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三大词的经典_第1页
苏州三大词的经典_第2页
苏州三大词的经典_第3页
苏州三大词的经典_第4页
苏州三大词的经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三大词的经典

严迪昌先生在《清史》和《清史》中多次强调,地域、家庭、流派和群体研究应成为清代诗歌研究的三个主要视角(p5)(p12)。二十年来,学界对此作出了相当有力的呼应,涌现出一批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成果。其中,近代词研究也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但就整体来说无疑还留有大量的“盲区”,不但诸多大家名家的词集尚未得到完善的整理,文献方面还不具备深入研探的基础,理论认识层面也还有诸多盲区和误区需要填充与反拨。有鉴于此,本文选择“清代三大词薮”之一的苏州作为观察对象,试图从地域角度对近代词界的状况进行一点有益的探索(1)。清代文学史的所谓“中叶”与“近代”界限其实非常模糊而难于截然划分。依照近代历史1840年的分期固然简便,却因遽然割断文学史程间的内在联系而易滋错讹,此一点学界已渐有争论。考虑到词史的特殊运程,也考虑到社会史与文学史间的不同步性,本文拟采用严迪昌师的说法,以道光十年(1830)周济重刻张惠言《词选》为近代词史之上限(前言)。词人则参考其创作活动旺盛期及对后世的影响综合而论,如陶梁仅幼于浙派“殿军”郭麐五岁、清中叶名词人彭兆荪四岁,但考虑到他逝世已在咸丰七年(1857),宋翔凤虽也仅小陶梁五岁,但逝在咸丰十年(1860),对近代词坛都有着巨大影响,故不列入“清中叶”,而放在本文中一并绍述。一、“后中药七子”对陶氏词法之影响学界往往将主宰近代词坛的常州词派年限上推到张惠言与张琦兄弟嘉庆二年(1797)编辑《词选》时,就文学流派构成的诸要素而言,这一点似不应有异议。但需要指出,在歙县金氏坐馆的一在野文人张惠言生前以治虞翻《易说》及桐城古文著称,为著名经学家及“阳湖文派”宗主,其自身的词创作,包括后来名声显赫的《词选》则尚未引起词坛的广泛注意。常州宗风大畅是在三十余年之后,即前面提到的周济重刻该书以及他自己的《词辨》和《宋四家词选》刊版之际。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的相当一段时间里,“浙派”依然高踞坛坫,牢笼百家,虽然逐渐式微,路径越走越窄,却仍有着大批词人从各种角度参与整合和试图挽救之。郭麐是代表,陶梁和“后吴中七子”也是应关注的重要人物。陶梁(1772—1857),谱名惟梁,字宁求,号凫芗,长洲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著有《红豆树馆词》八卷,辑编《词综补遗》二十卷,《畿辅诗传》六十卷,别有著作多种。凫芗成进士前,曾馆于王昶邸中,助辑《国朝词综》、《湖海诗传》、《金石粹编》等巨帙,中晚年偕高位聚集书画,延纳才士,故为王昶后又一大风雅盟主。又以八十六岁之高寿,身际乾、嘉、道、咸四朝,目击亲闻清帝国自隆盛转入衰颓之过程,因而比王昶尤具认识意义,乃是晚近词史转捩人物之要员(P1)。陶梁早中期词以朱彝尊、厉鹗为楷范,风格“幽洁妍靓,如水仙之数萼,冰梅之半树”(王昶《红豆树馆词序》),纯是浙派家数。至晚年而词风渐化,豪腻兼取,有“连取情人成眷属,苏柳何分门户?把肝膈、从中倾吐”(《贺新郎·高爱吾孝廉有词见寄……》)之超卓认识,赠姚椿《摸鱼子》亦有“算叔夏超玄,稼轩豪迈,千载有同调”之语,对苏辛之壮美真纯颇感心仪。其自作亦随之渐趋宽大境界,唯才情、际遇所限,成就尚不能称超轶。其词之佳者如《甘州》,是感怀早年创作历程之作,声情多幽清绵渺之致,是得力于张玉田之“超玄”而能融化者。词前有小序云:“浙西山平水远,余往来吴兴、槜李间,扁舟一叶,溯回上下,或倚棹微吟,或推篷觅句,慢词小令,得之水次居多。秀水友人吴君竹虚为作《客舫填词长卷》,因倚此调。”词云:记江湖、听雨十年情,漂泊只扁舟。对空山古驿,寒烟冷树,此意悠悠。忘却故乡何处,飞梦到闲鸥。载取孤灯去,还载离愁。独自微吟拥被,和一声渔笛,唱过薲州。恁销磨艳冶,不似少年游。且休问、红楼柳色,被西风、吹作一天秋。芳心远,五湖归好,无奈勾留。另如《探春慢》为悼挽王昶及彭兆荪等旧游而作,沉郁情深,集中如此诚笃者甚难得,不徒词序之可备一时史料也。陶氏词小序颇多,篇幅也长,纪人纪事不厌其详,可为治词史者取资。追溯渊源,自是步武姜夔、周密之故迹,其后也影响及郑文焯等。然而就其自身阅历性情来说,则是有意“排比敷陈”的史家意识在起作用。王柏心《红豆树馆词跋》即据此赞肯其“综贯生平,标举志行,若年经月纬,粲然可睹”,以为“开昔人未辟之町畦”。去除其中溢美的成分,对其追求“恢廓”之“变”的用心还是体会得恰切的。严迪昌师如此评价这位词艺并不特别杰出的词人:“能见‘变’,即可贵,能于门派陈见中解缚自出,则尤难得。审察词人之历史地位,当持此种尺度和眼光。”(P2)“后吴中七子”是指朱绶、沈传桂、沈彦曾、戈载、吴嘉洤、王嘉禄、陈彬华等七人,时称词界之“吴派”,其实底子里乃是“浙派”友翼,影响也不仅限于苏州一邑(1)。七家行迹大略如下。朱绶(1789—1840),字仲环,一字仲洁,号酉生,昆山人,元和籍,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尝佐林则徐、梁章钜幕。朱绶诗主“格调说”而参以性情,是能调和折中沈德潜、袁枚两家者,词则守浙西家法,主南宋,而特推崇吴文英、周密。有《知止堂词录》三卷。其妻高篃,亦能文词。沈传桂(1792—1849),字隐之,一字闰生,号伽叔,长洲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官松陵教谕,有《清梦庵二白词》五卷,盖心系白石与《山中白云》也,宗法姜张可知。其中《霏玉集》一卷三十二阕,全为集词句词集,远承朱彝尊、万树,近接厉鹗、黄之隽,极有特色。沈彦曾,字士美,号兰如,长洲人,诸生。其父清瑞、伯父起凤皆以诗文名。清瑞有《眉匠词》一卷,长期被学界误认为朱彝尊早岁所作(1),起凤则有小说《谐铎》,规摹聊斋而多自己手眼。有《兰素词》一卷。戈载(1786—1856),字孟博,又字弢甫,号顺卿,一号宝士,吴县人。早年家境优裕,曾辞太学典簿之职,中岁后日益困顿,遂作汗漫之游,佐会计事。晚乃归里,讲词学终老。其《翠薇花馆词》多至三十九卷,又纂《宋七家词选》、《续绝妙好词》,而以《词林正韵》享名最盛。吴嘉洤(1790—1865),字澄之,又字清如,吴县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官户部员外郎,曾主平江书院讲席。嘉洤与曾国藩进士同年,交游颇密切。其文追摹欧曾,近法归有光、汪琬、姚鼐。诗则讲神韵,是渔洋一脉。其早年成名,晚年主讲席,颇奖掖后进,岿然为吴门文坛一宗主。词有《仪宋堂词》二卷。王嘉禄(1797—1824),字绥之,号井叔,长洲人,王芑孙之季子,黄荛圃女婿,年十四为诸生,曾佐陈文述、曾燠之幕。词学王沂孙,有《桐月修箫谱》一卷。陈彬华(1790—1857?),字元之,号小松,吴县人,贡生,官训导。有《绮玉》、《瑶碧》二词集(2)。七家中,王嘉禄早亡,陈彬华、沈彦曾名亦不显,成就较高者是其余四人,彼时吴地文人题赠四家词集的篇什数可以百计,多溢美之词。四家中又以戈载影响力最大,但词则讲求“字字协律”,喜于序中详辨声调叶韵,故“平庸少味,阅至十篇,便令人昏昏欲睡”(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倒是朱绶与沈传桂二家时有可诵之章。沈传桂《陌上花·真州柳屯田墓》感喟颇深,可代表“七子”的典型风格。词云:钿车路冷,无边芳草,泪痕弹上。冶魄栖烟,丝柳墓门青长。爱才只有蛾眉好,解得醵钱仙掌。叹清姿去久,断肠句、尚留凄响。世间儿女意,愁脂恨粉,付与幺弦低唱。梦语花香,胡蝶一生飘荡。绿芜暗洒清明雨,春色夜台谁赏?问浮名换否,月残风晓,几多惆怅。其“爱才”二句及煞拍三句皆能曲传柳氏心境,而又打叠入自己的身世之感。题目滥熟,写来却并不枵空,所以可贵。朱绶的《国香慢》也是“七子”中难得的真挚之篇。词序云:“吴辛生出示惜花图卷,鸳湖翟布衣所作,李丈子仙题绝句六首,绵渺悽怨,有不尽之意。二君谢世均数年矣,为谱弁阳老人夷则商一调,鬼唱秋坟,知予悲也。”词上片云:那更伤春。画桥烟絮,怨思都陈。看春惯嗟迟暮,况是春人。怜惜江南二月,尽年年、碧树花新。无端又惆怅,软绣铜街,暗起香尘。朱氏把对旧友的怀念写得凄恻动人,但正唯此类篇什罕见,恰提示我们“浙派”词至于“后吴中七子”,已是到了穷途末路。作为“七子”领袖的戈载是位专业的词学声律家,精研词律原也于词有功,然姑不说其内容无关于时世,匮于“拈大题目,出大意义”之意识(谢章铤语),单看其作词过求声律而不能以意统帅,就势必导致“凄楚抑扬,疑若可听,问其何语,卒不能明”(郭麐语)的结果。“七子”身上,或多或少有此弊病。如果说郭频伽是以“通变”力图为“浙派”续断回生的话,“七子”则为自己多加了“墨守声律”这一重锁链,大势黯然,已是无可避免的了。与“七子”同时而谨守浙派家法的还有孙麟趾(字清瑞,号月坡,1790—1860),这也是吴中词学一老宿,为词酷嗜张炎,心摹手追,不失跬步,毕竟少动人之处。此是又一力证。二、关于宋氏的词学倾向晚近苏州词坛最应注意的重量级人物要数宋翔凤。他不但词之创作成就颇高,在词学理论上是折中“浙”、“常”两派词学而出的特殊人物,更因与龚自珍交好而可借以审视一代才士群体之心态(3)。才士心态是晚近词史的一大关目,不于此着眼,便难探得这一阶段光怪陆离表面下深刻纷杂的底蕴。宋翔凤(1777—1860)(4),字于庭,亦作虞廷,长洲人,嘉庆五年(1800)举人,历官湖南新宁知县、宝庆府同知等,以知州致仕。咸丰九年(1859)重宴鹿鸣,加知府衔。著有《浮溪精舍词》,内含《香草词》、《洞箫词》、《碧云庵词》各一卷,又有《乐府余论》一卷。宋翔凤是常州学派中坚人物,其学出于舅父庄述祖,治经重《论语》而贬古文《孝经》,与刘逢禄(即龚自珍之师)同为常州今文经学鼎盛期之代表,后又入段玉裁之门,调和汉宋之倾向颇明显(P321-322),自撰辑校《浮溪精舍丛书》以精审博雅享誉一世。道光十五年(1835)林则徐任江苏巡抚,翔凤与之甚多交往,又入邓廷桢幕下,于时世动荡多有阅历,感慨颇深。然而高才无命,郁郁居下位,经世致用情怀无所施展,故其词慷慨凄婉兼而有之,凸显出一片“沉沦疏狂”的才士心音。他在道光元年(1821)所作的《香草词自序》是一篇值得注意的文献,其中如此描述自己词学理念的接受和变迁过程:“予弱冠后始游京师,从故编修张先生受古今文法……其于古人之词,必缒幽凿险,求义理之所安……其自为词也,必穷比兴之体类,宅章句于性情,盖圣于词者也……后间为歌诗以示工部汪君小竹。汪君亦工词,因为余言……‘盖穷居则气郁,气郁则志衰,志衰而虑乱,虑乱而词碎。而能归之节奏之微,道以声音之变,各使就理,靡不开畅,又能包含蕴蓄,不尽其声,俾皆平其气以和其疾。是以填词之道,补诗境之穷,亦风会之所必至也。’”这里说的“故编修张先生”即指常派宗师张惠言。“工部汪君小竹”指的则是仪征词人汪全德。全德字修甫,小竹是其号,嘉庆十年(1805)进士,有《崇睦山房词》一卷,曾厕名《七家词选》中,词是浙派风味而较清朗,不艰涩。对于两家的“浙”、“常”词旨,宋氏不无肯定,以“圣于词者”定论张惠言,更可见推崇。故学界论之,多以为宋氏取认同的态度。然而这是否可视为其主导倾向呢?且看接下来这一大段凄凉的怪话:数年以来,困于小官,事多不偶,既不能骫骳以合流俗,又不能枯槁以就山林。不平之鸣,托之笑傲;一往之致,消以沈缅。略曲谨而思弃,视龌龊而谁与?于是行事之间,动遭蹇难;议论所及,屡丛谗讥。故人旧游,或相告绝。幸为太平之人,不撄罗网之累,然身心若桎梏,名字若黥劓。古之穷士,抚榛莽以兴叹,送回波而欲泣。考吾所遇,一皆备焉。非假涂于填词,莫遂陈其变究……春无关于飞鸟,秋无关于候虫,有感于气而不自知,有动于中而不自觉也。此段传达的消息甚明。第一,自己厕身官场底层,徘徊于流俗山林之夹缝,故有“不平之鸣,托之笑傲;一往之致,消以沈缅”,唯有借狷狂之态以自慰;第二,正因沈缅笑傲,因而动辄得咎,以至“故人旧游,或相告绝”、“身心若桎梏,名字若黥劓”;第三,若非填词,何以宣泄此不平之鸣?词也者,自然而生,有感于气,有动于中之物也。窃以为,这段话的意义不仅在于可校正对宋氏词学倾向的误解,可看出其深心于“义理”、“平气”、“和疾”诸说并不甚以为然,更重要的是,这是晚近词坛“醇雅清空”、“比兴寄托”的主旋律之外一种特异的声音,相当不和谐,但是掉臂独行,风骨凛然。就大的诗学背景言,这乃是袁枚“性灵”之论的香火继替者。就词坛而言,则与郭麐以至谢章铤等冷静清醒者埙篪相应。诚然,宋氏论词既明确表达过对姜夔的崇拜(1),亦崇比兴寄托,甚乃胶柱鼓瑟之病亦略同张惠言,但其自作词之旨的则脱出了“浙西”门户与经学家身段,冲口而出,称心而发,实为“性灵”阵营的一员骁将。尤其要辨析,何谓“身心若桎梏,名字若黥劓”、“识沉沦之可悲,谅疏狂之有托”?与宋氏同时的江西文士李祖陶在《与杨蓉诸明府书》尝有痛切之语道破时代底蕴:“今之文人,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卷三)。而宋氏好友龚自珍不也有名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吗?一代才士面对艰难时势,其对“悲凉之雾”的切肤体验原是惊人相似的。明乎此,则可看清宋氏词呈显的“淡远”外貌事出有因,而其心声亦绝非“香草”、“洞箫”之类轻灵缥缈意象所能遮掩。“桎梏”、“黥劓”云云诚是大苦语,亦是当时无数才士的共同生态与心音。持此眼光读《浮溪精舍词》,才能领会卢前先生称宋氏“应与月坡称合璧”并不恰切,孙麟趾的“词匠”气息原难与宋氏同日而语。可先看宋氏的一首《高阳台·自题笠屩写真》,此篇作于中年,也即作《香草词自序》前后,乃是半世漂泊心声之吐露。貌似脱略清狂,内里则多激切郁愤。其“气”何曾真的“平”过?其“疾”何曾真的“和”过?何事蹉跎?轻过壮老,虚生四十余年。鬓影丝丝,几人识向愁边。章门昔日经游地,遇寻常、貌我寒肩。到而今,依旧飘零,独立花前。昂藏七尺空如寄,负芳春明月,遥夜清弦。触事悲凉,旧尘往梦都捐。从兹笠屩江湖里,去安排、水宿云眠。且收来,眼底群峰,脚底苍烟。曲传这种“凉凉之踪”与“郁郁之意”(1)的佳作还有《青玉案》。词云:读书击剑都无谓,问名姓,差能记。更积伤怀前度事,镜里蛾眉,垆边犊鼻,几许添憔悴。名场可有闲田地,安个愁人定容易。百尺楼高难共倚,月敛寒辉,花含清泪,合遣沉沉醉。上引两首作品均非世人所理解之清幽淡远之风格,其“触事悲凉,旧尘往梦都捐”的险峻沉痛处直驾玉田词而上之,“读书击剑都无谓,问名姓,差能记”云云,则逼近稼轩口吻,确乎是“性灵”的表见。翔凤词佳篇还有很多,如《迷神引·毗陵志感》写情之凄咽,《念奴娇·娘子关》咏古之雄奇,《沁园春》“别管孝逸”、“途次别孝逸”抒怀之豪宕,都是一时之选。而《望江南》(青齐路)以“尖风”对“猛雨”,又“鸦柁残照一抹红”之句,都见出巧而不纤的炼字句功夫。最后可再看其《洞仙歌·再题定庵词》,此篇与《百字令·岁暮舟中读龚定庵词》等都深能笺探龚自珍词心,因而颇具词史史料价值:香销酒冷,是年来情绪,触动凄凉得君语。为春蚕早夜,抛了缫车,如再转,不定安排何许?原知无倚着,堕向情天,剩有情丝理还吐。莫去问琵琶,搓作哀弦,已负尽、词人辛苦。为镇夕、长吟寄空江,道几尺潮添,未关寒雨。“情天”、“情丝”者,“抽刀断水水更流”、无能摆脱者也,那不就是龚氏自谓“尝有意乎锄之矣;锄之不能,而反宥之;宥之不已,而反尊之”的“情”字吗?以故题定庵词而拈出“情天”、“情丝”字样,正是对龚氏“尊情”说别有会心处,也难怪龚氏这位不为世人所理解的“怪魁”有“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的激赏之语了。再深按一层,“情”乃是“性灵”的同义语,宋氏的深层“尊情”祈向昭然若揭,正可佐证上文之有关判断。三、从《江渔唱》中看晚近世族的词风宋翔凤之下,晚近苏州词坛理应关注陶然和潘、沈二姓词人群。陶然(1830—1880),字藜青,号芑孙,咸丰十一年(1861)拔贡,家世业商,自己也精通商术,所赢金随事散去,后乃以名儒词人终,守身自持,不附权贵,弟子奉为大师,其人格力量泽被吴中人文甚深,影响及于陈去病、柳亚子等南社巨擘(P1372)。陈去病《陶芑孙先生词集叙》即颇极推崇之能事,然以其词“清空骚雅,丽而有则”,乃属皮相的套话,非真知陶氏者。陶然词迥非浙派风格,探喉而出处全在性灵,不傍门户,亦无描头画角之态,激壮处时入辛稼轩、陈迦陵堂奥,故不徒是晚近词坛一高手,求之数百年姑苏词界,亦难觏见,惜谈近代学术及词史者罕有道及。其集中佳者如《金貂换酒·酒后放歌》云:白日绳难挂。君不见,燕来燕去,花开花谢。身世百年同一尽,万事回头都假。只风月、古今无价。达者及时行乐耳,彼名驰、利骤何为者?富与贵,空花也。扬州旧梦情牵惹。记当年、画船箫管,画筵杯斝。多少金钱挥洒处,赢得里儿唾骂。却不道、塞翁之马。百万标黄千万紫,可有人带入重泉下?休笑我,醉中话。陶然少年时家境富厚,性倜傥不羁,其后败落久之,至咸丰末始重振。故词中“万事回头都假”、“彼名驰、利骤何为者”非泛泛而谈,而是深谙人生况味的有为之言。其词集名《味闲斋词钞》,又名《蚬江渔唱》,篇什并不甚多,似上述傲骨棱棱、看破软红尘的语句却俯拾皆是。如“始信人生如傀儡,随着丝儿来往”(《百字令》)、“高才沦落,古今大抵如此”(《壶中天》)、“世上风波原不少,为语卸帆须早”(《清平乐·归舟阻风夜泊荒村》)、“如此良宵如此景,鬼亦旁观冷笑”(《金缕曲·丙辰除夕》)、“白昼揶揄都是鬼,唤钟馗、为我撩衣舞”(《金貂换酒·午日感赋次兼伯韵》)等其实都是备尝寒凉后的强作解脱语,乃以高亢愤激出之。联系到日后南社出现大批狂怪豪雄的才人,陶然在精神上是有着一种先导意义的。晚近世族词人的创作以吴县潘氏规模为最大。其中,潘世恩、潘世璜等兄弟和潘祖荫皆是晚近名宦,虽通文事,词不算当行,最知名的似数潘曾沂、曾莹、曾玮三兄弟,而成就最高的则是更晚一代的潘钟瑞(2)与潘观保二人。如潘钟瑞客居沪渎时所作《秋宵吟》:篆烟微,漏点悄,瘦入花红小。人无寐,更枕上寒声,夜潮催到。念乡关,望远道,遍是荒燐衰草。微茫处,剩几点残山,几分斜照。海水天风,蓦并作、青琴怨调。一尊酸酒,半局枯棋,怎把乱愁扫。劫化飞灰了。盼煞秋鸿,霜信又杳。纵依然、旧日家园,消息难托断梦绕。本篇系读许赓飏与潘观保倡和词的“继声”之作,其“吊影悲秋”、“身世飘零”之感丝丝缕缕,流溢于残山斜照、酸酒枯棋之间,悱恻而真挚,确乎是“尽南宋诸家之妙”的佳作。值得注意的是,“劫化飞灰”一句明指太平军剑逼江南,然则“半局枯棋”云云当不仅是士子嗟老叹卑的老生常谈,而是与陈宝琛的名句“天公不语对枯棋”(《感春四首》之一)有异曲同工、消息暗通之处了。潘氏一门词风都近浙派,以清俊见长。比他们较早则有吴江沈曰寿、曰富、曰康兄弟的“红梨社”,就中曰富(1808—1858)字沃之,号南一,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为姚椿入室弟子,词自写性情,多磊落慷慨之音,颇具师风,成就在潘氏诸词人之上。其《满江红·吴愚甫丈〈冬烘先生图〉》自嘲自谑中饶具傲岸之气,如这般直吐下层知识分子牢骚而烟火味又如此浓足的篇什不能多见:秃树低垣,正晴旭,暖融窗纸。朔风递,书声清澈,如瓶泻水。五十不官成学究,六经能读称学士。有热肠、一副比炉温,未灰死。砚田入,供甘旨;一丝溢,妻孥耻。尽布衣茸帽,一寒至此。酒熟频邀邻曲叟,诗成自笑村夫子。任豪家、锦帐暖如春,冰山耳。如此篇之横放无忌,恐怕又难逃很多人的“粗豪”之讥,可是在明快直白的意象调遣和场景描画背后,蕴藏的是词人嘴角那一抹难以言表的苦笑。在此意义上说,不仅此篇是细腻的、含蓄的,诸多被误解成“粗”的作品其实都是言之有物的细腻文心所铸就,而表面形态再精细的作品,倘若枵空贫瘠,则“细”亦有何价值?沈南一的这首作品应该是苏州词史特别珍视的一叶。论清代苏州词史,断应以高翀、黄人为殿军。他们均由清季入民国,是绾结姑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键一环,《摩西词》奇丽逸放,《百盆花斋词剩》挥洒脱略,皆可为苏州词坛画上散射着异彩的句号。高翀(1865—约1918),字太痴,晚号清逸道人,光绪诸生,曾被荐经济特科而不赴,故人颇以“征君”称之。后久居上海,主《沪报》、《苏报》撰席,称名记者。民国初元,于海上组“希社”,自任祭酒。当时词坛名流如周庆云、刘炳照、潘飞声、金天翮等皆入社为中坚,后刊有《希社丛编》六册,为民国词社较早而影响甚大者。自著有《百盆花斋词剩》、《希社题襟词初集》,存词近五百首,为彼时创作数量较大的一家。严迪昌师对高翀其人其词有如下评价:“高翀处清末民初新旧交替之时,既有遗少气,又具新埠文人之‘文明’味,殆王韬之后、周瘦鹃辈之前中介过渡人物。其时评及诗文于当时饮誉一方,不乏新潮之识,亦多洋场应酬文字(1)。以才子气挥洒词藻,尤见当行,然亦不乏真性情之著。”(P1915)“真性情”与“才子气”二语恰可把握高氏特质。正唯其“真性情”,故填词甚脱略,举凡新词白话俗语,皆信手拈来,为我所用;而“才子气”又令其词讲究磋磨,严守矩矱,所谓“当行”是也。高翀兼有“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