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 反馈控制系统设计10_第1页
第13讲 反馈控制系统设计10_第2页
第13讲 反馈控制系统设计10_第3页
第13讲 反馈控制系统设计10_第4页
第13讲 反馈控制系统设计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控制工程基础》

BasisofControlEngineering

任课教师:李建民 电话 教学方式:讲授为主

学习方式:听课+自学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8-2Bode图法超前校正设计原理8-3超前校正环节幅相特性8-4用Bode图设计超前校正环节8-5Bode图法滞后校正设计原理8-6滞后校正环节幅相特性8-7用Bode图设计滞后校正环节8-8根轨迹法设计原理8-9校正环节的根轨迹特性8-10用根轨迹设计超前校正环节8-11用根轨迹设计滞后校正环节8-12用根轨迹设计积分型校正环节8-13控制系统设计综合实例第八章反馈控制系统设计教材第10章本次讲授内容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8-2Bode图法超前校正设计原理8-3超前校正环节幅相特性8-4用Bode图法设计超前校正环节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控制是使被控对象按照我们预定方式工作控制目的:y(t)r(t)控制器被控

对象预期输出r(t)实际输出y(t)比较器测量

装置误差

e(t)控制量

u(t)被测变量测量值控制要求:快、准、稳Y(s)R(s)G(s)+-Gc(s)H(s)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1、控制系统设计的目的: 使闭环系统性能满足要求。在满足稳定性条件下,使跟踪性能满足快速性、准确性指标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在工程设计中,性能指标是唯一的标准: 满足性能指标的产品就是成功产品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 在工程实践中,只要条件允许,都尽可能通过改进受控对象自身的品质来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

歼6歼7歼10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2、控制系统设计过程

合理化

指标控制器Y(s)R(s)G(s)+-Gc(s)H(s)调节器校正器Y(s)R(s)G(s)+-Gc(s)H(s)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3、控制系统结构 串联校正校正环节Gc(s)和控制对象G(s)间是串联关系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Gc(s)G(s)H(s)R(s)Y(s)反馈校正Gc(s)G(s)H(s)Y(s)R(s)前置校正其它形式的控制结构Y(s)R(s)G(s)+-Gc(s)H(s)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3、控制系统结构 串联校正校正环节Gc(s)和控制对象G(s)间是串联关系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Why???PD校正零极点校正4、校正环节的一般形式:零极点校正环节

对于一阶环节而言,有三种形式不采用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1)引入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单纯引入极点控制只会使系统性能更糟糕,所以一般不单独使用根轨迹离虚轴越远,闭环系统瞬态性能越好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2)引入零点对根轨迹的影响根轨迹离虚轴越远,闭环系统瞬态性能越好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2)引入零点对根轨迹的影响单纯引入零点能使系统性能改善。就是大名鼎鼎的PD控制器,缺点是物理上难于实现根轨迹离虚轴越远,闭环系统瞬态性能越好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2)引入零点对根轨迹的影响PD控制器的缺点是物理上难于实现在实现上一般也采用零极点形式来近似实现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3)引入零、极点对对根轨迹的影响合理引入零点极点对,能使系统性能改善。

而且易于实现根轨迹离虚轴越远,闭环系统瞬态性能越好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4)串联校正环节的基本传递函数(1)PD控制:(2)超前校正:(3)滞后校正: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4)PI控制:(5)PID控制: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5、闭环系统与性能指标Y(s)R(s)G(s)+-Gc(s)H(s)设计好的闭环系统是什么形式的???类似二阶系统——主导极点系统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5、闭环系统与性能指标:二阶系统Y(s)R(s)时域指标频域指标两个性能指标就能决定闭环系统参数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5、闭环系统与性能指标:主导极点系统

nNnN>>1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5、闭环系统与性能指标:

主导极点系统性能指标间对应关系时域指标频域指标不精确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6、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基础———— Y(s)R(s)G(s)+-G(s)性能指标控制对象建立开环传递函数与性能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8.1控制系统设计思想6、控制系统设计核心基础: Y(s)R(s)G(s)+-G(s)期望性能指标Gc(s)Gc(s)控制器控制对象设计过程8-2控制系统指标、参数及其调节回顾1、时域动态性能指标及其调节

A、动态性能指标(二阶欠阻尼闭环系统)

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节时间超调量B、动态性能指标/模型参数(闭环系统)j0时间常数衰减系数阻尼振荡频率相角偏离阻尼系数本振频率

固定,↑(阻尼增强,闭环积分效应)则:,↑(快速性变缓)↓(振荡变弱),↓(逼近变快,与,不同步!)

↓(逼近变好)

↑(衰减变快)↓(极点左移,稳定性增强)

注意:超调量、相角只与有关!C、动态性能指标调节分析

固定,↑则:,↓(快速性变快)

(振荡变强),↓(逼近变快,与,同步!)

↑(衰减变快)

注意:超调量、相角只与有关!设计原则:先根据对超调量的要求,决定,再由对响应速度的要求决定!

相角裕度:

(开环求参数,判定闭环性能,与阻尼同步增强)谐振峰值(,闭环指标)

↑(超调增大)谐振频率(,闭环指标)

→,

↓(速度变快)系统带宽(闭环指标)

→,

↓(速度变快)D、频域指标对动态性能指标的调节分析

1、附加不可忽视的闭环零点(闭环微分效应),

等效导致(

↓)超调量增加,响应速度加快,零点越靠近原点,效应越显著。

E、其它措施对动态性能指标的调节分析Y(s)R(s)Gu(s)+-H(s)KGc(s)2、附加不可忽视的闭环极点(闭环积分效应),

等效导致(

)超调量减少,响应速度变缓,零点越靠近原点,效应越显著。

Y(s)R(s)Gu(s)+-H(s)KGc(s)

3、附加开环零点(微分型调节)根轨迹左弯,有利于稳定性,主要用于改善过渡过程,提高相角裕度,产生闭环积分效应。Y(s)R(s)Gu(s)+-H(s)KGc(s)

这些措施已经是校正措施了。接下来还会详细讨论。Y(s)R(s)Gu(s)+-H(s)KGc(s)

4、附加开环极点(积分型调节)根轨迹右弯,不利于稳定性,基本不会采用。

5、调节开环增益(比例调节)主要用于改善稳态精度;对过渡过程和稳定性的影响,由根轨迹决定。6、高阶系统的瞬态模式由闭环极点决定,越远离虚轴,对过渡过程的影响越弱;7、各瞬态模式的强度由零、极点相对分布决定,主导极点影响最大,偶极子的影响可以对消、忽视。

2、时域稳态性能指标及其调节

A、稳态性能指标(闭环系统)误差系数与典型输入有关,总的原则是保证足够大的误差系数。

取不

同的Ⅰ型0型Ⅱ型A·1(t)

A1+kA

kA

kA·t000∞∞∞At2/2A·1(t)A·tAt2/2kkk000∞∞∞问题:123Kp=?Kv=?Ka=?ν误差系数稳态误差

B、稳态性能指标调节分析

由开环参数来调节闭环系统指标!

1、系统型数V,V

↑→系统跟踪能力↑系统稳定性↓(积分调节,根轨右弯)

2、开环增益系数K,(最便捷的调节手段)

K↑→系统稳态误差↓,系统稳定性,动态响应受影响

3、扰动补偿4、提高元件精度

3、系统稳定性与指标、参数的调节

A、S平面内衰减系数(负实部)δ

δ↑→系统稳定性↑B、开环增益系数KK对稳定性的调节作用,由根轨迹决定。C、频率域内提高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有利于稳定性。D、附加开环零点,有利于稳定性;附加开环极点,不利于稳定性。

4、基于开环看闭环策略的指标、参数和方法

相角裕度

→由开环频率特性分析闭环相对稳定性幅值裕度→由开环频率特性分析闭环相对稳定性截止频率

系统型数V→由开环参数分析闭环稳态误差和稳定性开环增益系数K

→由开环参数分析闭环稳态误差和根轨迹(附加)开环零、极点→由开环参数分析闭环根轨迹Nyquist判据→由开环频率特性分析闭环稳定性

8-3控制系统校正的概念1、为什么需要校正?设计出满足设计要求的控制系统,是前面学习系统描述和系统分析的落脚点!先回顾一下学过的例题。

例4.4(比例调节):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设系统的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试计算放大器增益KA=200时,系统输出响应的动态性能指标。当KA增大到1500,或减小到13.5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如何?

可见,不能通过调整增益K,使闭环系统的调节时间和超调同步减小。参数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

优化控制对象是设计控制系统的首选。

但是!

当单纯调节对象的参数无法达到控制目标,或者不便于直接调整对象参数时,我们就必须采用校正的手段来修正系统的响应性能。2、定义及校正方式[定义]

所谓校正,就是给系统附加(新加)一些具有典型环节特性的电网络、模拟运算部件及测量装置等(校正装置),靠这些环节的配置来有效地改善整个系统的性能,以达到要求的指标。[方式](1)串联校正(2)反馈校正(3)前馈校正(4)干扰补偿串联校正控制器被控对象反馈校正——RY—前置校正控制器被控对象RY—控制器被控对象干扰补偿RYN

3、校正方式的选择原则

常用的校正方式有串联校正和反馈校正两种。校正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系统中的信号性质,技术实现的方便性,可供选择的元件,抗扰性要求、经济性要求、环境使用条件以及设计者的经验等因素。串联校正设计比反馈校正设计简单,也比较容易对信号进行各种必要的变换,因此,特别是在教学中,更偏向于采用和讲解串联校正。在性能指标要求较高的控制系统设计中,通常兼用串联校正与反馈校正两种方式。

4、设计方法

在控制系统设计中,一般依据性能指标的形式来决定应采用的方法。如果性能指标以单位阶跃响应的峰值时间、调节时间、超调、阻尼比、稳态误差等时域特征量给出时,一般采用根轨迹法设计校正;如果性能指标以系统的相角裕度、幅值裕度、谐振峰值、闭环带宽等频域特征量给出时,一般采用频率法设计校正。目前工程技术界多习惯采用频率法,故常常要通过近似公式进行两种指标的互换。小结:优先调整被控对象,其次才考虑增加校正网络;(compensator)根据性能指标选择设计方法;(时域:根轨迹法;频域:频域方法)根据性能要求选择不同的校正网络。(超前校正:改善动态性能;滞后校正:改善稳态精度)关于低频段、中频段、高频段(开环)低频段:通常是指开环幅频特性在第一个转折频率以前的区段。在这个区段完全由积分环节和开环增益决定,它主要反映闭环系统的精确性;中频段:通常是指开环幅频特性在剪切频率附近的区段。这个区段的特性集中反映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高频段:通常是指开环幅频特性在中频段以后的区段。这个区段的特性直接反映闭环系统对输入端高频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8.4Bode图法超前校正设计原理G(s)性能指标G(s)期望性能指标Gc(s)(1)(2)两个重要的问题:应用频率法进行控制器设计的思路Y(s)R(s)G(s)+-H(s)KGc(s)“开环系统”频率响应G(j

)闭环稳定性性能指标ess,P.O频率法8.4Bode图法超前校正设计原理1.频率响应的Bode图法表示优点G(s)8.4Bode图法超前校正设计原理分贝dB度频率对数幅值图相角图8.4Bode图法超前校正设计原理1.频率响应的Bode图法表示优点G(s)Gc(s)可加性8.4Bode图法超前校正设计原理8.4Bode图法超前校正设计原理2.

Bode图法的性能指标对应关系Y(s)R(s)G(s)+-KK稳态误差相位裕度Pm阻尼系数8.4Bode图法超前校正设计原理幅值交界频率

cm相位裕度8.2Bode图法超前校正设计原理3.

Bode图法控制器设计原理Y(s)R(s)G(s)+-KK期望稳

态误差实际的相位裕度Pm期望相位

裕度Pmd绘制KG(s)的Bode图若Pm>Pmd则设计结束设计总是由性能指标出发8.2Bode图法超前校正设计原理3.

Bode图法控制器设计原理Y(s)R(s)G(s)+-KGc(s)采用时间常数形式描述不影响稳态误差

即K的设置校正环节8.2Bode图法超前校正设计原理4.相角超前校正设计原理Y(s)R(s)G(s)+-KGc(s)相角超

前校正设定8.2Bode图法超前校正设计原理幅值交界频率

cm期望相位

裕度Pmd相位裕度8.2Bode图法超前校正设计原理幅值交界频率

cm期望相位

裕度Pmd8.3超前校正环节的幅相特性1.超前校正环节参数描述2)环节参数:1)零点,极点3)时间常数:4)参数间互换关系8.3超前校正环节的幅相特性2.超前校正环节幅相特性1)频率响应2)相角频率响应3)幅值频率响应

m0°20loga10loga0dB20dB/dec20lg|G(j)|8.3超前校正环节的幅相特性90°0°0dB8.3超前校正环节的幅相特性正切函数tan(

)在[0,/2]是单调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