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上蔡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上蔡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活动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小方格界线上的细胞都被计数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C.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人体健康的保障。下列疾病不是由于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改变引起的是()A.小腿抽搐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尿毒症 D.组织水肿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C.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转运蛋白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蛋白质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主要场所D.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5.家鸡受激素等影响偶尔会发生雌鸡雄性化的性反转现象。雌鸡发生性反转会表现出鸡冠增大、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与此有关的激素及其主要作用是()A.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雌鸡雄性化转化B.雄性激素,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C.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羽毛生长鲜艳D.肾上腺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促进鸡冠等雄性特征形成6.对按下图所示进行的免疫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B系鼠和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体B.子代A系鼠的浆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肤C.子代A系鼠对C系鼠不发生排斥源于其包含C系鼠的淋巴细胞D.A系鼠将对C系鼠的免疫识别能力遗传给了其子代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小鼠分组A组B组C组D组初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再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抗原甲抗原乙回答下列问题。(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_____(填“抗体”或“抗原”)。(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_______。(3)小鼠免疫系统能识别到入侵的抗原后,_____________直接攻击被该抗原入侵的细胞。激活的B细胞则可形成_____________大量合成抗体,分泌到细胞外,结合并阻止该抗原入侵小鼠细胞。(4)科研人员根据该实验特点进行新冠病毒疫苗研制,灭活病毒疫苗可直接作为_____________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但通常需要多次接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8.(10分)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9.(10分)研究表明,下丘脑视前区(POA)和背内侧(DMD)两个区域直接参与体温调节。POA兴奋时促进散热,DMD兴奋时促进产热,而且POA对DMD有显著抑制作用,作用过程如图所示。(1)在寒冷环境中,图中①感受刺激后,神经细胞膜上产生的变化是由___________当神经冲动传导到③时,引起该处结构的信号变化是___________;兴奋在③上的传递是___________(单向/双向),原因是___________。(2)当兴奋传至肾上腺,后者分泌肾上腺素并作用于脂肪细胞上的相应受体,促进的物质分解代谢过程加快的过程是图中___________(④⑤⑥⑦⑧多选),使产热增加。(3)气温升高,POA神经元兴奋经相关神经调节散热,发生在皮肤上的主要反应是___________等(至少2点)。(4)进一步研究发现,POA神经元持续兴奋会产生“低体温症”(与环境温度无关),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10.(10分)以下是某地区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部分调查资料。请根据图表回答有关问题:(1)上述曲线属于。A.概念模型 B.物理模型 C.数学模型(2)图中表示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由图推测,雪兔与猞猁的关系是__________。(3)调查猞猁的种群数量应使用_____________法,某次调查时,初次抓捕猞猁用红色醒目染料标记后放归,三周后用同种方法捕捉到猞猁,计数后得到数据比实际值_______(填“大”“小”或“相同”,导致这种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年后,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调查发现,在两个群落中都有同种马尾松,但具体分布相差较大,一个区域内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_________,科研人员通常以不同胸径大小的马尾松个体数代替_______,进一步预测_________的变化趋势。(5)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_________演替。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_________逐渐增加。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__________,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11.(15分)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取样深度(cm)农业模式生物组分(类)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0-10常规农业151.06有机农业191.23无公害农业171.1010-20常规农业131.00有机农业181.11无公害农业161.07(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_。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可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并且打开电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样方法中对于处于边缘上的个体应该遵循“记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选项中做法会导致测量值偏大,A错误;B、土壤小动物一般有避光性,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通过光照将土壤小动物驱逐出土壤,诱杀统计。若未开灯,大部分土壤小动物未离开土壤,此时统计丰富度,会导致统计数值偏小,B正确;C、标志重捕法中总数=标记数×重捕数÷重捕标记数,若鲤鱼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计算值偏大,C错误;D、样方法中对于处于边缘上的个体应该遵循“记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选项中做法会导致测量值偏大,D错误。故选B。2、B【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解答本题注意区分人类遗传病与内环境失调疾病的不同,遗传病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而内环境失调疾病是内环境的成分或理化性质发生大幅度变化引起的,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详解】A、小腿抽搐是内环境是Ca2+缺少引起的,A错误;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改变的结果,B正确;C、尿毒症是代谢性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引起,C错误;D、组织液含量增加引起组织水肿,D错误。故选B。3、D【解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比较项目运输方向是否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代表例子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不消耗O2、CO2、H2O、乙醇、甘油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消耗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消耗葡萄糖、氨基酸、各种离子等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胞吐和胞吞,胞吐和胞吞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的运输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错误;B.大分子有机物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内,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错误;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D正确。故选D。4、B【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和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蛋白质和无机盐,其中90%以上来自钠离子和氯离子,A错误;B、目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B正确;C、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C错误;D、二氧化碳是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当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会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强、加快,从而使内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可见,某些代谢废物可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D错误。故选B。5、B【解析】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激素分泌部位激素名称化学性质作用部位主要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多肽肾小管、集合管调节水平衡、血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生长激素蛋白质全身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控制甲状腺的活动促性腺激素性腺控制性腺的活动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氨基酸衍生物全身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多:患甲亢。患者血压升高、心搏加快、多汗、情绪激动、眼球突出等。不足: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发育受影响(婴儿时缺乏会患呆小症)缺碘:患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胸腺胸腺激素多肽免疫器官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

促进肝糖元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兴奋剂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固醇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Na+排K+,使血钠升高、血钾降低。胰岛B细胞胰岛素蛋白质全身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A细胞胰高血糖素多肽肝脏调节糖代谢,升高血糖浓度卵巢雌激素固醇全身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子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孕激素卵巢、乳腺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睾丸雄激素固醇全身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详解】根据分析,结合题干性反转现象表现为出鸡冠增大、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这些特征属于生物的第二性征现象,有性激素控制,表现出雄性特征则是雄性激素。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调节,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激素的作用,结合题干的条件进行解答。6、C【解析】据图分析,抽取C系鼠的淋巴细胞,注射给A系鼠的胚胎,形成的子代A系鼠,被移植C系鼠的皮肤,未出现免疫排斥现象;而移植B系鼠的皮肤,发生免疫排斥现象。【详解】A、C系鼠的皮肤和B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来说是外来物质,可能会引起子代A系鼠的排斥反应,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击病原体的蛋白质才叫做抗体,A错误;B、浆细胞不能理解靶细胞,是子代A系鼠的效应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肤,B错误;C、由于抽取了C系鼠的淋巴细胞,注射给A系鼠的胚胎,所以子代A系鼠对C系鼠不发生排斥源于其包含C系鼠的淋巴细胞,C正确;D、由于只是改造了A系鼠的淋巴细胞,没有改变其遗传物质,所以A系鼠对C系鼠的免疫识别能力不能遗传给子代,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免疫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抗体(2)A、D(3)①.细胞毒性T细胞②.浆细胞(4)①.抗原②.初次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量少,需要通过多次免疫接种,才能达到免疫要求【解析】分析表格可知,AB先注射抗原甲,然后A注射抗原甲,B注射抗原乙,能产生二次免疫的是A,同理推断D能产生二次免疫。【小问1详解】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小问2详解】再次免疫应答是对之前接触过的同种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分析表格步骤可知,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A、D。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小问3详解】被该抗原入侵的细胞称为靶细胞,小鼠免疫系统能识别到入侵的抗原后,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攻击被该抗原入侵的细胞。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浆细胞能大量合成抗体,分泌到细胞外,结合并阻止该抗原入侵小鼠细胞。【小问4详解】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灭活病毒疫苗接种到体内,可直接作为抗原,能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但通常需要多次接种,原因是初次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量少,需要通过多次免疫接种,才能达到免疫要求。【点睛】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8、(1).血浆(2).增加(3).降低(4).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解析】(1)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3)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体内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维持细胞渗透压,给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及时将细胞代谢终产物运走。【定位】内环境稳态。【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调节机制、异常情况分析及内环境的作用等知识。9、①.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②.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③.单向④.神经递质只存在突触小泡,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触的特异性受体上⑤.④⑥⑦⑥.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强⑦.POA神经元持续兴奋,会使散热增加,同时因其抑制DMD即抑制产热,所以体温持续降低导致“低体温症”【解析】题图分析: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神经中枢脊髓的白质,③表示突触,④⑤⑥⑦⑧表示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脂肪酸、葡萄糖的相互转化及氧化分解过程。其中POA和DMD是下丘脑中直接参与体温调节的两个区域,分别富含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而且POA对DMD有显著抑制作用。【详解】(1)图中①表示感受器,当其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上的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③表示突触,当神经冲动传导到③时,引起该处结构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突触小泡,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触的特异性受体上,故兴奋在③突触上的传递是单向的。(2)据图可知:当兴奋传至肾上腺,后者分泌肾上腺素并作用于脂肪细胞上相应受体,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同时升高血糖,即促进的代谢过程有④⑥⑦。(3)气温升高,POA中热敏神经元兴奋,POA神经元的兴奋经自主神经调节散热,其效应包括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强等。(4)POA神经元持续兴奋会产生“低体温症”(与环境温度无关),分析其原因是:POA神经元持续兴奋,会使散热增加,同时因其抑制DMD即抑制产热,所以体温持续降温导致“低体温症”。【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过程、体温调节,要求考生识记神经调节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以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体温调节的中枢、原理及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0、(1)C(2)①.A②.捕食(3)①.标记重捕②.大③.醒目的标记导致被标记的猞猁存活率降低(4)①.种群②.年龄结构③.种群数量(5)①.次生②.丰富度③.垂直结构【解析】分析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A增加、B增加;B的增加又导致了A的减少,A的减少,从而又使B减少。于是得出结论:B的数量变动和A相近,但是有滞后性。这说明二者之间是捕食关系,而且捕食者是B被捕食者是A。【小问1详解】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对研究对象的生命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如数学方程式、关系式、曲线图和表格等来表达,从而依据现象作出判断和预测。曲线属于数学模型,故选C。【小问2详解】由分析可知,表示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是曲线A。雪兔与猞猁的关系是捕食。【小问3详解】猞猁行动灵活,活动范围广,调查猞猁的种群数量应使用标记重捕法。某次调查时,初次抓捕猞猁用红色醒目染料标记后放归,三周后用同种方法捕捉到猞猁,其中含有醒目染料的猞猁比例减少,据公式:初次捕获带标记个体数:预估总数=重捕中带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则得到数据比实际值偏大。导致这种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醒目的标记导致被标记的猞猁无法存活。【小问4详解】同一区域内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一个区域内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种群。科研人员通常以不同胸径大小的马尾松个体数代替年龄结构,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小问5详解】在有繁殖体的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次生演替。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及群落演替等相关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①.流入下一个营养级②.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③.垂直④.有机农业⑤.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⑥.镉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⑦.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解析】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去向: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着的能量一般用于4个方面:一是呼吸消耗;二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就是贮存在构成有机体的有机物中。贮存在有机体的有机物中能量有一部分是死亡的遗体、残落物、排泄物等被分解者分解掉;另一部分是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体内,及未被利用的部分。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