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学》教学大纲(供中医药类非针灸专业使用)总学时数:90学时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与任务】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办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中医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重要内容涉及经络、腧穴、刺灸法与治疗。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针灸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运用针灸防治常见疾病。【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针灸学课程与许多中医基础课程联系紧密,其中针灸治疗部分对于疾病的诊疗是以中医诊疗学为基础,辨证部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治疗部分则是在结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指导下完毕的。本课程既涉及理论部分,也涉及到临床多学科的实践技能,因此,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实际操作,从而达成能够运用针灸防治常见疾病的目的。本课程累计90学时,课堂讲授78学时,实践12学时。绪言【教学目的规定】1.掌握针灸学的概念及针灸疗法的特点,明确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及本学科的意义。2.熟悉针灸学发展简史及对外交流概况。3.理解本课程重要的内容及学习目的和办法。【教学内容】1.针灸学的概念: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2.针灸疗法的特点:含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3.针灸学的发展简史及对外交流:从古代、近代及当代发展的概况,可划分为五个时期;从古到今针灸学术的对外交流。4.针灸学的重要内容、学习目的及办法:内容涉及经络、腧穴、刺灸法及治疗;学习目的即掌握运用针灸学理论指导临床,达成防治疾病的目的;学习办法即熟记基本知识,重复练习操作技术,注意理论与实践的亲密结合。【教学办法】理论讲授,结合幻灯、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针灸学的理解,从而产生学习爱好。【参考学时】2学时。上篇针灸理论第一章经络总论第一节经络系统的构成【教学目的规定】1.掌握经络、经络系统及经络学说的概念。2.掌握经气的概念。3.掌握经络系统的构成。4.掌握十二经脉的名称、体表分布规律及其表里络属关系、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气血循环流注规律。5.熟悉奇经八脉的名称、分布特点及作用。6.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的概念、作用。7.理解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概念。【教学内容】1.经络、经络系统及经络学说的概念:⑴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涉及经脉和络脉。“经”有途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经脉以上下纵行为主,是经络的主体;络脉从经脉中分出侧行,是经络的细小部分。⑵经络系统是由经脉与络脉互相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经络系统将人体的组织器官、四肢百骸联系成一种有机的整体。⑶经络学说是叙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效、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互有关系的理论体系。2.经气的概念:即经络之气,概指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效活动;经络系统足通过经气的活动,以调节全身各部的机能,从而使整个机体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3.经络系统的构成: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4.十二经脉的名称:是以脏腑、手足、阴阳而命名的,涉及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⑴十二经脉体表循行特点:手三阴经循行于上肢的内侧,手三阳循行于上肢的外侧,足三阴循行于下肢的内侧,足三阳循行于下肢的外侧。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三阴经在上肢的排列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足三阴经在小腿的下半部和足背,其排列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处足厥阴经同足太阴经交叉后,循行在太阴与少阴之问,便成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⑵表里络属关系: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⑶十二经脉循行走向及交接规律:手三阴从胸走手交手三阳,手三阳从手走头交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足交足三阴,足三阴从足走胸交手三阴。⑷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规律:(从中焦始)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5.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和阳跷脉的总称。⑴分布特点: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后分道而行,称“一源三歧”。督脉行于腰背部的正中,上达头面;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行,围绕口唇。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部一周。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至咽喉与任脉会合;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部与督脉会合。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和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⑵作用:加强了十二经脉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6.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作用:沟通十二经脉中表里经的联系;补充十二经脉的循行局限性;沟通腹、背和全身经气。7.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人、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而深人体腔的支脉。作用:加强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加强了经脉所属络脏腑在体腔内的联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的循行局限性。8.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9.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效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教学办法】理论讲授,结合幻灯、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针灸学的理解,从而产生学习爱好。【参考学时】4学时。第二节气街、四海【教学目的规定】熟悉气街、四海的概念和意义。【教学内容】气街、四海的概念:⑴气街是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人体上有4个气街:头气街、胸气街、腹气街和胫气街。从另一种角度叙述了经气的运行规律,指导临床配穴。⑵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脑为髓海,胸部为气海,胃为水谷之海,冲脉为血海。四海理论进一步阐明了经气的构成和来源,对于指导临床有着重要意义。【教学办法】理论讲授,结合幻灯、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针灸学的理解,从而产生学习爱好。【参考学时】1学时。第三节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教学目的规定】熟悉经络的作用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教学内容】1.经络的作用: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2.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阐明病理变化,指导辨证归经和指导针灸治疗。【教学办法】理论讲授,结合幻灯、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针灸学的理解,从而产生学习爱好。【参考学时】1学时。第二章腧穴总论第一节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教学目的规定】1.掌握腧穴的概念。2.理解腧穴的发展概况。3.掌握腧穴的分类。【教学内容】1.腧穴的概念: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疾病的反映点和针灸施术的部位。2.腧穴的发展:最初认识阶段、定位定名阶段、定位定名归经阶段;简要介绍历代医家对经穴的增加状况。腧穴的名称皆有一定含义,历代医家以腧穴所居部位和作用为基础,结合自然界的现象和科学理论等采用取类比象的办法对腧穴命名。3.腧穴的分类:腧穴大致上可分为十四经穴、奇穴和阿是穴3类。⑴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经和任、督脉循行线上的腧穴,含有固定的名称、部位和归经,是人体穴位的主体。⑵奇穴:又称经外奇穴,是指现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这些穴位主治范畴比较单纯,多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⑶阿是穴:是既无固定名称也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局部或其它反映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教学办法】理论讲授,结合幻灯、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针灸学的理解,从而产生学习爱好。【参考学时】1学时。第二节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教学目的规定】1.掌握腧穴的主治特点。2.熟悉经穴的主治规律。【教学内容】1.腧穴的主治特点⑴近治作用:即全部腧穴可治疗所在部位局部及临近组织、器官的病证,这是一切腧穴的最基本主治特点。⑵远治作用:是指十四经脉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并且还能治疗本经脉所联系的远端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⑶特殊作用:是指许多腧穴含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和某些相对特异性的治疗作用。2.腧穴的主治规律:分经主治规律和分部主治规律。⑴分经主治规律: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或对应脏腑等的病证。①手三阴经手太阴经:肺、喉病。手厥阴经:心、胃病、神志病。手少阴经:心病、神志病。三经的相似主治为胸部病。②手三阳经手阳明经:前头、鼻、口、齿病。手少阳经:侧头、胁肋病,耳病、目病。手太阳经:后头、肩胛、神志病,耳病,目病。三经的相似主治为咽喉病和热病。③足三阴经足太阴经:脾胃病。足厥阴经:肝病。足少阴经:肾病、肺病、咽喉病。三经的相似主治为前阴病和妇科病。④足三阳经足阳明经:前头、口齿、咽喉、肠胃病。足少阳经:侧头、耳病,胁肋病。足太阳经:后头、背腰病(背俞并治脏腑病)。三经的相似主治为眼病、神志病和热病。⑤任督二脉任脉:回阳、固脱,有强健作用。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有醒脑开窍作用。两经的相似主治为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⑵分部主治规律:是指处在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及某类病证,即腧穴的分部主治与腧穴的位置特点有关。①头面部:眼区穴治眼病;鼻区穴治鼻病,督脉该区穴含有醒脑开窍作用;颈区穴治疗舌病、咽喉病、喑哑、哮喘、食管病、颈部病;前头和侧头区穴治疗局部、眼、鼻病;后头区穴治疗神志病、局部病;项区穴治疗神志病、喑哑,咽喉、眼、头顶病。②胸膺胁腹部:胸膺区穴治疗胸、肺、心病,任脉该区穴治疗胸、肺病;腹区穴治疗肝、胆、脾、胃病,任脉的鸠尾、巨阙治疗神志病,上脘至下脘区治疗胃肠病,水分治疗水肿病;少腹区穴治疗经带、前阴、肾、膀胱、肠病;任脉该区穴治疗经带、肾、膀胱、肠、前阴病,可回阳、固脱,有强健作用。③肩背腰尻部:肩胛区治疗局部、头项病;背部膈俞以上主治肺、心病,督脉至阳以上主治发热、神志、肺病;背腰区肝俞至三焦俞主治肝、胆、脾、胃病,督脉筋缩至悬枢主治脾、胃、神志、腰脊病;腰尻区肾俞至会阳主治肾、膀胱、肠、后阴、经带病,督脉命门至长强主治肾、经带、后阴、腰脊病。④腋胁侧腹部:胸胁区主治肝胆病、局部病;侧腹区主治脾胃病、经带病。【教学办法】理论讲授,结合幻灯、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针灸学的理解,从而产生学习爱好。【参考学时】1学时。第三节特定穴【教学目的规定】1.掌握特定穴的概念和分类。2.熟悉各类特定穴的临床应用。【教学内容】1.特定穴的概念:特定穴是十四经穴中含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2.特定穴的分类: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俞穴、募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共10大类。⑴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下列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穴。五输穴的临床应用:可归纳为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准时选用。⑵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通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位的腧穴。⑶络穴:是络脉从本经分出的穴位,十二经络穴含有加强表里经脉联系的作用。原、络穴的临床应用:原穴重要治疗有关脏腑的疾病。络穴可治疗表里两经的病证。临床上常把病变经脉的原穴和相表里的经脉络穴相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或主客原络配穴法,是表里经配穴法的典型实例。⑷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郄穴的临床应用:重要用于治疗对应脏腑的急症,阳经郄穴多治疗急性疼痛,阴经郄穴多治疗血证。⑸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⑹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俞、募穴的临床应用:重要治疗有关脏腑的病变。俞募配穴法是将病变脏腑的俞募穴相配合的办法,是前后配穴法最典型的实例。⑺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6个腧穴。下合穴的临床应用:重要用于治疗六腑疾病。⑻八会穴: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之精气所聚会的8个腧穴。八会穴的临床应用: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主治其所会有关的病证。⑼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阴维脉,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跷脉,足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脉,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跷脉,因此,八脉交会穴可治疗相通的奇经八脉的病证。另外,临床上也可把公孙和内关、后溪和申脉、足临泣和外关、列缺和照海相配,治疗有关部位的疾病。⑽交会穴: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经脉相交会的腧穴。交会穴的临床应用:重要用于治疗交会经脉的疾病。【教学办法】理论讲授,结合幻灯、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针灸学的理解,从而产生学习爱好。【参考学时】3学时第四节腧穴的定位办法【教学目的规定】掌握腧穴的定位办法。【教学内容】1.骨度分寸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作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拟定腧穴位置的办法。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根据人体解剖学的多个体表标志为根据来拟定腧穴位置的办法。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可分为固定的标志和活动的标志。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根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原则来量取腧穴的定位办法,涉及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和横指同身寸。4.简便定位法:是临床上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位办法。【教学办法】理论讲授,结合幻灯、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针灸学的理解,从而产生学习爱好。【参考学时】1学时。中篇针灸技术第四章刺灸法总论第一节针具与刺法的源流【教学目的规定】1.掌握刺法的概念。2.理解针具的来源和发展。3.理解刺法的来源和发展。【教学内容】1.刺法的概念:又称针法,指使用不同的针具或非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或方式刺激机体的一定部位(腧穴),以防治疾病的办法。2.针具的来源与发展:古代最早针具为“砭石”,除砭石之外,尚有骨针。夏、商、周时代,由于冶金术的发明,金属针具如青铜针出现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又逐步出现了铁针、金针、银针、合金针、不锈钢针等。“九针”是指形状各异,各有不同作用的九种针具。由于不锈钢针既含有一定的坚韧性,又不易生锈,且挺直滑利,经久耐用,现广泛应用于临床。3.刺法的来源发展:在刺法方面,《内经》已提到“九刺”、“十二刺”、“五刺”,《难经》强调针刺时双手协同的重要性。在补泻手法方面,《内经》记载有“捻转”、“提插”、“疾徐”、“迎随”、“呼吸”、“开阖”等补泻内容,为后世针法奠定了基础。唐宋后来,《针经指南》、《针灸大全》及《针灸大成》等均对针剌手法进行了系统的叙述。【教学办法】课堂讲授,辅以图表,可放映幻灯、录像或电影,结合针具的实物或模型。第二节灸法的来源与发展【教学目的规定】1.掌握灸法的概念。2.理解灸法的来源和发展。【教学内容】1.灸法的概念:是指用艾火治病的办法。广义的灸法既指采用艾绒等为主烧灼、熏熨体表的办法,又可涉及某些非火源的外治法。2.灸法的来源与发展:灸法是随着火的运用而萌芽的。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里就有灸法的记载。后来,《内经》、《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都大力倡用灸法。灸法的专著有《曹氏灸经》、《骨蒸病灸方》、《黄帝明堂灸经》、《灸膏肓俞穴法》、《备急灸法》及《神灸经纶》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施灸的材料及操作的办法也越来越丰富。【教学办法】理论讲授,结合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针灸学的理解,从而产生学习爱好。第三节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教学目的规定】熟悉针刺手法和灸法的量学要素。【教学内容】1.刺法的量学要素:刺激强度、刺激时间。2.灸法的量学要素:艾炷的大小、壮数;艾条施灸距离、时间等。【教学办法】理论讲授,结合幻灯、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针灸学的理解,从而产生学习爱好。【参考学时】2学时。刺灸法各论第一节毫针刺法【教学目的规定】1.理解毫针的构造、规格,熟悉毫针的检查和保藏。2.掌握毫针刺法的练习要领,熟悉毫针的选择和消毒。3.熟悉体位的选择。4.掌握毫针刺法的进针法、针刺角度与深度和行针基本手法,理解辅助手法。5.掌握得气的概念、体现和意义,理解候气、催气、守气的概念和意义。6.掌握捻转、提插补泻和平补平泻手法,理解其它补泻手法。理解影响补泻效应的因素。7.熟悉留针和出针办法。8.掌握针刺异常状况的临床体现、防止及解决。【教学内容】1.毫针:构造、规格、检查和保藏。2.毫针刺法的练习:涉及指力练习、手法练习和本身练习。毫针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状况,选大小、长短适宜的针具。消毒涉及针具、医者手指、针刺部位和治疗室的消毒等。3.体位的选择:惯用的体位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4.毫针刺法:毫针进针法涉及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和针管进针法。针刺的角度重要根据病情治疗需要、补泻的规定和穴位所在部位的特点而决定;针刺的角度普通分为直刺、斜刺和横刺三种。针灸临床必须掌握适宜的深浅度,普通应察形气、观年纪、辨病情、识部位酌定其深浅度。行针又名运针。行针的手法可分为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基本手法为提插法和捻转法,是行针的基本操作办法。辅助手法有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和震颤法。5.得气:又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捻转或提插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针刺得气体现为患者和医者两个方面的感觉,患者可感觉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有时还出现热、凉、痒、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方向和部位的传导和扩散现象。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瞤动、震颤等反映,有的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医者的刺手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映。得气是毫针刺法获得疗效的核心。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映,医者刺手亦感觉到针下空松、虚滑。若针刺不得气,可采用行针催气,或留针候气,或温针,或加灸等辅助办法以促使其得气。6.针刺补泻手法:有单式补泻手法和复式补泻手法两类。⑴单式补泻手法涉及捻转补泻、提插补泻、徐疾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和平补平泻。⑵复式补泻手法重要有烧山火、透天凉。临床上最惯用的是捻转、提插补泻和平补平泻,应重点掌握其操作办法。针刺补泻效应与患病机体的功效状态、所取腧穴的性能和针具、施术手法等因素有关。7.留针与出针:也是毫针刺法的重要内容。留针分为“静留针”和“动留针”,留针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具体状况决定。出针是指行针完毕后,将针拔出的操作办法。出针的快慢,必须结合病情和多个补泻手法的需要而定,出针普通状况下要避免出血。8.针刺异常状况:是指在针刺过程中发生的特殊现象,如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和气胸等。异常状况的出现,多由操作不慎,疏忽大意,或犯刺禁,或针刺手法不当,或对人体解剖部位缺少全方面理解所致。【教学办法】充足运用图表、录像,课堂讲授、实际操作示范后,进行操作练习。【参考学时】课堂讲授6学时,操作练习2学时。第二节灸法【教学目的规定】1.熟悉灸法的作用和种类。2.掌握多个灸法的操作、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1.灸法的作用:灸法含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2.灸法的种类:有艾灸(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和其它灸法(灯火灸、天灸)。艾灸是以艾叶为重要施灸材料;其它灸法则不用艾叶,而选用中药如灯心草等。3.施灸时要注意先后次序,重视补泻办法及施灸的禁忌与灸后的解决。【教学办法】课堂讲授、实际操作练习,充足运用图表、录像,特别是实际操作示范。【参考学时】3学时。第三节拔罐法【教学目的规定】1.理解拔罐法的来源和发展。2.理解罐的种类,掌握罐的吸附办法和拔罐办法。3.熟悉拔罐的作用。4.掌握起罐的办法、注意事项。【教学内容】1.拔罐法的来源和发展:拔罐法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历代中医文献记载颇多。本法在古代重要是治疗疮疡时用来吸拔脓血,后来,随着医疗实践的不停发展,它的治疗范畴不停扩大,火罐的质料和拔罐的办法也不停增多。2.罐的种类:有竹罐、陶罐、玻璃罐、金属罐和抽气罐等。罐的吸附办法:有火吸法、水吸法、抽气吸法等。拔罐办法重要有留罐、走罐、闪罐、刺血拔罐、留针拔罐等。3.拔罐的作用:含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作用,其适应范畴较为广泛,重要是某些风湿痹痛、多个神经麻痹,以及某些急、慢性疼痛等。4.起罐的办法和注意事项。【教学办法】课堂讲授、实际操作练习,充足运用图表、录像,特别是实际操作示范。【参考学时】1学时。第四节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教学目的规定】熟悉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穴位注射的操作办法、适应范畴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1.三棱针法的操作办法、适应范畴、注意事项。2.皮肤针法的操作办法、适应范畴、注意事项。3.皮内针法的操作办法、适应范畴、注意事项。4.电针法的操作办法、电针作用和适应范畴、电针的刺激参数及注意事项。5.穴位注射法的操作办法、适应范畴、惯用药品及注意事项。【教学办法】课堂讲授,充足运用图表、录像,特别是实际操作示范。【参考学时】2学时。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教学目的规定】1.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及其与脏腑、组织器官的联系。2.熟悉十四经脉各经的腧穴主治概要。3.全方面理解十四经腧穴及奇穴,并掌握其中168个重点的经穴、奇穴的定位办法、主治特点和操作规定。【教学内容】1.十四经脉的循行。2.十四经穴和惯用经外奇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①十四经穴⑴手太阴肺经(1l穴):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⑵手阳明大肠经(20穴):商阳、二间、合谷、偏历、手三里、曲池、肘髎、肩髃、迎香。⑶足阳明胃经(45穴):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天枢、归来、伏兔、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⑷足太阴脾经(21穴):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⑸手少阴心经(9穴):极泉、少海、通里、神门、少冲。⑹手太阳小肠经(19穴):少泽、后溪、腕骨、支正、小海、天宗、颧髎、听宫。⑺足太阳膀胱经(67穴):睛明、攒竹、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次髎、委中、膏肓、志室、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⑻足少阴肾经(27穴):涌泉、太溪、照海、复溜。⑼手厥阴心包经(9穴):曲泽、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⑽手少阳三焦经(23穴):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耳门、丝竹空。⑾足少阳胆经(44穴):瞳子髎、听会、率谷、阳白、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环跳、阳陵泉、光明、悬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⑿足厥阴肝经(14穴):大敦、行间、太冲、曲泉、章门、期门。⒀督脉(28穴):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大椎、哑门、风府、百会、上星、水沟。⒁任脉(24穴):中极、关元、气海、中脘、膻中、天突、廉泉、承浆。②惯用经外奇穴(总36穴)⑴头颈部(12穴):四神聪、鱼腰、太阳、球后、金津、玉液、牵正、安眠。⑵躯干部(7穴):定喘穴、夹脊、腰眼。⑶四肢部(16穴):十宣、四缝、落枕穴、腰痛点、膝眼、胆囊、阑尾。【教学办法】1.课堂讲授,并充足运用图表、幻灯,可放映经穴的录像或电影。2.课堂示教,学生分小组重复点穴。【参考学时】共36学时。课堂讲授28学时,点穴8学时。下篇针灸应用第九章治疗总论第一节针灸治疗原则【教学目的规定】掌握针灸治疗原则。【教学内容】针灸治疗原则:就是在运用针灸治疗疾病时必须遵照的总法则,涉及治病求本、补虚泻实、清热温寒、三因制宜。⑴治病求本:治病求本就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是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急则治标:就是在特殊状况下标病急于本病,应先治疗标病,后治本病的治疗原则。缓则治本:就是在疾病状况比较缓和的状况下,应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的原则。标本兼治:就是标病和本病都较急或较缓时,采用标病、本病同时治疗的原则。⑵补虚泻实:补虚泻实是指导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补虚就是针对机体气血阴阳等局限性而应采用补法的治疗原则;泻实就是针对机体的病邪实盛而应采用泻法的治疗原则。⑶清热温寒:清热与温寒是针对疾病的寒热性质而提出的原则。清热指热性病证用“清”法,即以寒治热;温寒指寒性病证用“温”法,即以热治寒。均属于正治法。⑷三因制宜:三因制宜就是在治疗疾病时应根据当时的季节、地区以及患者的个体特点而制订适宜治疗办法的原则。它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具体体现。【教学办法】理论讲授,结合幻灯、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针灸学的理解,从而产生学习爱好。第二节针灸治疗作用【教学目的规定】掌握针灸治疗作用。【教学内容】针灸治疗作用:针灸治疗作用是极其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概括为: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三个方面。⑴疏通经络:就是针灸办法可使瘀阻的经络畅通而发挥其正常生理功效的作用。疏通经络是针灸最基本的治疗作用。⑵调和阴阳:就是针灸办法可使机体从阴阳的失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的作用。调和阴阳是针灸最根本的治疗作用。⑶扶正祛邪:就是针灸办法含有扶助机体正气及祛除病邪的作用。【教学办法】理论讲授,结合幻灯、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针灸学的理解,从而产生学习爱好。【参考学时】1学时。第三节针灸处方【教学目的规定】掌握针灸处方的概念要素及选穴的原则、配穴的办法。【教学内容】针灸处方:就是在中医理论特别是经络学说等指导下,根据选穴原则和配穴办法,选用腧穴并进行配伍,确立刺灸法而形成的治疗方案。针灸处方涉及两大要素:穴位和刺灸法。1.穴位的选择:是针灸处方的第一构成要素,应遵照基本的选穴原则和配穴办法。⑴选穴原则:就是临证选穴应当遵照的基本法则,涉及部位选穴(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及辨证对症选穴。①近部选穴:是针对病变的部位或症状比较局限、明显的疾病而确立的选穴原则,就是在病变局部或距离比较靠近的范畴选用穴位的办法,是腧穴局部治疗作用的体现。②远部选穴:就是在病变部位所属和有关的经络上,距病位较远的部位选用穴位的办法,是“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治疗规律的体现。③辨证对症选穴:就是根据疾病的证候和特殊症状而选用穴位的选穴原则,是脏腑辨证等理论在针灸处方中的具体运用。本原则重要针对以全身性症状为体现的疾病,是以疾病的病因病机为根据的。⑵配穴办法:就是在选穴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机等,选用主治作用相似或相近及含有协同作用的腧穴进行配伍应用的办法。临床上穴位配伍的办法多个多样,但总体可归纳为两大类,即按经脉配穴法、按部位配穴法。①按经脉配穴法:按经脉配穴法是以经脉或经脉互相联系而进行穴位配伍的办法,重要涉及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②按部位配穴法:是结合身体一定部位进行穴位配伍的办法,重要涉及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2.刺灸法的选择:刺灸法确实立是针灸处方的第二要素,涉及疗法的选择、操作办法和治疗时机的选择。⑴疗法的选择:如用毫针疗法、灸疗法、火针法还是拔罐疗法、皮肤针疗法等,均应阐明。⑵操作办法的选择:当确立了疗法后,要对疗法的操作进行阐明。⑶治疗时机的选择:治疗时机是提高针灸疗效的重要方面。普通来说,针灸治疗疾病没有特殊严格的时间规定。但是,临床上针灸治疗部分疾病在时间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学办法】理论讲授,结合幻灯、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针灸学的理解,从而产生学习爱好。【参考学时】1学时。第七章治疗各论第一节头面躯体痛证【教学目的规定】熟悉头痛(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落枕(附颈椎病)、漏肩风(附臂丛神经痛)、肘劳、腰痛(附坐骨神经痛)、痹证的概念、病因病机,掌握其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教学内容】重点介绍头痛、落枕、漏肩风、肘劳、腰痛、痹证的定义;病因病机重点讲授与经络辨证有关的知识;辨证抓住主证,配合介绍兼证;治疗重点讲授主穴,配合介绍配穴。【教学办法】理论讲授,结合幻灯、多媒体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 20464-2024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 四下18课知识课件
- 2024年度工程人才引进居间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广告代理合同服务内容拓展协议2篇
- 4.1科学探究力的合成课件高一上学期物理
- 二零二四年度福州市外贸公司业务员劳动合同2篇
- 2024版技术咨询合同条款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 二零二四年度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物业公司管理与服务质量保证3篇
- 诊所合同模板
- 2022年南京市玄武区社区工作者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高校电子课件:珠算教程(第六版)
- 路面施工技术全套课件
- JJF 1321-2011 元素分析仪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住宅建筑工程施工重点与难点应对措施方案
- 景区玻璃水滑、玻璃滑道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备战2023年新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高分必备攻略(全国通用)
- 秋季运动会加油稿50字左右100篇
- 水利专业工程师面试题库
- 初中议论文写作讲解通用PPT课件
- 叉车日常使用状况点检记录表(日常检查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