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首都师大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为了提高烟草产量,农民会在烟草长出足够叶片时打顶(摘去顶部花),但打顶后侧芽又会萌动生长,自白消耗生长营养,所以一般要求农民要进行多次人工抹芽(摘除侧芽)以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费时费力。科研人员认为可以采取打顶后涂抹生长素的方法替代人工抹芽。为探究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对烟草上部叶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打顶后涂抹生长素是为了抑制侧芽萌发B.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C.打顶后的抹芽措施有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D.从图中可知,打顶后涂抹生长素,烟草的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在14~21天中有显著上升2.有关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叙述错误的是()A.达尔文和他的儿子最先设计了简单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实验进行研究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拜耳的实验认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分布不均匀D.荷兰科学家温特发现、命名并提取出生长素3.下图为小肠绒毛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3内液体渗透压比4、5内液体渗透压高C.5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与3内一样多D.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4.如图是脱氧核苷酸的结构模型,其中T代表()A.胸腺嘧啶 B.胞嘧啶 C.腺嘌呤 D.鸟嘌呤5.一个典型的蜜蜂蜂群数量最多的是工蜂,工蜂都是丧失繁殖能力的雌蜂,具有适于采集花粉的性状,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A.工蜂不能繁殖后代,但是工蜂的这些性状能帮助蜂王获得更多的食物来繁殖B.决定工蜂适于采集花粉性状的基因只位于蜂王体内,通过蜂王传递给子代C.工蜂和虫媒花表现出来的相互适应的性状都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工蜂发生的基因突变虽然也会改变蜂群的基因频率,但是新基因不会遗传给下一代6.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如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进入低温环境后,图中信息分子A、B、C、D的释放量均有所增加B.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通常需要信息分子E和抗原的共同作用C.与调节方式乙相比,甲的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大、反应迅速D.信息分子A、B、C、D、E的化学本质均为有机物,其中E为糖蛋白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胞内的钾离子浓度约为胞外的30倍,而胞外的钠离子和钙离子浓度分别约为胞内的10倍和10000倍。(1)神经细胞遇到适当刺激后可产生以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传导的动作电位。其中,在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向_____。(2)实验发现,用河豚毒素(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处理神经纤维末梢,阻断该处动作电位的传导,突触前膜无神经递质释放,当河豚毒素的作用消除后,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恢复,该现象说明动作电位与神经递质释放的关系是_____。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若神经末梢的细胞外液中没有钙离子,即便该部位产生了动作电位,也没有神经递质的释放。综上所述,可推断动作电位、钙离子跨膜运输和神经递质释放三种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是_____。(3)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___。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发生功能联系的部位,一次突触传递的时间约为0.5~0.9毫秒。实验发现,某反射兴奋通过中枢的传播时间约为0.7毫秒,说明该反射在神经中枢经过了_____(填“一次”或“多次”)突触传递,其神经中枢位于_____。8.(10分)某时期,在一条大河的南岸的大块农田中发生某种甲虫的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农田里喷洒某种杀虫剂R,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杀虫剂。下图为在此时期内这种甲虫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甲虫种群密度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这种耐药性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通过一代代的积累,使甲虫种群的耐药性增强了,在这个过程中,杀虫剂对甲虫起__________作用,这是通过杀虫剂与甲虫之间的____实现的,杀虫剂对甲虫所起作用的实质就是定向地改变害虫种群中的________,向更易产生耐药性的方向进化。(3)如果A到D都为杀虫剂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杀虫剂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4)若在这条大河的北岸也发现了与南岸的甲虫外形很相似的甲虫种群,将两岸甲虫放在一起饲养,发现这两个种群的甲虫可以交配并产生小甲虫,但小甲虫不育,这说明两个种群之间存在________。(5)大河南岸的马铃薯地和玉米地里分别都有这种甲虫种群,经检测发现它们的基因型共有5种,这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9.(10分)科学研究发现,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以使血糖升高,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_____________作用。在图示过程中,_____________细胞是两种激素的靶细胞。(2)欲探究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可对正常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葡萄糖和胰岛素,这两种物质的注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第一种糖尿病患者能产生一种抗体Y1,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后者对血糖敏感度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使血糖升高;第二种糖尿病患者能产生一种抗体Y2,Y2能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_____________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升高。上述的免疫疾病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示意图(a~e表示信息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d偏高,机体会通过调节作用,使c的含量发生变化B.图中a、b、c、d、e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C.成年人体内d过少时会表现出精神萎靡等症状D.免疫细胞除了图中的B细胞和T细胞,还有巨噬细胞等11.(15分)下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请据图完成下面问题:(1)A所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2)图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典型实例就是顶端优势,顶端优势就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2、分析图示: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后烟草上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大于打顶后不涂抹生长素的处理组。【详解】A、生长素涂抹处为形态学上端,因此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到侧芽处,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A正确;B、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其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也可以非极性运输,B错误;C、打顶后的抹芽措施是为了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因此该措施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C正确;D、由题意和图示可知,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且在14~21天中上升显著,D正确。故选B。2、D【解析】19世纪末,达尔文和他的儿子,设计了实验来探讨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发现在受到单侧光照射时,胚芽鞘会向光弯曲生长;如果去掉胚芽鞘的尖端,或者用锡箔罩子把尖端罩上,则不发生弯曲;如果罩上的是尖端下面的一段,胚芽鞘仍会弯向光源生长。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1913年,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1918年,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1926年,荷兰科学家温特把切下的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尖端,将琼脂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详解】A、由分析可知,最早设计实验研究植物向光性的是达尔文和他的儿子的实验,A正确;B、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C、拜耳在黑暗条件下,移动胚芽鞘尖端位置,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正确;D、由分析可知,荷兰科学家温特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命名为出生长素,但并未提取出生长素,D错误。故选D。3、D【解析】据图分析:1为小肠绒毛细胞,2为红细胞,3为毛细血管,4为组织液,5为毛细淋巴管。【详解】A、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B、3为毛细血管(内含血浆),4为组织液,5为毛细淋巴管,内含淋巴,正常情况下3、4、5内液体为等渗溶液,B错误;C、一般情况下,5淋巴中含有的蛋白质比3血浆中少,C错误;D、O2离开红细胞要经过1层生物膜,然后通过单层毛细血管壁需经过2层生物膜,再进入组织细胞又通过1层生物膜,但选项中最终到达的部位是“发挥作用的部位”——具双层生物膜的细胞器线粒体,所以至少需经过6层生物膜,D正确。故选D。4、A【解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A、T、G、C)组成。【详解】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其碱基A、T、G和C的中文名称分别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因此图中碱基T的名称为胸腺嘧啶。故选A。5、B【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工蜂虽然不能繁殖后代,但是这些性状可以帮助蜂王获得食物来繁殖,也是有利性状,A正确;B、决定工蜂适于采集花粉性状的基因可能存在于蜂王、雄峰、工蜂体内,B错误;C、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工蜂和虫媒花表现出来的相互适应的性状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D、工蜂是丧失繁殖能力的雌蜂,所以工蜂细胞内的基因不会传递给下一代,D正确。故选B。6、B【解析】据图分析,信号分子A表示神经递质,信号分子B表示抗利尿激素,信号分子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信号分子D表示甲状腺激素,信号分子E表示淋巴因子。【详解】A、进入低温环境后,进行神经-体液调节,进而增加产热量,则图中信息分子ACD释放量增加,而寒冷时,排尿量增加,则抗利尿激素减少,A错误;B、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信息分子E能增强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B正确;C、甲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乙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则甲的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小、反应迅速,C错误;D、信息分子A所示的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其中的一氧化氮属于无机物,信息分子E为淋巴因子,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相反(2).动作电位是引起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必要条件(3).动作电位通过诱导钙离子跨膜运输来促进神经递质释放(4).反射弧(5).一次(6).脊髓【解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离子通透性改变,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由此可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之间的转变过程,需要的时间长,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由突触的数目决定。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电信号、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详解】(1)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膜外受刺激部位为负,未受刺激部位为正,电位由正传向负,兴奋由受刺激部位传向未受刺激部位,故在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向相反。(2)用河豚毒素(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处理神经纤维末梢,阻断该处动作电位的传导,突触前膜无神经递质释放,当河豚毒素的作用消除后,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恢复,该现象说明动作电位与神经递质释放的关系是动作电位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必要条件;若神经末梢的细胞外液中没有钙离子,即便该部位产生了动作电位,也没有神经递质的释放,综合分析,可推断动作电位、钙离子跨膜运输和神经递质释放三种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动作电位通过诱导钙离子跨膜运输来促进神经递质释放。(3)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发生功能联系的部位,一次突触传递的时间约为0.5~0.9毫秒。实验发现,某反射兴奋通过中枢的传播时间约为0.7毫秒,说明该反射在神经中枢经过了一次突触传递,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利用题中有关信息并结合有关神经调节的基本知识综合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1)种群中有少数个体对杀虫剂具有耐药性(2)①.选择②.生存斗争③.基因频率(3)更换杀虫剂的种类(4)生殖隔离(5)遗传#基因【解析】1、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2、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3、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小问1详解】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种群中有少数个体对杀虫剂具有耐药性,故甲虫种群密度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小问2详解】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这种耐药性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通过一代代的积累,使甲虫种群的耐药性增强了,在这个过程中,杀虫剂对甲虫起选择作用;这是通过杀虫剂与甲虫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杀虫剂对甲虫所起作用的实质就是定向地改变害虫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向更易产生耐药性的方向进化。【小问3详解】如果A到D都为杀虫剂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是改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更换杀虫剂的种类,害虫由于不具有该种农药的抗药性而被淘汰。【小问4详解】将两岸甲虫放在一起饲养,发现这两个种群的甲虫可以交配并产生小甲虫,但小甲虫不育,说明了两种甲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小问5详解】甲虫种群基因型共有5种,因此反应生物种群的基因(遗传)多样性。【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明确甲虫本来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变异,由农药对其进行了选择,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9、(1)①.协同②.肝#肝脏(2)①.胰岛素②.葡萄糖(3)①.胰岛素②.自身免疫病【解析】血糖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小问1详解】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浓度,故具有协同作用;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起抑制作用,且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分解肝糖原,故肝细胞是两种激素的靶细胞。【小问2详解】验证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需要对正常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导致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然后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出现低血糖症状消失的现象,即可证明胰岛素的降低血糖的作用。【小问3详解】胰岛素属于激素,激素需要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起作用,第二种糖尿病患者能产生一种抗体Y2,Y2能与靶细胞的胰岛素受体结合,胰岛素不能被受体识别,使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士分层培训
- 2023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县级)
- 培训后的收获与感悟
- 项目建设工程勘察协议(34篇)
- 心理健康自我成长报告七篇
- 第二学期保健工作计划(3篇)
- そうだ・ようだ・らしい・みたいだ的区别 知识清单 2024届高考日语一轮复习
- 股东趣味答题试卷
- DB11-T 1870-2021 畜禽养殖粪肥还田利用技术规范
- 墙面污染维修合同范本(2篇)
- 融合基因课件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
- 英语外贸业务经理岗位职责
- 阅己+悦己+越己+-高中认识自我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高中 班会课件
- 土地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 供应商响应情况登记表
- 内镜室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 特异体质学生登记表( 小学)
-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 jgj113-2015建筑玻璃技术规范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题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