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_第1页
第6节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_第2页
第6节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_第3页
第6节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_第4页
第6节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免疫的概念通过免疫消灭入侵的病原体,消除体内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概念:功能: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并清除“非己”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在骨髓中成熟(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淋巴细胞的分化示意图三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皮肤对病菌的阻挡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第一道防线溶菌酶使细菌溶解第二道防线组成功能类型第一道第二道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溶菌酶的作用吞噬细胞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攻击破坏T细胞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抗原的概念: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一)抗原和抗体举例:病原体寄生虫花粉异型红细胞异体组织异种动物的血清等异物抗原决定簇示意图抗体的概念:抗体的化学本质: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球蛋白抗体的性质:特异性抗体立体模式图抗体效应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示意图特异性免疫类型抗原进入人体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胞外)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胞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1)感应阶段:(二)体液免疫抗原吞噬细胞(识别和处理)T细胞B细胞(识别)呈递抗原呈递抗原使抗原隐藏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刺激记忆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增殖和分化受抗原刺激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3)效应阶段:+抗原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抗体与病菌结合,抑制其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抗体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抗体与抗原结合,使其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的作用第一次接触病原体再次接触抗体相对量时间1)感应阶段:(三)细胞免疫抗原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T细胞(识别)呈递抗原使抗原隐藏的抗原决定簇暴露记忆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增殖和分化受抗原刺激效应T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释放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淋巴因子(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靶细胞裂解死亡。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如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增强其杀伤力等(1)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来源功能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2)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3)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种类项目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区别来源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对象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特点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基础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4)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二者关系:对于病毒,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病毒随血液循环散播,当病毒进入细胞后,先由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对于胞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需要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5)记忆细胞与二次应答反应(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免疫反应快,也比初次免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4)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和患病程度可以用下图表示:靶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皮肤、黏膜体液杀菌物质、吞噬细胞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T细胞效应T细胞过程过程特异合结攻击课堂练习:1、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B2.下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造血干细胞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B.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C.c和d在不同的场所发育而成D.当再次受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c和d有关D3、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②为

细胞,④为

细胞。(2)⑦与④功能上的区别是

;由④分化为⑦的过程中,④细胞核内的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

的模板。(3)抗体从在细胞内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为

。(4)过程③表示

,过程⑤表示

。TB⑦可以分泌抗体而④不能mRNA合成蛋白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②将抗原传递给④病菌(抗原)直接刺激④4.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A5、请回答与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1)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反应与第二次免疫反应相比较,产生抗体更多的是

。(2)某种病原微生物(V1)初次侵入机体后,经

细胞摄取和处理,使V1的

暴露出来,并传递给

,然后再传递给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

;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

;当机体再次受到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细胞乙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

。第二次免疫反应吞噬抗原决定簇T淋巴细胞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6.(2009·全国卷Ⅱ)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A.侵染部位B.致病机理C.抗原决定簇D.传播途径

C7、(2010浙江卷)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A8、(2010新课标)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1)上述实验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__________,检测相应的抗体。(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