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莒南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山东省莒南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山东省莒南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山东省莒南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山东省莒南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山东省莒南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取用少量液体 B.闻气味C.取用固体粉末 D.加热液体2.碘酸钙是一种补碘、补钙的添加剂,其化学式为Ca(IO3)2,碘酸钙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A.+5 B.+1 C.-1 D.+73.目前治疗禽流感的新药“达菲”已研制成功,其主要成分是莽草酸(化学式为C7H10O5),以下关于它的描述正确的是()A.莽草酸中含有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B.莽草酸由碳、氢、氧3个元素组成C.莽草酸中,C、H、O各元素质量比为7∶10∶5D.莽草酸中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碳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生成黑色固体B.红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并放出大量的热D.敞口加热碳酸氢铵固体,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饶时产生大量白雾6.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温度高时,分子变大;温度低时,分子变小C.高温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为2:1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一种黑色粉末状物质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色固体C.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会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B.石蜡熔化C.干冰升华D.面包发霉10.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产生红色火焰 B.红磷:产生大量白烟C.镁条: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生成二氧化硫11.从化学视角看“烟”、“雾”、“光”和“焰”是有区别的。下列实验现象错误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雾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12.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一束鲜花可以使满屋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B.用手轻捏海绵会使其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C.水壶中的水沸腾后壶盖被冲开,是因为水分子数目增多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是因为氮原子的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1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14.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A.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15.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A.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大规模围湖造田以发展经济C.大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1)科学家预言,氢能源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绿色能源,而水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物质,依据如图请你写出获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2)含硫煤燃烧排放的SO2会引起“酸雨”现象。为减少大气污染,向煤中掺入生石灰(CaO),在氧气参与反应和高温的条件下,用来吸收SO2,只生成硫酸钙(CaS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3)“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不可能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_____(填字母序号)。A甲醇(CH4O)B甲醛(CH2O)C乙醇(C2H6O)D乙醛(C2H4O)(4)目前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已经超出了0.03%,这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超临界流体(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2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超临界流体,可用作某些物质的溶剂,以替代一些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有机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流体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A超临界流体CO2与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化学组成不同B超临界流体CO2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不同C超临界流体CO2替代有机溶剂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D超临界流体CO2的物理性质与二氧化碳气体有所不同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同学们从一水沟中取了一些浊水,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并完成相关问题。(1)向这些浊水中加入净水剂,并用玻璃棒搅拌,使水中悬浮的颗粒沉降下来。下列物质可作净水剂的是_____(填序号)。A.食盐B.高锰酸钾C.明矾D.肥皂水(2)按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操作。仪器A的作用_____,实验中发现仪器D中的液体呈浑浊,你猜想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填一种)。(3)改正之后获得一杯澄清的水。关于这杯水,下列描述一定正确的是_____A.是氧化物B.是硬水C.是软水D.是混合物(4)如果这杯澄清的水有点颜色,使用如图乙所示的净水装置,能除去水的颜色的物质主要是_____主要是利用它的_____性。(5)取少量经过净水器出来的水,向其中加入一些肥皂水,振荡,发现几乎没有泡沫,有大量的浮渣。据此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6)用如图丙所示装置对经净水器出来的水进行处理。实验时圆底烧瓶中加入了几片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烧杯中应该装_____(填“热水”或“冷水”),其作用是_____。18.(8分)下列是基本实验操作示意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存在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2)以上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除图D的情况外,请再写出一条使用酒精灯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再研究。(回顾历史)(1)1774年,法国化学家______通过用金属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汞等实验,第一次明确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2)如图1微观示意图可表示汞与氧气反应的过程,请在方框内画出正确的图示。______(重温教材)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理论上实验成功时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际上用该方法测得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理论值。(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查阅资料后,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1)将数显设备电脑等、三种传感器压强、温度、浓度、测量装置反应容器为蒸馏水瓶按图2所示进行连接。(2)测定前,打开导管活塞,向烧杯内加入适量的水,双手紧贴蒸馏水瓶外壁,观察到______,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3)打开蒸馏水瓶瓶口橡皮塞,加水并调节使蒸馏水瓶和烧杯内液面相平,关闭活塞,打开并调试好传感器和数显设备。用酒精灯将足量红磷点燃,立即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燃烧结束,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导管活塞,待瓶内液面不再上升后再向烧杯内加入一定量的水,使烧杯和瓶内的液面相平。数显设备上得到的曲线图纵坐标为浓度,横坐标为时间,压强和温度曲线仅表示该段时间内对应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数据分析)(1)压强曲线A点表示红磷在瓶中开始燃烧,判断依据的瓶内温度升高和______。(2)压强曲线BC段、CD段降低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3)压强曲线EF段略低于OA段的原因是______。(实验结论)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题分析】

A、使用胶头滴管时先挤压胶头,排出空气,再伸入溶液中吸取,故A不正确;B、闻气味时应该用手轻轻的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故B不正确;C、取用固体粉末时,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滑入试管底部,故C正确;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D不正确。故选C。2、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在Ca(IO3)2中Ca的化合价为+2,O的化合价为-2,故Cl的化合价为+5,故选A考点: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3、D【解题分析】

A、莽草酸是由分子构成,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1个莽草酸分子中含有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故A错误;B、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B错误;C、莽草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10):(16×5)≠7:10:5,故C错误;D、莽草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10):(16×5)=84:10:80,可见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D正确。故选D。【题目点拨】在比较物质中元素质量分数大小时,不一定需要将物质每种元素质量分数完全算出,可利用元素质量比进行比较。4、D【解题分析】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生成物是气体,错误;B、红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五氧化二磷固体,现象就为产生大量白烟,错误;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并放出大量的热,错误;D、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生成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水和二氧化碳,则加热碳酸氢铵固体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5、A【解题分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正确;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放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B错误;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C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不产生白雾,故D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6、B【解题分析】

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水生成H2和O2,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7、C【解题分析】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8、C【解题分析】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因此实验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选项A不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因此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选项B不正确C.铜绿是碱式碳酸铜,加热“铜绿”时,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实验现象是:绿色固体会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选项C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描述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选项D不正确。故选C。【题目点拨】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一般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否则就变成实验结论。9、D【解题分析】A、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矿石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石蜡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二氧化碳由固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面包发霉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10、B【解题分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C、镁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1、B【解题分析】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选项正确;B.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故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雾,选项错误;C.反应物的浓度越高,反应物接触越充分,反应越剧烈,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选项正确;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选项正确。故选B。12、A【解题分析】

A、一束鲜花可以使满屋飘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用手轻捏海绵会使其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不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C、水壶中的水沸腾后壶盖被冲开,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水分子数目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D、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没有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A。13、B【解题分析】

A、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项错误;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选项正确;C、向试管中低价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于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到试管中,选项错误;D、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不能正放,选项错误,故选B。14、A【解题分析】

原子构成分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其中“▲”应填入的是原子。故选A。15、D【解题分析】

A、大量使用化肥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A错误;

B、大规模围湖造田会造成水体污染,B错误;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故C错误;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能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D正确。

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2H2O2H2↑+O2↑2CaO+2SO2+O22CaSO4CDBCD【解题分析】

(1)由图表信息可知,水在光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则反应原理为:2H2O2H2↑+O2↑;(2)向煤中掺入生石灰(CaO),在氧气参与反应和高温的条件下,用来吸收SO2,只生成硫酸钙(CaS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O+2SO2+O22CaSO4;(3)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则生成物质中碳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1:1,不可能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C乙醇(C2H6O)和D乙醛(C2H4O);(4)A超临界流体CO2与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化学组成相同,都是二氧化碳分子;故选项错误。B超临界流体CO2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不同,超临界二氧化碳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密度大于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正确。C超临界流体CO2替代有机溶剂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选项正确。D超临界流体CO2与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性质有所不同;故选项正确。故选BCD。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C引流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活性炭吸附硬水防止暴沸冷水使生成的水蒸气在烧杯中经冷却而收集【解题分析】

(1)明矾主要成分是KAl(SO4)2•12H2O,他在水中可以生成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水中悬浮杂质的性质,所以明矾可以净水;(2)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液体;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都能导致滤液浑浊;(3)澄清的水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色素,所以要除去水的颜色,可利用活性炭除去;(5)取少量经过净水器出来的水,向其中加入一些肥皂水,振荡,发现几乎没有泡沫,有大量的浮渣,说明液该水是硬水;(6)烧瓶底部应事先放置碎瓷片,放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沸腾事故发生;烧杯起到冷水浴的作用,使生成的水蒸气在烧杯中经冷却而收集。18、BCDB操作: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C操作:打破试管底部D操作:酒精喷洒,引起着火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切勿吹灭(合理即可)【解题分析】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液体的量太多,加热时液体易因沸腾而溅出,导致人被烫伤或腐蚀;向试管中加入块状或大颗粒固体时,应将试管横放,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使固体滑到试管底,否则易打坏试管;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一只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否则易引起灯内酒精着火,甚至引发酒精灯爆炸;所以:(1)存在明显错误的是BCD;(2)以上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①B操作:液体沸腾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