地理坐标(东经100度10分53.717秒,北纬24度27分20.475秒)建设项目行业类别4416太阳能发电用地(用海)面积(m2)/长度(km)总占地2259435m2永久占地:7027m2临时占地:2252408m2建设性质■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云县发展和改革局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2202-530922-04-05-731938总投资(万元)50880.77环保投资(万元)462.1环保投资占比(%)0.91施工工期6个月是否开工建设☑否□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1.电磁辐射评价专章本次光伏电站配套新建一座220kV升压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20),220kV交流电户外式变电站应设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因此本次开展电磁辐射专章评价。2.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生态影响类)》(试行),本项目不涉及环境敏感区,故本次不设生态专项评价。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其他符合性分析一、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为光伏+农林业的开发方式,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本项目属于“第一类农林业:7、……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第五类新能源:1、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与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为鼓励类项目。2022年2月已取得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的产业政策。二、与“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2021年11月,临沧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临沧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的通知》(临政发〔2021〕24号),项目“三线一单”符合性根据《临沧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的通知》分析,见表1-1和表1-2。表1-1项目“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临政发〔2021〕24号”相关内容本项目内容相符性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一般生态空间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云政发〔2018〕32号)要求,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成果获批后,按照批准成果执行。将未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基本草原、公益林、天然林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划为一般生态空间。项目位于临沧市云县爱华镇和晓街乡境内,根据2021年10月云县自然资源局出具的《关于云县爱华镇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选址意见》〔2021〕-229号(见附件4),确定本项目建设选址区域不涉及云县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公开版)。符合环境质量底线水环境质量底线:到2025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体水质优良率保持稳定,重点区域、流域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怒江、澜沧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恢复。到2035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恢复取得明显成效。项目选址周边涉及的罗闸河为Ⅲ类地表水体。运营期生产废水为光伏板清洗废水。清洗方式为少量清水冲洗,清洗废水用于光伏区绿化。升压站内生活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后全部作为绿化用水回用,项目废水均不外排。项目建成后对周边地表水影响不大,不会改变周边地表水体的功能。符合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到2025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县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临翔区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低于26μg/m3,优良率保持稳定。到2035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提升,各县(区)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低于25μg/m3,优良率进一步提升。根据《2021年云县环境空气质量信息》,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区域环境空气满足功能区要求,为达标区。本项目光伏发电过程不会产生工业废气,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小,不会突破当地大气环境质量底线。符合土壤环境风险防控底线:到2025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到2035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项目区位于临沧市云县爱华镇和晓街乡境内,土壤环境质量良好,本项目建设后,设置了危废暂存间、事故油池,危险废物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不会突破土壤环境风险防控底线。符合资源利用上线强化节约集约利用,持续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消耗等达到或优于云南省下达的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项目运营过程中用水量较少,不属于高耗水项目,不会突破水资源利用上线。项目不占用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生态保护红线等土地资源,不会突破当地土地资源利用上线。项目运营过程中使用电能,不属于高耗能项目,不会突破区域的能源利用上线。符合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划分全市共划分70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分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3类。1.优先保护单元。共24个,包含生态保护红线和一般生态空间,主要分布在临翔大雪山、云县大朝山、永德大雪山、邦骂雪山、澜沧江、南滚河、南汀河、南捧河、小湾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域。2.重点管控单元。共38个,包含开发强度高、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生态环境问题相对集中的区域以及大气环境布局敏感、弱扩散区、矿产资源开发区域等,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各类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城镇规划区及环境质量改善压力较大的区域。3.一般管控单元。共8个,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单元之外的区域。项目区位于临沧市云县爱华镇和晓街乡境内,为光伏发电项目,不属于开发强度高、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生态环境问题相对集中的区域以及大气环境布局敏感、弱扩散区、矿产资源开发区域等,项目不占用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生态保护红线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域,故项目属于一般管控单元。符合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严格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云政发〔2020〕29号)管控要求。一般管控单元,执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引导产业布局,合理控制开发强度,维护生态环境功能稳定。项目区位于临沧市云县爱华镇和晓街乡境内,项目建设区域属于一般管控单元。对照临沧市各县(区)一般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分析项目的符合性,见表1-2。符合表1-2本项目与一般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符合性分析分类管控要求本项目情况相符性各县区一般管控单元空间布局约束1.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和《临沧市生态环境管控总体要求》相关要求。2.除消耗大、能耗高、污染重和矿产品加工项目、限制产品和原料中涉及有毒有害、强酸强碱以及重金属的项目外,其它新建企业原则上应入工业园区。3.禁止在基本农田内从事非农业生产的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4.执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5.合理开展小水电的开发利用。项目严格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和《临沧市生态环境管控总体要求》相关要求。项目为光伏发电项目,不属于消耗大、能耗高、污染重等环境问题集中的污染类项目,项目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生态保护红线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符合所在区域空间布局。符合污染物排放管控1.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和《临沧市生态环境管控总体要求》相关要求。2.严禁污水灌溉,灌溉用水应满足灌溉水水质标准。3.现有工业企业应达标排放,逐步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项目严格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和《临沧市生态环境管控总体要求》相关要求。产生的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回用,不外排,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符合环境风险防控1.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和《临沧市生态环境管控总体要求》相关要求。2.禁止高毒、高风险、高残留农药使用。规范、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品。项目严格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和《临沧市生态环境管控总体要求》相关要求。项目为光伏发电项目,生产和运行过程中不使用高毒、高风险、高残留农药,不使用抗生素等化学用品。符合资源开发效率要求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和《临沧市生态环境管控总体要求》相关要求。项目严格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和《临沧市生态环境管控总体要求》相关要求。符合根据表1-1分析,本项目建设符合“临政发〔2021〕24号”中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的相关内容。根据表1-2分析,本项目建设符合临沧市云县一般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中的要求。综上,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临沧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的通知》(临政发〔2021〕24号)的要求。三、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产业用地符合性分析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意见》(国土资规〔2017〕8号)要求和《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云南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通知》(云自然资〔2019〕196号)要求进行分析,见表1-3和表1-4。1、与《国土资源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意见》(国土资规〔2017〕8号)符合性分析。表1-3与“国土资规〔2017〕8”号要求符合性分析“国土资规〔2017〕8号”相关内容本项目内容相符性一、总体要求各地应当依据国家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和本地区实际,加快编制本地区光伏发电规划,合理布局光伏发电建设项目。光伏发电规划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可以利用未利用地的,不得占用农用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以任何方式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严禁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明确禁止的区域发展光伏发电项目。除本文件确定的光伏扶贫项目及利用农用地复合建设的光伏发电站项目(以下简称光伏复合项目)外,其他光伏发电站项目用地应严格执行国土资规〔2015〕5号文件规定,使用未利用地的,光伏方阵用地部分可按原地类认定,不改变土地用途,用地允许以租赁等方式取得,双方签订补偿协议,报当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其他用地部分应当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使用农用地的,所有用地均应当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新建、改建和扩建地面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按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管理的,应严格执行《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规〔2015〕11号)要求,合理利用土地。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能源局关于开展新能源项目联合会审工作的函》(云能源水电函〔2022〕16号)文件内容,项目属于2022年全省新能源项目清单中的光伏发电项目,符合2022年全省新能源总体规划,目前本项目选址已经取得云县自然资源局意见,项目未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主要占地类型为旱地、草地、灌木林地、交通运输用地和其他土地。符合三、规范光伏复合项目用地管理对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开展光伏复合项目建设的,省级能源、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商同级有关部门,在保障农用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研究提出本地区光伏复合项目建设要求(含光伏方阵架设高度)、认定标准,并明确监管措施,避免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其中对于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布设光伏方阵的情形,应当从严提出要求,除桩基用地外,严禁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对于符合本地区光伏复合项目建设要求和认定标准的项目,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集电线路杆塔基础用地按建设用地管理,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场内道路用地可按农村道路用地管理;利用农用地布设的光伏方阵可不改变原用地性质;采用直埋电缆方式敷设的集电线路用地,实行与项目光伏方阵用地同样的管理方式。本项目选址已经取得云县自然资源局意见,项目未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主要占地类型为旱地、草地、灌木林地、交通运输用地和其他土地。本项目属于光伏复合项目,实行农光互补,选择增加支架高度的方式,在光伏板区域种植农作物。光伏组件按最低离地2.5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4m、行间距大于6.5m的架设要求执行。严禁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采用直埋电缆方式敷设的集电线路用地,实行与项目光伏方阵用地同样的管理方式,场内道路按农村道路用地管理。升压站、集电线路杆塔基础等其他设施用地按建设用地管理。符合2、与《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云南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通知》(云自然资〔2019〕196号)符合性分析。表1-4与“云自然资〔2019〕196号”符合性分析“云自然资〔2019〕196号”相关内容本项目内容相符性三、规范有序,进一步加强光伏发电项目用地管理光伏发电项目用地包括光伏方阵用地、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用地、集电线路用地和场内道路用地。对国土资规〔2017〕8号文件确定利用农用地复合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以下简称光伏复合项目)以外的其他光伏发电项目用地,应严格执行国土资规〔2015〕5号文件规定,使用未利用地的,对不占压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的光伏方阵用地部分可按原地类认定,不改变土地用途,用地允许以租赁等方式取得,双方签订好补偿协议,报当地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其他用地部分,应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对建设占用农用地的,所有用地部分均应按建设用地管理。本项目属于光伏复合项目,实行农光互补,主要占地类型为旱地、草地、灌木林地、交通运输用地和其他土地。不属于国土资规〔2017〕8号文件确定利用农用地复合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以下简称光伏复合项目)以外的其他光伏发电项目用地。符合光伏复合项目指架设在一般耕地或其他农用地上的光伏方阵用地,满足光伏组件最低沿高于地面2.5m、高于最高水位0.6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4m、行间距大于6.5m的架设要求,不破坏农业生产条件的可不改变原用地性质,除桩基用地外,严禁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采用直埋电缆方式敷设的集电线路用地,实行与项目光伏方阵用地同样的管理方式,场内道路可按农村道路用地管理。变电站、运行管理中心、集电线路杆塔基础等其他设施用地按建设用地管理。项目为光伏复合新建项目,实行农光互补,选择增加支架高度的方式,在光伏板区域种植农作物。光伏组件按最低离地2.5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4m、行间距大于6.5m的架设要求执行。本项目光伏方阵架设不会改变原有用地性质。光伏用地严禁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采用直埋电缆方式敷设的集电线路用地,实行与项目光伏方阵用地同样的管理方式,场内道路按农村道路用地管理。升压站、集电线路杆塔基础等其他设施用地按建设用地管理。符合新建、改建和扩建地面光伏发电项目,按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管理的,应严格执行国土资规〔2015〕11号文件要求,合理利用土地。根据表1-3和表1-4分析,本项目作为复合型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符合“国土资规〔2017〕8号”相关要求和“云自然资〔2019〕196号”的相关要求。四、建设使用林地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符合性分析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光伏电站建设使用林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资发〔2015〕153号)要求和《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光伏复合项目使用林草地有关事项的通知》(云林规〔2021〕5号)的要求进行分析,见表1-5和表1-6。1、与《国家林业局关于光伏电站建设使用林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资发〔2015〕153号)符合性分析。表1-5与“林资发〔2015〕153号”符合性分析“林资发〔2015〕153号”相关内容本项目内容相符性一、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含同类型国家公园)、濒危物种栖息地、天然林保护工程区以及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为禁止建设区域。其他生态区位重要、生态脆弱、地形破碎区域,为限制建设区域。项目选址不涉及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含同类型国家公园)、濒危物种栖息地、天然林保护工程区以及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等。同时不涉及云县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及重要、生态脆弱、地形破碎区域。符合二、光伏电站的电池组件阵列禁止使用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以及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下区域覆盖度高于30%的灌木林地和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区域覆盖度高于50%的灌木林地。2022年1月临沧市林业和草原局出具了《关于云县爱华镇农光互补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涉林审查意见的函》(见附件10),本项目选址用地范围不涉及自然保护区、保护地整合优化范围、公益林,不涉及林地,同意项目选址。符合2、与《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光伏复合项目使用林草地有关事项的通知》(云林规〔2021〕5号)符合性分析。表1-6与“云林规〔2021〕5号”符合性分析“云林规〔2021〕5号”相关内容本项目内容相符性二、选址要求光伏复合项目禁止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草原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世界自然遗产地,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珍稀濒危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重要原生境,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基本草原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内建设。光伏复合项目的生产区(包括升压站、配电室、控制室、新建进场道路、新建场内检修道路、集电线路塔基等)、生活区(包括办公、住宿、食堂、活动场所、仓库等附属设施),禁止使用天然乔木林地;施工期临时设置的弃渣场、取土场、砂石场、堆料场、拌合站、工棚、临时施工道路等,禁止使用乔木林地;电池组件阵列禁止使用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以及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下区域覆盖度高于30%的灌木林地和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区域覆盖度高于50%的灌木林地。项目选址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草原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世界自然遗产地,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珍稀濒危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重要原生境,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基本草原以及生态保护红线。项目属于光伏复合型项目,生产区(包括升压站、配电室、控制室、新建进场道路、新建场内检修道路、集电线路塔基等)、生活区(包括办公、住宿、食堂、活动场所、仓库等附属设施),不涉及天然乔木林地;施工期临时设置表土堆场、堆料场、拌合站、工棚、临时施工道路等,不涉及乔木林地;电池组件阵列占地不涉及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以及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下区域覆盖度高于30%的灌木林地和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区域覆盖度高于50%的灌木林地。符合三、用地要求(一)用地性质光伏复合项目生产区(包括升压站、配电室、控制室、集电线路塔基等)、生活区(包括办公、住宿、食堂、活动场所、仓库等附属设施)、电池组件阵列区箱变、新建进场道路、新建场内检修道路,应当办理占用林地手续;施工期临时设置的弃渣场、取土场、砂石场、堆料场、拌合站、工棚、地埋电缆槽以及临时施工道路应当办理临时占用林地手续。2022年1月临沧市林业和草原局出具了《关于云县爱华镇农光互补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涉林审查意见的函》(见附件10),本项目选址用地范围不涉及自然保护区、保护地整合优化范围、公益林,不涉及林地。环评单位要求建设单位在实际建设前,若调整用地占用林地,应办理林地使用手续。符合(二)建设标准电池组件阵列区在设计方面应当尽可能节约集约使用林地,光伏板最低沿与地面距离不得低于2.5m,电池组件阵列各排、列的布置间距应当符合《光伏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或《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XX)相关规定;场内检修道路设计应当符合《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以及《光伏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795-2012)的相关要求。光伏复合项目电池组件阵列用地涉及林地以外农用地的,建设标准应严格按照《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云南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通知》(云自然资〔2019〕196号)要求执行。项目为光伏复合新建项目,实行农光互补,选择增加支架高度的方式,在光伏板区域种植农作物。光伏组件按最低离地2.5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4m、行间距大于6.5m的架设要求执行,电池组件阵列各排、列的布置间距按照《光伏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或《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XX)相关规定设计。场内检修道路设计按照《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以及《光伏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795-2012)的相关要求执行。光伏复合项目电池组件阵列用地涉及林地以外农用地的,建设标准严格按照《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云南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通知》(云自然资〔2019〕196号)要求执行。符合(三)植被保护光伏复合项目在满足正常运营的同时,须保证电池组件阵列下方不得改变林草地用途,不得裸露地表、硬化或作其他用途。光伏复合项目施工期要切实做好项目区原生植被的保护,最大程度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施工车辆、设备、人员进场后应尽量不破坏原有土层和地表植物,地埋电缆槽、临时弃渣场等确需对地表进行开挖的,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设计范围进行施工,施工结束后立即开展植被恢复工作,县级林草主管部门对恢复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电池组件阵列区内林地上涉及散生木的,应当优化设计、尽量避让,在满足光伏电站正常建设运营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散生木的采伐。涉及古树名木的,一律避让。光伏复合项目运营期要采取多种综合措施,确保项目区原生植被正常生长。施工前项目业主单位应当对项目区植被情况以图文或影像方式进行记录,申报办理许可手续时,将记录材料提交县级林草主管部门存档。运营期电池组件阵列下方原有植被盖度达到30%以上,且具备自然恢复条件的,以自然恢复植被为主,不采取开挖补种、更替树种、除草等人工干预措施;原有植被盖度达到20%以上30%以下,且具备自然恢复条件的,采取补植补种修复植被;原有植被盖度低于20%的,采取人工种草等措施改良植被及土壤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项目区内未设计建设的空地区域,不得破坏原有植被和损毁地表,项目业主单位可在不影响光伏复合项目运营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制定绿化方案,适度补植补种乡土树种、草种。项目业主在申报使用林地、草原行政许可时,应当同步提交编制《光伏复合项目使用林草地植被保护方案》的承诺书,并在项目取得使用林地许可批复后1个月内,向县林草局提交按规定编制的《光伏复合项目使用林草地植被保护方案》。
项目业主单位要做好项目区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重点加强项目施工、运营、检修期间的野外火源管理,落实森林草原防火管护人员和措施。光伏复合项目在正常运营期间,不会改变电池组件阵列下方林草地用途,禁止裸露地表、硬化或作其他用途。光伏复合项目施工期落实环境保护措施,保护项目区原生植被,最大程度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施工车辆、设备、人员进场后严禁破坏原有土层和地表植物。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范围进行施工,施工结束后立即开展植被恢复工作。施工期优化设计、尽量避让林地上涉及散生木的,项目选址不涉及古树名木的。运营期电池组件阵列下方原有植被按照水保方案进行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项目区内未设计建设的空地区域,不得破坏原有植被和损毁地表,项目业主单位可在不影响光伏复合项目运营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制定绿化方案,适度补植补种乡土树种、草种。项目业主在申报使用林地、草原行政许可时,应当同步提交编制《光伏复合项目使用林草地植被保护方案》的承诺书,并在项目取得使用林地许可批复后1个月内,向县林草局提交按规定编制的《光伏复合项目使用林草地植被保护方案》。
项目建设单位要做好项目区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重点加强项目施工、运营、检修期间的野外火源管理,落实森林草原防火管护人员和措施。符合据表1-5和表1-6分析,本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符合“林资发〔2015〕153号”和“云林规〔2021〕5号”的相关要求。五、与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与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符合性分析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2022年版)》(长江办〔2022〕7号)要求和《云南省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实施细则(试行)》(云发改基础〔2019〕924号)要求进行分析。1、与《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2022年版)》(长江办〔2022〕7号)符合性分析表1-7与“长江办〔2022〕7号”符合性分析“长江办〔2022〕7号”相关内容本项目内容相符性禁止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的岸线和河段范围内投资建设旅游和生产经营项目。禁止在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的岸线和河段范围内投资建设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项目本项目用地不涉及自然保护区。符合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岸线和河段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以及网箱养殖、畜禽养殖、旅游等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投资建设项目。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的岸线和河段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投资建设项目。本项目用地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符合禁止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岸线和河段范围内新建围湖造田、围海造地或围填海等投资建设项目。禁止在国家湿地公园的岸线和河段范围内挖沙、采矿,以及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投资建设项目。本项目用地不涉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符合禁止违法利用、占用长江流域河湖岸线。禁止在《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岸线保护区和保留区内投资建设除事关公共安全及公众利益的防洪护岸、河道治理、供水、生态环境保护、航道整治、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以外的项目。禁止在《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划定的河段及湖泊保护区、保留区内投资建设不利于水资源及自然生态保护的项目。本项目用地不属于《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岸线保护区和保留区。符合禁止在长江干支流、重要湖泊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禁止在长干流流岸线三公里范围内和重要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尾矿库、冶炼渣库和磷石膏库,以提升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为目的的改建除外。本项目用地范围不涉及长江干支流和重要湖泊岸线。符合2、与《云南省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实施细则(试行)》(云发改基础〔2019〕924号)的符合性分析表1-8与“云发改基础〔2019〕924号”符合性分析“云发改基础〔2019〕924号”相关内容本项目内容相符性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投资建设除国家重大战略资源勘查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军事国防项目以及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等必要的民生项目以外的项目。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本项目用地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符合禁止在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投资建设除国家重大战略资源勘查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军事国防项目以及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等必要的民生项目以外的项目,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需依法依规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并按照“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的要求进行补划和法定程序修改相应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项目用地不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符合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岸线和河段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以及网箱养殖、旅游等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投资建设项目。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的岸线和河段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投资建设项目。本项目用地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符合禁止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岸线和河段范围内新建排污口,以及围湖造田、围湖造地或围垦河道等工程。禁止在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从事房地产、度假村、高尔夫球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目和开发活动;禁止开(围)垦、填埋或者排干湿地;禁止截断湿地水源、挖沙、采矿、引入外来物种;禁止擅自放牧、捕捞、取土、取水、排污、放生;禁止其他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活动。本项目属于光伏发电项目,用地不涉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符合根据表1-7和表1-8分析,本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符合“长江办〔2022〕7号”和“云发改基础〔2019〕924号”相关内容要求。六、与《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云政发〔2014〕1号),将云南省国土空间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三种区域。项目位于临沧市云县,属于限制开发区域中的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为:保障粮食产品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基地,全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地区,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以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为重点,确实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效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本项目属于光伏+林农开发方式的新能源项目,与《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功能定位相符。《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能源开发与布局中开发原则指出“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统筹协调”原则里提出“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解决制约新能源电源发展并网难、外输难等问题”,本项目开发的原则与《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能源开发的原则是一致的。《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能源开发与布局中空间布局提出“……依托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分布建设新能源示范基地……依托资源优势,稳步发展太阳能发电和热利用……”,本光伏项目的开发空间布局与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能源开发空间布局基本一致,且本项目环评针对光伏开发提出了环境保护措施,符合《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关于能源开发的空间布局要求。七、与《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共分一级区(生态区)5个,二级区(生态亚区)19个,三级区(生态功能区)65个。本项目位于云县,属于Ⅱ3-1澜沧江干流中山峡谷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该功能区以中山河谷地貌为主,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东部地区的主要植被为思茅松林,西部地区类型组成较为复杂,而且大部分已开垦为农地。土壤以赤红壤和酸性紫色土为主。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澜沧江中游干流地区的水土保持本项目为光伏电站的建设,建设用地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等环境敏感区,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公益林及基本农田。项目评价范围内所涉及的自然植被类型为暖温性针叶林、暖温性灌丛、草丛,项目所占用植被类型单一、次生性强,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较低,项目区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项目严格执行本环评提出的相关措施后,对区域的整体生态服务功能影响不大。项目符合《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八、与《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的符合性分析《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结合云南生态系统类型的典型性、特有程度、特殊生态功能以及物种的丰富程度、珍稀濒危程度、受威胁因子、经济用途、科学研究价值等因素,划定了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6个一级优先区域和18个二级优先区域(表1-9)。表1-9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划分生物多样性保护一级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二级优先区域1.滇西北高山峡谷针叶林区域1.高黎贡山北段温凉性针叶林区2.梅里雪山——碧罗雪山寒温性针叶林区3.云岭山脉寒温性——暖温性针叶林区4.香格里拉山原寒温性针叶林区2.云南南部边缘热带雨林区域5.高黎贡山南段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6.铜壁关热带雨林区7.南汀河热带雨林区8.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区9.红河湿润雨林区3.滇东南喀斯特东南季风阔叶林区域10.滇东南喀斯特东南季风阔叶林区域4.滇东北乌蒙山湿润常绿阔叶林区域11.乌蒙山湿润常绿阔叶林区12.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区5.澜沧江中游—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域13.澜沧江中山宽谷常绿阔叶林区14.无量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15.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6.云南高原湿地区域16.滇中高原湖泊区17.滇西北高原湖泊区18.滇东北高山沼泽化草甸区本项目位于云县爱华镇和晓街乡境内,所在区域不涉及计划划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保护区域,本项目实施对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影响不大,与《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统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优先、科学利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本项目与《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不冲突。九、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的相符性分析本次评价包括光伏发电工程和配套建设的升压站,升压站接出线路工程由当地电网公司负责另行办理环评手续,不包含在本次环评范围内。项目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的相符性分析见表1-10。表1-10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相符性分析序号《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本项目情况相符性1工程选址选线应符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本项目由太阳能电池板方阵、逆变器及箱变、集电线路和升压变压器组成,不涉及输变电线路。项目建设内容已取得备案文件和选址意见,同意项目选址。输变电线路工程由当地电网公司负责另行办理环评手续,不包含在本次环评范围内。符合2输变电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避让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确实因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无法避让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的输电线路,应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对线路方案进行唯一性论证,并采取无害化方式通过。本项目升压站选址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红线区域进行了避让,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符合3变电工程在选址时应按终期规模综合考虑进出线走廊规划,避免进出线进入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本项目升压站变电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符合4户外变电工程及规划架空进出线选址选线时,应关注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电磁和声环境影响。项目升压站建设区域40m范围内无环境保护目标,采取环评阶段提出的措施可减少电磁和声环境影响。符合5同一走廊内的多回输电线路,宜采取同塔多回架设、并行架设等形式,减少新开辟走廊,优化线路走廊间距,降低环境影响。本项目仅新建一座220kV升压站,送出线路另行评价,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符合6原则上避免在0类声环境功能区建设变电工程。项目建设用地不属于0类声环境功能区。符合7变电工程选址时,应综合考虑减少土地占用、植被砍伐和弃土弃渣等,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本项目升压站选址合理,永久占用土地面积较小,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小。符合8输电线路宜避让集中林区,以减少林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本项目不涉及送出线路建设。符合9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输电线路,应按照HJ19的要求开展生态现状调查,避让保护对象的集中分布区。本项目选址不涉及自然保护区。符合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升压站,但不涉及输变电线路工程,根据表1-10分析,升压站建设和选址符合《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输变电线路工程由当地电网公司负责另行办理环评手续,不包含在本次环评范围内,输变电线路的选址选线要求应符合《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的规定。二、建设内容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临沧市云县爱华镇和晓街乡境内,中心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0°10′53.717''、北纬24°27′20.475'',场址海拔高程介于1040~1404m之间。项目区地理位置见附图一。项目组成及规模一、项目由来、建设必要性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的有关要求,我国将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快新能源、绿色环保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大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力度是助力实现低碳发展目标,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也必将成为“十四五”规划建议落实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的必要途径。太阳能光伏发电对解决我国能源匮乏、资源短缺、电力紧缺、改善环境污染、节约土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太阳能是干净的、清洁的、储量极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能源利用技术。光伏发电与传统火电项目相比,可以大量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灰渣等污染物排放,有助改善当地的大气环境,促进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云县地区太阳能资源属于很丰富,稳定度为很稳定,直射比等级为高,直接辐射较多。从太阳能资源利用角度来说,在云县建设光伏电站可较好的利用资源。在此背景下,三峡新能源(云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设单位”)拟投资新建云县爱华镇100MW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针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农业种植、劳动力供应与结构,采用优良品种农作物与光伏发电相结合的农光互补方案。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对清洁能源和土地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既能产生清洁电力,扩大可再生能源供电比例,又节约了资源,不改变土地属性,实现企业与当地政府的双赢,能有效的促进地方经济,带动光伏产业链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改善当地电网的电源结构,项目建设将有力地推动进云县光伏发电事业的发展,为规模化发展太阳能发电项目提供好的工程经验和试验平台,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二、项目变更情况说明云县爱华镇100MW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重新报批)(以下简称为“本项目”)为云南省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新能源项目配套接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内的云南省2022年光伏项目清单内的子项目,规划发出后,建设单位迅速开展了本项目的前期设计,设计完成后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报告、用地预审、林勘等前期工作。2022年4月,编制完成《云县爱华镇100MW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提交至临沧市生态环境局,并于2022年5月10日,取得了临沧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云县爱华镇100MW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临环审[2022]40号)。环评批复的建设内容如下:项目位于临沧市云县爱华镇、晓街乡(街道)毛家社区、得胜村、下村、月牙村。项目建设性质为新建,总占地2727000m2,场址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0度10分53.717秒,北纬24度27分20.475秒。本项目光伏发电工程装机容量为100MW,共计使用单晶硅高效单面655Wp组件184632块,320kW组串式逆变器314台,建成后年平均等效发电量390916.20万kW•h,建成后年平均等效上网小时数为1293h,年平均发电量15636.65万kW•h,25年总发电量390916.20万kW•h。配套新建一座110kV升压站,光伏电站通过6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110kV升压站。总投资49000万元,环保投资421.1万元,占总投资的0.86%。取得环评批复后,项目未动工建设。2022年6月,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云县爱华镇100MW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最终稿,项目发生了部分变动,项目概况对比及变动情况见表2-1:表2-1项目变动情况一览表序号项目原环评本次评价变化情况1项目性质复合光伏电站复合光伏电站无变化2建设性质新建新建无变化3占地面积2727000m22259435m2较原环评阶段减少467565m24装机规模100MW100MW无变化5单晶硅组件峰值功率655Wp655Wp、545Wp其中1个子方阵设置了545Wp组件124块6光伏方阵由22个3.2MW、10个2.24MW和8个0.95MW子方阵组成,共40个子方阵由22个3.2MW、11个2.24MW和6个0.96MW子方阵组成,共39个子方阵子方阵规模由3.2/2.24/0.95MW变为3.2/2.24/0.96MW,方阵个数由40个变为39个,减少1个子方阵7箱式变压器40个39个箱变对应减少1个8逆变器314台320kW组串式逆变器314台320kW组串式逆变器无变化9升压站新建1座110kV升压站,主变规模为2×50MVA。新建1座220kV升压站,主变规模为1×110MVA电压等级由110kV变为220kV,主变规模由单个50MVA增大至单个110MVA,总规模由100MVA增加至110MVA。电压等级和主变规模均增大。10集电线路直埋采用6回集电线路汇集电能送入升压站,线路总长度为66.9km。架空线路设2座铁塔,线路长度为8km。直埋采用5回集电线路汇集电能送入升压站,线路总长度为38.31km,其中直埋线路38.28km。架空线路设2座铁塔,线路长度为0.3km。集电线路回数由6回变为5回,减少1回。线路总长度减少28.59km。11检修道路本工程共新建施工检修道路约1.538km,扩建土路约52.231km,扩建水泥路约2.617km,新建进站道路长度约0.207km。本工程共新建施工检修道路约1.538km,扩建土路约50.511km,扩建水泥路约2.617km,新建进站道路长度约0.153km。扩建土路长度减少1.72km,新建进站道路长度减少0.054km。12送出线路本次不评价本次不评价。无变化本项目原环评拟新建1座110kV升压站,以1回110kV线路接入220kV新云变;本次拟新建1座220kV升压站,以1回220kV线路接入220kV新云变。因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暂无重大变动清单,参照《输变电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1.电压等级升高,本项目属于电压等级升高的项目,因此属于原环评报告表通过审批后发生重大变动的项目,需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三、建设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云县爱华镇100MW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重新报批)建设单位:三峡新能源(云县)有限公司建设地点:云南省云县爱华镇和晓街乡境内项目性质:新建工程投资:50880.77万元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本项目光伏发电工程装机容量为100MW,共计使用单晶硅高效单面655Wp组件184644块,320kW组串式逆变器314台,建成后年平均等效上网小时数为1302.9h,年平均发电量15756.13万kW•h,25年总发电量393903.16万kW•h。配套新建一座220kV升压站,主变规模为110MVA,光伏电站通过5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220kV升压站,通过1回220kV线路接入220kV新云变,新建线路长度为3.5km,最终接入系统方案以接入系统批复为准。根据本项目可研报告,共设置39个光伏发电系统(子方阵),本项目附图2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内光伏方阵编号为#1~#28,#31~#40,以及示范区一个方阵,共39个,平面布置图光伏方阵数量与文本内数量一致。本次评价包括光伏发电工程和配套建设的升压站,最终的输变电接出线路系统方案以电力部门审查意见为准,接出线路工程内容由当地电网公司负责另行办理环评手续,不包含在本次环评范围内。本项目属于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采取的林农光互补具体方案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只做简单介绍和分析。四、建设项目组成及建设内容建设项目由太阳能电池板方阵、逆变器及箱变、集电线路和升压变压器组成。具体内容及组成见表2-2。表2-2项目建设内容及组成一览表工程组成名称工程内容主体工程太阳能电池板方阵发电容量为100MW,共装有单晶硅655Wp组件184520块,545Wp组件124块,由22个3.2MW、11个2.24MW和6个0.96MW子方阵组成,每个子方阵均由若干路太阳能电池组串并联而成。光伏支架为单立柱三角形结构,支架倾角为27°,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基础埋深2.9m,基础高出地面0.1m,逆变器安装单机容量为320kW组串式逆变器314台,组串式逆变器不单独做基础,逆变器安装在光伏组件下方支架上。共设39台,分为5组,每组经1路35kV集电线路送至220kV升压站35kV母线侧。集电线路工程箱式变压器至升压站集电线路全部采用直埋和架空方式敷设。集电线路总长度为38.31km,直埋采用5回集电线路汇集电能送入升压站,线路总长度为38.28km;架空线路设2座铁塔,线路长度为0.3km。升压站新建1座220kV升压站,主变规模为1×110MVA。主要建筑物有控制楼、辅房、35kV配电装置楼、SVG室等。辅助工程控制楼位于升压站内,平面尺寸为31.50×16.60m,2层,1层层高4.20m,2层层高3.60m。建筑面积为1045.8m2,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辅房位于升压站内,平面尺寸为18.60×9.00m,地下一层层高2.80m,地上一层层高3.30m。建筑面积为334.80m²,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型基础。围栏光伏场区围栏采用1.8m高防攀爬钢丝网围栏。围栏长度78.75km。围墙升压站站区围墙长度307m。道路本工程共新建施工检修道路约1.538km,扩建土路约50.511km,扩建水泥路约2.617km,新建进站道路长度约0.153.km。除进站道路为水泥混凝土硬化道路外,其余道路为泥结碎石简易路面。公用工程供电项目用电由升压站供给。供水在升压站内打一口深井,配置深井变频供水系统一套,不至于深井泵坑内,根据实际用水量实现自动供水。光伏板通过降水清洁,不进行单独清洗。排水升压站实行雨污分流,升压站、光伏板区、道路雨水自然流入附近地表水体。升压站内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后全部回用于场地绿化,不外排。运营期生产废水为光伏板清洗废水,清洗废水用于光伏区绿化。通风升压站35kV配电装置室设机械排风系统,排除室内余热。在控制楼厨房及卫生间设置机械换气系统,加强通风换气。35kV及站用配电间、二次设备间、集中控制室等房间设置空调机。消防本工程各建筑物室内均配置手提式CO2灭火器,室外设置手提式及推车式CO2灭火器、消防沙箱等。环保工程废气厨房内设置1套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厨房油烟。油烟净化器处理效率不小于60%,厨房油烟经净化处理后引至屋顶排放。废水隔油池,1个,容积不小于0.2m3,用于预处理食堂废水。化粪池,1个,容积为不小于1m3,用于收集预处理生活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套,处理规模不小于1m3/d,设为地埋式。中水暂存池,1个,10m3,用于暂存雨天处理过的生活污水。蓄水池,1个,容积不小于50m3,用于收集光伏电池板清洗废水,收集后回用教官电池板下方的植物。固体废物站内设置垃圾收集桶若干,收集升压站内产生的生活垃圾。站内设置一般固废容器收集箱,收集废旧电池板组件,收集后贮存至辅助用房的废物储存间。站内设置1间危废暂存间,面积为6m2;废变压油和废铅蓄电池采用专门的容器分类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交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处置。绿化升压站场地围墙外绿化面积560m2,草种、树种选用当地物种。环境风险容量按单胎变压器最大油量的60%确定,40m31、太阳能电池板方阵(1)光伏组件选型本工程直流侧系统发电容量为100MW,光伏组件用量大,占地面积广,组件安装量大,所以优先选用容量大、转化效率高的光伏组件,以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光伏组件安装量场占有率比较高,综合考虑组件效率、技术成熟性、市场占有率以及采购订货时的可选择余地,结合各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优缺点,本工程光伏组件拟主选用655Wp单晶硅单面组件184520块,545Wp单晶硅单面组件124块,655Wp参数如下:表2-3单晶单面655Wp光伏组件参数表表2-4单晶单面545Wp光伏组件参数表(2)光伏组件方阵安装光伏组件方阵安装采用固定式支架安装方案,采用热镀锌钢固定式支架。支架由纵向檩条、横向钢架等构成,钢架侧立面形式为单立柱三角形结构。光伏支架倾角为27°,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基础埋深2.9m,基础高出地面0.1m,组件距地面最小距离为2.5m,组件串长度为18.5m,排布方式为2行14列,竖向布置。(3)光伏子方阵设计本光伏电站由22个3.2MW、11个2.24MW和6个0.96MW子方阵组成,每个子方阵均由若干路太阳能电池组串并联而成。每个子方阵由太阳能电池组件、逆变设备及升压设备构成。太阳能电池组件经日光照射后,形成低压直流电,电池组并联后的直流电采用电缆送至逆变器,由逆变器逆变将光伏组件所发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经升压变将电压升至35kV。每3.2MW/2.24MW/0.96MW光伏发电子方阵经就地升压变压器升压至35kV后采用分段串接汇流方式(第一台箱变高压侧电缆汇集到第二台箱变,依次汇集到下一台的方式)汇流为一回35kV集电线路后,接入光伏电站内35kV母线侧。(4)光伏环境监测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场内拟配置一套环境监测仪,实时监测日照强度、风速、风向、温度等参数。该装置由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日照辐射表、测温探头、控制盒及支架组成。可测量环境温度、风速、风向和辐射强度等参量,其通讯接口可接入计算机监控系统,实时记录环境数据。2、逆变器本工程总装机容量为100MW,根据本工程特点,用地以山地为主、相对较为分散,结合设备占地、转换效率、自耗电、度电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本工程选用组串式逆变器方案,拟安装单机容量为320kW组串式逆变器314台。表2-5320kW逆变器技术参数表输入输出3、箱变本工程箱升压装置内的变压器采用油浸式双绕组变压器,电压等级为37±2×2.5%/0.8kV。35kV侧采用高压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其操作部分在高压室进行。低压室内配置1台低压框架断路器,5路/11路/14路低压塑壳断路器、5kVA辅控变压器、1套3kVAUPS电源系统和1套箱变测控系统(兼具保护、测控和通信功能)。配置1套微型纵向加密装置。35kV箱式升压变39台,共分为5组,每组经1路35kV集电线路送至220kV升压站35kV母线侧。4、集电线路本项目场内集电线路主要为电池组件串接线和逆变器至升压箱变电缆。组件串接线主要为光伏电缆,敷设方式为直埋穿管和架空方式。逆变器至升压箱变的交流电缆为铠装电缆,直埋敷设,埋深不小于0.7m。35kV交流电缆采用铠装电缆直埋敷设。直埋集电线路设计为5回,每回集电线路连接6/8/9个的光伏方阵。光伏方阵区的箱变采用逐级顺次串联的方式汇集至升压站,每回电路采用ZR-YJLV22-26/35kV-3×70mm²,ZR-YJLV22-26/35kV-3×120mm²,ZR-YJLV22-26/35kV-3×240mm²,ZRYJLV22-26/35kV-3×300mm²,ZR-YJLV22-26/35kV-3×400mm2,ZR-YJV22-26/35kV-3×500mm²和ZR-YJV22-26/35kV-3×240mm²,ZR-YJV22-26/35kV-3×300mm²(进站电缆)电缆将箱变串接至升压站35kV配电室。5、升压站(1)土建设计本工程升压站区主要建筑物有控制楼、辅房、35kV配电装置楼等。控制楼为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轴线尺寸31.50m×16.60m,建筑面积为1045.8m²,按功能分为办公、休息两部分。办公区设有中控室、办公室、接待室、水箱间、会议室、厨房、餐厅灯,生活区设有休息室、文体室、男厕、女厕及配电间等。辅房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轴线尺寸18.60m×9.00m,建筑面积为334.80m²。地下一层为消防水池和设备间,地上一层设有备品库。35kV配电装置楼为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轴线尺寸35.00m×21.90m,建筑面积为502.36m²。室内设有35kV及站用配电室、继保室、蓄电池室、通讯蓄电池室等,屋顶设有露天GIS系统。该建筑内地面采用地砖地面,内墙面采用耐擦洗内墙涂料;外墙采用面砖,外墙保温用50厚岩棉板。SVG室为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轴线尺寸10.00m×8.00m,建筑面积为80.00m²。该建筑内地面采用地砖地面,内墙面采用耐擦洗内墙涂料;外墙采用面砖,外墙保温用50厚岩棉板。门采用木门和铝合金门、防火门,窗户采用断桥铝合金窗。屋面采用有组织排水,保温采用80厚聚苯板,屋面防水等级为I级。雨水管采用UPVC硬塑雨水管。表2-6升压站构筑物一览表(2)电气设计本光伏电站交流并网电压为220kV,由光伏场区箱式变升压至35kV,经集电线路汇集至220kV升压站,再经主变升压至220kV。升压站输变电接出线路系统方案以电力部门审查意见为准,接出线路工程内容由当地电网公司负责另行办理环评手续,不包含在本次环评范围内。①升压站220kV侧升压站220kV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设1台110MVA主变。②升压站35kV侧本光伏电站35kV配电装置采用一段独立母线,布置形式为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共包含5面光伏发电馈线柜,1面主变进线柜,1年母线PT柜,1面无功补偿装置电源柜、1面站用变电源柜、1面接地变电源柜、1面储能进线间隔,共11面开关柜。③主变中性点接线方式主变压器选择双绕组变压器,220kV侧为有效接地系统,220kV中性点经隔离开关接地,配置有并联的中性点避雷器及放电间隙。35kV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依据接入系统报告初稿,小电阻选用53.4欧姆,初步选择35kV小电阻容量为850kVA,最终容量待下阶段进一步确定。④无功补偿在升压站35kV母线侧设置1套连续可调的25MvarSVG型无功补偿装置,调节范围-25Mvar~+25Mvar,无功补偿采用外无功补偿装置,冷却方式为水冷。表2-7升压站主要电气设备情况一览表名称型号及规格单位数量备注表2-8升压站主要技术指标表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9。表2-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六、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1、工程占地本工程建设用地分为永久用地和临时用地。升压站占地、箱变、架空集电线路铁塔占地为永久占地;临时用地包括光伏场区占地、进站道路、施工检修道路、直埋集电线路、施工临建设施占地等。项目总占地面积225.9435hm2,其中永久占地0.7027hm2,临时占地225.2408hm2。各项占地指标,见下表。表2-10 项目主要占地指标表(2)移民安置本工程未涉及移民搬迁。七、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项目运行期按“无人值守、少人值守”的原则设计,设劳动定员6人,采用1班制,8h/班,年工作365d。总平面及现场布置一、工程总平面布置本工程为山地光伏项目,场址范围内地形变化复杂,地势总体较陡。以罗闸河为界,规划光伏场区被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场区内有多条农用及高压输电线路、水利输送管线,现有土路等,均为本次光伏场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过程中考虑合理避让的敏感因素。现有土路宽度主要集中在2.0~2.5m,为场区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将场区分为多个零碎区域。本电站由升压站区和光伏电池板方阵区组成。1、光伏电池板方阵区本工程光伏方阵用地范围为多个不规则多边形区域,光伏组件布置实际占地约136.1366hm2。光伏电池板方阵区布置采用单元模块化布置形式,包括39个太阳能电池组件子方阵、箱式变压器及检修通道等。单个光伏方阵所含组件串数分别为210串、147串、127串、63串,方阵个数分别为22个、10个、1个、6个,共计6595串。示范区内共布置127串光伏组串,含3组柔性支架+2组跟踪支架,每组柔性支架布置28块545Wp光伏组件,每组跟踪支架布置20块545光伏组件。其余区域光伏组串每串含2×14=28块655Wp光伏组件。本工程共布置184520块655Wp组件、124块545Wp光伏组件,直流侧总装机容量为120.92818MWp。2、升压站区拟选升压站位于生产区的西南部,围墙围合尺寸为95m×65m,占地面积为5859m²,征地面积为6175m²,进站道路由现有场内交通道路接引,自西北侧围墙进入站区。升压站内两横两纵第条主干道路形成的环形道路将整个升压站区分为西区、东区、南区三大区域。西区由北至南一次布置辅房、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SVG成套装置(含SVG预制舱、SVG电抗器)、事故油池、避雷针、危废间。控制楼位于站区东区,邻北侧围墙布置;35kV配电装置楼位于控制楼南侧,主变紧邻35kV配电装置楼西南侧围墙布置;GIS配电装置位于35kV配电装置室一层楼顶,并由升压站东北侧围墙出线;消防器材小间邻升压站西侧道路东边线设置,便于安全、快速取用消防器材。南区为储能区域,共分别布置储能电池箱、一体化升压机4组。站内生产、生活区域由沿路设置的围栏进行分隔。升压站布局紧凑,分区清晰、合理。3、道路区光伏发电项目的道路由生产区施工检修道路、升压站进站道路、升压站内硬化环道组成。生产区施工检修道路路面宽度为3.5m,路基宽度为4.0m,面层为20cm厚泥结碎石;升压站进站道路路面宽度为4.0m,路基宽度同路面宽度,面层为20cm厚C30混凝土;升压站内硬化道路宽度不小于4.0m,面层为20cm厚C30混凝土。4、施工临时设施(1)“三场”设置表土堆场:设置1个表土堆场,位于拟建升压站西南角,占地面积2000m2,堆高约2m,设计容量约4000m3,用于堆存剥离的表土,后期表土用于覆土后,再对该区域统一进行撒草恢复。砂石料场:项目不设专门砂石料场,砂石料从就近砂石料场购买,周边合法砂石料场购买。弃渣场:根据《可研》,本项目挖方量为273238m3,填方量为168160m3,产生弃渣量为105078m3,因此设置1个弃渣场。弃渣场位置位于升压站址东北侧,中心坐标东经:100°10'54.77",北纬:24°26'59.11"。距离升压站直线距离约750m,弃渣场面积9500m2。(2)施工临建设施根据项目《可研》,项目临建工程主要有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构件预制场、钢筋加工场地、力能供应中心、安装设备材料库区、电缆及材料堆场、安装生产和土建生产临建及施工生活区。表2-11施工临时设施建筑、占地面积一览表施工方案一、施工时序本工程施工建设,分为以下10个部分:施工准备→进场道路改扩建→场内道路改扩建及施工道路新建→升压站土建工程→箱式变压器及相关配电装置安装→集电线路基础工程→光伏阵列组件基础和支架施工→光伏组件安装→调试和收尾工作→竣工验收。二、施工组织1、交通条件(1)对外交通光伏场区距离云县最近直线距离约为2.7km,对外交通总体较为便利。场区西侧有G5615天猴高速、G214国道等国省干线公路,G357国道沿罗闸河东西向穿越光伏场区,可作为直接连接光伏场区施工检修道路的主要对外交通道路。本项目对外交通路线方案初步规划如下:设备发货地→高速公路网→G5615天猴高速→云县西收费站→G214国道→G357国道→场内交通道路各起点→现有土路(拓宽)→新建场内道路→光伏场区→箱变。(2)场内道路场区内有多条现有土路,宽度主要集中在2.0~2.5m,为场区内的主要交通道路。现有道路主要存在路面宽度不足4.0m,局部路段坡度较大、转弯半径较小,极端受限路段出现陡坡+急弯的不利道路技术指标组合的情况。施工前需对拟利用的现有土路进行拓宽改造,保证路面宽度不小于4.0m,原则上转弯半径一般值不小于9.0m,最小值不小于7.0m,以满足施工期车辆通行要求。新建场内道路均由待扩建现有土路接引,按照路面宽度不小于4.0m,原则上转弯半径一般值不小于9.0m,最小值不小于7.0m进行扩建。扩建道路及新建场内道路以能够到达各箱变及各片区光伏组件布置区域为路线规划的基本原则,组成光伏场区内部交通网络。本工程共新建施工检修道路约1.538km,扩建土路约50.511km,扩建水泥路约2.617km,新建进场道路长度约0.153km。除进站道路为水泥混凝土硬化道路外,其余道路为泥结碎石简易路面。2、施工建筑材料来源工程所用建筑材料均可通过公路运至施工现场。水泥,砂石料可从临沧市或云县附近砂石料场采购,不涉及到工程取料场选址问题,施工方必须选择合法的砂石料场,买卖双方需签订购销合同。本工程混凝土主要为升压站、箱式变压器、电缆分接箱基础、施工进站道路路面及施工临时设施等混凝土,混凝土总量少、部位分散,在现场采用小型搅拌机就近拌制供应。钢材、木材等从临沧市或云县采购。3、施工用水本工程施工用水由建筑施工用水、施工机械用水、施工人员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等组成,施工期间在升压站内打深井一口,井深根据地质勘探资料确定,配置深井变频供水装置一套,布置于生活泵坑内,根据实际用水量实现自动供水。光伏场区施工用水考虑由运水车供水。4、施工用电场址附近有农网10kV线路,施工用电可由该10kV线路引接作为电源,长度约6km,采用架空方式引接至项目区。距离较远处施工及紧急备用电源采用柴油发电机供电。三、建设周期本工程计划总工期为6个月,其中施工准备1个月,土建和光伏电池组件安装及设备安装4个月,缺陷处理及试运行等1个月。计划暂定于2022年7月底施工并做施工准备。项目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可达100人,日常平均施工人员为50人/d,施工人员主要雇佣周边村庄的剩余劳动力,分散居住于周围乡村。四、施工工艺1、场内道路施工(1)路基土石方工程由人工配合机械设备砍树木、挖树根、清除表土,原地面横坡都于1:5的填方地段,由机械挖台阶,并将原地面翻挖压密实,对于存在不良土质的原地面层,一律作为弃渣处理;然后及时施工下挡墙、护脚墙,为路基填土做准备。挖方地段要按设计要求,提前施工做好坡顶截水沟,以防止雨水损坏边坡。(2)路基填筑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装土,自卸汽车运土,推土机摊铺,人工配合平地机整平,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在路堤填筑前,填方材料每5000m3以及在土质变化时取样,按JTJE40-2007标准方法进行一次颗粒分析、液限和塑限、有机质含量和击实试验;用重型击石仪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2、光伏阵列施工光伏阵列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形式,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施工包括钻孔、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混凝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别墅临街出售合同范本
- 与安踏合作合同范本
- 供应提成合同范本
- 医用设备购销合同范本
- 上门医疗服务合同范例
- 中标方转让合同范本
- 美发合租合同范本
- 勾机械转让合同范本
- 会计用工简易合同范本
- 产权赠与合同范例
- 四大名著导读-课件-(共18张)
- app 购买合同范例
- 高二上学期物理(理科)期末试题(含答案)
- 2024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专业基础》考前冲刺必会试题库300题(含详解)
-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设计
- 躲避球运动用球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风机盘管更换施工方案
- 河道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监理规划
- 2024年度委托创作合同:原创美术作品设计与委托制作3篇
- 建设工程招标代理合同(GF-2005-0215)(标准版)
- 剪映专业版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