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物理教案_第1页
《第1节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物理教案_第2页
《第1节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物理教案_第3页
《第1节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物理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物理教案2018年6月16日课题§1.1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课型新授课(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2.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3.知道电荷守恒定律.(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荷守恒定律以及三种起电方式的本质。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教学活动(一)引入新课教师:静电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多媒体展示图片),而且我们初中对静电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学习,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初中的一些知识。学生: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是用电荷量来表示。教师:那接下来我们就对静电现象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二)进行新课1.原子结构教师活动:展示原子结构图,引导学生得出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其中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而核外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即一个原子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数目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2.带电体带电体带电荷正电荷或负电荷引导学生分析原子得失电子之后的带点情况并且得出结论:原子的电子导致负电荷比正电荷多,于是带负电;失电子导致正电荷比负电荷多,于是带正电。3.使物体带点的方法=1\*GB3①摩擦起电提出问题:摩擦起电有什么特点它的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摩擦起电的本质即电子的转移。=2\*GB3②接触起电提出问题:除了摩擦起电之外还有其他起电方法吗?请同学们回顾验电器的工作原理之后回答。学生回忆验电器工作原理并积极思考。展示接触起电模拟实验:带电体与不带电的导体接触而使得两个物体都带电引导学生分析这个过程中电荷的移动情况电子从不带电物体上转移到带正电的物体。分析例子得出接触起电的本质:电子从不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带正电的物体或者从带负电的物体转移到不带点的物体。=3\*GB3③感应起电展示感应起电模拟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感应起电的本质。感应起电:把带电物体靠近不带电的导体使导体带上电的过程。=1\*romani实质:电荷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2\*romanii将导体截成两半,则导体带等量异种电荷。4.电荷守恒定律引导学生总结三种起电方式是物体带电的实质电子转移。从而得到电荷守恒定律:电荷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看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三)随堂练习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种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分析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带正电的导体C放在枕形导体附近,在A端出现了负电,在B端出现了正电,这样的带电并不是导体中有新的电荷,只是电荷的重新分布。金箔上带电相斥而张开。选项A错误。用手摸枕形导体后,B端不是最远端了,人是导体,人的脚部甚至地球是最远端,这样B端不再有电荷,金箔闭合。选项B正确。用手触摸导体时,只有A端带负电,将手和C移走后,不再有静电感应,A端所带负电便分布在枕形导体上,A、B端均带有负电,两对金箔均张开。选项C正确。以上分析看出,选项D也正确。答案:BCD(四)课堂总结、点评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学生活动作业教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原子结构三种起电方式:=1\*GB3①摩擦起电=2\*GB3②接触起电=3\*GB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