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缺陷与青少年犯罪_第1页
人格缺陷与青少年犯罪_第2页
人格缺陷与青少年犯罪_第3页
人格缺陷与青少年犯罪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格缺陷与青少年犯罪

年轻人是我们的未来。年轻人的健康发展是我们的希望,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不仅是机体上的健全发育,而且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发展、人格上的健康发展以及服务于社会、适应社会规范的健康发展。青少年犯罪既对社会造成严重损失,又对少年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青少年犯罪既是以往人格没有健康发展的结果,又是影响青少年未来人格健康发展的原因。处于社会大变革的今天,全面探讨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避免各种不利条件影响青少年,特别是对青少年犯罪的人格因素研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社会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青少年成熟人格与能力犯罪的关系关于人格问题,一般可以从伦理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前者人们以社会舆论的方式进行善恶评价,后者人们以精神健康与否对其进行判断和相关治疗。两者分属不同领域,不可混淆,本文主要是从心理学方面进行探讨。在心理学上,我国心理学家多以在介绍西方学者理论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原始创新方面尚显不足。在西方,心理学门派林立,学说纷杂,不同的心理学家和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人格有不同的界定。西方学者将人格称为个性,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对人格进行了广泛探讨,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就,但并未对人格的含义作出统一的回答。霍尔和林德赛在《人格理论》列举了多种人格理论,他们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人格在心理学中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斯普林认为,人格是个体生物的一切先天倾向、冲动、趋向、欲求和本能以及由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阿尔波特认为,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顺应的独特性。艾森克则认为,人格是由遗传和环境所决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行为模式的总和。客观地讲,这些理论都有其合理性,但也有不完善之处。我们认为,人格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具体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实际上就是个人特点的一种组织,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就在于其人格的不同。人格是作为个体人的社会化的产物,它的形成既有先天的、个体自身的、主观的原因,又有后天的、环境的、客观的原因,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共同结果。人格具有社会性的特点,是社会化的产物,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健康,塑造了健康的人格,个体社会化的缺陷塑造了有缺陷的人格。由此可见,健全的人格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而青少年人格缺陷则是其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青少年进行良好的人格培育是全社会的责任,既需要社会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又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其中家庭、学校、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富有更为直接的社会责任。在新的历史时期,家庭、学校及青少年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知识、有理想的合格人才,而且要把他们培养为人格健全的合格人才。人格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基于对人格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研究的需要,我们首先将人格分为成熟人格和不成熟人格(或人格缺陷)两大基本类型。探讨成熟的人格特征,可以为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提供理论依据,为此,必须充分认识成熟人格的特征。关于成熟人格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都有可供我们借鉴的方面,甚至有可以直接供我们使用的方面,但是也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方面。心理学家英格利希通过研究认为,具有成熟人格的人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精神力量到基本欲求、良心、理想建设性工作、对异性的适应和利他主义生活中去,使自己能够同环境之间建立起和谐关系的人。马尔普格则具体指出了人格成熟的标志:(1)有明确的生活准则;(2)有独立的判断和决断力;(3)有及时的判断和决断力;(4)有理性战胜情感的能力;(5)对劳动有认真态度;(6)对别人有鲜明的独立性。弗洛伊德认为,成熟人格,对外要适应现实环境,对内要保持心理平衡,以保证行为的合理性。科泽尔认为,有成熟人格的人,应当是具有道德感、责任感和成熟的敏感性;十分关心别人的福利和得失;能够弃掉敌视和怨恨;对现实没有大的歪曲;对过去的行为敢于负责等。借鉴以往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我们认为,具有成熟人格的人,必须具有正确的个性倾向性和健康的个性心理特征。正确的个性倾向性包括,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的合理的需要和欲望、合理的动机、积极的兴趣、高尚的理想、科学的信念、良好的道德观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健康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理性的判断能力、可以自我控制的行为能力、对他人与自己正确认识能力、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对社会具有责任感、对他人具有同情心和爱心。成熟人格是以上所述正确的个性倾向性和健康的个性心理特征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某一方面的缺失,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矫正或从其他方面得到补偿,就会造成整个人格的缺陷,并影响其行为。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健康人格的具体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判断某一具体成员人格成熟与否,必须从单项内容出发,从总体要求上把握,进行全面而具体的分析。2青少年不成熟、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异常是一个重要原因异常行为是异常心理的外在表现,人的任何行为都有其内在的心理动因。青少年犯罪是一种极端异常的行为,也是心理机制异常活动的结果。尽管青少年犯罪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不能一般地理解为有某种人格的人就必然会成为犯罪者,但是,人格缺陷与青少年犯罪确实有着密切联系,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回答青少年犯罪与人格发展的关系,这个问题早已被中外心理学家探讨过,我们的目的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哪一种人格缺陷与犯罪有更为直接的关系。心理学家的研究尚有分歧,但值得肯定的是,导致犯罪的人格是一种不成熟的人格。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是不相一致。在生理方面已经成熟,其心理和社会性方面却相差较大,这是青少年人格不成熟的重要表现。心理学家科泽尔认为,不成熟人格有以下特点:(1)残留着对父母的依从;(2)通常由于胆小而不愿走向社会;(3)留恋家庭,行为出于利己动机;(4)缺乏自觉性,多自发性;(5)情绪不稳定,攻击性或逃避性行为多;(6)为人不可靠,没有责任感、不宽容;(7)生活图一时之乐;(8)劳动不认真;(9)不能正确认识世界和自己;(10)不能与他人建立亲切和睦的关系。研究表明,不成熟的人格,在其发展过程中,若不及时调整与矫正,必然导致个体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的异常。但是,个体的异常行为并不一定都是犯罪行为,也就是说,人格异常是导致个体犯罪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全部原因。那么一定还有其他原因,进一步的研究告诉我们,不成熟的人格在其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会造成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最容易出现道德缺失,而道德的缺陷性与不成熟人格、人格障碍相结合形成的道德缺陷性人格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原因。反社会性人格是道德缺陷性的人格的极端形式,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社会化受挫折而形成。反社会性人格的本质特征是反社会行为在一个典型的非道德性的而且很冲动的人身上的惯常表现,具有反社会人格者其行为明显地不符合社会规范,妨碍公众,不负责任、撒谎、伤害他人习以为常,在做了违法犯纪的行为之后,既缺乏内疚、罪责感,也无羞耻之心。他们做任何事情和所说的任何话,都不考虑其后果,在谎言被识破以后也能泰然自若,在人际关系上表现的极为冷漠。反社会人格的人几乎没有社会责任感,判断是非的能力明显处于个体社会化之前的水平,如果从哲学的角度讲,就是主观唯心主义和自我中心论的极端表现形式。反社会人格与青少年犯罪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一个人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其不健康的人格得不到及时调适和心理治疗,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对此,国外学者对犯罪人格进行了广泛研究,并提出了犯罪人格概念及其学说。对于犯罪人格的定义,有学者认为,犯罪人格是指犯罪人群所持有的稳定而独特的反社会心理特征的总称,它是一种反社会人格。也有学者认为,犯罪人格是指犯罪人内在的相对问题的反社会行为倾向的特定身心组织。还有学者认为,犯罪人格是指直接导致犯罪行为生成的严重反社会且为刑事法律所否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总而言之,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都有其正确性,都有合理因素。但是,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国外学者的理论过于绝对化,国内学者的研究仅是刚刚起步,需要我们再结合中国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研究;二是我们对反社会人格和犯罪人格的理解不够确切,并不是所有具有反社会人格和犯罪人格的人,都要走向犯罪道路。反社会人格与犯罪人格和犯罪事实,是一种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反社会人格与犯罪人格只是具有形成犯罪事实的可能性或倾向,但反社会人格与犯罪人格并不是犯罪事实。因此,大多反社会人格和犯罪人格的人的未来走向是不确定的,是可以矫正改变的,并使其避免犯罪。3青少年反社会性的人格特征人格并不是单纯人的生理自然进化的产物,而是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其个体发展及社会化共同作用的产物。研究人格与青少年犯罪倾向之间的关系,是为了寻找矫正不良人格的方法,使具有不良人格的人走向健康人格,避免对社会、家庭及个人等造成危害和灾难。对反社会人格和犯罪人格的矫正,必须对人格缺陷进行正确分析,有针对性施以科学的方法。为此,我们需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对不同的人格缺陷进行准确分类。目前,比较成熟理论有艾森克个性调查问卷、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人格五因素模式量表等,这些量表构成了以犯罪人调查统计、犯罪人人格评价为基础的分类方法。其中人格五因素量表模式更具优越性,人格五因素模式采用了维度的测量方式,以维度区分出人格极端的情况,但不会产生离散类型,根据频率或者强度的可计量连续体确定个体的位置。人格五因素模式是在卡特尔16因素理论和艾森克三因素理论基础上概括出来的综合测定方法。根据五因素人格模式对犯罪人人格可以作出以下划分:(1)“神经质”维度。在这一维度里,个体反社会性的衡量指标有情绪浮躁、郁闷、烦恼、过分奢望等,这类犯罪人是受感情支配而犯罪的,引起犯罪行为的情绪包括复仇、爱、易激怒性、嫉妒以及绝望等。他们大多有神经质障碍,需要进行更为彻底的生理和心理治疗。(2)“外倾性”维度。在这一维度里,个体正面的衡量指标有好社交、好享乐、好刺激、夸张等,负面的有沉默、呆滞、严肃、无精打彩等。实践调查发现,具有外倾性人格在受到激惹时,更具有攻击性和敌意,更易实施犯罪。艾森克的调查表明,外倾性性格与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联系较为紧密,而内倾性的人更多的在成年后实施犯罪。(3)“宜人性”维度。在这一维度里,个体具有反社会性的衡量指标有粗鲁、不合作、喜欢发号施令、报复、残忍、易怒等,常见的是缺乏同情心,手段残忍的暴力犯罪人,如实施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和危及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的人。喜欢发号施令的人也常常在有组织的犯罪中成为首要分子和积极参与者。(4)“责任性”维度。在这一维度里,个体具有反社会性的衡量指标有意志薄弱、无责任感、松懈、不检点、粗心等,常见的是意志薄弱性而缺乏自律和社会责任感的犯罪人。这类犯罪人是一种“无定向和不稳定的”人格者,其行为往往是由实际情况注定或引起的。如大量的过失犯罪、初犯以及渎职犯罪。(5)“开放性”维度。在这一维度里,个体常见的有确信犯罪和高智能犯罪人。这类犯罪人确信“犯罪是他们的职责”,包括宗教狂热者、刺客、癔症者和精神分裂患者,或者具备高超的技能出于炫耀和贪利的动机而误用了聪明才智的犯罪人。鉴于上述理论,结合中国社会特点,由此作出以下结论。(1)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严重者应当进行相应的精神科治疗。(2)社会应当对人格障碍者予以更多的宽容,予以更多的感化,在良好社会环境中逐渐使其转变观念。(3)正确的世界观教育,使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需求合理,言行一致,保持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4)进行教育与改造相结合的方法。在一定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其参加大负荷的工作和体育活动,与此同时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其重复性接受既定的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其逐渐转变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