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师大附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师大附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师大附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师大附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师大附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师大附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引起的B.免疫抑制剂使T细胞增殖受阻,降低了机体免疫功能,但可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C.HIV感染初期由细胞免疫消灭大多数病毒,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被毒蛇咬伤时,以抗蛇毒毒素血清对伤者进行免疫治疗属于二次免疫2.某科技小组用水平放置的燕麦幼苗做重力引起的向性运动实验,图1为燕麦幼苗放置的初始状态,图2为实验结果,甲、乙为远地侧或近地侧的生长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根处,甲为远地侧,IAA含量低于乙(近地侧)B.在芽处,甲为近地侧,IAA含量高于乙(远地侧)C.0-20min内,IAA的运输方式没有极性运输D.若实验前除去芽的尖端,芽处不会出现图2实验结果3.下图表示免疫反应的某一环节,X代表的细胞是()A.细胞毒性T细胞B.浆细胞C.造血干细胞D.癌细胞4.下列关于躯体运动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脑干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人体的呼吸B.控制人体心血管运动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高位截瘫患者,脑与脊髓的联系中断,排尿反射随之消失D.小脑和脑干能控制脊髓,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控制5.某人不能消化乳糖,经检查发现他的乳糖酶因一个氨基酸被替换而失活,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缺乏吸收某种氨基酸的能力B.不能摄取足够的乳糖酶C.乳糖酶基因中相应的碱基被替换了D.乳糖酶基因中有一个碱基缺失了6.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予光照(如图)。培养段时间后,胚芽鞘生长情况是()A.a不弯曲、b不弯曲、c不弯曲B.a向右弯曲、b不弯曲、C向左弯曲C.a不弯曲、b不弯曲、c向右弯曲D.a向右弯曲、b向左弯曲、c不弯曲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C.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8.(10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后代的性状差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重组,下列过程中哪些可以发生基因重组()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是某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据图分析回答。(1)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期,该细胞中有_________条染色体。(2)B细胞中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有_________条染色单体,该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____(填“初级精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10.(14分)下图表示果蝇某细胞内的相关染色体行为,1、2代表两条未发生变异的染色体,3、4代表两条正在发生变异的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不同片段。(1)果蝇的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正常情况下,1与2是_____________染色体,图中A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基因突变。图中显示此果蝇细胞发生过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_____类型。(2)请将图示联会过程补充完整____________。11.(14分)用微电极记录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是研究神经冲动产生、传导和突触传递原理的常用方法。根据以下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1)当图1中的微电极M记录到动作电位时,突触小泡将依次产生的反应是___;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兴奋型递质,突触后膜上将依次产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2)研究表明,在突触小体未产生动作电位的情况下,微电极N上也会记录到随机产生的、幅度几乎相等的微小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结合突触的结构和突触传递的过程,分析导致该电位变化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某些突触中,突触小体产生动作电位后,微电极N上记录到电位负值增大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如图3所示。已知K+和Cl−通道都参与了IPSP的形成,IPSP产生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4)已知从刺激开始到动作电位产生有一短暂的延迟,且与刺激强度有关。为了规避该延迟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可利用微电极记录技术设计实验,精确测量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度。请写出简要实验思路。(实验仪器:微电极记录设备、刺激器、计时器、刻度尺等。)________________。12.某同学对植物生长素研究非常有兴趣,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1)实验一实验假设:如果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则能影响胚芽鞘下端的生长。实验材料:小麦胚芽鞘、刀片、琼脂薄片若干。实验设计:见实验设计示意图1实验结论:上述实验假设成立。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1不完善,缺少的是______________,你的具体改进是______________。(2)实验二实验假设: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实验材料:同实验一。实验设计:在上述示意图1改进后的基础上进行单侧光照射,实验设计及其实验预测结果见示意图2。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成立。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2中的实验预测结果是错误的,你认为正确的现象应该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A、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器官攻击引起的,而过敏反应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引起的,A错;B、移植的器官作为外来细胞会被T细胞识别并清除,故B对;C、病毒进入机体需要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清除,可以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C错;D、抗蛇毒毒素血清含有抗体而不是灭活的抗原,不属于二次免疫,D错。2、C【解析】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过高浓度抑制生长。极性运输就是将物质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运送到形态学下端。【详解】A、在水平放置的燕麦根处,生长素表现为两重性,所以甲为远地侧,IAA含量低于乙(近地侧)生长快,A正确;B、在水平放置的燕麦芽处,生长素表现为促进生长的作用,甲为近地侧,IAA含量高于乙(远地侧),生长快,B正确;C、0-20min内,IAA的运输方式有极性运输,但是还没有横向运输,导致生长素在近地侧与远地侧分布均匀,其伸长长度相等,C错误;D、生长素是由尖端产生的,若实验前除去芽的尖端,则不能产生生长素,芽处不会出现图2实验结果,D正确。故选C。3、A【解析】细胞免疫过程为: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效应使靶细胞裂解。【详解】A、据图分析,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为靶细胞,细胞X与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说明细胞X是效应T细胞,即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A正确;故选A。4、D【解析】分析题图: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可以直接到达脊髓等低级中枢,也可以经过小脑或脑干传给低级中枢。【详解】A、人体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A错误;B、控制人体心血管运动的中枢位于脑干,B错误;C、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虽然脑与脊髓的联系中断,但其仍可排尿,排尿发射仍然存在,只是兴奋不能上传到大脑皮层,不能产生尿意,C错误;D、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由图可知,小脑和脑干能控制脊髓,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控制,D正确。故选D5、C【解析】A、由题意知,乳糖酶不能消化乳糖,是因为缺乏合成具有活性的乳糖酶能力,A错误;B、乳糖酶是细胞自身合成的,而不是靠摄取,B错误;C、因为乳糖酶分子中只有一个氨基酸改变而导致了乳糖酶失活,所以其根本原因是控制乳糖酶合成的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被替换,C正确;D、如果乳糖酶基因缺失一个碱基对,则会引起乳糖酶分子中多个氨基酸改变,D错误。故选C。6、C【解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单侧光→尖端→影响生长素运输→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生长不均匀(背光侧快)→向光弯曲。可见:向光性产生的内部因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外部因素是单侧光的照射。【详解】a:虽有单侧光照,但是因为云母片的作用,尖端的生长素不能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直立生长;b:由于有云母片的阻隔,生长素不能从尖端运到伸长区,不生长,不弯曲;c:右侧的生长素不能运至伸长区,但是左侧的生长素能运至伸长区,向右弯曲生长。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7、A【解析】A、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运输到侧芽,A错误;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B正确;C、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C正确;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D正确。故选A。8、D【解析】基因重组的概念: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发生时间:减数分裂过程中。类型:共分为两种:(注意发生的两个时期)1、简单来说就是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前期);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看图可知:①②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③是受精作用,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即①②中。D正确,ABC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①.后②.8③.2④.8⑤.次级精母细胞【解析】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详解】(1)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该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2)B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10、(1)①.8②.非同源③.不一定④.易位(2)【解析】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SV)是染色体变异的一种,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有各种射线、化学药剂、温度的剧变等,内因有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的失调、衰老等。主要类型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小问1详解】果蝇的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1与2形态大小不同,且上面是非等位基因,因此1与2是非同源染色体;A代表染色体上的片段,不一定是基因内部,因此不一定属于基因突变;图中所示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中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小问2详解】联会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且等位基因与等位基因所在的片段相互靠近,故联会的结果呈十字架形式,如下图所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发生易位及联会情况,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11、(1)①.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②.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产生动作电位(2)突触小泡破裂释放少量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微小的电位变化(3)K+通道开放导致K+外流,Cl−通道开放导致Cl−内流(4)在神经轴突上选取两点,插入微电极记录设备,用刻度尺测量两微电极之间的距离,用刺激器刺激两微电极同一侧的轴突某点,分别计时微电极测得动作电位的时间,用微电极间的距离除以二者产生动作电位的时间差即为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率。【解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突触结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而发挥作用。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形成的,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小问1详解】微电极M记录到动作电位时,即兴奋传至轴突末梢,此时突触小泡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形成动作电位。【小问2详解】突触小体未产生动作电位时,其所含的突触小泡可能会破裂,可释放少量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微小的电位变化。【小问3详解】由图3可知,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负值增加,由题干信息“已知K+和Cl−通道都参与了IPSP的形成”,IPSP产生的原理是K+外流和Cl−内流引起。【小问4详解】为规避动作电位的延迟,可测量动作电位通过神经轴突上两点间的距离和时间,由此计算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率,即在神经轴突上选取两点,插入微电极记录设备,用刻度尺测量两微电极之间的距离,用刺激器刺激两微电极同一侧的轴突某点,分别计时微电极测得动作电位的时间,用微电极间的距离除以二者产生动作电位的时间差即为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率。【点睛】本题以微电极测量电位为载体,考查神经冲动产生、传导和突触传递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每一小问都涉及一些新情境,能够有效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利用信息的水平,最后的实验设计更能考查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素养。12、(1).对照组(2).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切面上(3).去尖端的胚芽鞘不向光弯曲(或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左弯曲)(4).生长素不会向背光一侧转移(或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5).单侧光处理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放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